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091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1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山东某地有一楹联:

“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

杏坛(注:

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

A.黄帝B.孔子

C.孟子D.司马迁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仲尼”“杏坛”即可得出结论。

故选B。

2.《周礼·天官》:

“儒,以道得民。

”郑玄注:

“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

”又注“师儒”云:

“乡里教以道义者”。

故儒本为教人以道德学问的教官。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最主要的是(  )

A.“儒学”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官名

B.儒学是以弘扬周代的道义为本

C.儒学是对周代道德礼教的继承和发展

D.儒学以道德教义得到民众的拥护

答案 C

解析 儒学产生后对周代的道德礼教进行扬弃,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A项是对材料本身的直接解读,属于浅层次信息;B项没有体现出儒学的发展;D项背离了儒学的本质——维护统治。

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

“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

”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 B

解析 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

4.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答案 C

5.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处,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远传于四域之外”“风靡安南”和“流行于欧美”等关键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应为C项。

6.“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说这话的应是(  )

A.苏格拉底B.孔子

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中心是“哲学王”,由此判断是柏拉图的观点。

7.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受邀到达西里西岛的叙拉古,这是他第一次到达该地。

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最有可能是(  )

A.传播其学术思想

B.实现造就“哲学王”的理想

C.进行僭主政治实践

D.建立哲学研究的稳固基地

答案 B

解析 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就是理想国。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来到叙拉古,目的就是说服其统治者用完善的法律统治国家,以实现其造就“哲学王”的理想。

8.

右图是柏拉图的头像。

柏拉图被誉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下面有关柏拉图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

理念论

②设想了理想国家并进行了实践 ③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许多著名人才 ④否定奴隶制度,使奴隶获得了许多权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柏拉图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不可能否定奴隶制度,他认为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

9.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王”(  )

①最富有智慧 ②最富有财富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哲学王”并不是最富有财富者。

10.正如K·R·波普所言: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这说明(  )

A.柏拉图的理想国被后世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广泛接受

B.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后世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广泛接受

C.柏拉图的思想著作大多保留下来,成为学术经典

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是珍贵的思想遗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认识柏拉图思想对后世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11.“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  )

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出了他的高尚精神,这并不是他掩盖自身缺陷的借口,凡是带④的选项都是错误的。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 孔子与题干中的“逻辑学”无关,可排除A;墨子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无关,可排除B;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逻辑学”无关,可排除C。

13.亚里士多德宣称:

“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

”这句话的本意是(  )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

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

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A项。

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本意”是指这句话的本质含义。

A项仅是表面含义,不能反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

C、D两项都没在题目中体现出来。

1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②都促进了古典哲学的发展 ③都反对创立学园 ④都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办过学园,而不是反对创立学园,①②④均是二人的共同点。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两人都反对过度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答案 D

解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调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但是,对中庸的内涵及其标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

“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

”孔子回答说:

“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问:

“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

”孔子说:

“过犹不及。

”——据《论语·先进》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4分)

(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6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

答案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亚里士多德。

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两者都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并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3)①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了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解析 本题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入手,考查了两人思想主张的异同和影响。

(1)问注意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表述;第

(2)问注意找关键语句,如材料中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便可做出正确判断,回答相似之处时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第(3)问,注意结合孔子的思想观点进行说明。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

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

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国家就是家庭与公民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

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

你有何启示?

(6分)

答案 

(1)思想: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贵贱有序(或长幼有序、建立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2)主张:

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担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或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

(3)主张:

国家应为人民创造幸福、荣誉的生活;政治追求高尚的道德。

(4)相似处:

道德与政治结合(或对统治者提出了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心。

启示: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加强官员的政治修养(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的思想主张,这是本题的主题思想。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同时注意对东西方人物思想异同点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2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答案 B

解析 孔子强调“五者于天下”的前提是实行“仁”,即具有“恭、宽、信、敏、惠(慧)”五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拥护,故B项正确。

2.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涉及(  )

①治学 ②做人 ③为政 ④正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孔子的“正名”思想是为维护周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

这是其思想中的消极方面,排除④。

3.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过犹不及”的主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前三幅图片突出地反映了孔子在世界各地的地位,第四幅图片则反映了孔子曾担任鲁国的高官。

由此可以判断①②③是正确的。

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孔子提出了‘过犹不及’的主张”这一信息,故排除④。

4.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D

解析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构建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

5.柏拉图曾说:

“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可知雅典存在着奴隶与主人、小人与君子等的不平等,故A项正确。

“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等信息体现出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广大奴隶并不享有这一权利,由此可知B、C两项都正确。

而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6.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这种观点(  )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唯物主义,“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是唯心主义,反映了其思想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7.正如K.R.波普所言: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这说明(  )

A.柏拉图的理想国被后世的启蒙思想家广泛接受

B.柏拉图的理想国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广泛接受

C.柏拉图的著作大多保留下来,成为学术经典

D.柏拉图的思想影响深远,是珍贵的思想遗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B两项仅是思想的一个方面,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8.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

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他认为护国者应具备(  )

A.正义之德B.智慧之德

C.勇敢之德D.节制之德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柏拉图代表性著作《国家篇》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柏拉图目睹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和无能,在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造国家,要求护国者应具备智慧之德。

故正确答案为B项。

9.大前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

小前提: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

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上述推断(  )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答案 B

解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两千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

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自然科学,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0.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人治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创办学校,重视教育

答案 C

解析 “劳心者治人”是孟子的观点,而非孔子的,同时该观点也不符合柏拉图。

11.“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  )

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出了他的高尚精神,这并不是他掩盖自身缺陷的借口,凡是带④的选项都是错误的。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 孔子与题干中的“逻辑学”无关,可排除A;墨子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无关,可排除B;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逻辑学”无关,可排除C。

13.亚里士多德宣称:

“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

”这句话的本意是(  )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答案 B

解析 本题容易误选A项。

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本意”是指这句话的本质含义。

A项仅是表面含义,不能反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

C、D两项都没在题目中体现出来。

1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②都促进了古典哲学的发展

③都反对创立学园

④都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办过学园,而不是反对创立学园,①②④均是二人的共同点。

1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 D

解析 孔子强调“礼”,即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制盛行的时期,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比较,A、B、C是相同点,利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希腊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先哲,如中国的孔子、老子等,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材料二 我们知道,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中都有一定的人本主义思想,但是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请回答:

(1)假设中国和希腊互办文化年,以弘扬各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以下资料,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国籍

人物

主要成就

中国

孔子

希腊

理念论和理想国

希腊

亚里士多德

(2)假设中国和希腊的学者就两国先哲表现出来的人本精神进行探讨,请你拟订一个发言稿,来分析一下东西方先哲人本思想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答案 

(1)

国籍

人物

主要成就

政治上的“仁”和“礼”,教育上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柏拉图

最大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且在众多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不同:

孔子的仁学侧重于社会,古希腊哲学侧重于人本身。

出现不同的原因在于二者所处的国情不同。

孔子生活在中国春秋末期,当时社会动乱、社会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古希腊哲学产生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工商业经济为主。

解析 第

(1)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根据表格中已有信息填写。

(2)问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纵横比较能力要求较高,人本思想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是调整关系的不同,这是由当时两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

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

……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

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

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

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

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 

(1)思想:

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相似:

社会秩序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

(2)要求:

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

特点:

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一“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及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中概括其核心思想;从材料一“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和材料二“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信息总结其相似之处。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从材料“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孔子理想社会设计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