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83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湖北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宜昌高级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6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4页,五大题17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

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真实的生活不能直接成为艺术呢?

这是因为,生活的真实,虽然是艺术形象结构的要素之一,但是生活的结构并不等于艺术的结构。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根本上有统一的方面,但这种统一是矛盾的统一。

市场上一筐筐真虾,并不是艺术,而齐白石的笔下,一枚枚用水墨画出来的虾,明明是假的,却是艺术。

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仗,不是艺术,没有人会买票去欣赏,但在京戏舞台上那种绝对没有死亡的可能,保证不会流血的把舞蹈和杂技结合起来的武打,却是艺术。

把反映生活、创造形象误解为按生活描红,是许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不能进入艺术境界的最基本的原因。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说“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

”简单地照搬生活的逼真场景,并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的高度,有时反倒给人一种既不真实又不艺术的感觉。

艺术不管怎样模仿都不可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而丰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不管多美的大理石雕像也不及彼得堡大街上的少女那么动人。

艺术如果纯粹以自己逼肖于生活作为存在的理由,它就可能在写生活的竞赛中被淘汰。

艺术的创造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

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和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

不假定就不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没有艺术的魅力。

某一酒店主人为吸引顾客,暗叫一个人藏在丛林里模仿夜莺的鸣啭,十分逼真,深得顾客赞美。

但当人们发现这鸣声是人的模仿,而毫无模仿者的创造时,就感到这声音讨厌了。

没有假定,艺术也就没有娱乐作用了。

一个艺术家画一个苹果,就不单是对一个苹果的认识,而是包含了他对许多苹果的理解。

同时,还表现了他对苹果的特殊感情,他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态度,对艺术形式的特殊理想。

这么多成分的统一只能在假定性的模拟形态中才能实现。

这种假定性的模拟形态,对生活的逼真来说,有它假的一面,但在本质上它是真实的。

表面上看来生活的逼真经过了加工、改造、渗入、抽出,是被破坏了,但是它不但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真实性,而且有着生活所缺少的真诚的感情。

艺术的真实,不是绝对地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式中,真实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生活不经过一番改造是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

白石老人画虾,不止一次地减少腹下节足的数量,米开朗琪罗放在梅提契的墓上的青年男子的雕像超比例地延长了弯曲的腰身和手臂,二者不但没有导致虚假,反而达到更高的真实。

生活的素材不同于工厂、实验室的原料那样有形的物质,对它的改造不能采用直接接触的方法,只能在假定性的想象领域中进行。

莱辛在《拉孔奥》的前言中把艺术形象归结为“逼真的幻觉”。

艺术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奇妙,为了使艺术更像生活,要敢使艺术不像生活。

            (摘编于孙绍振《文学创作论》)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艺术的一项是()

A.戴望舒创造“丁香一样的”姑娘,抒发内心的愁苦和惆怅,表达了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的彷徨和梦一般的希望。

B.《红楼梦》不仅创造了以“太虚幻境”为代表的超现实的神秘世界,还有一个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真实的假定世界。

C.京剧脸谱中的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表现忠义耿直,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让观众清楚认识性格各异的角色。

D.建国初期,有个地方戏剧团演《牛郎织女》时,让真牛上台表演,目的是让观众感受解放区真实的生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不能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否则作者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不能进入艺术的境界。

B.艺术不管怎样模仿生活,也达不到生活真实,而且以逼肖于生活为存在的理由的艺术可能在写生活的竞赛中被淘汰。

C.艺术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要求作者通过幻想和想象,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

D.发现夜莺的鸣啭是人的模仿后,顾客就不再喜欢,说明没有假定,艺术就没有娱乐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舞台上的武打,没有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打仗和流血,虽然掺了一点“假”,但艺术的真实得到充分的发挥。

B.艺术家画苹果的过程中融入他对许多苹果的理解和真诚的感情,画出来的苹果会对真实的苹果有改变。

C.米开朗琪罗超比例延长人物的弯曲的腰身和手臂,达到艺术的真实,因此可以对人物进行直接接触式改造。

D.使艺术不像生活是为了使艺术更像生活,说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统一的,而且是矛盾的统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

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

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转在青州。

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

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

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

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

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

凌就迁为司空。

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

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

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

语子广,广言:

“废立大事,勿为祸先。

”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

凌阴

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

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

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

凌至项,饮药死。

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

凌、愚罪宜如旧典。

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

亲土埋之。

(节选自《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所在:

担任官职的地方。

B.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逆击:

调头攻击。

C.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典兵:

掌握兵权。

D.乃穷治其事,彪赐死穷治:

彻底追查。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B.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D.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凌因受曹操赏识进入丞相府,长期对东吴作战,历任兖州刺史、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多次受到封赏,最后官至太尉。

B.王凌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废掉年幼的皇帝曹芳,用年长而有才的曹彪代替,王凌也和儿子王广商量此事,王广表示赞同。

C.起事之前,令狐愚病死了,黄华和杨弘将王凌造反之事报告了宣王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率军讨伐。

眼看大势已去,王凌投降,后在项城服毒自杀。

D.王凌政绩突出,军功显赫,也有荣耀的官位。

但因野心太大,志向不切实际,招来了大祸,宗族遭诛,自己死后遭陈尸斫棺之辱,真是糊涂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

(2)凌、愚罪宜如旧典。

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8.诗的前三联写了何时何地的图景?

具体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7分)

 

9.尾联写诗人的感受时运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蜀道难》中化用左思《蜀都赋》里的句子写剑阁两山如门,形势险要的名句是“,。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名句“,。

”生动而又深沉的写出了风霜凄紧,严冬将至,诗人心中泛起的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

(3)荀子在《劝学》中以朽木金石作对比论述“不舍”对学习有重大意义的名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森林之路

【前苏联】萨琴科

从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教师的学校到扎姆霍维耶,只有7公里路。

但这要穿森林或者像人们所说的走泥沼地。

柞树和槭树的顶尖直指苍穹,麻麻瘢瘢的树干有两、三抱粗。

站在树下:

几乎连一二十步以外的不常走的路都看不清楚,细嫩的白桦树和榛树稀疏地点缀在柞树和槭树中。

在森林里,在路两旁,到处是一块块泥沼地在发霉腐烂着,蛤蟆在腥臭的死水中蹦来跳去。

过了泥沼地又是森林。

大树一棵挨一棵,粗的、老的、树干上的苔藓蓄着银色的胡须。

正是它们始终保持着森林永恒的阴暗。

这片森林还不晓得锯和斧子是什么玩意儿。

它们生长着,成熟着,树根渐渐衰老,待到末日临头,就栽倒下去,于是在这块地上又不知不觉长出了小树,自古以来就是这个规律。

这条路最大的泥沼地前面,森林仿佛让开了一条道,形成一块林中旷地。

战前,旷地上有个护林室。

现在只剩下被火烧尽的废墟,周围长满了艾草和黑莓丛。

这里是路的尽头。

这条路很少有人行走。

一个同村人在路上碰见了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便问道:

“这是为什么?

阿基莫维奇,干吗走泥沼地呢?

草地上不是有路吗?

……那里多好走啊!

……”

教师莞尔一笑,没容对方再问就若有所思地说:

“我爱森林……已经习惯走

这条路了……”

有一次,有人想把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调回扎姆维耶学校工作。

但使大家惊讶的是:

他拒绝了。

“我这样很好……走7公里路也是课后休息,不然还没有这个时间呢!

……”

人们对教师这种散步已不觉得奇怪了。

有时也在猜想:

小伙子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这里战斗,当游击队员,幽僻的森林之路一定会使他浮想联翩!

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漫步在林中,没有回忆过去在这儿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也没想起学校、老师、朋友那些亲切愉快的往事……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恋人,就是在这儿失去的。

那清澈幽蓝的五月夜晚仍清晰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空气里溢着苹果花的芳香,他独自徘徊在护林室旁,等待着尼娜的出现。

“到时候我什么也不怕,把一切都告诉她……”列昂尼德想着。

可是尼娜却坐在打开的窗户前看书,没有出来。

“尼娜……你那时丝毫没有觉察到:

在学校的晚会上,我一次也没敢靠

近你的身旁,也没有决心把想说的话写信告诉你。

你也不曾知道,是谁有一次从皮包里偷走了你的照片。

难道不正是这张照片毁灭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幻想和爱情吗?

……而他列昂尼德却珍藏着它。

无论是在退却的艰难战斗中,还是在负伤后所到的学校里,他总把照片当作未来的幸福的象征带在身上。

大家都已知道,要用飞机把列昂尼德运过前线送到游击队去。

那里恰好也是他的家乡。

夜里飞机把他空降下来。

从小就熟悉的森林悄悄地絮语,迎接他的到来。

隐藏好无线电台,太阳快出来时,他潜到了游击队活动区域,执行着任务,想念着母亲和村庄,也思念着她——尼娜。

那是个异常严峻的早晨。

雾躲闪在灌木丛中,柳莺单调无味地唧唧着,鸽子胆怯地拍打着翅膀,溅起阴凉的露珠。

“站住!

柞树下传来的发音不清的说话声使列昂尼德从沉思中惊醒,他一头钻进密菁里寻找退路。

冲锋枪子弹射击过来,几截小树枝落到了肩上……

列昂尼德熟悉自己的森林,泥沼,维季河……头脑中闪出个念头:

“只要跑到河边,只要跑到……”两脚从土墩上滑下去,陷进了泥淖。

稀泥汤在靴子里噗哧噗哧地响。

他清楚听到身后树枝的喀嚓声和泥水的吧哒声。

“为什么不开枪啦?

他又跑了几步揣测到:

他们想抓活的。

应该脱掉衣服。

他跑到河边想着。

把衣服放在靴子前面,让他们包围个“伞兵!

”那时我就会渡过河,到达对岸的游击队防区。

两小时以后,列昂尼德来到了游击队营部。

这时他才想起,尼娜的照片和衣服一起落到了敌人手中。

一星期后,在七月一个漆黑的夜里,列昂尼德探望

了母亲。

老人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往桌上又端牛奶,又拿晚饭剩的凉土豆,还从前室取来了脂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村里和游击队的新鲜事。

列昂尼德一直没好意思打听尼娜的事。

天快亮了,走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

“妈妈,尼娜现在在哪儿?

尼娜•卢昌卡?

听到噩耗,列昂尼德久久不想相信:

“她不在了,儿子……昨天……被德寇绞死了……说她与莫斯科有联系。

在一个伞兵的衣兜里发现了她的照片,看来是派人来和她接关系……审讯时她一声不吭,没有出卖任何人……”

……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漫步在森林之路。

夏天渐渐逝去,接踵而来的是仙鹤忧愁哀鸣的秋天,随后又雪花飞舞,寒风呼啸……而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仍在这条路上——德寇把尼娜送到死亡的路上,走着,走着……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就设置了悬念,列昂尼德为什么放着草地上平坦的路不走,而选择艰难的森林之路,作者没有急于揭开谜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同村人对列昂尼德选择走森林之路提出疑问,列昂尼德回答是因为热爱森林,并且觉得是个散步的好机会。

看来他是一个喜欢自我挑战的人。

C.这篇小说篇幅不长,却写得情节波澜,扣人心弦。

文中硝烟弥漫的激战图和风光霁月的思念图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烘托了小说的主旨。

D.“照片”在小说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偷照片、遗失照片、因照片而送命,“照片”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文,所有情节围绕“照片”而展开。

E.小说用倒叙的手法将列昂尼

德走森林之路的原因层层铺开,使全文在结构上紧凑严谨,又突显了森林之路对于列昂尼德的重要性。

(2)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的二、三两段对森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故事的女主角尼娜一直没有正面出场,但是她留给读者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尼娜这个人物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列昂尼德•阿基莫维奇仍在这条路上——德寇把尼娜送到死亡的路上,走着,走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连日来,广东海陵岛国内外旅游人数激增,游客纷至沓来,意欲一睹“南海1号”古沉船的神秘容貌。

B.新西兰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张冠李戴,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C.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D.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对于别的鲤鱼,这真是一个奇迹。

B.根据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鳍和那摆来摆去的尾显示,他认出这是两条铲鼻鲨。

C.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研究者们的看法是否定的。

D.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中掌握我们的命运。

14.下面的宋诗,前六句顺序已经打乱,请选择相应的诗句填在空缺处(填相应序号)。

(6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1),

(2)。

(3),(4)。

(5)

,(6)。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A.酒徒飘零风前燕B.沧浪独步亦无悰(悰:

心情,思绪)

C.诗社凋零霜后桐D.秋色入林红黯淡

E.聊上危台四望中F.日光穿竹翠玲珑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比如黛玉与宝钗:

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

(1);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

(2),宝钗是社会精英;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

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3),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16.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4分)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很多回忆,留恋和选择。

刘墉说:

“我甚至在看老电影时,不愿见到世贸中心的画面。

因为看一次,就重复一次恶梦;回头一次,就是又一次伤害。

”张晓风说:

“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毕淑敏说:

“有些事情不值得总结,忘记它的最好方法就是绝不回头。

”辛弃疾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佛说: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面对人生中难以取舍的难题时,回头或者不回头折射出当事人的种种心境,引发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周遭世界的别样思考。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择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6月月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让真牛上台表演”,是照搬生活,不符合艺术假定性性质。

2.A(原文是“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

”“绝对的写实主义”不是指写实主义创作方法,A不合原文意思。

3.C(“对人物进行直接接触式改造”分析错误。

原文是“对它的改造不能采用直接接触的方法,只能在假定性的想象领域中进行”。

4.B.逆击:

迎头攻击。

逆,迎战。

5.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

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6.B.王广不同意,他认为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要成为灾祸的开始。

7.

(1)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方面都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

(“旌”翻译为“表彰”1分,“显”译为“显达”1分,“条教”译为“法规教令”1分,“意义”译为“美名,声誉”1分,大意1分。

(2)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

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

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

(“宜”译为“应该”1分,“发”翻译为“打开、挖开”1分,“暴尸于所近市”状语后置句1分,“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1分,大意1分。

8.前三联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中午时分的山村景色(2分:

“春末夏初”或“午时”1分;“山村”1分)。

具体写景:

首联:

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小径上绿草如茵,山花繁茂。

(1分);颔联:

一条河水从村里曲曲折折的流动,村里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1分);颈联:

鸡在正午休憩的时候打鸣,狗在荒野寻物时对着昏暗处吠叫(1分)。

描绘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

(2分)

9.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分)。

10.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分,每空1分)

(2)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分,每空1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分,每空0.5分)

11.

(1)选A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看来他是一个喜欢自我挑战的人”分析欠妥当,列的回答应该只是托词;选D无分,“所有情节围绕‘照片’而展开”不准确;选E无分,应该是运用插叙的手法。

(2)第二段是对森林与沼泽的环境的具体描绘,(1分)第三段写森林历史的悠久,(1分)都是为了写森林之路的艰险,(1分),以此来衬托主人公坚持走森林之路的决心(1分)。

也为当初主人公面临德寇搜捕时匆忙逃脱的举动作了铺垫(1分),同时阴森的森林暗示着主人公痛失爱人的悲剧命运(1分)。

(3)①从列昂尼德对她的迷恋,可以判断她应该是个美丽迷人的姑娘。

(2分)②尼娜爱读书,是个上进的年轻人。

(2分)③审讯时她一声不吭,没有出卖任何人。

尼娜坚强、无畏、敢于牺牲。

(2分)

(4)①列昂尼德思念爱人,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条森林之路带给他回忆,让他觉得如同

陪伴在爱人身边。

②列昂尼德痛恨德寇的恶行,更因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悔恨,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那条森林之路是爱与痛的纠缠,让他永远无法摆脱。

③作者让我们看到,战争带给人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有心灵的创伤,并且这种创伤是永远无法弥补愈合的。

④小说让读者在一声叹息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同情主人公的同时,更明白和平时代的可贵。

(每点2分,共8分)

12.B(“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根据前后语境“虚拟……推测”、“揣测……没根据……”可知,不是弄错了对象或事实,而是无根据地揣测,宜改为“无稽之谈”。

A项,“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的意思。

符合语境。

C项,“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符合语境。

D项,“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符合语境。

13.D(A成分残缺,应为“对于别的鲤鱼而言”B句式杂糅,去掉“显示”C语意不明,研究者们否定的究竟是前面那一个观点,没有说清楚。

14.

(1)B

(2)E(3)D(4)F(5)A(6)C(提示:

根据对仗知识先把首联和颔联、颈联区分出来;根据“仄起平收”的平仄知识分别确定两个对仗句的内部顺序;根据意义上的联系,分别确定首联的内部顺序,颔联、颈联的前后顺序:

诗人独步没有心绪,才登台四望;再紧承“望”,望到了林和竹;再发感慨:

酒友离开、诗社解散,贯之来了就走,无人伴己醉吟。

填对一处给1分。

15.

(1)宝钗要的是婚姻

(2)黛玉是文艺青年(3)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1、2句各1分,3句2分)

16.示例:

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两句各2分)

17.【立意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陈述了几位名人在生活特定情境中是否回头的看法。

丰富多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