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03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献给**

李晓哲

2010-12-22

弱者无合作1

他真的患了健忘症吗?

4

他老惦记着癌症5

母女感情依赖症6

生活就是责任和义务7

信念是我们远航的灯塔9

情感是合作最好的粘合剂11

奋斗永远都不会没有意义13

放宽视野方能善于合作15

她为何怕看而又爱看恐怖片17

大多数插进身体的滴血利刃,把持者都是受害者自己18

强迫症时代,越悲伤越快乐,最纯的悲伤宛如上帝亲临21

足球与足协,孩子与父母,善意铺成通往地狱之路24

应试教育穷凶极恶?

应试教育是夜壶,嘘嘘后提来提去25

我和李二亲密无间#727

李二,我们谈谈历史吧#1028

大恩如仇#28630

弱者无合作

“弱者无合作”,这句话显然是由“弱国无外交”引申而来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如此。

在这里,我所说的“弱者”,并不是社会生存状况的“弱者”,而是专指性格软弱者。

因为如果你是个弱者,你不可能让别人看的起,根本没有平等对话的资格。

曾有个女孩,在上大学,因为性格软弱,老被同屋的女生欺负。

每天都是由她打水,由她收拾屋子,但仍获得不了他人的承认,甚至遭受虐待。

听此情况,朋友断然和她说:

“水先不必打了,要敢于斗争。

可她不敢,还说什么“我不跟她一般见识,我宽容她们。

朋友反问:

“你的宽容,人家承认吗?

据说在某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

“如果有一个男孩侮辱了你或打了你,你能原谅他吗?

“能,老师,”男孩若有所思:

“我想我能原谅他,如果他比我大的话。

以前热播的《大国崛起》,据主创人员是想宣传一种“妥协”精神的,为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需要社会各利益集团的人都应学会妥协,不要欺人太甚,也不要走极端搞暴力。

问题是目前处于社会的强势的社会利益集团,能否从心里看得起长期处于忍气吞声的广大弱民,愿意来讲这个妥协。

  我非常欣赏《狼图腾》里的一段话,我认为她把我们民族的悲剧、民族的弱点精辟地概括了出来:

“性格对于个人来说,是其能否成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民族来说,民族性格则更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攸关的国家大事。

从世界各民族兴亡盛衰的历史看,民族性格属于民族脊梁问题。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强悍进取,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大就多;而一个民族的性格软弱,这个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增大。

从世界上实际存在的民族价值标准看,民族性格软弱是一个民族最致命的缺陷。

因为,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

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

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世界发展到现在,人口激增,生存空间和资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更加充分重视民族性格问题。

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老被人看不起,为什么老被人欺负。

就是长期封建传统把人的性格压抑得软弱可欺,所以面对残暴统治只会当顺民,面对外侵就会投降当汉奸。

在我们的社会,善良人永远是少数,分散,漠不关心的少数,坏人因此成为多数,坏人不节制力量,有组织有共同的目标,主动而有意志,好人只是单独躲避、彼此不知道联结的弱者,这是顺民传统的必然结果。

前些年出了一件事,我们19名非法移民英国的劳工,在海滩拾贝时被大浪卷走。

虽然英国非法劳工问题当时遭受了英国各界的尖锐批评,但自己的同胞,英国华人却都沉默不语。

溺水事件发生后,莫克姆湾大多数居民的表现非常得体。

英国白人志愿者花费数个小时寻找尸体和幸存者,许多人为大海夺走这么多年轻人的生命感到悲伤,一些英国人还组织了守灵活动,纪念那些死去的人。

但令人震惊的是,英国华人社区没有任何人纪念那些亡灵,也没有任何人对英国的非法劳工组织进行谴责。

事实上,英国华人社区在英国是第三大移民社区,仅次于南亚人和黑人。

事发后,那里的大多数华人竭力避免涉及守灵活动,他们担心守灵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同样,2000年多佛惨案发生后(58名中国非法劳工被闷死在一辆卡车里),英国内政部种族论坛一名华人社区领袖斥责的是那些死者,要求内政大臣更加严厉地打击这些非法移民。

这一次,也有非选举的华人“代表”唱着高调,要求当即驱逐所有寻求庇护的华人。

相比之下,1993年,当英国黑人乔伊.加登纳因反抗驱逐死于英国警官之手后,英国的黑人坚决站在了乔伊.加登纳家人一边。

几十年来,所有有黑人背景的英国人都在与把移民妖魔化的不平等体制作斗争。

  看来,我们同胞隐匿不语是为了免受伤害,但它带来的是失去尊重、认可和权利。

看看我们在世界各国华人的状况,总在被欺负,被污蔑,被打劫,甚至远远不如黑人在当地的地位。

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软弱,就是因为软弱导致的不团结。

常听人说: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

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一群日本人是一条龙。

我们是龙的传人,这句话应让我们觉得羞耻。

  电影《金刚》,里面有一处情节,讲的是女主人公被怪兽掠走了,所有的人包括举止粗俗不堪的船员都要去营救而没有退缩,但只有英俊的一位男演员要逃脱。

这时一位船员就说他:

“我早看出来你是个坏东西,但没想到你还是个胆小鬼。

可见,不讲道义,没有感情,只顾自我的胆小鬼,比坏东西还要让人鄙视。

由此我们又想探讨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而软弱呢?

软弱者为何无法与人合作呢?

软弱其实来自内心的自我否定。

因为自卑,他们容易感到内疚,容易被人感情敲诈。

他们害怕冲突,为避免冲突,常常会对任何事情委屈求全。

他们特别害怕别人不认同,没有独立的个性。

他们对自身地位缺乏安全感,当受到一个提出不公平合理要求的人的指责或威胁时,受威胁人会因对自身地位没有安全感而作出让步。

因为自己接受不了自己,所以认为别人也接受不了自己,只好用“讨好”别人来换别人的“好脸色”。

由于这种“和谐”是违心的,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因此往往伴随着痛苦,再加上脆弱的和谐给人一种软弱感,也就导致他们经常会遭到来自外界的伤害,这更会使得软弱者自己更加看不起自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软弱者为什么无法与他人形成合作、团结的关系呢?

因为他们有一个与人交往非常致命的问题,那便是不识好歹,不知恩怨。

这句话可能说的过了,但事实如此。

弱者往往就是这样,谁对他好他不知感激,反而更苛求,更抱怨。

谁对他坏他不敢去斗争,反而更加顺从,甚至更要献媚。

如此,又怎能与他人建立友好亲密平等互助的亲密关系呢?

必然是或者让人看不起,或者让人感到失望心寒。

显然,本文说的弱者,是指那些性格软弱,且又永远甘于这种软弱的人。

如果我们不甘于命运的摆布,不愿做永远被人欺负和歧视的人,那么其实我们就不算是弱者。

但要真正变成强者,需要的是积极,不停的努力奋斗,也特别需要团结,善于合作与互助。

我们是出生于80年代的人。

我们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

我们阅读的书是《闪闪的红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看的电影(那时还没电视)是《董存瑞》《智取威虎山》;我们唱的歌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的理想是做一个时代的英雄。

我们以勇敢和团结为自豪。

所以我们要有志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勇敢,才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好事业和与人合作的根基!

 

2010年12月22日10:

06:

41汇编于地质大学东区池塘

他真的患了健忘症吗?

明超今年二十二岁,但是很奇怪的是年纪轻轻的他似乎有严重的健忘症,一直难以克服。

比如,明超上街买东西,坐公共汽车,把东西放在身旁。

但一到下车时,就忘了拿。

又比如,有好友约他第二天在某地见面,但到了第二天,约了人的事又忘记了。

又有一次,姐姐让明超第二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她的女儿,他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谁知到了第二天下午姐姐打电话问他接回来了没有,明超才大吃一惊:

自己竟然又忘个一干二净。

其它的如撑伞出去忘了带回来呀,出门又忘了钥匙、钱包等等,也时有发生。

明超也实在纳闷:

“我还年轻,怎么脑子就如此健忘,如此不好使了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外界事物和思维在大脑中形成的条件反射被牢固地保留下来,以后再重新出现,这就是记忆。

一个人接受了信息以后,如果能长时间地保持,待到需要时又能及时再现,这个人就是记忆力强,反之则是记忆力差。

而影响记忆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与当事者当时识记时是否用心有很大关系。

例如,明超当初答应朋友约会时,就是不经心记的。

因此,当初就没真正“记”住,又怎能指望以后还能“忆”起?

此外,记忆好与差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信息能否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能力。

能够积极主动、有目的性地去识记,并不断复习巩固所记的东西,那么这种能力就强,反之则差。

比如明超,别人约他见面,姐姐托他接孩子,他刚开始就不上心,过后又未及时提醒自己,结果别人给他传递的需要他记忆的短时信息,他或者根本没有进脑,形成短时记忆,或者虽已形成短时记忆,但由于个人方面的诸多因素,却没有转化成长时记忆。

上述两个人健忘的表面现象各有差异,但在实质上却有其相同的一致性,那就是缺乏认真、严谨、负责、专注的生活作风。

这在于许多人把做事随意、马虎,当成一种生活的“小节”,而不认为是了不得的大事。

虽然在因马虎出错后也显得痛心疾首的样子,然而在潜意识里,他们未必把“粗心大意”当回事,也并未将其上升到“非改不可”的高度来看待。

其实,粗心大意、丢三拉四、忘这忘那,这并不是“小事”,在背后反映出的是不认真、不负责的处事态度,对其人生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你有这种人格弱点,今后在工作中你将不会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你就可能出事故,你也将难以为自己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机遇。

明超约人见面却忘了赴约,答应帮姐姐去接孩子却忘得一干二净,这决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健忘”的词就敷衍而过。

明超要意识到自己的“健忘”,是缺乏责任感的外在表现。

由于以前承担的责任太少,因此在许多事上都没有尽心,所以心里总是难以“有事”、难以“装事”,也就是说什么事都难以放在心上。

此外,缺乏责任感使其对所要做的事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因而也就难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痕迹。

最后,要想消除自己的健忘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固定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可使人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受益终生。

为此,明超以后再放什么东西时,不要随便一扔,图简单省事,而是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

放的时候虽然稍稍麻烦一点,但找的时候却省时省力得多。

明超也是不是给自己准备个备忘录,把重要的事记在上面,随时翻看翻看,这样肯定不会再耽误事了。

2010年12月22日10:

09:

48汇编于地质大学东区池塘

 

他老惦记着癌症

易群是一个上大四的男生。

他有一个感想,那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与心理是否正常,好像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并不会因为文化层次高一点,心理就会比较正常一点。

易群的这番感想,是来源于他自己长久以来受到的心理困扰。

每天晚上睡觉,他总是怀疑灯没关好,甚至觉得灯要是处于那种半关不关的状态,一定会有对人不利的射线,因此心里就有些恐慌,非要重开一下,确认再关上才行。

还有他听说飞蛾钻进鼻孔里会致癌,所以在夏天的夜晚易群告别怕飞蛾。

要是有飞蛾从他面前飞过,他心里就非常担心,回去后要反复用水洗鼻子。

易群曾在庙会上买了串有珠子的饰物,他挂在脖子上,晚上睡觉也没摘下来。

早上醒来他发现饰物就在嘴边,被压坏了,而上面的几颗珠子也不见了。

易群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吃到自己的嘴里去了。

他马上在床上找,没发现。

从此后,易群常感到胃不舒服,他开始怀疑珠子会不会已“潜伏”到了胃里,他更担心珠子上会有致癌物质。

有了这种想法后,他便摆脱不了了。

他曾把自己的忧虑同父亲和朋友都谈过,他们都宽慰他,说不会有事。

可易群仍忧心忡忡。

朋友劝他说,这种珠子即使到了胃里,也消化不掉,会排出来的,可易群又怕上面涂的物质会致癌。

朋友又劝他说,小孩不小心乱吃东西后,不也没事吗?

易群当时觉得说的有理,可过后一想,谁能说日后得癌症的人不是这些乱吃东西的小孩呢?

实际上,易群心理问题的本质是凡事都爱往消极的方向联想,都爱与“癌症”生活挂钩。

因此对于他来说,寻找对自己所担心和忧虑的事进行解释和安慰是无济于事的。

人若习惯于往悲观里想,是“永无止境”和“拦不住”的。

易群心理治疗的正确方向是,建立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用丰富有益的活动获取美好的人生体验,及时打断任何消极的联想,使之不对疾病产生过分惧怕的心理。

2010年12月22日10:

12:

31汇编于地质大学东区池塘

母女感情依赖症

我们假设一种极端的感情案例:

一位妇女和丈夫长期感情不和,两个人几乎不愿多说一句话。

因此这位妇女就把全身心的爱都投于独生女儿身上。

只要有可能,她就要和女儿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恨不能形影不离。

女儿上小学时,她天天都接送女儿上学。

当女儿上初中、上高中以后,她仍然是一有空就去接女儿,弄得老师同学对此都有看法。

可她竟然声称“谁也不能剥夺我接女儿的权利”。

有一次女儿因有集体活动回家晚了一点,当她进屋时却发现母亲为自己心焦得正在抹眼泪呢……由于受到母亲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女儿也习惯于生活在母亲的影子里。

有什么心事都要和母亲说,做什么事都必须由母亲拿主意,常常希望母亲能老陪伴在身边。

这是典型的母女感情依赖症。

造成这种心理症结的原因是在有些女性身上存在着感情生活需求强烈与正常满足条件匮乏的巨大矛盾,当她们不能从丈夫那里寻求到足够浓度和纯度的爱以后,就企望将其夫妻间未能满足的爱,转移到子女身上,想用孩子来代替失落的爱情。

假如这个孩子是个女孩而且其生活圈子一直是一种封闭式的话,则母女之间形成感情过度依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为女孩情感体验丰富,性格的脆弱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较强,这样她很容易与有着同样状况的母亲联结成感情需求与供应的共同体,以至越联越紧,直至密不可分。

然而这种共同体对女儿生活和心理的影响却是非常不利的。

依赖行为在婴儿期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但在孩子长大以后,母亲若仍老让孩子围绕于身边谈笑和撒娇,则会使孩子丧失许许多多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

而孩子也习惯于遭受困难和挫折时,马上去寻求母亲的庇护,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积极适应外部社会。

同时,母女这种感情的依赖还阻断了父亲对女儿的正常教育与影响,因而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一种偏阴人格:

感情脆弱易伤感,依赖性强,喜好幻想,缺乏现实应付能力,任性,优柔寡断等。

我们还得为这样女孩的恋爱婚姻担忧。

由于母亲必然要参与到女儿的感情生活中来,因而女儿在交友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麻烦和阻碍。

有可能是以女儿的浪漫和母亲的现实来审视,真正能被她们母女共同看中的小伙子少之又少;也有可能由于受父母不良关系的影响和母亲一贯的“仇视教育”,女儿既恐惧与男性的接触,又缺乏与男性交往的经验;还可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早已把任何可能分享女儿感情的人当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因而有意无意地做出种种阻挠的行动。

纵使女儿结了婚,以后的危机也少不了,一旦夫妻之间出现一点磕磕碰碰,女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给她感情支持、听她倾诉、给她出谋划策的妈那儿跑……

要想真正解决母女感情过度依赖的问题,关键是得从当母亲的自身做起。

这类做母亲的应该明白,要想从孩子身上得到自己不能为自己创造的充实、温暖、价值,是一种迟早要在实际生活中破灭的幻想。

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人是什么》一书中这样写道:

“孩子不能代替失落的爱情,不能代替生活中受挫的理想,不是填补空虚存在的材料。

所以这类母亲对女儿那种过度的爱的实质是“依赖”,它表明这些母亲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驾驭感。

并想通过这种“依赖”来避免孤寂。

为此她们迫切需要的是感情独立性的培养。

因为你愈独立就愈不容易感到孤寂,因为你具有在孤独时可使自己快乐的本领。

这种独立性的增强也绝不意味着让你做个“孤家寡人”,而是让你在学会爱自己、爱女儿的同时还应学会爱别人──爱其他更多的人。

2010年12月22日10:

19:

13于地质大学东区池塘重新汇编韩国电影《同居同乐》影评

 

生活就是责任和义务

武汉心理卫生中心(六角亭)曾成立过许多学员实践互助小组,但都很难维系长久。

其中,责任感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尽管看起来它是老生常谈了。

什么是责任?

《汉语大词典》里对责任的解释是多义的,其含义有:

1.使人担当某种职务和职责;2.指分内应做的事;3.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责任心,也可称为责任感,即个体对责任的感知和感受。

目前中心正在开办心灵成长班,那么搞好心灵成长课堂班集体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无疑,是班委和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心(是目前正在课堂上正在讨论有关“责任”的话题)。

可问题是,我们的学员,原来欠缺的又恰恰是这种责任心。

这个矛盾解决不好,恐怕班集体难以维系,或者说班集体的存在也没什么意义。

责任心不是虚空的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具体的任务将其支撑起来。

现在心灵成长课堂的班级建设管理活动,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而由此过程带来的责任心的增强,以及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和做事能力的提高,又推动我们把班级建设的更好,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谈起责任心,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层次,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分析,来对待我们班集体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有无责任意愿,即愿不愿、想不想负责,这是责任感的最基础的层次。

如果这个问题还没一点都没解决好,我建议你先不要参加心灵课堂或互助活动。

因为有些人,参加这些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不仅不想对他人、对集体组负责,连自己对自己也不想。

带着这样的思想意识参加集体活动,是不会有什么收获。

真正的成功者都是有强烈责任感,都是多多承担任务的强者。

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不为”寻找任何借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时时处处事事地尽心尽力尽责。

而弱者因为害怕负责任,他们常常对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多方位、多角度地来考虑,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最后就选择了退缩、逃避、无为等毫无出路的老路。

所以参加心灵成长课堂的学员首先要问自己一句:

“我是不是真的想参与班集体的活动?

我是不是很愿意为班集体的活动尽心尽力?

”这个问题,是我们学员现阶段,也是班级建立之初,必须首先解决好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有无责任的意识,即知不知道、意没意识到自己该做哪些事。

有些人想负责,愿负责,但却不知道该去做什么,负什么责。

就如同一个父亲想当好父亲,又不知道当个好父亲需要做什么,或以为当个好父亲就是多挣钱就行,全然不知多陪伴孩子、多沟通、以身作则、耐心指导等更是做好父亲的重要内容。

如果你已经解决了责任感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心气都很高,那你就要着手解决这个层次的问题了。

你要解决的其实是角色

意识的问题。

比如做为班委,你是怎么理解你的角色的?

你要知道你的领导职责都有哪些内容,如何制订活动规划,如何制订规章制度,如何激发成员的士气,如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又比如做为班集体的一员,你考虑怎样配合班委工作,怎样积极参与和搞好班集体的活动了吗?

这些内容都是你必须考虑和加以解决的,否则愿意负责就是一句空话,久而久之也便不爱负责了。

第三个层次是有无责任的能力,即能不能负责,能不能负好责的问题。

也许你想当领导,你也大概知道领导的职责,但可能你还是当不好领导。

因为你还不具有做领导的能力。

责任的能力怎样提高?

这不是一篇文章所能传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必须以前两个层次为基础进入实践过程中,依靠实干、学习、交流、反思来提高,也就是说,责任的能力必须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提高。

不过我们可以放心的是,有一,有二就会有三。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以前中心各种实践班里一个现象,那便是女学员当负责人的多,而且是女学员在课堂上下的活动中显得更活跃。

所以做为男性,我想在这里“偏心”一把,给咱们男学员忠告几句。

我们中心的老师,经常感慨咱们一些中心的女学员有好福气。

什么好福气?

找了个好男友,嫁了个好老公。

因为我们常看到我们的一些女学员,脾气很不好,极度自我关注,什么也不会干,总在痛苦之中。

可偏偏是她们,却找了个好男友、好老公,脾气好得不得了,极富奉献精神,很会关心人,生活能力强,乐观又快乐(我都不知道在哪儿碰到的),真让人羡慕。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女孩如果弱了,可能还会有人爱、有人怜(但这也可遇而不可求,且也不永远保险,所以女孩也不要寄托于此,否则我要担误导责任了),至少暂时如此。

那么换了男人呢?

能有如此好事,如此好的光景吗?

如果男人弱了,因此唤来是恐怕除了看不起之外,不会有别的什么了吧。

因此,有道是男儿当自强,而自强的惟一可行之路就是去承担责任。

余秋雨认为,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

他建议,为了打造男性的这种责任感,“毕业后不妨做一次干部”,“为素昧平生的别人的喜怒哀乐负责,是一种责任感的训练方式”。

他称自己曾从事6年行政工作,其间改掉了自己“知识分子的毛病,也就是完全不顾及社会效果”。

他告诫学生:

多参与公共事务,不断发挥自己生命的能量,就能感受到人之为人的全部尊严和骄傲。

著名影星成龙的信条也是男人始终要承担责任,责任,是男人活在世上最为直接的价值体现。

建议每个男学员,都检查一下自己目前肩上的责任,看看是否担当的东西太少了点?

“我躺在床上,梦想着生活是多么的甜美;猛然醒来,我才发现生活就是责任和义务。

”德国哲学家康德如是写道。

记住,责任,是把我们学员群体连接起来的根基;如果没有这种根基,我们的能力、积极情感、智慧、自信和幸福的生活都不可能建立。

以色列特拉维夫犹太人博物馆前面有一段话,上面说“全世界的犹太人对于彼此都负有责任”。

也许我们现在还负不起要为整个国家而负的这么大的责任,但我们可以这样自问一句:

“由于我们的存在,与我们接触密切的人的生活是更好还是更糟了?

”这里所说的“接触密切的人”,包括你的亲人,也包括现在与你共同为提高生命质量而战的心灵成长课堂的学员学友!

2010年12月22日10:

23:

34汇编于地质大学东区池塘

信念是我们远航的灯塔

人人都想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但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小时候,对于生命,对于生活,我们可能有许多美丽的理想和憧憬,但长大了接触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却往往是那样的琐碎,繁杂,是一件很俗的事情。

老百姓过日子,油盐酱醋茶、锅碗瓢勺,越过越知道过日子的酸甜苦辣,越过越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桃花源,还有许许多多坎坷和荆棘,还有许许多多的残酷甚至血腥。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生老病死,找工作、寻对象,分房子、情感纠纷,人际交往,求学上进……一切的一切,都那么麻烦。

除了极少数贵族,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为生存与发展操心劳力,奔波忙碌,从而感受人生的辛酸与沉重,常常会在内心里感叹一句:

活的真累!

生活的重压让我们失去了理想,也就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方向,只好把财富、地位本身当成目的,把对物质的索取当成目的。

于是,人人疲于奔命,无暇反省自己的生活,更没有可能歌唱和憧憬自己的生活。

我们一直都以“满足低层次需求”以考虑解决吃穿问题作为人生唯一目标,就是属于白领阶层的中国政府公务员和教师医生,许多人同样也是把一生的期望,定位在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面积大到可以包括一间书房的住宅。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低层次需求状况时,同样也会在精神世界中产生相应的思想意识烙印。

所以国人的心理往往是灰暗的。

如果一个人和猪狗一样只是天天盼望着填饱饥饿的肚子,不敢奢想其他物质和情感需求,他必是沮丧的,无奈的,对世界持悲观的认识,在精神世界里不会有乐观向上的成分,有的只是灰暗。

听任命运由别人摆布。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以前志愿者推荐的“看着想去的地方”的文章,文中写一位驾驶员参加赛车训练,教练教他在赛车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时要朝想去的地方看,绝不能盯着栏杆等产生诸如“千万别撞栏杆”之类的“蠢想法”,经过几番“生死搏击”,他终于克服了这个定势思维,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用无穷。

我们现在为什么有很多人都不幸福、不快乐、不积极、不会爱,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痛苦?

就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把这些重要的东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看着,老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