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08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docx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上编中国教育管理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

1)夏,商学校的名称;

西周学校系统;

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

学在官府的含义

2理解:

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

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教育管理功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

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

稷下学官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理解:

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

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

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

稷下学官的管理特色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秦汉的文教政策

1识记:

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2理解: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3应用:

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

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

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

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

汉代地方官学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

汉代私学的类型及管理的特点

2理解:

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意义

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

3应用:

汉代太学和管理经验

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

1识记:

察举制度的含义

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

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

策问与对策的含义

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

2理解:

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

1识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的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2理解:

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

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识记:

九品中正制度的含义

实施九品中正制度的条件

《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

2理解: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1识记:

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2理解:

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

《师说》问世的背景

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1识记: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科举报考的程序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

科举制主生的原因

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

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

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

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

2应用:

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两宋时期的文教政策

1识记:

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

2理解:

宋代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两宋时期官学管理的改革

1识记:

苏湖教法与分斋教学法的含义

太学三舍法和积分制

宋代官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标志

2理解:

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

胡瑗“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

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3应用:

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

三两宋时期书院的管理

1识记:

书院产生的时间

书院的特质

宋代著名书院的名称

2理解:

书院产生的原因

3应用:

书院和管理特点和经验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

理解:

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

二辽金元时期官学与书院的管理

1识记:

辽金元官学的特点

辽金元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

辽金元书院官学化的主要表现

2理解:

辽金元书院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3应用:

辽金元官学管理的制度或经验

 

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

一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1识记:

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

2理解:

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1识记: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

2理解:

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三明清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

1识记:

明清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或官员的名称

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

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

倡导实学的著名书院

明清私学的特点

明清蒙学的类型

蒙学教材发展的表现

2理解:

明清加强官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书院性质发生蜕变的原因

倡导实学书院的管理特点

 

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

一晚清的文教政策

1识记:

晚清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

2理解: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

“中体西用"文教政策对晚清教育的影响

二近代学制的建立

1识记:

学制的含义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和主要学堂的名称

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

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

科举制度刻除的时间

2理解: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及其管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

洋务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管理发展的意义

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在管理上的特点

私立学堂的创建对近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

晚清教育宗旨的内容

癸卯学制的半殖民地产封建性质

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

三晚清的教育行政

1识记:

晚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能

2理解:

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

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

四近代学制颁布后的学堂管理

1识记:

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2理解:

有关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行政体制

1识记:

教育部成立的时间

2理解:

教育部建制的时间

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学制改革

1识记:

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的内容

2理解:

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

《壬子—癸丑学制》较《癸卯学制》的进步性

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的规定

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1识记:

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体制

关于中小学教员职称的规定

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职能

2理解:

小学教师检定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较晚清教育管理的进步性

 

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完善

1识记: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

2理解:

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的意义

二教育宗旨的演变和学制的进一步改革

2识记:

六三三学制对学校系统的规定

2理解: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过程

教育界人士和教育社团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应用:

正确评价六三三学制

三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发展

1识记:

教授治校的内容

大学管理体制进步的表现

新学制对师范大学任务的规定

2理解:

普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意义

北京大学的改革及其对近代高等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所起的作用

和师范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重建

1识记:

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大学院制的内容

重建的教育部较前有所进步的主要标志

2理解:

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

大学院制失败的原因

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定和对新学制的修订

1识记:

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内容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

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

2理解:

国民政府修订新学制的意义

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1识记:

普通学校领导机构和人员的设置

普通学校校长的任用制度

2理解:

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资格的要求

保证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的制度和措施

推选导师制的目的

实行中学和师范学校毕业生毕业会考制度的背景和动机

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职业和师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防止普通学校乱收费的规定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

3应用:

正确评价国统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措施合理吸收及其管理经验

 

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一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管理

1识记:

苏区最早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名称

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及内部机构,职能

苏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2理解: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政策

3应用:

苏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经验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管理

1识记:

抗战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

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2理解: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

各边区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学校管理的制度的措施

3应用:

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的基本经验

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1识记:

解放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较抗战时期变化发展的表现

2理解:

解放区教育总方针和各解放区的具体政策

解放区学校的管理制度

3应用:

解放区的基本经验

 

下编外国教育管理史

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

一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

1识记:

最早学校的产生的年代、最早的学校类型

2理解:

学校产生的条件

3应用:

学校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

哲学王,自由教育,《雄辩术原理》

2理解: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特征和区别.

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

教育立法,自由教育提出的思想和历史基础

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本质上的异同

3应用:

教育行政及其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

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三中世纪教育管理

1识记:

教会学校的类型

世俗教育的类型

学生大学、先生大学

2理解:

基督教教育的产生,特点及影响

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意义

 

第二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文艺复兴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

1识记:

人文主义教育“快乐之家"

2理解:

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影响

二宗教改革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

1识记:

教育民族化

2理解:

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管理民族化,近代化中的贡献

三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

1识记:

《大教学论》教学三原则

2理解:

夸美纽斯关于学校制度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夸美纽斯教学管理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夸美纽斯是近化教育管理思想的奠基者

3应用:

分析小教学和大教学

分析班级授课制的利弊

试析夸美纽斯“学校即智慧的工场”的历史内涵及意义

 

第三章近化国民教育运动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

 

一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1识记:

兰卡斯特—贝尔导生制。

1983年《工厂法》

2理解:

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二法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1识记: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法。

《基佐教育法》《费里法令》

2理解:

法国近代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

三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1识记:

德国是世界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

洪堡德教育改革

2理解:

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四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1识记:

公立学校运动

2理解:

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

性质。

及意义

五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1识记:

1786年制订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

1864年《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2理解:

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特征

师范教育与国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关系

六日本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1识记:

明治维新的主要教育政策,1872年《学制令》

2理解:

日本国民教育运动发展较快的原因

七国民教育思想

1识记:

要素教育论。

《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普通教育学》.

教学的教育性.

四段教学法。

2理解:

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在普及和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章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

一近代中等教育及其管理

1识记:

公学

国立学校

实科中学

高级国民教育

寻常中学

2理解:

1868年英国提出的三类中学体现了教育的双轨制

1898年英国“教育署”成立是中等教育发展的结果

国立中学被称为“拿破仑式的中学"

文实之争的意义

德国近代文科中学的变迁(洪堡德时期的改革)

3应用:

中等教育发展的条件与时机

二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

1识记: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伦敦大学

1806rh《帝国大学令》

柏林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莫斯科大学

东京大学

2理解:

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

学位及考试制度在近代的主要发展

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

3应用:

试析两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特征

 

第五章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

1识记:

阿波茨霍姆学校

乡村寄宿制学校

劳动学校

夏山学校

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原则

2理解:

欧洲新教育的本质特征

儿童自由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新式学校是如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

新教育运动对各国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推动作用

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

1识记:

综合中学

中等教育七项基本原则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

昆西学校

有机学校

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

表现主义游戏学校

心理分析学校

埃里奥特与哈佛大学的选修制

葛雷学校

林肯学校

2理解: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三杜威的教育管理思想

1识记:

《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

教育即生长

纯粹性原则

兴趣课程

活动课程

经验课程

芝加哥实验学校

2理解:

杜威发学校浪费

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现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

 

第六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美,法,德)

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趋向

1识记:

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

2理解:

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的内在规定性

工业革命是现代教育本质特征的根本决定者

3应用:

试析义务教育制度的变化

二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1识记:

《巴尔福法》《巴特勒法案》1988年教育改革法

3A为基础的学制

独立学校

2理解:

英国:

“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及其形成

确立和发展

三法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1识记:

六条改革原则

《郎之万—华伦法案》《高尔法案》

“方向指导原则"

2理解:

法国“中央集权”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

四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1识记:

《汉堡协定》

“文化部长会议”

“联邦教育与科学部"

“大学校长会议"

“学校主权”

“教师会议"

2理解:

国家精神与德国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形成

帮助代替挑选的意义

3应用:

试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合理性

 

第七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

美、日、俄

一美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1识记:

学区

贺拉斯.曼

《史密斯—休士法案》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今日美国中学》

克林顿提出的教育的七大首要任务

2理解:

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历史

社会团体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在教育管理中的特征作用

二日本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

日本三次教育改革

文部省

临时教育审议会

双重学校现象

2理解:

日本中央与地方合作的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历史

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日本教育及教育管理发生的本质变化

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模仿中走向成熟

重视个性化原则

三俄罗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1识记:

1804《大学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第一个《高等学校规程》

新的组织—经济机制

2理解:

俄罗斯是如何摘掉教育落后的帽子的?

俄罗斯目前正处于一场重要教育变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