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129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传染病资料整理.doc

鼠疫(鼠疫杆菌)

霍乱(霍乱弧菌)

艾滋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感染鼠疫的动物,啮齿动物

传播途径:

鼠蚤、皮肤、呼吸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明显季节性(春秋)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手-口);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沿海、夏季;

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病,高热,未用抗生素迅速恶化,休克

2.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严重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剧痛性红色丘疹,后隆起形成血性水泡,溃烂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脑高压、脑脊液浊

泻吐期:

以剧烈腹泻突然起病,自数次、十数次至无法计数,腹泻不伴腹痛,无里急后重,不恶心但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无发热,本期持续数小时至1~2日。

脱水虚脱期:

剧烈吐泻致大量体液及电解质丢失,血容量骤减、血液浓缩,周围循环衰竭,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可死于失水性休克;因少尿、尿闭出现肾衰竭;电解质紊乱,低钠可致腓肠肌痉挛疼痛,腹直肌痉挛腹痛,持续数小时至2~3日。

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尿量增加,因循环改善导致毒素被吸收而出现发热,持续1~3日可消退。

急HIV性期:

感染HIV后2-4周左右,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无症状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HIV血浆病毒载量升高。

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体重减轻10%以上。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流行病史

1.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流行区

2.在10内接触过鼠疫疫区动物、实验室用品

3.发病前10天接触过临表1和4特征的患者

生活在霍乱疫区,或5天内到过霍乱区或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产品或其它不洁食物,或与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史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有不安全性生活史,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有医源性感染史,有职业暴露,HIV/AIDS的配偶,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

实验室检

1.淋巴结,血液,痰液,眼咽部分泌液分离到鼠疫菌

2.上标本针对鼠疫PCR扩增阳性

3.上标本中检出鼠疫F1抗原

4.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针对鼠疫F1抗原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

粪便、呕吐物或肛试纸细菌培养分离到O1或O139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快速检测阳性;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血清学检测:

HIV抗体筛查;

病原学检测:

分离病毒,病毒核酸;

免疫学检测:

CD4细胞检测;

诊断分型

急热待查:

临表1+流病1,出现临表2~8之一

疑是患者:

流病2或3,或室检3

确诊患者:

待查/疑是获得室检1或2+3或4结果

调查前准备—疫情核实—明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收索—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调查—描述性分析—病因假设与检验—危险因素调查—措施制定—调查总结

健康教育:

三管一灭一宣传,早、小、严、实

HIV感染者:

HIV感染阳性

AIDS病例:

HIV感染阳性+CD4细胞减少<200/mm3

疫情暴发

集体7天2例以上;乡镇14天3例以上;县1月5例以上

隔离是无效和不当措施,预防HIV/AIDS是唯一有效策略;

疫情报告

2小时,病死鼠、疑是病例、急死病人

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控制传染源(患者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划分与封锁、直接接触者隔离留验、检诊与检疫、尸体处理)、保护易感(服药、接种、健教:

三报三不)、卫生处理(灭鼠、灭蚤)、解除疫区封锁(患者恢复后3~5天/密切接触者9天)

疫点疫区划定,疫点处理,疫区处理,阳性水体管理,疫区预防接种,疫点疫区解除

预防:

灭鼠,灭蚤,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不需要对HIV阳性者隔离;随时消毒;病人及其性伴不能捐献血液、血浆、器官、组织、细胞、精子或母乳;接触者和传染源告知;抗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

乙脑(乙型脑炎病毒)

流脑(脑膜炎双球菌)

疟疾(疟原虫)

登革热(登革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和动物感染者,乙脑主要宿主是猪;

传播途径:

蚊子是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10岁以下居多,2~6岁最高;

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传播途径:

呼吸道、鼻咽部分泌物

易感人群:

主要儿童,成人也可

传染源:

疟疾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

按蚊是唯一媒介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种、株特异性

传染源:

患者、感染者、非人灵长类

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夏秋季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起病急,体温高达39~40,伴头痛、喷射状呕吐,2~3天后出现意识障碍;体征为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6月后仍未恢复的称后遗症期,表现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和精神失常,癫痫科持续终生;

潜伏期2~10天,突发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强直;脑膜刺激症,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

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两天发作:

发冷,发热,出汗,多次后脾大和贫血;也可不规律发作;用抗疟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控制;

急性起病,发热,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消化道大出血或腹腔或颅内出血,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

流行病史

居住在乙脑流行区且在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在蚊虫孳生季节去过乙脑流行区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流行

于疟疾传播季节住宿疟疾流行区、夜间停宿,或近2周有输血史

发病前14天去过流行区,居住场所1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实验室检

血象:

白细胞总数10~20×109,中性粒细胞80%以上;

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升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

1月内未接种,标本检出抗乙脑IgM抗体+

病原学:

早期感染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或者检出乙脑病毒特异性核酸;

末梢血象:

白细胞、中性细胞升;

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计数升高,糖及氯化物减少,Pr升高;血清学:

血清流脑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病原学:

标本检出脑膜炎奈瑟性或核酸+;

显微镜监测血涂片见疟原虫,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单份血清IgG、IgM抗体阳性,从患者血清、脑脊液等中分离到登革热病毒,恢复期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PCR检出登革病毒阳性;

诊断分型

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带菌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带虫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者,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登革热(出血热、休克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疫情暴发

一周内一乡镇或街道发生5例以上,或者死亡1例以上;

3天内,一集体发3例以上或者死2

近3年无1月1村5例上,有1月1

一个最长潜伏期内(15天)发生3

疫情报告

2小时

24小时/2小时

24/2小时上以例2亡死或上以村

24小时/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个案调查——标本采集(1周内脑脊液1~2ml、血液:

1周内第1份2~4ml,3~4周第2份,若第1为阳性科不采2)——标本储存及运送(标本分装0.5ml/管,4℃24小时运送,若3天则-20℃)——病人隔离治疗——处置(防蚊灭蚊,预防接种,健教,监测)

患者隔离治疗——消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A群:

6月~15岁,A+C群:

2岁以上

治疗病人(氯喹或哌喹),人群服药,媒介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发热病人血检,交口教育

连续30天无发病或比同期减少50%可应急结束

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调查、核实诊断、媒介调查、自然和社会因素调查、密接者医学观察),应急控制(灭成蚊,环境整治),保护易感人群(健教,防蚊),个人防护,卫生处理(消毒、灭蚊);患者隔离治疗(﹥6天)

预防

监测:

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血清学监测、宿主动物监测、传播媒介监测;

控制传染源:

易感家畜,尤其是幼猪;

防蚊、灭蚊:

包括越冬蚊和早春蚊,消灭孳生地;

疫苗免疫接种:

8月龄,2岁儿童

健康教育,保持社会距离,监测:

疫苗:

6~18月2剂A群,3、6岁各1次A+C群;

感染后持久免疫;

全球消灭疟疾是防治的最终目标

1.降低发病率

2.控制流行

3.消除疟疾

4.巩固

全民防蚊灭蚊,实行翻盆倒罐,填竹筒和树洞,对饮用水缸加盖防蚊,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

脊灰(脊灰病毒)

手足口(人肠道病毒)

痢疾(痢疾杆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甲乙丙副沙门氏菌)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早期可咽部飞沫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4月到5岁高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触接切

传播途径:

粪-口,也可经呼吸道,密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5岁以下,尤其3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夏秋季

传播途径:

粪-口,可经过苍蝇媒介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学龄前与青年多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水,食物,苍蝇媒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免疫力持久

临床表现

前驱期、麻痹前期、麻痹期、后遗症期;急性起病,早期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肌肉酸痛;热退后出现不对称迟缓性瘫痪,躯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麻痹60天后仍残留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可出现肌萎缩);

临床表现:

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未主要症状;重症出现神经受累、呼吸机循环功能障碍;

分型:

普通型,重症型

急性普通型(典型):

发病急,畏寒,高热,乏力,头痛,食欲缺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压痛;便稀,泻腹有

急性轻型(非典型):

症状轻,可仅

急性中毒型:

高热,休克,循环或呼吸衰竭,严重毒血症症状;

慢性菌痢:

迁延不愈2月以上;

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流行病史

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史或近期曾到过疫区,经过3~35天潜伏期;

病人有不洁饮食、饮水或与痢疾患者接触史

发病前30天曾到过流行区,与患者密切接触史,有喝生水、不洁饮食史

实验室检

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中分离到病毒;发病前6周未服用疫苗,发病后未服用疫苗,麻痹后1月从脑脊液或血液检出脊灰病毒IgM抗体,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

检验: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及脑、脾、淋巴结等标本中检出病毒或特异性核酸,或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

256

粪便常规:

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

病原学检查:

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血常规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

肥达反应:

O抗体凝集效价≧1:

80,H抗体凝集效价≧1:

160;

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

病人血液、脊髓、粪便中检查菌种

诊断分型

隐性感染、顿挫型、无麻痹型、麻痹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聚集性疫情:

1周内1集体5~10,或1村3~5,或1家庭2例以上;

暴发疫情:

1周内1集体10例以上,或1村5例以上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疫情暴发

疑似病例就上报,48小时开展调查

3天内1集体10例以上或死亡2例上

2周1集体5例以上,或死亡2例上

疫情报告

24小时/2小时

24小时

24小时/2小时

24小时/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个案调查,高危AFP调查,标本采集(麻痹出现14天内采集,间隔24小时采集,﹥5g),AFP随访(60天后随访),隔离治疗(发病后40天)

个案调查;传染源管理(患儿症状消失后1周);标本采集与送检;消毒措施;

病人隔离(症状消失后经隔日2次粪便培养均阴性或消失后1周);密切接触者观察(1周);核实病例-核实疫情-相关流行因素调查-假设并验证

核实病例-核实疫情-相关流行因素调查-假设并验证;

控制传染源:

病例诊断和报告,隔离治疗(症状消失后3天,间隔3天2次粪便检测阴性),密接者观察伤14/副伤10天;切断传播途径(水消毒);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

2、3、4月龄个接种1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4岁时进行加强免疫

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防控

1周内1班级2例或累计10例或3各班级分别出现2例以上上停课10天;

监测:

腹泻病人,重点人群,外环境和水,食品监测,病原学监测;健教;三管一灭:

管水、食物、粪便、灭蝇

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流感病毒)

麻疹(麻疹病毒)

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禽类、哺乳类

传播途径:

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

易感人群:

人并不易感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黏膜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患者,人是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

呼吸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发热39以上,流涕,鼻塞,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部分可恶心,腹痛,腹泻,

发热38以上,伴咳嗽或咽痛,畏寒,头痛,头晕,全是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

前驱期:

上呼吸道症状及眼结膜炎所致卡他症状,口腔麻疹黏膜斑;

出诊期:

自上而下出疹,淡红色,压之褪色,畏光,咽痛,结膜红肿

恢复期:

按出疹顺序消退

并发症:

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咯血,

流行病史

发病前7天接触过禽或蛋,发病前14天有禽交易或去过异常区或接触疑似病例;

在出疹前6~12天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实验室检

病毒分离阳性,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检测到病毒抗原或核酸,中和试验抗体效价≧80;

外周血象:

淋巴细胞增加,白细胞不变或偏低;重症患者X线肺实质性病变;呼吸道标本检出特异性抗原或核酸,或分离到病毒,抗体滴度4倍增

血常规: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标准方法)检测、IgG检测4倍以上升高,病毒分离;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

痰涂片阳性、肺CT阴影、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结核抗原抗体检测阳性、肺组织活检

诊断分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1周集体发生30例以上,或5例因流感住院或2例因流感死亡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报告:

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

疫情暴发

10天村发2例上,10天镇发5例上

全程报告,1学校1学期1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报告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4小时/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背景资料收集-动物疫情调查-病例收索-流行病学调查与标本采集-高危人群调查-密切接触者调查与处理(观察7天)-聚集性人禽流感病例-其它相关调查-资料分析

核实病例-核实疫情-相关流行因素调查与分析-建立假设与验证-疫情追踪与报告;控制传染源(每天晨检,病人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患者隔离治疗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症状1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病例诊断-患者隔离治疗-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接者医学观察-消毒-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病例诊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报告-病例治疗管理(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流行病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通风-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接种卡介苗,0月接种

预防

病例隔离与治疗;传播途径控制:

做好禽类管理,避免与禽类接触,加强鸡场粪便管理,加强病死动物管理,加强检疫,严防疫情传入;保护人群:

个人防护,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增强机体免疫,健康教育;

流感监测:

流感样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实验室病原哨点监测,血清学监测;加强卫生知识宣讲;接种流感疫苗;

8月龄初免一针,18~24月复种一针

出血热(汉坦病毒)

狂犬病(狂犬病病毒)

血吸虫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啮齿类,姬鼠(黑线姬鼠)、家鼠(褐家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媒介、垂直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青壮年,男高于女

传染源:

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

传播途径:

破损皮肤和黏膜传,器官移植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钉螺,人畜共患

传播途径:

生活方式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农业、渔业高危

临床表现

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充血、渗出和出血:

面、颈、胸三红,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皮肤血点,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

典型发病:

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狂躁型:

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烟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液增高,最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麻痹型:

高热、头痛、呕吐,四肢无力,麻痹症状;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肝区压痛、肝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表现

流行病史

发病前2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2月内与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发病前2周至3月有疫水接触史,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实验室检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出血异性淋巴细胞;

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显微镜下血尿、管型尿;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患者血液标本检出病毒。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4倍增加;

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体阳性;上标本中分离到病毒;尸检脑组织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核酸阳性、分离到病毒;

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环卵沉淀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至少一个阳性;

诊断分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疫情暴发

1周1集体5例(高发区10例)或死亡1例

疫情报告

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暴发疫情2小时;

24小时

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核实病例-核实疫情-分析和描述三间分布,掌握密切接触者-基本情况调查-宿主动物调查-人群感染状况调查;

传染源:

病例诊断和报告,患者隔离治疗;

传播途径:

灭鼠防鼠,灭螨、环境整治、食品管理、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健教,个人防护)

加强犬类动物管、免、灭-妥善处死犬-疫情个案调查,采集标本-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病人死后尸体处理;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1%甲醛熏蒸24小时以上,尸体一律火化

患者救治——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环境处理——健康教育——安全用水——粪便管理——个人防护

预防

监测:

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血清学检测、宿主动物监测;

灭鼠和防鼠;宣传教育和培训;免疫预防;

伤口处理:

彻底冲洗(20%肥皂水)和消毒(2~3%碘酒),眼部用生理盐水,

接种:

0、3、7、14、28天接种;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抗狂犬病血清40IU/kg

加强查螺与灭螺,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

甲肝(HAV)

乙肝HBV

丙肝HCV

戊肝(HEV)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性临床病例和亚临床感染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带毒者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长期接触,母婴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患者、慢性、携带者

传播途径:

血液、性、母婴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传染源:

患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污染水

易感人群:

青年和中年,低龄少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呕吐,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无黄疸)

无其他原因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尿黄,皮肤黄疸,慢性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后期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全是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季肋不疼痛或不适;可轻度肝大,部分脾大,少数低热伴黄疸;部分关节疼痛;慢性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后期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无其他原因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黄疸

流行病史

发病前2~7周内有不洁饮食或饮水史;或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暴发流行;或有疫区旅行史;

HBsAg:

表面抗原抗HBs

HBcAg:

核心抗原抗HBc

HBeAg:

e抗原抗HBe

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或组织、细胞成分治疗;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职业供血者;感染者接触

实验室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AL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值1倍以上或尿胆红素阳性;血清学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4倍升高;

血清ALT和AST升高;HBsAg阳性;抗HBCIgM阳性1:

1000以上;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血清ALT和AST升高;部分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抗-HCV阳性;血清HCVRNA阳性;

血清抗-HEVIgG或抗-HEVIgM阳性;血清AL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umol/L(10/mgL)或尿胆红素阳性

诊断分型

无黄疸型、黄疸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疫情暴发

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

疫情报告

个案24小时,疫情2小时

个案24小时,疫情2小时

个案24小时,疫情2小时

个案24小时,疫情2小时

疫情处置

处理

病例隔离治疗-随时消毒-接触者免疫-接触者和传染源调查-改善卫生消除食物和水污染

患者隔离与治疗-随时消毒-接触者免疫-接触者和传染源调查-特异性治疗-免疫预防

隔离-随时消毒-接触者和传染源调查-暴发流行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模式,调查供水情况,高危人群,加强卫生改善以消除食物和水的粪便污染;

预防

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免疫预防、食品卫生;

接种:

接种2针,间隔6月

婴儿0、1、6月接种,阳性母亲婴儿12小时内接种;

用品彻底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任何捐献血液都必须进行HBsAg检测;

健全全国肝炎监测系统;定期开展对各种年龄组人群HCV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加强HCV在人群和肝炎患者中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健康教育;做好厕所粪便处理和防蝇措施;对公共饮水进行保护、净化和氯化消毒;食品安全措施;戊肝病毒携带者不得从事食品制造和病人护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