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43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docx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doc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建造穴居、地面式

和干栏式木构建筑。

商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

出现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和建于夯土高台上的大殿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

构方式。

战国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瓦的使用也反映了建筑技术

的提高。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

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

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建筑物

如石祠和石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

改建布局为长方形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

魏晋南

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

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

桥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存的

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高艺术和技术水平。

我国现存最早

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大转变时期。

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

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方式。

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

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用料的规范。

宋代

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代小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

的殿阁楼台、流行仿木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行。

现存宋

代著名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

受到其他民族甚至域外的影响。

元大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大

规划完整功能齐全。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在全国普遍兴建。

元代普遍采用

辽代创造的“减柱法”使梁架结构有所创新。

元代现存著名建筑有山西芮城永乐

宫、洪洞广胜寺和北京妙应寺白塔等。

明清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顶峰时期。

明代城墙和长城用砖石包砌地方建筑

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砖瓦数量与质量均超过历代。

同时民族建筑有所发展地方

建筑特色显著。

经元代简化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清代《工部工程

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模式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明清皇家和私人

园林有很大发展明末计成的《园冶》是专门总结造园技艺的精典著作。

清代除

园林建筑极盛外还兴建了一大批藏传佛教建筑。

现存8万多处古代建筑绝大

部分建于明清时期。

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是中国古代建筑

的瑰宝。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并设置租界逐渐引入了西

方建筑形式一些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带回了欧美建筑的流行风格而几千

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依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近代建筑。

20世纪初

由于传统和现代、中国与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与交流在城市规划、建筑单

体和组群的设计中出现了近现代建筑复杂多样的风格形式。

二、特点

我国古建筑单体外形的特点可概括为“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木构架”

是决定建筑单体结构的核心。

(一)梁柱式的弹性木结构体系

我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材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单体

建筑的基本组成是基座位于建筑底部多为条石或砖石所砌具有承托和固定

木构架、保护柱基的功能木构框架承托屋顶并构成单体建筑整体形状与空间

规模围护墙具有防寒保暖及安全功能。

木构架结构以榫卯相吻合的方式将柱、

梁、檩等丰要木构件组建成富有弹性的整体框架。

1木构架结构的方式

木构架结构有3种不同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

使用范围广在宫殿、

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用是我国木构架建筑

的代表。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柱子穿连成为排架然后用柱、檩直接连接而成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因其围成空间似井故名。

其结构较原始、简

单现已很少使用。

2基本木构件及其功能

木构架结构主要木构件有柱、梁、檩、枋、椽和斗拱等。

柱是直接支撑梁架垂直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

柱子种类较多依其所在位

置分为檐柱、中柱、山柱、童柱和角柱等。

梁是古建筑上架构件中最重要的承重构架它承担上架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

量。

考试大整理

檩是横向架在两组或数组梁柱木构架上的横木。

由檩连接的两组木构架构成

的空间称“间”是建筑单体空间的基本单元。

“间”也是描述建筑单体规模的量词

即四柱为一间。

枋是屋檐下连接两根立柱的方形横木位于檐檩和底梁下是稳

定柱和梁的辅助性构件。

枋不具主要承重作用但在辅助梁架组成整体中起重要

作用并且是檐下彩绘的重要部位。

椽是并排密集架在檩坡上的细木构成木质屋顶并承接覆盖其上方的屋面。

斗拱是木构架结构中的小型部件。

方形木块为斗弓形木块为拱向斜下方延伸

的称昂向斜上方抹去的叫蚂蚱头。

斗面上有十字凹槽两块拱弓形向上座于斗

的十字凹槽中拱的两端再放升斗依次层叠配置形成由下向上散开的斗拱结

构。

斗拱一般安放在柱头和枋额上是我国古建筑中特有的结构构件。

其功能有

扩大立柱支撑面承接梁头和枋头支撑屋檐重量和挑起屋檐高度增加入室阳

光及防止雨水浸泡屋身一般屋顶出檐深度愈大斗拱层数愈多增加檐下结构

的装饰作用斗拱也是等级标志只限于在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上使用

斗拱愈多等级愈高斗拱还兼具抗震作用。

3木构架建筑结构的优势与劣势

木构架结构有多个优点一是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

承担由于墙体不承重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

作用这种形式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它的这

一特点二是有利于防震和抗震木材有弹性木构架结点用斗拱和榫卯连接可

减少地震对构架的危害三是取材方便、施工快捷。

木构架结构缺点是怕火、怕潮湿、易腐蚀。

(二)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我国古建筑平面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1庭院布局模式

建筑组群特色是指建筑单体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与规律。

我国古建筑在平

面布局上遵循一种简明规律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建筑单体再以三四座建筑单

体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封闭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多种形式组群。

一个

建筑组群无论规模多大都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

(1)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是由三座房屋构成的庭院分别布局在南北纵

轴线北端及轴线东西两侧南侧为院墙和院门。

北端为主体建筑体形较大东

西两侧为次要建筑体形较小。

四合院是在南侧院墙的位置上再建一座次要建筑。

主体建筑长辈居住东西两侧建筑子女居住南房为仆人或客人居住。

其布局和

使用方式体现长幼尊卑并有安全和防风沙功能。

(2)廊庑院是规模较大庭院的一种布局方式即在纵轴的北端建厅堂东

西两侧为回廊在回廊的中间建房室。

一般用于宫殿、庙宇或大型的住宅。

2建筑组群类型

正规组群正规组群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遵照中轴对称规则布局多座庭

院沿纵轴和横轴方向延伸对称排列。

主要有宫殿、衙署、寺观、祠堂、邸宅等。

休憩组群休憩组群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灵活布局方式。

建筑布局因地因势而

异没有固定形式。

(三)优美的艺术造型

我国古建筑艺术造型是东方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其中以建筑单体表现最为

直观主要以宫殿、庙宇、宗族祠堂及邸宅等高等建筑为代表。

1丰富的单体造型

(1)平面投影建筑单体的平面投影多为长方形在祭祀与休憩建筑组群

中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和扇形等。

(2)立体造型单体立体造型主要是正规殿堂其他有亭、台、楼、阁、轩、

榭、舫、廊和桥等。

2多样的屋顶造型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

最。

通过举折屋顶各个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形成上

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

顶重量又使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

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

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

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

单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

或高出屋面。

(5)攒尖顶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惟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

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我国古代遗留的建筑精品中除上述单一造型屋顶外还有由各种单体屋顶

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

屋顶以造型复杂奇特和形体气势宏大著称的主要有北京故

宫角楼、黄鹤楼、岳阳楼楼、滕王阁等。

3基座

位于建筑底部主要由台基、踏道、栏杆和铺地组成。

多为条石或砖石所砌。

台基分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须弥座又有一层、二层、三层之分。

须弥座借用

佛教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凡是轴线上的高等级建筑基座都采用须弥座。

须弥座

形体虽复杂但主要特征是带有雕刻花纹和角线的基座中间收腰。

(四)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建筑木质构件外经抹平处理再进行涂色绘画既美化了建筑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与绘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至明代才总结

出一套完整手法和不同风格式样。

建筑用色与绘画内容存在地域差异宫廷与民

间建筑差异更为突出。

1色彩春秋时代红、黄两色已确定为宫廷建筑专用色。

南北朝和隋唐时

代宫殿、庙宇多用白墙、红柱、灰瓦。

宋金开始宫殿逐渐使用白石台基红

色墙、柱和门窗黄绿琉璃瓦明代明确规定了红、黄两色的皇家专用权。

江南

民间建筑多由白墙、灰瓦栗黑或墨绿色梁柱构成。

这种秀丽淡雅的风格和皇家

庄严华丽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彩绘彩画多出现于梁枋、斗拱及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

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殿式彩绘是元代以后皇家专用彩绘主要有

金、蓝、绿等色分和玺彩绘与旋子彩绘两类。

苏式彩绘是民间建筑使用的绘画

形式源于江、浙一带私家住宅与园林后被普遍采用包括皇家园林。

(1)和玺彩画等级最高多用于宫殿、坛庙主殿、宫门等处。

构图在“≥”符

号内绘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线条用沥粉贴金以青绿红作底色衬托金色

图案根据所画内容不同常分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和龙草和玺。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匦多用于官衙和庙宇的主殿、坛庙配殿和

牌楼等处。

主要特点是画有旋涡状几何图形称旋子或旋花。

(3)苏式彩画源于苏州故名。

由图案和写生画两部分组成常用于园林

建筑或住宅。

苏式彩画将檩、垫、枋三者合起来构图将其中段部分画线围成一

个半圆形空地称作包袱。

包袱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楼台殿阁等写生画。

袱的围线称为包袱线层层退晕内层线称烟云外层线称托子。

(五)丰富多彩的雕塑装饰

雕饰是我国古建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及

金、银、铜、铁等装饰其中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主。

雕饰基本都在建筑部件

上进行雕刻技法可分为线刻、平雕、浮雕、圆雕和半圆雕等。

我国雕刻多为浮

雕和镂空雕用材比西方丰富。

雕饰题材有动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景和历

史故事等。

皇家匿建筑多为山河、云朵和龙凤等民间则为山水、花卉、动物和

人物故事等。

1木雕战国时代已经被采用明清使用数量、内容、技法均进入鼎盛期并形成众多流派和风格。

2砖雕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明朝先烧砖后雕刻手法盛行清代砖雕工

艺进山步完善出现一大批能工巧匠逐渐形成南北两派风格北方以山西为主

南方以苏州和徽州为主。

3石雕公元前12世纪殷墟中有石虎和石人等雕刻。

石雕常见于须弥座、

栏板望柱、抱鼓石、华表等及石碑、石狮、佛像、石人、石兽等单体。

4琉璃塑琉璃瓦始于北魏宋元以后大规模使用明清形成固定的造型

组合。

宫殿坛庙建筑的脊饰有严格规制屋脊的收束部分称鸱尾。

此外还有瑞兽

置于屋顶角脊称戗脊兽。

(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我国古代设计师、艺术家和工匠规划、设计和施工时都十分注意与周围环

境的协调对周围山川地势、气候条件、河湖径流和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

研究力求建筑的体量、形式、色调、布局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天人

合一”的最佳环境空间。

第二节城市建设

一、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

《周礼.考工记》记载“天子之城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面朝后市左祖右社”。

即都城总体布局以宫室为中心宫城、皇城、都城的城

墙呈“回”字形层层相套都城墙边长九里四面各开城门三个彼此对应的城

门以街道相连南北为街东西为巷纵横交叉将全城分隔成若干个整齐的街区

皇城南面是文武官员的办公衙署北面是集贸市场东面是祭祀帝王列祖列宗的

祖庙西面是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周围街区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小区称里

坊为市民居住区。

(一)方正型城市模式

中国是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的国家早在周代就按礼制建筑城市《周

礼.考工记》中就明确规定了城市的等级规模和布局模式。

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并波及到了周边的东方国家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模式即方正、整

齐、左右对称井然有序的棋盘式结构外以高大城墙包围的封闭式模式。

如隋

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等。

(二)自然型城市模式

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不同的建城历程也影响了我国古代城市轮廓形态与内部

结构。

如南宋杭州、明朝南京等城市轮廓形态和内部格局均因地而异为封闭

式自然型城市模式。

(三)西方开放型城市模式

1840年以后西方中心放射式开放型的城市布局模式对我国城市建设也

有影响如上海、哈尔滨等以中心广场为中心道路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以一

定间隔若干环形路将放射状道路连接形成中心放射网格式格局。

二、城市类型

(一)古代都城

我国历史都城曾有200多座中国七大古都是安阳、西安、开封、洛阳、杭

州、南京和北京。

历史上城市布局最典型、规模最壮观、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唐都

长安和元大都北京但景观保存最完整、对世界吸引力最大的是古都北京。

唐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面积约87平方千米周长36

千米约为今西安城墙所围面积的8倍。

皇城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宽150米

全城分100多个里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城。

北京城始建于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建都史始于金天德五年(1153)

至元四年(1267)修建的元大都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格局。

明南京城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的都城。

明太祖朱元

璋于洪武十九年(1386)在元代的府城基础上建筑了周长35267千米的南京城。

洪武二十三年(1390)又增筑外廓周长60千米。

明南京城城墙是当时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城墙也是我国仅存的古都城墙。

明南京城规划突破了方正对称的传统

都城形制共设城门13座城内东部为皇城区中部为居民市肆区西北部为

驻军区。

(二)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各城市历史地位和文物古迹保留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对古老文化保护我国批准并公布了10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有历代古都有繁华的都会、

商埠、府郡州县治所、文化古城、旅游胜地和革命圣地等。

除城市基本格局遵照

古制外这些城市景观更多地体现了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

它们以实物从不同侧

面和领域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明西安府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城建于13701378年。

城墙周

长119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

四面正中设门每座门外设箭楼内筑城

楼两楼之间建瓮城。

平遥古城坐落于山西晋中盆地古城重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面积23

平方千米城墙周长6千米高8—12米顶宽3一6米青砖包砌南面随河

道蜿蜒而筑其余三面皆直线砌筑。

城内街道、市楼、衙署、商号、寺观、民居

等均保留原有形制建筑风格极富山西晋中地方特色。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丽江市海拔2410米始建于宋末元初面积38

平方千米。

古城布局不同于我国任何一座古城没有城墙只有关隘。

城内没有

规整的道路网而与穿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跨河筑楼、

门前即桥、引水入院的景象。

城内民居瓦屋楼房古朴雅致构成水乡与山城相

融合的风貌。

(三)东方大都会上海

东方大都会是西方人对上海的专称。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强行在

长江三角洲开辟商埠。

伴随经济入侵的是文化移植白南京路到外滩呈现出一

派西方城市景观。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型民居建筑群石库门与西方洋楼相伴而

生。

(四)风景名胜城市

广西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苏州、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春

城”昆明以风景优美四季如春闻名承德是融合汉、藏、蒙、满各族建筑艺术精

华的风景城市。

第三节宫殿与祭祀建筑

一、宫殿建筑宫殿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古建筑类型北

京明清故宫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一)建筑布局

根据《左传》和《礼记》记载周朝已出现宫殿其建筑规制也随之确立。

虽然宫殿建筑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演化但建筑布局规制始终延续。

1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我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宫廷建筑尤为

如此即使本应充满自然随意的园林其宫殿区也依然遵照这种布局形式。

在庞

大的宫殿建筑群中有多条平行并列的纵向轴线但宫殿主体建筑必须布局在中

央轴线上构成数进院落的庭院结构。

2左祖右社这本是古代都城的布局规制即祭祀祖先的庙宇建在皇城外

东边祭祀土神及谷神的祭坛建在皇城外西边。

明永乐皇帝朱棣营建皇宫时将

祖庙和社稷坛建在皇城内位于宫城前方中轴线两侧清朝延续了这种布局规制。

3前朝后寝中国古代宫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与日常生活的地方。

这两

种不同行为的活动空间在宫殿建筑组群布局中有严格规定。

前朝后寝是这种

布局的规制即各种朝会的建筑位于整座建筑群前部称前朝帝、后及子女生活

起居的建筑位于后部称后寝。

(二)京外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长乐宫、建

章宫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

保存完好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有三处

即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拉萨布达拉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是清朝人关前的皇宫和人关后的行

宫。

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一座融满汉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建筑群。

建筑

布局分东、中、西三路。

东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造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大正殿

用于皇帝举行大典“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之地。

此建筑格局脱胎

于满族的八旗制度。

中路是清太宗皇太极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

凤凰楼及清宁宫等是中轴对称主体三进院落前院崇政殿是皇太极临朝之地

凤凰楼是当时盛京最高建筑清宁宫为后寝。

可见已接受了中原前朝后寝规制的

影响但是将楼建在中轴线上的前朝后寝之间却成特例。

西路属行宫性质有

乾隆建造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文溯阁是西路主体建筑专为收藏《四库全书》之用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天一阁。

拉萨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玛布日山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余平方

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有近万间房屋宫殿、

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

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

朝文成公主而建。

清顺治二年(1645)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遂扩建宫室到现

今规模。

从达赖五世起西藏的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是原西藏地方

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代达

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

塔殿和各类佛殿。

二、祭祀建筑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治理国家的思想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崇尚自

然其二崇尚祖先。

历代帝王都自封是天地神灵的代表、真命天子因此十分重

视对天地鬼神的祭祀活动。

祭礼为吉礼居“五礼”之首。

帝王的祭祀活动按规定

分大祀(祭祀天、地、上帝、太庙、社稷)、中祀(祭祀日、月、先农、先蚕、前代

帝王、太岁)和群祀(祭祀群庙、群祠)3个等级。

大祀必须皇帝亲自主祭中祀皇

帝可亲临主祭也可委派皇子或王公贵族主祭群祀不必亲临可委派其他人主

祭。

坛庙祠堂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山川河岳、祖宗英烈和圣哲先贤的礼制性建

筑物。

(一)坛庙

坛庙是祭祀天地诸神和祖宗神灵的礼制建筑。

古都北京的祭祀建筑规模和

数量均超过历朝都城号称九坛十八庙有天坛、地坛、社稷坛、日坛、月坛、

先农坛、太庙、历代帝王庙、孔庙、群庙、群祠等坛庙祠堂建筑。

岱庙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是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秦汉以

来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面积9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贶(kuang)

殿、寝宫、汉柏院、东御座等。

天贶殿是岱庙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重檐歇山

顶面阔九间深四间高223米面积近970平方米。

殿内保存有宋代壁画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东岳泰山神出巡时的壮观场面。

天贶殿与北京故

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建筑。

库全书》之用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天一阁。

拉萨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玛布日山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余平方

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有近万间房屋宫殿、

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

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

朝文成公主而建。

清顺治二年(1645)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遂扩建宫室到现

今规模。

从达赖五世起西藏的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是原西藏地方

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