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93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

一、概述

1、基本精神:

本民族语言(母语中的口语)及其社会交际规则为参照,从儿童的语言现状出发,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儿童在语言和非语言的相互作用中,即在认识和交往活动中达到本阶段语言发展的较好水平,使语言逐步成为儿童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工具。

2、对象:

0—6岁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

3、基本观点:

(1)学前儿童语言观

1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倾听、理解、表达和阅读在他们人生的起步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

2-3个月的婴儿已能“啊”、“咿”、"喔”不自主的发音。

1岁左右,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

18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了单词句,如“饭饭”

3岁的儿童已经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同时,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

4岁的儿童已能清晰的谈话,词汇开始丰富,能够独立的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

会根据对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

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想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众不同。

同时,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年龄段也会显著提高,他们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的看书,而且对内容的理解力较强。

(2)学前儿童发展观:

*包括:

形式(语音、语法);内容(词义、句义)

语言运用的技能(语言的操作能力、心里预备能力、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特点:

社会性(社会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

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到质变)、

实践性(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学习对象)、

不平衡性(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个体差异)

*方向:

产生对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和兴趣;能自然流畅的运用语言;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

1、完整的教育观

教育目标:

认知、情感、技能;教育内容:

口头和书面;教育活动:

真实、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3、活动教育观

提供充分语言操作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操作促进发展、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换句话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当在认识社会、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开。

2.研究任务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研究价值:

语言学价值;心理学价值;教育学价值;文化学价值

4.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法、自然观察法、调查法

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殊性

*对教师来说

1、渗透性(日常生活、专门的语言教育、其它教育领域)

2、易行性(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教育主体的全员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形式多样性)

3、积累性(创设阅读环境、激发认读兴趣、培养习惯)

*对幼儿来说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选择并有意识地加以练习;

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变动,形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

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

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和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

从语言所反映的事物来看,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

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也极具有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

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儿童都表达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语言是一种符号,总要反映一定的事物。

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他反映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

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形成。

第二章

1、幼儿语言发展获得的良好条件?

1、保护好语言器官:

(1)发音器官的保护(呼吸器官、声带和喉头、口腔鼻腔及咽腔)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抠鼻子,保护口腔、鼻腔、咽腔的卫生。

*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教师应选择适合儿童声域特点飞歌曲和朗读材料;避免幼儿大声唱歌和喊叫;说话唱歌所处环境,空气必须清新流通。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当儿童咽喉部患有炎症时应尽量减少儿童的发音。

(2)听觉系统的保护

*预防感冒和传染病,警惕中耳炎的发生;

*慎重用药,以免导致幼儿听觉减弱甚至丧失;

*不要对孩子大声讲话,也不要带幼儿去噪音过大的地方去玩,以免听觉减弱。

(3)脑

脑的生长发育与幼儿语言发展的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

慎重用药,保护大脑不受伤害。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1)成人言语范例:

文明、规范、得体

(2)丰富的生活内容

(3)自由交流体会

3、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1)语言活动

(2)随时随地的指导

第三章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概括为三大类:

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

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

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

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

学前儿童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概况及教育建议

1、语音的发展

(1)发音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2岁半到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到5岁语音进步最明显;

(2)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错误较多。

Zhchsh与zcs混淆;后鼻音enganging发成前鼻音enonun这一特点在学前阶段的各个年龄组都有体现。

(3)语音发展受到方音的干扰和影响

教育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练习发音;开展听说游戏活动学习正确发音;利用儿歌、绕口令练习发音;教师示范与讲解正确、规范的发音

*小班:

重点应该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尽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

*中、大班:

重点是对个别学前儿童发音的矫正和语音修养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2、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3岁左右是词汇增长高速期)

3

4

5

6

1100

1600

2300

3500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

(3)词义理解逐渐深化

教育建议:

*丰富学前儿童词汇

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

*帮助学前儿童正确理解词义

让词和事物同时出现;

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

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

*帮助儿童正确运用词汇

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用词的典范:

用词命名、语法规范

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

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大胆使用已理解的词汇

3、语法的发展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2)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3)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3-4岁4-5岁5-6岁

4-6个词7-10个词7-10个词和11-16词

教育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

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学前儿童说完整句

用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前儿童说完整句的积极性

第六章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应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价值观念和取向;

教育目标要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目标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依据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

教育对象是儿童。

(三)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在语言发展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

这可以说是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概括性的表达。

(4)依据语言学科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语言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儿童学习语言有其特殊的规律。

2、建议:

重视语言运用的能力;重视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环境的创设

3、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它是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终期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即将幼儿在幼儿园所要达到的语言总目标一步步、分阶段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儿童身上,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订,它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各项学前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目标。

另一层含义则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4、语言教育的内容结构和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这类结构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机会,对他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及有意识地运用。

它主要包括学说普通话、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方面,这也是我国经常采用的、最基本的内容。

*学说普通话

(1)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和声调有差别的字词,进行重点地辨音和发音训练。

(2)别普通话与方言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述,学习规范的普通话。

(3)独立运用普通话交谈,回答提问,朗诵诗歌、散文和讲述故事等。

*谈话:

人们之间以问答或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包括个别交谈和集体交谈两种。

儿童运用语言与人交往是从交谈开始的。

谈话在培养语言交际意识、情感、能力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个别交谈

A、主动发起与别人进行交谈,尽量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B、集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针对别人的话能提出询问或作出积极的应答。

C、懂得交谈中要听说轮换,耐心而有礼貌地谈话延续下去。

(2)集体谈话

A、在自由活动或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两个人以上的交谈,并根据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B、在集体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理解教育的提问,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C、注意倾听同伴在集体中的发言,及时作出更正或修补。

*讲述:

发展儿童的独白言语的形式,独白言语是比谈话更为复杂、周密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语言内容比较丰富,语句结构比较完整连贯,表达内容前后一致。

讲述在语言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的逻辑性方面,都比对话的要求高。

要达到语言教育目标中提出的有关讲述能力的目标,必须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多种讲述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发展其讲述能力。

(1)实物讲述和图片讲述。

即用几句话来描述实物的外形、形状、习性、用途或使用方法等;讲述单幅或多幅图片中人物的外貌、表情、姿态、动作等。

(2)拼图讲述和情景讲述。

即讲述拼出的图片、拼板或图形,讲述情景表演中人物、事件、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

(3)经验讲述。

即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间接了解的人、事、物。

*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理解口语与文字之间关系的重要经验。

它在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以上两个过渡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和自然故事、儿童诗歌、散文、谜语、绕口令等。

它们具有丰富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作品中人物个性鲜明,主题富有哲理,深受儿童喜爱。

(1)、聆听与感受文学作品

(2)、朗诵与表演文学作品(3)、仿编与创编文学作品

(2)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这类结构主要是利用学前儿童各种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又广泛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1)日常生活

(2)、交际活动(3)、游戏活动(4)、学习活动

第七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1、示范模仿法:

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具体运用如下:

1、教师的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

教师的语言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幼儿教师说话时,除了咬字清晰、发音准确、辅以表情和手势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包括运用适当的音量、语调、速度等。

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注意使用具体易懂的句式。

2、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语言教育中新的、儿童不易掌握得学习内容,教师要反复地重点示范,让儿童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

3、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显性示范”和“隐形示范”的手段,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依据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恰当地选用不同的示范方法。

4、教师要积极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地运用强化原则。

教师要关注儿童的语言表现,善于发现儿童的差异,给予因材施教,要鼓励儿童正确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加以强化。

二、视、听、讲、做结合法:

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

“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图片、图书等,让儿童充分地观察。

“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儿童充分地感知与领会。

“讲”是指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

“做”是指教师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儿童的参与或独立地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这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的内容由教师提供最终将转化为儿童的认识,主动地通过“讲”和“做”反映出来。

具体运用:

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较熟悉的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教会儿童观察被讲述对象的方法,给儿童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帮助儿童构思与表述;根据儿童的语言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表述要求,要求儿童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中获得语言经验。

3、游戏法:

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具体运用:

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和编制游戏。

在运用游戏法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教具或学具。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减少直观材料,可以适当开展纯语言训练的游戏;

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可用游戏法进行重点帮助,使他们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强化训练。

4、表演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学习表演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具体运用:

教师必须在儿童理解作品内容并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儿童正确地运用声调、韵律、节奏、速度等进行朗读和表演;

教师必须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儿童正确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鼓励儿童在故事表演中创新内容和增加情节与对话,大胆地发展故事情节;要为全体儿童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

5、练习法:

有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或训练儿童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具体运用:

明确练习的要求,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

要求儿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具有独创性的练习,避免简单、枯燥的重复;

练习方式应生动活泼,形式变换多样,从而强调儿童练习的积极性。

6、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本园所的具体条件,结合本班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选择和创造更为恰当地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教育。

有时,各种教育方法还可以互相配合,交叉使用或互相补充,综合运用,以共同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含义:

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活动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

(1)特点

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整合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

(2)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幼儿是主体的原则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原则

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示范(隐形示范)与练习(时间充分)相结合的原则

2、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认识

含义:

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1)价值取向:

审美价值:

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多功能的认识价值:

科学知识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品质的;娱乐价值:

引起美感享受,愉悦身心;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

(2)作品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产生互动。

3、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

含义: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活动类型。

(1)选材的要求

l作品中的形象鲜明生动;作品结构简单,情节有趣

l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题材儿童熟悉,符合现代儿童特征

(2)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围绕儿童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活动

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扩大儿童自主活动的范围

(3)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学习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经验;迁移作品经验;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4、谈话活动

(1)基本特征

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谈话的语境和氛围宽松自由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2)主要类型

日常交谈(个别、集体)

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3)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讲述活动

(1)基本特征

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2)主要类型

从讲述内容来分:

叙事性、描述性、说明性、议论性讲述

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

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

(3)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结构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的思路;讲述的全面性;讲述的基本方式

讲述活动和谈话活动的区别

谈话活动

讲述活动

活动目的

围绕话题对话、交谈

感知凭借物连贯表述

表达内容

个人生活经验

凭借物

语言运用特点

对话语言

独白语言

场合

非正式(个别、伙伴)

较正式(集体、公众)

谈话活动

a.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情景创设的三种方式:

l以实物创设的情景:

墙饰、桌面玩具、图片、照片、幻灯、录像等

l用语言创设的情景:

“怎样过马路”

l用游戏或表演创设的情景:

“迷路怎么办”“做客”

l此环节简短,大约3-5分钟

b.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l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真实感受(内容自由,交谈对象自由)

l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l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l教师必须在场,参与谈话,观察和了解幼儿谈话情况

c.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谈话内容

l对话题对象的描述和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

l正确的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l不急于求成、无法立竿见影

d.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l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

l提供谈话范例,帮助儿童掌握新的谈话经验

l词汇、句式及谈话规则的经验

讲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a.活动的前提条件

主要通过观察,应尽量应用各感官感知理解

重点指导儿童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根据讲述类型的特点、凭借物的特点、具体活动要求引导感知理解

b.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尽量放手让儿童自由讲述

方式多样:

集体、分组、个别交流等

注意:

一是讲述前,交代讲述要求,提醒围绕感知理解的对象进行讲述

二是讲述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及时发现讲述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c.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的思路:

讲述的顺序性与条理性

讲述的全面性:

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感受)——地点——事件(开始、过程、结束)——结果

讲述的基本方式:

重点内容多讲;次要部分略讲;按一定的顺序讲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表面到本质等)

d.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5、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结构

l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用物品、语言、动作创设)

l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简洁明了、讲清楚、较慢语速)

l教师引导儿童游戏(可充当游戏角色;部分幼儿参加轮换;全体幼儿参加游戏部分-全部)

l儿童自主游戏(教师旁观者;组织形式灵活)

6、早期阅读活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结构

l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l儿童自由阅读

l师生共同阅读

l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1、教育评价的方法:

*自由叙述评价法:

将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反响、判断等自由的说出来或写下来,通过口头语言或文字叙述的形式对教育活动加以评价的方法。

*观察评价法:

通过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了解,来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

*综合等级评定法: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确定评价指标,即对活动的各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