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75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docx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

经济全球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将越来越有成为国际汽车巨头附庸的危险。

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才丁造就成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自主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和自主品牌汽车的现状。

提出了培育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方法和对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自主品牌汽车  现状  发展方向

 

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Chinaautoindustryownbrand

Abstract:

Economicglobalizationisacharacteristicisveryimportantisthebrandofglobalization,theglobalmarketcompetitionhasbecomemoreandmoreperformancebrandcompetition.Inthebackgroundofglobalizationofautomobileindustry,theautomobileindustryofourcountryduetothelackofindependentbrands,willincreasinglybecomedangerousinternationalautogiantsvassal.Therefore,ourownbrandcarDingmadeitbecomethekeyofthedevelopmentofChina'sautomobileindustryis.Thisarticlefromtheconceptandimportanceoftheindependentbrandofview,analyzesthekeyfactorsofrestrictingourcountryautomobileindependentbranddevelopmentandcurrentsituation,.putforwardthemethodandCountermeasurestocultivateourownbrandcar,developmentdirection.

Keywords:

Theindependentbrandautomobile;Currentsituationofmaking;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

 

 

前言

经济全球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现在从弱到强的强劲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从自发模仿向自主创新阶段进行迈进,其产品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全面转型都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更需要加大对市场营销战略的转变,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策略。

从世界汽车业发展史及中国汽车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自主品牌包含两层含义,自主和品牌。

自主是具有对品牌的完全掌控能力和决定性权利,从知识产权角度拥有该品牌。

它的延续含义就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有能力决定和主导企业的未来走向。

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和商标。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在当今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在逐渐崛起,但必须看到中国汽车行业已处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包围中,自主品牌的发展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找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建议等。

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2自主品牌含义及发展其重要性

2.1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学术界、企业界对什么是自主品牌及如何打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有过不少的争论和探讨,但对自主品牌所蕴藏的内涵尚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来看,“自主品牌”的内涵应该同时具备自主的含义和品牌的概念。

   

自主的含义是指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拥有该品牌,具有对品牌完全的掌控能力和决定权利。

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开来。

对汽车企业来说,品牌不仅代表汽车本身卓越的质量、性能以及完善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汽车品牌能勾画出使用者的形象,作为代表身份和地位的符号。

   

总之,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特征。

它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乃至产生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2.2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及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建立自主品牌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

不可否认,我国汽车产业20年来的合资政策无论在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技术工人、输送管理经验、传播营销理念、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成长、带动汽车产业上下游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在大量的合资过程中,我们不仅没有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明显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反而还丢失了原有的品牌和研发能力,更不用说打造出能与跨国巨头竞争的自主品牌。

合资企业所产产品的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外方赚走,无数事实说明了在没有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中,由于我们没有进行自主开发的机会和舞台,要想提高我方的自主开发能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自主品牌对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建立自主品牌是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已是跨国公司作为控制和配置资源、抢占和控制市场的利器。

简而言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与国际汽车巨头品牌的博弈过程,未来10—20年,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能否培育出自己的全球知名品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3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

3.1自主品牌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大批汽车自主品牌,但称得上驰名品牌的并不多,大多是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的经济型轿车,如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长安,北汽,华泰等。

可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处在被“边缘化”的现境之中。

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及关税的逐步降低,这些自主品牌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会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主宰,而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所以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产品牌效应,已有的少数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如“红旗”、“解放”和“东风”,与国际一流品牌也有相当的差距。

  

2011年1月10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在北京公布了2010年汽车产销数据。

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6万辆和167万辆,双双打破历年12月产销记录。

2010年全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新高稳居全球产销第一。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融入到世界汽车产业里面,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以现代产业形式迅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成了国际间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全球化进程,使我国汽车产业也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这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2自主品牌汽车的增长 

在近几年中,我国汽车工业中乘用车自主品牌持续增长,大集团产品集中度提高。

过去的几年自主品牌表现依旧突出,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同比平均增长,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以2010年为例,有数据显示,2010年,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与同期比,上汽销量由上年270.55万辆提升至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净增85.29万辆。

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

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5家共销售汽车1271.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0%,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005.6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3%;商用车销售265.3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2%。

2010年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按销量排名依次是:

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江淮)。

大集团产品集中度提高,表现出其产品竞争力及集团化发展综合优势在不断显现。

依据这样的市场表现,中汽协表示,自主品牌能够在如此高速增长的环境下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不易的。

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消费者认可;二是二三级市场已成为汽车销售增长主力,而拥有超高性价比的自主品牌汽车正是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加之销售网络下沉等因素,成就了自主品牌销量的稳步提升。

3.3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新能源汽车也受到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的青睐,而且近些年来由于国人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发展和我国造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很是迅速。

据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混合动力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经过多年研发,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拥有了相关技术标准和测试能力,开发出一批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混合动力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

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业将进一步突破产业化瓶颈、降低制造成本、加速产业链的培育和延伸。

目前混合动力车型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近年来混合动力车型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在这股产业化高潮中,国内汽车企业也正在向国际接轨。

从最初合资企业一汽丰田引进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到如今包括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的群雄逐鹿,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已进入科研转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直到现在几乎现在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已经涉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例如比亚迪,北汽,奇瑞,广汽,上汽,力帆,华晨,众泰等等。

这其中就以比亚迪最为代表。

比亚迪汽车这几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的汽车由内到外有了质的飞越。

尤其在电动车和双模汽车领域,比亚迪属于独树一帜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在2010年时奔驰看中比亚迪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和潜力,更因为在最近这一年中比亚迪推出了让国人打心眼里竖起大拇指的车型——已经上市的双模汽车比亚迪“秦”还有刚刚在今年2014北京车展上亮相的比亚迪第一款双模SUV“唐”。

从这两款车的数据来看,他们零到百公里的加速都在5秒以内,而且百公里的油耗都控制在2~3L。

这样的成就足以在世界车企中自豪。

而且现在已经在西安等大城市已经有比亚迪制造的纯电动公交车在运营以及技术都很成熟的e6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现状原因分析

4.1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1)政府对主品牌的支持乏力

长期以来,政府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国家对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不多。

其中包括对于自主品牌的税收和征费方面优惠不多,对自主开发成果的奖励措施空缺;缺少对中国汽车企业和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扶植政策;另外,对合资企业的“二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了事实上的对本土品牌的歧视与打压等等。

其实离老百姓最近的情景就是政府公车几乎清一色是日本或德国车,很少是我们自主品牌的车子。

其中奥迪进入中国就有了“官车”这种特色称号,还有就是帕萨特,普拉多等这些专职工我们政府部门“专用”车型。

先不说国产的品质能不能达到合资品牌的高度,就连自己亲生的都不爱,那的确发展起来开很难。

现在让中国汽车人欣慰的是,公车改革已经启动。

    

总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并没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壮大的环境。

    

(2)畸形的品牌消费心理、消费文化    

中国汽车工业由于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导致消费群体形成了对洋品牌的心理崇拜,购买轿车时,更多的倾向国外品牌。

在对待国内自主品牌的态度上,基本上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不抱有信心,甚至很多消费者不愿意在车身上看到中国字,这就造成了在市场上原本是自主品牌车也挂个外国名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撑门面,追求高格调、上档次,制定了限制自主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小排量经济型车的政策法规等,这些现象严重地限制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这种政府及个人的畸形消费心理也导致了国内的轿车制造企业在自主品牌的建设中投入较少。

其实当今的自主品牌在品牌价值上和质量品质上已经能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绝不再试十几年前从那个角度看这都别扭的车辆。

并且很多车型的综合品质并不比合资品牌查,国人大可放心使用和信赖。

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怎样攻克消费者畸形心理这个最大的障碍,是自主品牌车企要更加用心的地方。

  

(3)品牌意识淡漠,品牌打造理念模糊    

我国汽车行业刚刚由产品竞争时代转入品牌竞争时代,多数企业存在着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

就陷入了一个同质化的误区,进而也就失去了品牌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更有甚者,一些品牌除了商标之外,没有品牌定位、消费者划分、识别系统等概念,仅仅是一个商标。

比如吉利集团和奇瑞集团。

就拿吉利为例子吧,吉利的汽车以前品牌分为全球鹰系列,帝豪系列,GX系列,英伦系列等。

这些划分看起来挺丰富,产品线挺多车型分布挺广。

但是事实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吉利的领导层想的这样理想。

毕竟吉利集团他的实力并不像德国BBC或日本的车企一样,不论是从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来讲都差距很大,吉利的资源条件,设计能力,制造产能能力还有资金能力远没有达到多生子多繁荣的境界,相反地成了多生子多打架的混乱局面,最后却导致自己元气大伤,扰乱自己的产业规划。

他们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却是产品线混乱,车型杂乱以至于用同一款车型只是换了车标就成为了另一个子品牌车型,也就所谓的车型覆盖,不仅扰乱了自己而且扰乱了消费者,浪费了自己的资源。

孰不知,曾经自主品牌的大佬奇瑞在前几年也同样的犯了这个错误伤了自己的元气。

奇瑞的QQ系列、风云系列、瑞麒系列、威麟系列还有开瑞汽车曾经也把奇瑞自己越搅越浑。

幸运的是,不管吉利还是奇瑞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意识到了自己造成的混乱的局面,他们的管理层重新思考部署,采取对策。

比如奇瑞重新回归一个“大奇瑞”战略并且开始使用全新车标,在加上越来越有实力的创新设计以及更有个性的品牌定位等等一些类措施,使得奇瑞近2年的发展有重头再来的势头。

就连吉利集团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宣布重新回归一个吉利新战略并且采用新车标,这些都有助于集体的品牌重新定位和更合理的产品规划,我也相信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的吉利汽车会在本次战略更新后能更强劲的发展。

   

4.2我国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五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

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

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

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

所以,当今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最为迫切的需求早已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设计能力。

 

(2)总体竞争力不强。

以自主品牌轿车为例,市场份额不稳定、上升慢。

其重要原因是:

产品技术水平和性能同外国品牌有一定差距,价格优势不明显,品牌影响力小,在汽车消费用户心目中改变自主品牌低档、低价的印象尚需时日。

(3)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经营效益偏低。

大多数生产企业处于利薄、甚至亏损的状态,虽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弥补当前的困难,但极待在产品水平、产量规模、市场营销和强化服务用户到位等方面下真功夫,以期得到健康成长。

(4)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和车型品种众多、批量偏小。

据有关资料,全国乘用车生产企业56家,其中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47家(年产20万辆以上的4家,接近年产10万辆的2家,其他都在年产5万辆以下,甚至只有年产1-2万辆或更少),分散、重复开发生产,批量小,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下也难以为继。

(5)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影响力小、附加值低。

目前处在低端、低价市场,市场容量成长不快,同产业规模形成反差,也就难以实现有效的产能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6)人才与资金匮乏。

据专家调查,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

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不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

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7)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唯一的优势是价格。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

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还有就是因为自主品牌的发展越来越给力,合资品牌也已经意识到自主品牌会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在自主品牌品质提高的今天,由于国力的增强汽车需求量的骤增有一部分消费者和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初次买车家庭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自主品牌上,但是合资企业不会让这么一大块蛋糕被自主品牌吞并,所以合资品牌在近几年在中国市场投放量越来越多的车型和制定者更低的售价,这样一来,又会有很多消费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品质更高的合资车上,不高的价钱买到更好的品质,谁不愿意?

而原本利润已经很低的自主车企很难再降价促销,这无疑是杀鸡取暖自绝后路。

所以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

 

(8)金融危机对汽车业发展影响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有可能波及全球的汽车业。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影响不是很大。

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这和欧美等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9)汽车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又造成了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恶果。

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环境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

政府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工业应该明白,现在进入了世界改变汽车的时期,汽车工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

汽车的生产、使用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汽车工业必须解决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重要性与对策

5.1为何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

不管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及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的发展,努力培育我们的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我国汽车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期,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显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需要汽车,国内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限购限行来限制汽车消费了。

所以这杯羹少不了自主品牌车企来分,同时我们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必须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使中国汽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坚守和发展自主品牌,在开放中走自主发展之路,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5.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核心问题思考

(1)自主品牌有成本优势吗?

 

本土品牌在对抗国际品牌入侵时,通常会把自己的低成本作为比较优势当作竞争最重要的支持点,国内自主品牌一直以来也这样将其作为自主品牌的优势,在市场中自主品牌更以低价和高性价比获得繁荣的市场增长,这更让我们确信自主品牌的低价是建立在低成本上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价格差距是建立在成本差距的基础上的,我们也由此认为低成本是自主品牌的优势。

  

由此我们需要思考,自主品牌真的有成本优势吗?

在销量与利润的严重失衡之后,对比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简单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出各自的成本水平,我们认为的自主品牌的低成本优势是以牺牲利润空间获得的暂时优势,而这种优势是建立在跨国公司在中国产能不足和还没有完全完成自身布局的现状之上,跨国公司基于要以有限的产能完成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会保持产品价格的一定水平以保证利润空间,由此给我们的自主品牌获得低价竞争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