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87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docx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

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射频集成电路

  射频,通常指包括高频、甚高频和超高频,其频率在3MHz—10000MHz,是无线通信领域最为活跃的频段。

在最近十几年里,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射频器件快速的代替了使用分立半导体器件的混合电路,这些技术都是对设计者的挑战。

  RFIC(射频集成电路)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IC工艺改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器件。

RFIC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

1)工作频率更高、尺寸更小的新器件研究;2)专用高频、高速电路设计技术;3)专用测试技术;4)高频封装技术。

本文将从IC技术的角度对该领域近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进行简要的综述和分析.

编辑本段器件的革新

  CMOS出现之初速度较慢,RF电路多采用双极型器件。

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以摩尔定律飞速进步,MOS管的沟道长度大大缩小,其工作速度大为提高,功耗也大大下降,成为RFIC的一种经济性很好的平台.例如,Intel今年发布了CMOSWi-FiRFIC。

目前随着各芯片制造跨入90nm时代,CMOS电路已经可以工作在40GHz以上,甚至达到100GHz。

这一进步可以实现数据率在100Mbit/s到1Gbit/s的无线通信芯片,服务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高数据率交换装置,如无线高速USB2.0接口。

目前,Tiebout等人已报道了集成有LNA和混频器、PLL的RFIC样品,针对17。

1GHz到17。

3GHz的ISM频段应用;Tiebout还报道了注入闭锁分频器样品,其工作频率已经高达40GHz。

CMOS技术的进步为低成本RFIC向高频段发展提供了可能,可以大大降低微波波段的RF装置的成本,因此该技术对传统上微波频段占据统治地位的GaAs技术构成了挑战.化合物半导体方面,GaAs是目前的技术主流,但进入21世纪以来,Ⅲ-Ⅴ族氮化物半导体,如GaN、AIN、InN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材料的电子饱和速度很高,工作频率可以到亚毫米波和准光波、光波频段,可望用于需要大功率、高速、高温工作的应用。

另外,SiC也是一种耐高温和可承受大功率的半导体材料。

目前,这些化会物半导体材料在单晶衬底制备、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以单个器件为主,相应的IC在成本上与硅基CMOS工艺相比没有优势。

预计在今年和明年初,相应的加工技术将获得大的突破,届时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SiGe材料是近年来广受重视的材料,它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将在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器件中广泛运用的能带工程理论运用于硅基器件。

在硅双极晶体管和MOS工艺基础上通过将常规Si基区用GeSi合金应变层替代等办法可以制成SiGeHBT(异质结晶体管)和应变沟道PMOSFET等,其工艺成本低,且与现有工艺兼容性好。

SiGeHBT主要得益于SiGe/Si异质结价带边的失配,器件的电流增益与SiGe/Si价带边差呈现指数关系,这样基区可以有很高的掺杂浓度,器件的噪声系数相应得以降低.此外,也由于带边效应,电流增益具有负温度系数,对电流增益有自抑制作用,器件工作相对稳定,具有优良的热性能和功率性能。

目前,SiGeHBT的fT超过200GHz,2GHz下噪声系数小于0。

5dB,不但可用于移动通信,并完全可满足局域网和光纤通信的要求。

SiGe技术已经实现了几乎所有的无线通信单一功能电路,其最佳的应用领域是无线通信手机(特别是3G手机)的射频前端芯片及功率放大器模块,其它应用领域包括无线接入、卫星通信、GPS定位导航、有线通信(千兆以太网、SONET/SDH等)、汽车雷达、智能电子收费系统乃至军事通信。

SiGe的崛起将大大改变传统的Si、GaAs的市场分划。

预计2005年SiGeRFIC将达19亿美元。

另外,利用InP材料也可以制成HBT。

IBM公司是SiGe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它为Alcatel、Intersil、Nortel等许多公司提供SiGe芯片制造服务,还与Siemens、RFMicroDevices等公司联合开发SiGe芯片。

其主流工艺技术是在8英寸晶圆片上工业化的SiGeBiCMOS5HP工艺。

其它拥有SiGeHBT技术的公司有Freescale、Maxim、Lucent、ST、Infineon、Philips等。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编辑本段集成度的变革―RFSoC

  SoC(系统芯片)是近几年国际半导体业发展的热点,也是未来半导体业发展方向。

随着IC工艺达到并跨越90nm节点,芯片上单个MOS器件的工作频率已经可以上升到微波、毫米波频段,因此,可以将RF前端与数字基带部分集成起来制成RFSoC.这一新概念产品将大大减少整个通信系统中的器件数量,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减小其体积并提高功能度,同时提高可靠性。

这一技术的推广有望引起产业链的变革。

目前Agilent、IBM、STMicroelectronic、Freescale等公司都在研发RFSoC产品,有望于明年投放市场。

RFSoC的工艺平台可以是CMOS、SiGe等。

目前在试验室中已经可以用CMOS技术实现毫米波电路。

如果进一步采用SOI(Sion-Insulator,绝缘体硅)、SoN(Sion-Nothing,悬空硅)等新型衬底技术,则由于这些衬底中带有高电阻的埋氧层,可保证射频损耗小和器件的高速工作,而且射频部分与基带部分的串扰小,另外,设计者可以将nMOSFET与SiGeHBT通过BiCMOS工艺平台结合起来,利用两种的高速性能,实现低压、低功率的30—80GHz范围内的毫米波芯片。

目前该技术已经推出了样品。

RFSoC在商业上的成功与普通SoC一样,取决于是否能保证很短的转向时间、很低的成本和很好的IP或设计库复用。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编辑本段新设计技术

  与其他IC一样,RFIC设计在商业上的成败在于其设计周期和上市时间.因此,研发者选用的设计与验证工具,应该保证设计的优化和可测性、可靠性,并减少甚至消除流片验证的必要。

设计软件必须包括Top-Down(自顶向下)的各层次的设计与验证模块,而且能让设计者在各个流程和模块之间自由交换设计数据和仿真结果,协调设计数据的同步更新,直到最后签发设计文件为止;设计软件还应该与测试系统接口,以便利用测试数据来修正原有的设计.目前有代表性的设计软件包括:

Agilent的ADS,AppliedWaveResearch公司的MicrowaveOffice和AnalogOffice等软件工具.它们一般具有友好的设计界面,灵活、开放的架构,具有从综合到版图设计等不同层次的设计模块,支持第3方设计、测试软件,带有使用方便的物理设计工具和模型提取工具。

其中Ansoft公司推出了具有数据输入和可视化功能以及时间、频率、混合模式仿真的AnsoftDesigner.在系统级仿真时,除了其射频与DSP元件库以外,AnsoftDesigner支持编译型和解释型C和C++用户自定义模型的联合仿真,以及Mathworks公司的Matlab联合仿真。

电路仿真求解包括为获得非线性噪声、瞬态、数字调制、非线性稳定性以及负载与信源拉升而进行的分析。

它还具有适用于滤波器和传输线的设计综合功能。

该产品包括一个布局与制造模块以及一个3D平面电磁仿真引擎.不过,RFIC在本质上是模拟的,其设计往往必需充分利用有源/无源器件的性能,目前仍受到器件模型不准确、噪声和非线性等问题的困扰,目前这些软件要能像数字电路仿真软件那样具有极高的仿真效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RFSoC概念日益走向应用,设计者也将越来越多地面对RF、模拟和数字混合信号电路的设计问题。

在频率域中对数字电路块的仿真是毫无意义的,模拟部分的设计也不同于射频部分,因此各种设计方法之间常常会不匹配。

设计师几乎总是在时间域中进行数字设计,而在频率域中进行射频设计(为了提高仿真速度)。

把两种类型的设计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可能意味着整个芯片的仿真时间会拉长到不现实的地步。

在模拟电路设计中,现在人们已经努力实现了某种程度的Top—Down综合能力和IP的复用,但在射频部分的设计中,人们仍然以分析为主,而且这种分析必须包括有源和无源器件,要实现RF设计的综合似乎还遥遥无期。

设计者们需要一种能同时处理高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RF电路的工具。

RFSoC是一个小系统,人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数字、模拟和RF电路集成到单块衬底上带来的问题,包括:

集成天线和无源器件的仿真和参数提取,VCO的牵引问题,衬底的建模和信号通过衬底的耦合,快速的系统级仿真等。

上述关于RFSoC的问题将是下一步RFIC电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电磁仿真的速度、可以处理的问题的规模以及计算精度也不断得到提高。

因此未来基于CEM(计算电磁学)的仿真方法也将日益渗透到RFIC的设计中,各种全波仿真方法(如矩量法和有限元方法)从物理上保证电路实体结构(特别是连接器、平面传输线、不连续点和无源元件)的电磁特性的获得。

它们的运用将是RFIC精度提高的根本保证,各CAD工具厂商已经在努力将基于CEM的方法融入RFIC仿真中.用户还可以使用AgilentMomentum(一种基于矩量法的2。

5D仿真技术),生成片上无源元件和互连线路的基于电磁场的精确模型。

你可以直接在Cadence电路原理图中仿真这些基于电磁波的模型,而不必进行通常的转换来近似集总元件模型,从而使无线和高速有线设备获得更高的精确度。

Momentum电磁建模和验证功能也是现有阻容提取工具的一种协作工具。

它有助于关键的设计网络获得所需的建模精确度,而这些网络出现的故障可能会损害整个流程的运行。

明年或者后年将很有可能出现能对各种RF模块中任意功能单元的无源部分进行仿真的CAD软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辑本段MEMS与RFIC

  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电路集成在芯片上的微型机电系统。

目前基于该技术的各种传感器和检测芯片已经成熟.在RF领域中,MEMS麦克风、指纹识别等微型传感器已经或者即将用于手机、PDA等移动数码装置。

MEMS还可以直接处理RF信号,制作出RF芯片或者在RF芯片上加工出某些无源器件结构,这些器件和结构被称为RFMEMS,它们将是RFIC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目前RFMEMS可以在RFIC衬底上制造电感、可调电容、开关、移相器、机电谐振器、可调谐滤波器等,这些无源器件的射频损耗远远小于常规RFIC(从低频直到40GHz,其射频插损均小于0。

1dB),直流功耗小,非线性小,参数调节范围宽,Q值高.这些器件还可以与RF有源器件集成在一个衬底上,极大地提高电路的整体性能和集成度,在很多方面对传统的分立的和片上的射频无源器件构成了挑战.  目前MEMtronics等公司已经推出了性能优良、可靠性好的开关、移相器等产品,它们可望用于相控阵、智能局域网天线等场合.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RFMEMS器件将渗透到各种RFIC中,成为RFIC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大提高其性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技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辑本段测试技术

  RFSOC的出现,意味着在更小的空间内将安排更多的电路和配置更多的引脚.多引脚器件要求更多的测试通道来保持足够的速度和吞吐量,同时还要求在有限的生产空间内提高测试系统密度。

这些因素推动了测试技术向其极限发展。

此外,为了避免不合格产品成为减少生产成本的沉重负担,制造商转而采用更多的预先测试,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尽早淘汰掉不合格的部件。

但令人遗憾的是,生产线上使用的“大机柜式”功能测试系统通常并非是在生产初期进行部件和射频电路的设计技术。

工程师们正在把射频电路与模拟及数字电路集成在一起。

一方面Gbit/s的数据速率正在使数字电路像微波电路那样工作。

不断推出而且日益复杂的无线通信标准,如Wi-Fi802。

11a/b/g、超宽带和蓝牙标准,都要求设计师去评估其设计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另一方面,各种信号在各引脚上可能会混合在一起传输,而且各引脚间的信号将通过衬底等发生申扰,带来噪声方面的问题.因此,今后只有那些综合具备了RF、模拟、数字、嵌入式存储和扫描能力而且能与片上探针台接口的ATE(自动测试设备)才是各厂商的首选。

能提供此类设备的厂商有Agilent、Teradyne、LTX和Credence等.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片上探针台的结构和品质,以及校准的方便与否.  此外,测试工作应该与设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作为反馈介入设计流程.AgilentConnectionMananer与各种RFDE无线测试基准一起使用,以便把数据从RFDE下载到测试仪器,所以,设计师可以在开发周期的较早时候进行系统验证。

这将是未来测试系统、软件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RF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RFIC技术正不断取得若干令人瞩目的、可喜的进展,各种无线电装置也早已脱下了过去笨重的外壳,而变得“更小、更快、更强”。

RFIC的研发与测试工程师认真关注着这些发展动向,努力跟上技术的潮流并推动技术的进步。

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RF技术呈现千帆竞渡的宏伟景象,保证我们能够不断享受到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方便的种种信息服务.非接触式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

一、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

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二者之间的通讯频为13。

56MHZ。

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

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

读写器则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PC的通讯接口,打印口,I/O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区

  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为两部分:

系统区(CDF)用户区(ADF)

  系统区:

由卡片制造商和系统开发商及发卡机构使用.

  用户区:

用于存放持卡人的有关数据信息.

  3.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

  ⑴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

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芯片,无须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

  ⑵操作方便

  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非接触式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在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既可完成操作,这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⑶防冲突

  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

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

  ⑷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

  非接触式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非接触式卡在处理前要与读写器之间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

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⑸加密性能好

  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非接触型IC卡本身是无源体,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

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产生谐振,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修改、存储等,并返回给读写器。

由非接触式IC卡所形成的读写系统,无论是硬件结构,还是操作过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简化,同时借助于先进的管理软件,可脱机的操作方式,都使数据读写过程更为简单。

  二、非接触式ID卡

  ID卡介绍

  ID卡即为THRC12/13只读式非接触IC卡,它靠读卡器感应供电并读出存储在芯片EEPROM中的唯一卡号,卡号在封卡前一次写入,封卡后不能更改。

无源和免接触是该芯片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射频接口电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从读卡器接收射频能量,为芯片产生电源和时钟,并采用相移键控和加载调幅等技术实现卡与读卡器间的无线通讯.非接触式ID卡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等突出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

  1、ID卡主要特点

  ★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或13。

56MHZ(THRC13);

  ★卡向读卡器传送数据的调制方式为加载调幅;

  ★卡内数据编码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BPSK相移键控方式;

  ★卡向读卡器数据传送速率为3。

9kbps(THRC12)或6.62kbps(THRC13);

  ★数据存储采用EEPROM,数据保存时间超过10年;

  ★数据存储容量共64位,包括制造商、发行商和用户代码;

  ★卡号在封卡前写入后不可再更改,绝对确保卡号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THRC13芯片除封装成标准卡片形状外,还可根据应用需要封装成筹码等多种形状。

  2、ID卡工作原理

  系统由卡、读卡器和后台控制器组成(见框图)。

工作过程如下:

  

(1)读卡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

  

(2)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区域后,由卡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读卡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

  (3)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读卡器;

  (4)读卡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

  (5)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3、ID卡应用范围

  与接触式IC卡相比,非接触式ID卡无需插拔卡,避免了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的各种故障,因而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特别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场合。

THRC12/13非接触式ID卡主要可应用于身份识别和寻址控制,如门禁、保安、考勤等领域,也可扩展应用到展览会、公园、旅店、餐厅等公共场所的门票、优惠卡等。

以及生产过程、邮政包裹、航空铁路运输、产品包装、交通等部门的物流、电子标签、防伪标志、一次性票证等众多领域。

虽然它仅是一种只读卡,但利用后台计算机控制管理,即使是涉及收费管理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应用,如食堂就餐收费管理等。

针对具体应用,可将持卡人的个人资料送入后台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配置应用软件,使用时通过读卡器将读到的卡号送至后台计算机,从数据库中调出持卡人的个人资料,而后根据具体应进行操作,因而应用范围极其广阔.

  非接触感应卡主要芯片包括:

  Mifare1S50、Mifare1S70;MifareUtraLightICU1;legic,I·CODE1、I·CODE2;Hitag1、Hitag2;Inside2K、Inside16K;Temice5551;AtmelT5557、88RF256—12;TK4100;μEMEM4100、EM4102、EM4069、EM4150;STSR176、SRIX4K;Tag-itHF-I、Tag-itTH-CB1A等。

以下是常用的非接触产品相关参数:

◆芯  片:

 PhilipsMifare 1S50

◆存储容量:

 8Kbit,16个分区,每分区两组密码

◆工作频率:

 13。

56MHZ

◆通讯速度:

 106Kboud

◆读写距离:

 2。

5—10CM

◆读写时间:

 1—2MS

◆工作温度:

 -20℃—85℃

◆擦写次数:

 >100000次

◆数据保存:

 >10年

◆规  格:

 0。

87×85.5×54/非标卡

◆封装材料:

 PVC、PET、0.13铜钱

◆封装工艺:

 超声波自动植线/自动碰焊

◆制作标准:

 ISO14443,ISO10536

◆应用范围:

 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小区管理等非接触式射

频卡芯片FM11RF08

  FM11RF08芯片是由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非接触式射频卡芯片,采用0.6微米CMOS EEPROM工艺,具有逻辑处理功能的多用途非接触式射频卡芯片,内含加密控制和通讯逻辑电路,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能,适用于各类计费系统的支付卡的应用。

◆芯  片:

 FM11RF08

◆存储容量:

 1024*8bitEEPROM存储单元具有安全保护结构的16

       个独立扇区,支持多种应用,每个扇区都可拥有两套独

       立的密钥.

◆工作频率:

 13。

56MHZ

◆通讯波特率:

 106Kboud

◆读写距离:

 2。

5—10CM

◆工作温度:

 —20℃—85℃

◆擦写次数:

 >100000次

◆数据保存:

 >10年

◆算术功能:

 进行加减运算

◆对存储单元的访问权限可由用户根据自身的要求灵活定义.

◆规  格:

 0。

87×85.5×54/非标卡

◆封装材料:

 PVC、PET、0.13铜钱

◆封装工艺:

 超声波自动植线/自动碰焊

◆制作标准:

 ISO/IEC14443, 

◆应用范围:

 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小区管理等

 数据处理时间:

    1.识别一张卡   3MS(包括复位应答和防冲突)

    2.读一个块    2.5MS(不包括认证过程)

    3。

写一个块+读操作 12MS(不包括认证过程) 14MS(包括认证过程)

    4.典型交易过程 <100MS

     

Temice5551感应式IC卡

◆芯  片:

Temic e5551

◆工作频率:

125KHZ

◆存储容量:

264bits320bits,8分区,8位密码

◆读写距离:

3—10CM

◆擦写寿命:

大于100,000次

◆数据保存时间:

10年

◆尺 寸:

ISO标准卡85.5×54×0.80/厚卡85.6×54×1。

80MM

◆封装材料:

PVC。

ABS

◆应用范围:

感应式智能门锁、企业一卡通系统、门禁、通道系统等。

ATMELT5557

◆芯  片:

Atmel T5557

◆工作频率:

125KHZ

◆存储容量:

330bits,10分区,8位密码

◆读写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