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155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docx

七、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清洗、消毒室。

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从事口腔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四)每间诊室、清洗消毒室必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等,医务人员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佩戴防护镜。

(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穿破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手机、车针、扩大针、牙钳、解剖刀、挺子、骨凿、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根管器械、银汞充填器等)、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

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混汞机、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控制照相室拍片过程的交叉污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备用或使用避污袋一次性使用;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使用中效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6、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瓶装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

8、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六)配备器械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的器械清洗池、超声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

有条件的可配备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剂、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七)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程序,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先清洗、加酶浸泡、注油、干燥,然后再灭菌。

特殊污染器械(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应单独处置,先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八)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九)使用中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和微生物污染监测额(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做好有关记录。

(十)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