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简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98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国培简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简报.docx

《国培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简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培简报.docx

国培简报

黄州区初中语文班学习简报

第8期

数九寒冬,虽是冷气袭人,

但老师们国培学习的热情依然不减!

让我们在远程培训这个开放的空间里,一起思悟教育的真谛,

感受学习的快乐,实现自我的完善与成长!

合格不是目标,优秀才是使命!

各位老师,请不要停下您探索的脚步,咱们一路向前,到达终点!

以下老师学习成绩率先突破七十大关,特此祝贺:

汪玲卢友波张淑娟熊辉曹姣容戴晓霞张晓冯采泠刘伟林程汉华汪晓周义明周唤群李菊明钱娜丰学能邹艳红王萍王晓玲余红娟孙海燕江广元谢秋英祁祥斌张得愿欧冬梅祁国平黄细先余玉平汪丽君孙瑛刘海群黄蕾倪启花

其他学员老师要加油哦!

——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首先,课堂还是应以“静”制“动”。

杜郎口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动”,学生在“动”中培养个性,增长才干,这在理论上看似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时代新人,但是如果把“动”简单地当作一种形式上的作秀,那么对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扭曲和损害。

青少年不像老年人不喜欢“动”,因此全社会都在鼓励老年人多“动”,以利于长寿。

而青少年天生就好“动”,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他们成长求学期间,学校和老师应多多地引导他们求“静”,让他们懂得“宁静致远”的道理,一个有理想大志的年轻人必定有一颗宁静的心。

诸葛亮不是说得很好嘛,静以修心!

因此,一所学校最好的学风是“静”。

尤其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的确是要有一定境界的。

由此可见,一所真正安静的学校必定可以出大才。

其次,我了解到的杜郎口课堂教学程序是,每节课老师都有《导学案》,学生每小组合作学习,预先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搜集资料,然后在老师的策划导演下进行课堂展示活动,学生在台上既讲又演,热热闹闹,尽情展示才艺,老师在下面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老师和学生在课外都要做大量前期工作,老师上课看似非常轻松,只是个主导者,但“导演”的前期工夫要求却是相当高。

学生是主角,围绕老师的导学案,要作大量的合作探究,还要锻炼自己“说”和“演”的工夫,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能力的确能比别的孩子好,也许这就是杜郎口教学模式诱人的亮点。

但本人认为这种热热闹闹的课堂只能适用于部分文科(不含英语)而绝对不适用于理科,因为理科的特点要求学生需要冷静的思考和严密的思维,需要绝对安静的课堂。

尤其是初中阶段,许多自然科学仅仅才入门,只要求掌握基础,不像大学那样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探究精神。

再次,学习杜郎口模式切忌钻入教条主义的怪圈。

经验的东西许多只是写在纸上漂亮,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实施却要看实际情况。

在这方面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是血写的,我们不能再去走教条主义的老路。

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土办法,证明是成功的出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真正结合起来了,不仅赢得了民族独立解放,而且真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教育更是应该因地制宜,要更多地考虑县情和校情,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

教育本身就是一份十分纯粹的工作,不像工厂化生产商品,需要这样那样的模式。

当今教育实际上最需要的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和全社会的诚心和爱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

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

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

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是去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重建自信。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呢?

他们身上或许有很多的缺点,但我们不要总是盯着那些缺点,而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放大这些优点进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们的缺点才会越来越少,优点越来越多,才会慢慢地进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精华内容,是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结合我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我非常认同叶澜教授的这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该体现了以下四种意识:

1.学习氛围的营造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调动。

2.具有较强的文本意识。

能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反映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3.及时反馈意识。

反馈是课堂监控和了解学生学习程度及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

4.语言准确的提炼意识。

让学生准确而精练的表达,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是学生学习活动和发展个性的场所。

而教师应该是导演,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所以,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表现;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真真正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气,学生才会为你买单。

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我们为之追求的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们就应知道,从这一刻起也就意味着我们从此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这便是我终身的职业所在。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工作最好是常常换换,事情最好是轻松干干。

但我认为,既然是工作,要干就应该干好。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谓的一种理想吧。

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的关心都停留在学生的分数上,但是对学生的关爱不只是对他们的分数的关爱,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次次的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他们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教授和引导。

每个孩子在班上都不过是几十分之一,似乎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承载了家长的厚厚的期望。

由此更感我们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不能有懈怠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