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淮北市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第一章概论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地点

4项目性质

5项目基本情况

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7项目运作模式

8政策依据

9建设规模

10建设目标

11建设周期

12投资概算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社区服务业研究

1社区服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2政策环境

3发展前景

4需求分析

第四章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1平台系统建设

2呼叫中心方案

3网络建设方案

4社区(居委会)事务信息化方案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依据

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筹措

第六章项目的管理

1网络运行管理

2组织机构设置

3人员培训

第七章环保、节能、消防、安全

1环境保护

2节约能源

3消防措施

4安全卫生

第八章社会评价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1结论

2问题和建议

附表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登记表

第一章概论

1、项目名称:

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2、建设单位:

杜集区民政局

3、项目建设地点:

杜集区社区服务中心,高岳办事处光明路西。

4、项目性质:

新建

5、项目基本情况:

杜集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辖40个村居,总人口35万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事务纷杂,工作量繁重,社区居民没有合适的信息处理平台,显然仅凭现有的设施是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服务的需求。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利用网路信息系统化、集成化、便捷化的特点,可以优化配置社区资源。

经研究,筹建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6、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6.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联动社会、服务民生;

6.2、市场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低风险保障、公益化运营;

6.3、社区服务产业发展与社区就业工作相结合、公益化运营工作与社区事务工作相结合;

6.4、运用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优势,信息共享、合理高效分配资源,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7、项目运作模式

通过该项目建设搭建一个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服务体系实施提供长效、便倢、高效、科学的管理支持系统;以网上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网下的服务体系相结合,构建网上网下立体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达到联网连心、品牌诚信、长效管理、便民利民、服务大众之目标。

8、政策依据

8.1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8.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

8.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8.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8.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

8.6、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8.7、中办发[2002]17号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8.8、安徽省民政厅与淮北市战略合作协议。

9、建设规模

9.1、下半年内,以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核心,采用品牌化连锁经营模式,在区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管理中心,构建覆盖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一体化的现代化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系统。

10、建设目标:

10.1、一个核心平台:

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10.2、一个人力资源网:

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人力资源输送、管理、培训网络,设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站;

10.3、开发和推广应用三个系统工具:

10.3.1、《社区(居委会)事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10.3.2、《社区服务体系执行管理系统》在“社区服务网络”各工作站中联网运行;

10.3、一个呼叫中心: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CTI技术,建立统一集中受理、分配居民社区服务请求的CallCenter;

11、建设周期

2013年6月——2014年2月

12、投资概算表

投资概算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金额

备注

1

建设社区民生呼叫系统

1

50

2

新建网站

1

35

3

信息采集、交换、反馈系统

1

35

4

机房建设

1

60

5

辅助材料

1

20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在全世界的迅速推广和使用,使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流、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

现代社会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专家预言:

21世纪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起支柱作用。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也给社区服务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区服务业是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国家、集体或个人开办的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便民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家政、养老、托幼、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卫生、社区中介、物业管理、社区培训、保洁、保绿、保安等各类服务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服务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和《安徽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标体系中要求具备信息化条件的指标有3项,而我区此3项指标全部为零,为了扭转落后局面,整合全区的社区建设资源,推动我区信息化建设,必须筹建杜集区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另外,杜集区目前已建设并投入使用的15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这在我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硬件条件。

杜集区信息平台建成后,杜集区社区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必将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龙头”作用。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是兴办社区服务事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办社会将成为历史,社区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力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如:

社区文化、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卫生等,直接关系着每一位社区居民。

社区服务事业是集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的新兴第三产业,是方便市民生活、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健全现代化城市功能的一项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不仅可以方便居民生活,而且可以产生新的就业增长点和消费热点。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均已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2、是广开就业渠道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

在转型时期,企业必然出现大批职工下岗,并且随着我国对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向的调整,而带来对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减少,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岗位减少,因而出现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面临严重挑战。

在这么一种时代和历史背景条件下,兴办社区服务,是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最现实、也是最长远和最重要的渠道。

社区服务事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既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又具有广泛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空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社区服务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阔。

兴办社区服务是适应市场经条件下发展第三产业的突破,既是一个亟待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不仅可以为城市无业和失业人员提供充分就也机会,也有利于解决城市许多事无人许多人无事干的社会矛盾,对于协调人际关系、调节收入分配、转变择业观念都是有力推动。

2.3、是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由于社区服务带有临时性和突击性,从业者与用人单位很难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其管理的复杂性,严重制约着社区服务产业的提升,使之长期处于一种管理无序、市场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顾客无后援服务保障等状况,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机制不活,部门、条块之间缺乏协调运作,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社区服务如果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撑,就无法为广大居民提供便捷、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手段,如就业指导、人才交流、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房租中介等,每一项服务的关健在于信息的及时发布、及时接受、查询方便、内容可靠。

随着Internet的普及,随着国家电信实施的完善,现在人们上网或通过电话服务热线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条件已经非常成熟。

因此建设一个具有权威性、实时性、广泛性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成为一个城市文明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项目将利用有效资源并加以整合,建设一个高效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对社区事务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社区服务,从而推动杜集区及淮北市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第三章 社区服务业研究

1、社区服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杜集区现辖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上百个社区。

近年来,杜集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较慢。

在设施建设方面,全区共建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0个,社区服务站10个,社区服务网点100个。

中心开设了为老服务、劳动社保、人才交流、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法律援助、家电维修、计生服务、房租中介、社会治安、档案管理等10多个方面的服务项目。

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

淮北市民政局已建成了内部局域网,政务办公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各民政业务也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全区社区服务信息化,只有个别地方在进行社区网格化试点工作,大部分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没有形成一个方便广大居民的全区社区服务网络,不能有效、及时地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制约了社区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2、政策环境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社区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发展,由大城市向小城市延伸,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的良好态势,社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新阶段。

统计表明,全国共有10万个社区居委会、50万名社区居委会干部;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8万个,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点45万个;社区专职服务人员36万人,另有兼职人员57万人;全国各地建立的社区服务组织9万个,志愿者人数发展到540万人;

随着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

自民政部2001年下发《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相继制定了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尤其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率先行动,提出了“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的口号。

目前,全国已涌现出大批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

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等多种方法,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补贴等问题。

近几年来,淮北市在社区服务业的投入逐年增大,基本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投资格局,社区服务正在向政府办、企业办、个人办拓展。

社区建设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氛围初步形成。

充分运用国家对服务业的支持政策,积极开拓社会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社会兴办等多种形式发展社区服务业。

市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采取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等措施多渠道筹资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基金。

3、发展前景

3.1、 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决定了城市社区服务业的巨大发展前景

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不仅给城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本身就是促进这次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

3.2、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决定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传统的封闭式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变,构成了我国目前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

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是我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组织形式。

单位以行政关系为纽带,构成了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的组织基础。

单位成为协调个人、个人与社会、单位与单位之间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组织系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单位不再是无所不包、统缆一切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功能正趋向单一,成为一种新型的利益主体。

这种情况决定了社区不仅要承担起由企业剥离出来的许多社会功能,诸如子女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婚姻生育等等,而且还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利益协调、治安防范、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社区建设面临艰巨的任务,同时也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基本组成部分的社区服务业,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任务艰巨,前景广阔。

4、需求分析

4.1、市场基础

近年来,我省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二是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政府内外网建设已有一定基础。

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

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很好,在金融、外贸、铁路、民航以及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等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近年来各类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四是社区信息化建设逐步引起各界的重视。

提出建设“数字社区”的口号,一些市区也陆续提出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把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居民信息化建设统筹考虑,目标是建设一个“数字化生存”环境,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让普通城市居民直接融入信息化的大潮、直接体验信息化带给居民和社会的绩效和便利;

初步建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信息化进展明显,全市求助热线电话已联网成片,集微机、电话、呼叫器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为本项目提供了市场。

4.2、家庭结构小型化

中国传统家庭以大家庭为特征,特别是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比较多,在这种家庭中互相制约、互相支持而且亲属关系也比较多,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需求,家庭内基本可以予以解决和满足。

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后,家庭内部关系减少,制约少了,内聚力增强。

但是家庭内可调动的力量减少,相互支援也在减少。

因而,家庭生活中的需求的满足就要到家庭外寻找,增大了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4.3、家庭轴心转移

历史上中国家庭是以父子为轴心,以父权、夫权为中心。

在这种家庭中妻子没有任何地位,没有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经济上完全依靠丈夫。

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观念使妇女挣脱了封建枷锁,取得了政治、法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同男人平等的权利,几十年的社会实践,男女平等已是我国的国策。

家庭中心已经转移。

在城市中大多数是双职工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潮的到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面竞争激烈。

一方面是不少女职工下岗、待业;另一方面是工薪阶层无暇顾及家庭,特别是一些夫妻双方都比较忙,甚至妻子更忙一些的家庭中,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增大。

4.4、社会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2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0%以上。

从人口预期寿命看,建国初期仅为35岁,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是世界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是:

来势猛,速度快,同经济发展不同步。

加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为主。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中低龄老人比例还是比较高,但是,我国高龄化的速度也将是非常快的,到2015年即将进入高龄化社化。

目前,家庭养老面临许多问题,在城市中,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是比较普遍现象,身体好的老人能照顾自己或互相照顾,甚至还照顾上班的子女或帮助照顾孙子女。

但是,一旦生病或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时问题就出来了,人口老龄化加大了社区服务的需求。

第四章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1、平台系统建设

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中心,网络平台负责信息的传输,信息资源中心负责信息的处理、存储和发布。

网络的层次结构决定网络节点的布局,考虑到现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条件,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只在区级建立网控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建立接入网。

1.1、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1.1.1、网络中心建设方案

a)体系结构:

采用目前主流的TCP/IP协议体系。

b)组网技术:

采用以太网组网技术,其中骨干连接采用千兆以太网,其他采用快速以太网组网。

c)网络拓扑:

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划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两部分。

中心配置2台交换机。

互为备份,彻底消除核心层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每台中心交换机通过千兆和其它接入层交换机相连,构成千兆以太网核心骨干网。

作为核心交换设备,承担多种应用,从安全的角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虚拟网,并配置高性能的第三层交换模块保证虚拟网之间高速交换信息。

中心交换机担负主干系统的信息交换工作,对它的信息交换能力和接入能力、设备的可靠性等方面要求很高,因此采用无阻塞、支持第三层快速交换、支持热插拔、冗余电源、冗余引擎等先进技术的设备。

各接入层交换机具有2千兆上连模块,交叉连接到网控中心交换机上,实现链路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网控中心通过100M宽带接入互连网。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在入口处配置防火墙,防止来自Internet的非法入侵。

对外信息服务内容放置在防火墙的DMZ区。

为提高出口的可靠性,可配备2台路由器和2台防火墙,通过互为备份方式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连接。

为防范来自内部对关键设备的攻击,在中心交换机上还增加一台IDS(入侵检测)系统,主动发现对核心设备的攻击。

1.1.2、接入网络建设方案

社区(居委会)数量庞大,底子薄,一般负责信息采集和日常事物处理。

从节省投资和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按接入网结构设计,不设置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系统维护也很方便。

1.1.3、网络中心与接入网的互连

社区(居委会)节点是整个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

如果采用`传统的广域网方法来实现市网络中心和这些节点的连接,需要租用专线,投资较大,而且运行线路费用昂贵。

因此本方案采用接入INTERNET公网方式实现市级网络中心和社区(居委会)节点的网络连接。

采用该方案,可以大大节省费用,现在依靠ADSL等宽带接入INTERNET很普遍,费用也很低。

但因为社区(居委会)节点需要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区网络中心,为保证信息传输安全,采用VPN技术组建社区服务网络系统的“私有”广域网络。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以公用开放的网络(如Internet等)

作为基本传输媒介,通过上层协议附加的多种技术,向最终用户提供类似于专用网络性能的网络服务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在原有的通信协议上附加安全协议(如授权检查、加/解密等),从而在公用网络上实现安全通信的一种技术。

一般,实现VPN的方法有在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封装的协议,如PPTP、L2TP等;有在网络层实现数据封装的协议,如IPSec;还有在TCP层实现数据安全协议,如SOCKSv5协议则。

杜集社区服务网络的VPN采用IPSec方法实现,并提供如下功能:

a)加密数据:

以保证通过公网传输的信息即使被他人截获也不泄露。

b)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并能鉴别用户的身份。

c)提供访问控制: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具体部署:

在区级网控中心配置1套高速的VPN网关,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采用VPN与防火墙紧密集成的产品,各社区配备1台支持VPN的简单路由器。

对于需要经常移动办公的工作人员,其移动终端均安装VPN客户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1.1.4、网络管理

根据网络的拓扑,整个社区服务网络系统在区民政局网络中心建立网管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管理功能:

a)配置管理:

对管理域内网络设备进行配置;自动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网段和节点;集成管理域内各种网络互联设备的专用网络管理软件:

b)故障管理:

定义本管理域内各种故障的类型和级别,并根据故障级别定义相应的网络报警动作;故障报警、分析、报告、记录;故障自动隔离和排除。

c)性能管理:

查询统计本管理域内地区网信道上的数据传输带宽占用率;查询统计本管理域内网络设备各端口的利用率及网络设备的运行效率;搜索和报告本管理域内的网络瓶颈。

各接入网的设备和拓扑结构非常简单,直接依靠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进行管理,不单独建立网管系统。

1.2、信息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中心建设是社区服务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存储备份、机房建设、电源等。

1.2.1、机房建设

机房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安放着最为核心的设备,包括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网管、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等,我们参照电信级的经验和国家的相应标准(主要参考了《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和《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重点提出安徽省淮北市杜集社区服务网络机房建设的基本方案。

a)机房环境部分:

根据对设备估算,信息中心需要的机房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根据实际面积划分设备区、办公区、接待区。

另外机房需要按照电信级标准考虑防尘、噪声、大气压、空气污染、防静电、承重、电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b)机房电力部分:

信息中心必须采用高可靠性的UPS系统,而且电池备份供电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

根据机房设备的功率估算和适当的余量考虑,可考虑2台20KVA以上大功率UPS系统,并独立考虑接地系统。

c)空调、照明、消防要求:

主机室单独使用独立的空调系统,并根据机房建设标准考虑照明、消防等措施。

d)机房防雷设计: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淮北地区的基本上处于多雷区。

因此需要对机房进行防雷设计,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一般在建筑物建设时已考虑外部防雷系统,针对内部防雷系统,要多层次设计,如在中心机房的电源进入端分别加装防雷模块,在每个机柜各配置防雷插座等。

e)设备存放:

因为信息中心规模较大,设备繁杂,为便于管理,配备多个标准机柜,原则上所有设备均进入机柜,所选设备一般采用机架式。

1.2.2、服务器系统

服务器系统是应用系统的运行平台,需要合理地选择并配置服务器,使其处理性能、存储能力和系统可靠性满足目前及将来业务扩展的需要,同时又能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根据应用的整体规划,本次系统设计考虑以下服务器:

a)数据库服务器:

配备1套UNIX企业级服务器双机系统,运行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是其他业务系统(如呼叫中心、网站业务处理等)的数据基础。

b)应用服务器:

配置2台UNIX中档的应用服务器组成双机集群,主要运行呼叫中心业务处理应用业务。

c)WEB服务器群:

因为社区服务网络是面向千家万户的,WEB网站是非常重要的窗口,访问量非常大,对系统的响应要求很高。

根据WEB服务器的特点,选择一批低端的UNIX服务器群,配备WEB负载均衡交换机,可以以较低的设备投入解决大吞吐量的访问。

而且可随着访问量的增加,通过增加WEB服务器数量来逐步满足访问量增长的需要,既保护原有投资,一次性投资又不是很大,不会造成设备能力的闲置。

d)网络服务器:

提供基本的网络功能,需要考虑DNS、FTP、

DHCP、网管、备份等服务器。

e)其他服务器:

包括用于呼叫中心的CTI、CMS等服务器。

第3类和第4类的服务器可以选择PC服务器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