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88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docx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

防治"非典"合理用药六十五问

1问:

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答:

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一般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它微生物引起的肺部病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最近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特指由新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2问:

什么是传染病?

答: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疾病,是由可以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侵入健康人后引起机体的某种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的一种疾病。

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传播,造成人群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或者流行。

3问:

我国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成哪几类?

答:

我国根据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的难易、传播速度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

1)甲类传染性疾病属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的烈性传染性疾病,包括鼠疫、霍乱。

这是国际检疫的传染性疾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

2)乙类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传播途径、速度、易感人群次于甲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3)丙类传染性疾病是根据其可能发生和流行的范围,通过确定疾病监测区和实验室进行监测管理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问:

"非典"是不是法定的传染性疾病?

答: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染病的病种。

"非典"是本世纪的一种新的、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

200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染性疾病的通知》,决定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作为法定传染性疾病进行管理。

5问: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答:

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对人类危害很大。

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性疾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容易感染)人群。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性疾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就不可能形成流行。

因此,在流行期间也需从这三个环节进行预防。

6问:

什么是传染源和病原体?

答: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在于隔离传染源。

传染源顾名思义是指能引起和传播传染性疾病的源头,例如,细菌性痢疾的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的排泄物是传染源,可经粪-口途径直接传播病原体,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物体可间接传播。

苍蝇也可机械性地携带传播,所以,痢疾在卫生条件差的拥挤人群中最易发生流行,但是,如果控制好这些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就可以切断传染源。

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即病原微生物),如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也能引起成人肺炎。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在体内处于潜伏或隐匿状态,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如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此称为条件性病原体。

7问:

什么是病毒?

与细菌有何不同?

答:

病毒是一种体积极微小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病毒小于150纳米,小的病毒可小于50纳米。

一般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大多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千倍或几万倍才能看见。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活,必须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繁殖的速度极快,对抗菌药不敏感。

而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直径一般在1微米左右,肉眼看不见,需经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千倍才能看见。

它们的新陈代谢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对有针对性的抗菌药敏感。

8问:

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哪几种病毒?

答:

①艾滋病毒,自1983年发现以来,全世界发病人数已有4000万。

②流感病毒,该病毒容易变异,每变异一次就造成大流行,1918年流感大流行时,死亡达2000万人。

③乙肝病毒,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亿人口,目前已有乙肝疫苗。

④SARS冠状病毒,目前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有"非典"疫情。

9问:

SARS冠状病毒的特点是什么?

答:

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约有10余种,其中有两种能够使人类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大部分会使猪和牛等家畜出现腹泻,引起消化道疾病,有的病毒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但是SARS冠状病毒却是第一次被人类发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

科学家研究认为这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

香港大学科学家发现,病毒一方面侵害肺叶细胞,另一方面则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致使机体损害更加严重。

香港、日本以及德国进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SARS冠状病毒在物品表面干燥后可以存活48小时。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其实验室所作的关于SARS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条件下和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和耐受性的研究,主要结论是:

病毒在粪便和尿液中的存活时间为:

1)室温下,粪、尿中的病毒可稳定存活至少1-2天;2)与一般病毒性腹泻病人(病毒可存活达6小时)的粪便比较,SARS腹泻病人粪便中的病毒可稳定存活达4天以上。

粪便中的SARS冠状病毒在使用常用的消毒剂后即失去传染性。

10问: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

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等;2)水和食物:

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等;3)日常生活接触:

主要指因手、用具、玩具等受污染而传播的,也包括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性疾病,如痢疾、甲型肝炎等;4)性接触:

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乙型肝炎等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5)医疗过程:

主要见于在医疗中使用的、带有病原体或受污染的物品,以及器材或手术消毒不严格而传播的丙型肝炎、艾滋病、败血病、疟疾等;6)母婴传播:

感染病原体的母亲通过胎盘,或在产程中及产后喂养过程中把病原体传给胎儿或婴儿,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11问:

"非典"由什么途径传染?

答:

该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非典"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12问:

"非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与一般感冒有何区别?

答: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打喷嚏、流鼻涕、咽痒干痛等);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肺部听诊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而一般感冒病征表现为发烧,咳嗽,头痛,多伴有卡他症状,可在数日后转好,并且一般没有肺炎的临床特征。

13问:

"非典"患者康复出院后会不会复发?

有没有后遗症?

答:

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并且出院后认真执行医嘱,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一般是不会复发的。

香港有"非典"病人重新入院是因其他疾病住院,不是复发。

"非典"患者出院后,一般都恢复了体能,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未见后遗症。

14问:

卫生部发布的公众预防"非典"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

为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地预防传染性"非典",卫生部制定了《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明确指出: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其他有效措施:

1、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2、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的水)洗手。

在部分场合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12-16层)。

尚未肯定预防效果的措施:

1、服用中、西药物;2、室内使用熏香;3、使用干扰素喷喉、鼻。

无预防效果的措施:

 1、露天场所戴口罩;2、以注射方式给药的"预防性"制剂(如:

丙种球蛋白等)。

15问:

戴上口罩可以预防"非典"的传染吗?

答:

戴上口罩有助于预防传染,但戴口罩之前要先洗手。

以下人士应戴口罩:

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照顾呼吸道疾病病人的人员;与证实患上"非典"病人有密切接触后,由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至少十天内要戴上口罩;医护人员。

一般供外科手术使用的口罩,有助于预防飞沫传染。

一般情况下,供外科手术使用的口罩要每6小时更换。

如发现口罩有破损,须立即更换。

16问:

如有家人或朋友证实感染"非典",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

答:

最好不要前往探访病人。

如往医院探病后,穿着的衣服要立即清洗。

与患者有过紧密接触的人,应注意下列事项:

停止上班或上学,留在家中,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并向管辖的社区或乡镇报告,接受医学观察,为期十天;必须离家时,要戴上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若怀疑自己曾与受感染者接触,应当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在十日之内戴上口罩;患者家中的家具及玩具,要以1:

49的稀释家用漂白水清洁;留意自己身体状况,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若感不适,立即到发热门诊就医。

17问:

防治"非典"为什么要强调合理用药?

答:

"非典"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人们造成了恐惧的心理,因此人们采取种类繁多的西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来预防。

由于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现用的预防药物的疗效均未通过防治"非典"实践证实,因此,隔离防护、避免接触是目前预防"非典"最好的办法。

当然一些人群身体较弱,免疫力低下,或是工作需要,在一些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群中使用一些预防用药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合理用药,要从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四要素考虑。

18问:

预防"非典"的最好药物是什么?

答:

对于所有传染性疾病,接种疫苗最为有效。

因此最好的预防药物应该是"非典"疫苗。

由于尚未完全了解SARS冠状病毒的特点,至今还没有可预防"非典"的疫苗。

目前国内外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相关的疫苗,例如灭活的SARS病毒疫苗、核酸疫苗等已列入我国"十五"863计划的重大项目,在一段时间后将研制成功。

19问:

什么是疫苗?

答:

疫苗是对各种免疫制品的总称,它是由特定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用于疾病预防的制品。

人群在接受疫苗接种后会在体内产生特异的免疫物质,如抗体,以抵抗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发病,而抵御相应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将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毒力减弱而制成的疫苗称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而制成的疫苗称灭活疫苗。

疫苗在控制或消灭传染性疾病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疫苗消灭了小儿麻痹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乙型脑炎等,疫苗的接种也使其发病率大大下降。

20问:

疫苗的研制过程是怎样的?

答:

疫苗的研制关键是需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特性,根据其特性确定减毒或灭活的方法,首先在动物体内证明该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性后,然后在人体试验中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在大面积的人群中使用。

由于目前尚未完全了解SARS病毒的特点,因此至今还没有生产出可预防"非典"的疫苗。

 

21问:

流感疫苗是否对"非典"有预防作用?

答:

目前尚无研究显示流感疫苗对"非典"有预防作用。

流感疫苗主要可预防部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

22问:

使用抗菌药物能预防"非典"吗?

答:

目前还没有研究结果证明有任何一种抗菌药物对引起此次"非典"的冠状病毒有效。

抗菌药都属于处方药,即需要经过医师针对疾病诊治后才可使用的。

如盲目服用抗菌药,尤其是健康人服用抗菌药物或者抗病毒药物,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还可能发生过敏、肝损害、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23问:

什么是处方药?

答: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也就是说,病患者必须先找医生诊治,然后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患者根据医生开具的药方取药,用药过程是在医生指导和监控下进行的。

24问:

什么是非处方药?

答:

所谓非处方药(又称OTC药物),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不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根据非处方药的安全程度,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有其特有标识OTC。

红色为甲类,必须在药店出售;绿色为乙类,除药店外,还可在药监部门批准的宾馆、商店等商业企业中零售。

相对而言,乙类比甲类更安全。

消费者要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必须切记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如有问题,可向药师咨询。

25问:

是否有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而预防"非典"?

答:

目前还没有一个药物是证明能提高免疫力而预防"非典"的。

未感染"非典"的正常人本身有正常的免疫力,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如:

室内通风、外出回来勤洗手、近距离与他人讲话时戴口罩、不聚集等,则可以切断传染途径并达到预防目的。

26问:

什么是免疫力?

答:

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免疫系统由胸腺(青春期以后即逐渐萎缩、退化)、脾脏和淋巴组织等组成。

当病原体如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启动的是天然免疫反应,如天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对病毒进行攻击并杀灭它们,这种免疫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对病毒无选择性。

随着人体免疫系统对入侵病毒的识别,启动了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即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前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可与入侵的病毒结合,杀灭它们;后者主要产生一些能直接杀死病毒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进而杀死入侵的病毒。

27问:

患"非典"的患者是否是因为免疫力低了?

答:

免疫力分先天免疫力和后天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力两种。

"非典"是一种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我们所有人对它而言都是易感者。

那些和"非典"接触密切的医护人员都具有正常免疫力,他们发病率高是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毒。

"非典"病人的疾病过程也是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斗争的过程,一旦免疫系统占优势,在先天自然免疫力基础上产生了后天获得性的免疫力,病人就恢复健康而痊愈。

所以得"非典"不一定都是因人免疫力过低,也可能是免疫力还在正常范围,只是因为接触了大量病毒。

当然,老龄、劳累、合并有慢性病者的免疫力可能较低些,可能即使接触少量的病毒也会发病,这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因此他们应该远离"非典"病人。

28问:

什么是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是什么?

答:

免疫增强剂能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使低下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根据来源和作用不同,免疫增强剂有许多种类,可用于难治性细菌、病毒感染的有:

胸腺肽类、干扰素类、丙种球蛋白等。

免疫增强剂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合理应用,否则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严重不良反应。

29问:

为什么说注射丙种球蛋白对预防"非典"无效?

答:

"非典"是一种新的疾病,从未患过"非典"的人血浆中提出来的丙种球蛋白没有抗非典的抗体,所以注射丙种球蛋白没有太大作用;虽然从恢复期的"非典"病人血浆中提出来的丙种球蛋白是有效的,但从正在恢复期中的病人身上取血不现实。

30问:

什么是胸腺肽?

注射胸腺肽能预防"非典"吗?

答:

胸腺肽是由动物胸腺提取的肽类,有一定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胸腺发育不全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明对任何严重病毒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胸腺肽是一种生物制剂,临床应用必须十分谨慎。

有些人在用药后可能出现发热反应,还可能引发药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临床强调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

18岁以下少年、儿童,因胸腺未发育完全,禁用。

31问:

干扰素能预防"非典"吗?

答:

干扰素是一种药理作用很强的细胞因子,它通过增强机体细胞的防御机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但无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可预防严重病毒性疾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及重组干扰素ω鼻喷剂作为预防"非典"在特定的人群进行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这一试验所得结论将有利于我们认识干扰素喷雾剂鼻喉区应用的预防效果。

在尚未证明其有效前,将干扰素注射剂用于一般健康人群预防"非典"则是不必要的。

健康人群使用干扰素注射剂后,少数人有可能引发"流感样综合征",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肌痛等全身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引发低血压和注射部位坏死等反应。

32问:

儿童和老年人如何预防"非典"?

答:

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较低,应注意饮食起居,适时增减衣被,防止过度疲劳,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疫区"活动。

用药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切勿滥用。

33问:

婴幼儿预防"非典"要注意些什么?

答:

婴幼儿预防"非典"的关键在于对症用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气虚体型,面色不华、唇色淡、乏力、饮食欠佳、大便溏,应健脾益气,常用中成药可选玉屏风颗粒、婴儿健脾颗粒、脾可欣等;如果你的孩子脾胃积热,面红、口唇红、口臭、口渴喜饮,可服小儿化食丸、加味保和丸、枳术丸、四磨汤口服液等,症状改善后,则不必要继续服药。

34问:

孕妇服用抗"非典"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

孕妇服用中草药应慎重,用药不当时可导致流产或早产,必要时应由专科医生辨证施治。

目前的抗"非典"化学药品多为正在研究中的新药,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明了,应尽量不用。

此外,应慎用疫苗、禁用流感疫苗及水痘-疱疹免疫球蛋白。

35问:

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如何预防"非典"?

答:

在"非典"流行时期,不要放松对原有慢性疾病的治疗,应高度重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及癌症等特殊人群的防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

36问:

服用中药预防"非典"要注意什么?

答:

在疫病流行地区,对接触或可疑接触"非典"患者的人群及易感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中医药预防方法和措施。

要区别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因人选择中药预防处方。

老人、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减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禁用,对其中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服用预防处方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37问:

服用预防性中药就不会得"非典"吗?

答: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论和经验,一个合适的预防"非典"的中药方,通过调节人体机能,扶正祛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人体对该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预防的作用,但并不能保证服用就肯定能预防。

当然,对于医院和人群较密集、流动较大的学校、商场、交通等区域的人员,还有经常外出的人员,适当服用预防性中药是有益的。

一般人群则没有必要服用,如果要服用,也要谨慎对待,切忌盲目从众。

38问:

集体服用一种预防"非典"的中药合适吗?

答:

不合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中药处方不一样;同一个处方,有的人服了有效,对另外一些人就可能有害。

根据"非典"的病理特征以及北方地区气候和人群体质的特点,面向大范围人群的预防中药处方,应具备"解毒、疏表、化湿、益气"的功用。

而目前流传的中药处方有的仅是单纯的清热解毒药,综合辨证不够,药性偏凉,不适宜于脾胃功能较差者,老人和儿童等体弱者服用过量对身体也有伤害。

目前已经有因服用不当而致胃痛、呕吐或腹泻的现象。

39问:

中药服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服药期间,食物宜清淡,生活要规律,注意充分休息。

脾胃虚弱者、孕妇、月经期妇女忌用,老人、儿童等体弱者剂量酌减。

40问:

服用清热解毒方药应注意什么?

答:

清热解毒方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只适用于三焦火毒炽盛等症,正常人不应服。

这些药性味苦寒,轻则败毒,重则内伤中阳。

老年人、体质虚寒的人服后会引起胃寒纳呆,便溏或腹泻,神疲乏力,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

41问:

服用扶正补益药应注意什么?

答:

补益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不能盲目进补。

一般人气血阴阳是平衡的,不适当的进补反而打乱了平衡。

"气有余便是火",青壮年体质好,不能随意使用补药,因为服后出现的上火,口干咽燥,鼻冒热气,尿黄便秘通常是滥服补益药所致。

42问:

板蓝根可以治疗和预防"非典"吗?

答:

单用一味中药板蓝根不能治疗和预防"非典"。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药,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临床显示防治风热感冒和病毒性肝炎等有一定作用,但对风寒感冒则不适合。

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害脾胃,反而容易引发某些疾病。

那种认为板蓝根能预防各类感冒或呼吸道疾病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43问:

购买的中药如何煎煮?

答:

煎药以前,应先用冷水浸泡药物。

用水量以加水后按住饮片,液面超过饮片约1~2厘米为宜。

浸泡半小时后,将药物放到火上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第一遍煎完后,应煎出药液约150毫升,将煎得的药液倒出备用。

然后,再往药渣中兑入开水以同样的方法煮取第二煎,两次煎得的药液混合为250~300毫升为宜。

44问:

煎中药可以用铁锅或铝锅吗?

答:

不行。

煎中药以陶瓷、玻璃器皿为宜,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

忌用铁锅、铜锅或铝锅。

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45问: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答: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缩写ADR)。

我国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46问:

什么是药物的过敏反应?

它算不算药品不良反应?

答:

药品对于人体是一种外来的"异物",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做出反应的能力,这本来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

但是这种反应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过敏体质的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也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47问: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两型:

A型反应和B型反应。

A型反应为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伸,一般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死亡率也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B型反应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等。

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把一些潜伏期长、用药与反应出现时间关系尚不清楚的药品不良反应如致癌反应,或者药品能提高常见病发病率的反应列为C型反应。

48问:

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答:

因为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例数有限(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了老人、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因此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于发现。

有些问题必须在使用较长时间、较多人群之后方能发现。

因此,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

49问:

几种药一起吃,这样好不好?

答:

有些人病情复杂,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品,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