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16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docx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

试论国产RPG游戏《古剑奇谭》主人公

百里屠苏的文化内涵

摘要:

近年来,RPG游戏的发展如火如荼,而《古剑奇谭》作为国产RPG的典型之作,其主人公百里屠苏呈现出与传统武侠小说和其他仙侠类游戏截然不同的人物样态,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首先表现在游戏塑造人物的特殊性上,游戏决定了人物的成长模式、文化构成以及新旧文化因素的统一融合;其次,百里屠苏形象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既表现为对传统文化,诸如侠文化、反抗者精神和救世情怀的吸收,又展现出当代文化精神,是富有时代内涵的新侠者,是心存追梦精神,具有新女性观和种族观的当代人形象的镜像化折射;再次,百里屠苏形象又具有美学创新意义,体现出对当代世俗人生的美学破解,体现在主人公悲剧形象突破和对创作模式的突破上。

然而,尽管游戏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新特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如“英雄样板”倾向,由既定结局产生的人物命运无力感和人物深层性格的模糊性等,这些都造成了游戏人物形象塑造的局限性。

总之,游戏人物百里屠苏的塑造给传统的美学规范带来了冲击,并预示了种种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古剑奇谭;百里屠苏;文化内涵;美学创新;局限性

 

DiscussionondomesticRPGgame"Gujian"hero

Barrywinecultureconnotation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ofRPGislikearagingfire.whileGujianisasthetypicalofdomesticRPG,whoseleadingcharacterBarrywineshowsdistinctcharactertypewithtraditionalmartialartsnovelsandotherimmortalmangames,whichspreadsoutrichculturalconnotation.Thefirstperformanceisintheparticularityofgamecharactercreation,thegamedecidesthegrowthofacharacterpattern,theformofculture,andtheunityandintegrationoftheoldandnewculturefactors.Secondly,theculturalconnotationisreflectedbyBarrywine,theperformenceisnotonlyintheabsorptionfortraditionalculture,butalsoinshowingtheculturalspirit.Barrywineisthenewspider-man,isthemirrorrefractionofthecontemporaryimagewhichhasthedreamspirit,newviewsonwomenandnewideaofRace.Thirdly,Barrywinealsohasaestheticsignificanceofinnovation,whichreflectstheaestheticcrackforcontemporarysecularlife,thebreakthroughforherotragedyimageandcreationmode.However,althoughthegamehasnewtraitsincharacterization,anditslimitationalsocannotbeignored.Forexample,thetendtoherotemplate,suchasthepowerlessnessofcharacterfateandtheambiguityofdeeppersonalitycharactersetc,whichresultinthepalegamecharacterimages.Inshort,thegamecharactersBarrywinetothetraditionalaestheticstandardhasbroughttheimpact,andthatmanynewpossibilities.

Keywords:

Gujian;Barrywine;cultureconnotation;aestheticcreative;limitations

目录

引言1

一、网络游戏与人物形象塑造1

(一)人物的成长模式1

(二)形象的文化构成2

(三)新旧文化因素的统一融合3

二、百里屠苏形象的文化内涵4

(一)传统文化内涵4

1.仗剑除暴的“侠文化”4

2.神隐时代的反抗者5

3.特殊“英雄模式”的救世情怀6

(二)当代文化精神8

1.富有时代内涵的新侠者8

2.“踏歌长行,梦想永在”的追梦精神10

3.新女性观与种族观12

三、百里屠苏形象的美学创新意义14

(一)对当代世俗化人生的美学破解14

(二)主人公的悲剧形象突破15

(三)创作模式的突破16

四、从百里屠苏看网络游戏人物塑造的局限性17

(一)人物形象的“英雄样板”倾向17

(二)由既定结局而产生的人物命运无力感18

(三)人物深层性格的模糊性18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谢辞21

引言

当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而网络游戏作为依赖电子计算机平台所发展起来的新型游戏方式,以其对现实的模拟与“乌托邦”式的神话幻想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喜爱。

从最初的DND范本到如今的RPG、AVG、SLG等等,网络游戏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而无论是哪种游戏类型,都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由图像和符号以自己的方式来创造的宇宙”[1],在这个宇宙中,世界变得完美,人物获得了超能力并得到永恒的幸福,现实中所不能实现的事情在这里均变得轻而易举。

可以说,游戏为人提供了一片“桃花源”,实现了当代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最终幻想”,而人在这一“最终幻想”的实现中扮演了英雄角色,成就了被放大的自我。

虽然“人”在游戏中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不同游戏类型中“人”的角色是不固定的,他可以是游戏核心的附属者,如在格斗类游戏(FTG)和赛车竞速类游戏(RAC)中;也可以是游戏的核心塑造者,如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中表现尤甚。

而游戏人物的这种不定向身份,使得游戏人物的塑造方式远不同于文学和影视作品,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网络游戏的开放性促使这些新特点不断变化成熟并发扬光大,成为所有该类型游戏人物的“模板”和“黄金定律”。

然而,对于这一渐趋成熟的游戏人物塑造理论,理论界的关注仍十分单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匮乏,同时传统游戏研究重游戏而轻人物,将游戏人物视为游戏附庸品的观点使这一情况更为恶化,对游戏人物文化内涵的研究更是少见。

鉴于以上状况,现以国产单机RPG《古剑奇谭》主人公百里屠苏为例浅谈游戏人物塑造和人物文化内涵,以期对单薄的游戏人物研究状况做出一点贡献。

一、网络游戏与人物形象塑造

(一)人物的成长模式

RPG游戏的人物成长模式以打怪升级和剧情触发为主,《古剑奇谭》主人公百里屠苏的形象塑造正基于此。

整体来说,这一成长模式主要有两大特点:

其一,采纳国内外所有RPG通用模式——打怪升级而确立的传统游戏人物成长模式。

人物的成长依赖打怪的经验值,在打怪中获得成长基点,然后玩家自主分配点数得到攻击流、速度流、魔法流等不同人物模式,而百里屠苏以男主角的身份继承了游戏勇力的象征,在打怪中逐渐成长为RPG游戏中最传统的攻击流人物。

其二,在选择以通用模式作为人物的外在勇力成长方式的基础上,以剧情触发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格成长。

《古剑奇谭》借鉴了仙剑系列作任务的模式,采用了主支线并进的形式,在主线无法揭示主人公更多信息的情况下,以支线的形式展现主人公内在情愫和性格侧面。

这就使得玩家在操纵百里屠苏打怪升级的同时,可以分享到人物的侧面描写,从而获得对人物的立体体验。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成长模式则与之截然不同,以金庸武侠为例,金庸武侠小说的普遍模式是写“少年武士的成才之路”[2],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形成、情节发展乃至故事最终结局都是“个人无法支配的,更非任何理念所能安排的,而是一种超主观的因素所决定的”[3]。

这种超主观因素以奇遇为主,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物的成长。

无论人物形象如何变化,生活环境和个性有何不同,他们的成长模式都是大体相似的。

坎坷是必需的,仇人是必需的,世外高人是必需的,武功秘笈或灵丹妙药同样是必需的,无论是愚笨的郭靖还是聪明的杨过,在这一成长模式的改造下都能够变成大侠。

而RPG游戏人物的成长模式不同,虽包含传统武侠小说中的超主观因素,然而人物的成长主要依赖于玩家的推动,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成长,玩家在打怪升级中获得成长经验,在剧情触发中窥破人物内心,从而获得对人物成长的整体感知。

(二)形象的文化构成

在游戏人物成长模式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古剑奇谭》在人物角色的文化构成方面做出了一个巨大突破,那就是对“人”和“仙”两种身份的糅合——“人仙半魂体”。

这一点是《古剑奇谭》独一无二的新创,虽然传统仙侠类RPG也总是以虚拟性和神话性来塑造一系列身世复杂的游戏人物,并赋予他们迥别于凡人的身份(如仙剑系列里景天是天将飞蓬下凡,姜云凡是魔君之子;轩辕剑系列里皇甫朝云是山海界的神将)。

然而《古剑奇谭》里百里屠苏形象所展现出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首先他的童年是韩云溪(乌蒙灵谷大巫祝之子),幼时逢族灭,又成为仙人紫胤真人之徒,而其经过死而复生之后本身又包含两个魂魄,一为韩云溪,一为被封印的仙人太子长琴半魂。

这种身份的复杂性一方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塑造的可选择性,另一方面则带来更多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人与神作为神话里的两大主角集中于一人之身,百里屠苏既有作为人的灵魂和思想,又有作为神的记忆和能量,人性与神性交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仙半魂体”。

而他的一生,充斥着人与神的选择,重“人”而非“神”,重“己”而非“人”,这既是对游戏主题“重生”的展现,又是对传统文化中神明至高无上观的突破。

(三)新旧文化因素的统一融合

除了借鉴RPG游戏固定模式并在人物文化身份方面做出突破外,《古剑奇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实现了新旧文化因素的统一与融合,这一点在对传统武侠小说和其他仙侠类游戏的借鉴和突破上表现最为明显。

如果说传统武侠小说的“侠”形象奠定了百里屠苏出场时面容冷峻、持剑除恶的行侠之举,为他一生仗剑走天下一路惩恶扬善做了形象上的铺垫,那么新型仙侠游戏中的“仙”因素则赋予了百里屠苏仙人的半魂,在光怪陆离的仙妖世界中灭除妖邪,在“神”的参与中获得不同于凡人的一生。

新旧文化因素在百里屠苏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气魄,又可以体味到“仙魂一缕,剑魄琴心”的仙侠情愫。

然而,百里屠苏既不是纯粹的侠又不是盲目的求仙者,他身上体现着对传统和他者的突破,本身是侠而拒绝当侠,身有仙魂而坚称自己为人,这既是对传统武侠小说中侠者“本分做大侠”的反叛,又是对仙侠类游戏“飞升成仙”梦想的打破。

可以说,百里屠苏身上既体现着对传统武侠小说与仙侠游戏的继承,又体现着对它们所塑造的人物模式的突破。

二、百里屠苏形象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文化内涵

1.仗剑除暴的“侠文化”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侠有着久远的历史存在。

无论是早期史书中记载的江湖游侠,还是现代武侠文学中身怀绝技的各路侠客,侠始终是作为一种强悍的勇力存在着的。

从历史上来看,侠最早是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而存在的,《史记》、《汉书》里有《游侠(列)传》,唐传奇里有各路豪侠,古人之言少有缪,故可判断当时确实是有“侠”这种人物存在的。

然而,由于统治的加强,后世史书对侠的记载渐渐少了,但“侠”这一形象依赖着国人的崇拜与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得以长久地存在于思想文化领域,并经过种种演绎,最终成为中国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侠文化”。

“侠文化”自产生以来,其内涵阐释就有多重说法,毁誉皆有,褒贬参半。

法家以理与法的标准来否定侠,认为其是社会道义与正统秩序的离轨者。

《韩非子》有云:

“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4]。

魏晋六朝对侠的文化形象做出了符合社会价值的引导塑造,既将其视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又保留了史家所认同的诸如言信行果、己诺必诚等美好品质。

而唐人则将侠的正义性加强,成为“义侠”,自此有“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5]的真侠论。

宋元明清代则努力将侠向正义化改造,将侠的精神纳入社会道德范畴,侠也由“恶少年”最终变为“正人君子”。

至此,现实中的侠完全隐退为文学中的侠,完成了“从一个有限指谓到无限意指的转换过程”[6],并且作为“一种特具道德意志与力量的人物、形象或人格精神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存在与文学创造和大众需求的社会文化综合体”[7]。

侠文化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符合社会伦理化和道德化,体现着社会正义与公理的大众文化。

《古剑奇谭》中的百里屠苏形象正是“侠文化”的外化展现。

无论是最初时独身勇闯翻云寨手刃怪物的冷漠少年,还是故事终了那个念着“虽有遗憾并无后悔”的寂寞荒魂,又或是在强大敌人面前说出“我只会战,不会逃”的强悍男子,百里屠苏一直是以侠的形象出现在他人面前的,虽然被他解救过的人称他为“大侠”,但他只是一句“不过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罢了”便轻松将侠的名号放下,再不理睬。

然而,正是这位口称自己不是侠的男子,却真正地展现了侠的风范,既有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豪肝义胆,又有誓死保护朋友的至情至义,既有悲悯世人愿意以己身死换天下太平的侠骨柔情,又不放弃面对大奸大恶之人时“以武止武,以暴治暴”的侠道之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8]。

虽遭逢陷害而不忍祸及无辜,虽心怀悲痛而不愿迁怒他人,一生仗义行侠,一生至情至义,面对奸邪除恶务尽,面对苍生愿以己身换得万千生灵一夕太平。

这既体现了侠文化所倡导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又体现了侠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想目标。

因此,从本质上讲,百里屠苏是继承了传统侠文化精神的人物,是游戏依据传统侠文化所塑造出的一位富有侠义精神的大侠。

2.神隐时代的反抗者

如果说作为一名行侠仗义的剑客,侠文化在百里屠苏身上展露无遗,那么作为一名仙侠,百里屠苏身上神话性特点更是不乏,他于神隐时代崛起,在“神性”与“人性”的交织中,展开了对神世界不公的反抗,并最终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古剑奇谭》正是这样一个关于“剑(侠)”和“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神集体缺席了,沉睡的上古大神女娲附身在灵女身上告诉世人神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弱,神已经无法完成对世界的统治。

从此,世界再无绝对的是非善恶价值观,妖兽横生,天道混乱,神隐时代即将来临,而人再也无法依靠神的力量完成救赎,只能选择自救。

在这样的背景下,百里屠苏作为神隐时代的拯救者形象出现了,他身怀绝技斩妖除魔,大行侠义之风,最后甚至为拯救苍生牺牲自我。

如果故事按照这种传统情节发展下去,观众完全可以把百里屠苏视为神留给人的救世主,然而,《古剑奇谭》却摆脱了这一俗套,给了主人公一个无法摆脱的悲剧身份——被神抛弃的永世孤独之魂。

何谓被神抛弃的永世孤独之魂?

仙人太子长琴被削去仙籍分离魂魄所得到的两个半魂——欧阳少恭和百里屠苏即为永世孤独之魂,永生永世孤独寂寞,如坠深渊,求出无期。

也正因如此,百里屠苏作为游戏的主人公仗剑行侠天下就有了另一番意图,那就是寻找并解救自我。

从发现自己的身世渊源到最后的死亡,百里屠苏一直是拒绝承认自己半魂身份的,无论是与应龙悭臾对话时所说的“我便是我,又怎会是别人”,还是与同为半魂的欧阳少恭决战时所说的“我们,都只是一介凡人!

生老病死,无可逃避,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无不展现出其作为人的坚定。

如果说是“神性”使百里屠苏拥有了战胜四大上古凶兽,冲破师尊阻挡接下拯救苍生使命的能力,那么“人性”则是使百里屠苏拥有反抗精神,坚信自己为人,并愿意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本源。

神抛弃了太子长琴,更对其魂魄分离之苦视而不见,使其不得不在一次一次的渡魂中承受所有亲缘终归虚无的命运。

客观的说,在对待同类的问题上,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漠,这也就使得百里屠苏在经历了所有的荒诞的人生际遇——被灭族,被离魂,被封印,被逼迫之后,对神的世界再无丝毫留恋。

重生之法既然已再不可得,那么亲自了结这段夙生之怨,用作为人的力量对神做一次反抗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神缺席了,人被迫崛起,面对神留下的灾祸,百里屠苏以自身的毁灭(连同另一半仙人魂魄)来换得天下太平。

可以说,最后的战役不是百里屠苏与变态boss欧阳少恭的战役,而是坚信自我价值的人与渴望回归神界的神的战役。

此战后,神败,人以肉体的消亡获得对神的胜利,人的抗争得到了一个不圆满但有意义的回报。

3.特殊“英雄模式”的救世情怀

百里屠苏是传统侠文化的代表,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侠者的义薄云天,同时他又是勇于反抗神世界的凡人,以对自我存在的坚信来反抗神的残忍与不公,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拯救世界的英雄,在他身上救世情怀亦展露无遗。

谈到英雄,我们不得不发问:

“何谓英雄?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三条含义:

1、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3、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钦敬的人。

而英雄的定义从出现伊始就被文学作品无限演绎,无论是《汉书》对汉高祖刘邦“总擥英雄,以诛秦项”[9]的吹捧,还是杨秀清《果然忠勇》诗对太平天国军“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的自诩,又或是金庸对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期许。

文学作品中,帝王、平民,甚至是虚构人物都可以变成英雄,英雄的概念被作品演绎扩大,英雄成了可以脱离实体而存在的符号。

而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甚至于在游戏中,这一符号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胸怀救世之情,在关键时刻牺牲自我保全大局,为大事舍生取义,这几乎可以算的上是英雄的固定模式。

百里屠苏形象正是《古剑奇谭》参照传统英雄模式所创造出的人物形象。

他包含以下特点:

其一,他勇武过人,一人单挑翻云寨妖化山贼而面不改色;其二,他具有英雄品质,坚强果断,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犹疑软弱,救人于危难,解民于倒悬;其三,他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

无论是征战一世的上古战龙,还是驰骋海上半生的向天笑,又或是拥有万载生命的剑灵红玉,均对他不辞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表示十分钦佩。

在百里屠苏身上,既有着斩妖除魔,仗剑走天下的豪侠之气,又不乏儿女柔情,“他剑法高超却并不清高孤傲,满身煞气却并不怨天尤人,命途多舛却从未自弃,深藏依恋却不愿拖累他人”[10]。

此三者,与英雄的定义皆有契合之处。

百里屠苏,在遭逢了无尽的失望和痛苦之后从未放弃对他人的善意,而在得到爱情与幸福的时候也未流连于此放弃拯救天下的使命。

悲与喜从来不能改变他的决定,唯有英雄,方能如此从容镇定,无惧无悔,心怀天下悲悯世人。

然而,作为游戏中的英雄,百里屠苏又体现出不同于武侠小说人物的特殊之处。

这首先体现在他的出场上,百里屠苏的出场被设定在一个充满妖异化色彩的山寨,身着劲装,手持利刃,海东青陪伴身侧,人物一上场观众就可以断定他就是整个游戏的主人公,并且一定会在游戏的进程中扮演英雄角色。

这是RPG游戏通用的人物亮相模式,出于篇幅的考虑,RPG游戏主人公往往出现在一开始,如《仙剑奇侠传》中一出场就英雄救美的姜云凡,《轩辕剑》中一出场就带有横扫千军气势的皇甫朝云。

这些人物从一露脸开始就明白的告诉观众,我就是主人公,我就是英雄。

而文学作品与之比较起来则显得慢热,英雄要么是一开始出现然后慢慢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其英雄化过程,要么就是先介绍各种背景,而这种背景多以惨案和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为主要模式。

如《射雕英雄传》里先介绍金兵入侵背景和主人公的父辈情况,奠定主人公郭靖悲惨的身世境况,《倚天屠龙记》开篇先写郭襄在少林的一番经历,对主人公张无忌则避而不谈。

不仅如此,除了出场之外,游戏的神话色彩为百里屠苏披上了一层“仙化”外衣,使得这位大侠不仅剑术精湛勇力过人,而且可以使用五行法术和特技来攻击魔法流的敌人,“在虚拟空间里成为一种技术主义下的文化面具”[11]。

至此,百里屠苏摆脱了传统大侠单纯用剑来征服对手的困窘局面,成为兼具大侠和修道者双重身份的仙侠,。

然而,无论是大侠还是仙侠,百里屠苏身上的救世情怀是不变的。

作为游戏中被赋予了拯救天下使命的英雄,百里屠苏在浩劫即将来临之际拼死解开自身的封印,以仅能维持三天性命的灵力与boss决战蓬莱,使天下黎民免于水祸。

这种救世情怀,是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精神的展现,体现了英雄形象在天下危亡之际敢于牺牲自我换取天下太平的献身精神。

(二)当代文化精神

如果说是传统文化支撑起了百里屠苏的内在君子气度,使之侠者之风尽显而君子懿范翩翩,那么当代文化则赋予了百里屠苏果敢的性格与开放的思想,踏歌长行,梦想永在。

总体而言,在百里屠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当代文化精神。

1.富有时代内涵的新侠者

百里屠苏是侠,这一点在以上内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然而在百里屠苏身上所体现出的侠者精神又不等同于传统的侠文化。

百里屠苏是新侠者,他在继承儒家侠义之“仁”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侠义之“智”,侠而不愚,侠而不怪,是既有家国之思又有个人认同的新侠者。

如果详加分析,百里屠苏的新型大侠形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打破传统侠之藩篱的勇者。

传统武侠小说在塑造大侠形象时往往是以儒家思想来引导其个性的,这就产生了大侠身上的君子之风。

风度翩翩温润如玉确实不错,然而在遇到既不好又不坏的人时是无计可施的。

举例而言,面对翻云寨中两个酱油捕快,传统大侠由于坚守君子风范和拔刀相助的信条,面对满山的妖孽,必然会不放心两个活人而让他们跟在身后由自己做盾牌前行。

武功高强了还好,轻度负伤不减风采,武功弱点或者奸人邪恶一点就悲剧了,非得弄个昏倒在美人怀中的结局。

这是“愚侠”,虽有君子之风,然不知变通,非要以自己的“肉痛”换一个有情有义的大侠名号。

在这一问题上,百里屠苏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法,面对酱油捕快,淡淡的一个“滚”字轻松将其打发,而面对被解救者的千恩万谢,一句“不过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罢了”将大侠名号抛开,这种做法,如果放到传统大侠身上,势必会惊掉一群粉丝的下巴。

然而百里屠苏的做法,既没有伤到自己,也没有伤到别人,酱油捕快毫发无伤并且欢天喜地地去衙门领赏了,被妖孽抓住的人也获得了解救。

百里屠苏的直率无伪,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树立起来的至善至美的侠者形象,是敢于突破侠之藩篱的勇者。

其次,具有文化平等意识的仁者。

如果说做到仁义了,有勇力也有为了,头脑亦不差知道躲避灾祸了,那么百里屠苏可以被称作一个中规中矩的侠者。

然而,游戏的研发者并没有拘泥于传统文化而停滞不前,他们在保持传统侠文化的基础上为百里屠苏增添了新内涵,在赋予他打破传统侠之藩篱勇力的同时,给予他新时代的文化平等意识,使其成为富有现代精神的大侠。

百里屠苏与传统侠相比而言,传统侠往往是一族之侠或一国之侠,他们的守护对象是自己的种族或者国家,如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中袁承志的守护对象是中原人和明王朝,《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守护对象是大宋王朝。

而百里屠苏则不同,作为侠者,百里屠苏真正贯彻了行侠天下的信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