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88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x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附件3

编号:

0201

 

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总结材料

 

成果名称《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类别学科教学改革

学段小学

学科/领域语文

 

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基本背景

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局面,诸多的作文教学实验,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作文教学仍然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提起笔来也总是“爱一个字好难”。

主要原因有:

一是语言成人化。

为了使自己的作文看起来更“优秀”,学生拿捏着腔调说话,小小年纪少年老成,儿童特有的原始、质朴的语言表述系统逐渐被成人语言遮蔽和同化。

二是结构模式化。

过于追求作文表述“高大全”,讲究首尾呼应,结构几近缜密,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逐渐蜕变成一种新八股文。

三是感情虚假化。

学生长期缺失真实的感情体验,故作深沉,虚化自己的真实感情,忽视内心的真实感受,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和童真逐渐泯灭。

为了破弊清源,我校自1997年开始进行了“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力图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童声作文”一是坚持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作文是童心的真实反映,情感的真实流露,主张言为心声;二是突出主题性,坚持作文选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三是强调发展性,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借助阅读,凭借文本和校本教材,形成螺旋式上升的习作训练的语言生长链;四是追求创新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着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力图解决好三大问题:

一是如何做好还原文章,以儿童个性化言语和个性化感悟,真实坦率地描述生活,表露真情?

二是如何做好升格文章,有效提升和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系统?

三是如何做好转轨文章,转变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倡导更加科学的学法指导?

历时14年,以“童声作文”为主题开展系列化、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一套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

(三)主要价值与意义

一是“童声作文”推崇学生的本真表述,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表达,还习作乐趣给学生。

二是“童声作文”淡化形式约束,努力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自由抒发,恢复学生的个性灵光。

三是“童声作文”改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营造以生为本、关注过程的氛围,构建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作文课堂。

四是“童声作文”教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家、校、社会联点成线,形成了网格化、组团式的作文环境。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学校坚持实践提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设计和完善课程;坚持以点带面、从局部到整体,稳步试验、推广“童声作文”。

按照研究计划和实践重心的不同,自1997年至今,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以下四个阶段:

 

 

表1童声作文教学主要阶段及其任务

 

表1童声作文教学主要阶段及其任务

三、主要内容

(一)概念界定

“童声”,是指小孩尚未变声前的声音。

在作文教学意义上的“童声”定义是:

真诚地发自内心的声音,纯净,质拙,童真,而富有个性。

“童声作文”,就是顺应儿童心智成长规律,遵循儿童语言生长特性,修复和培植儿童本真的语言生长链,构建自己的语言系统,最终以儿童自己的语言形态去表达生活,展现单纯、朴素而率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儿童生活进行积累、记录、还原、升华的一种写作。

所谓“童声作文”,充分发挥儿童主体,以童心为中心,激发童趣,倾诉童言,编织童诗,形成儿童化的作文。

“童心——童趣——童思”的系列化,养成学生发展性、创新性的儿童作文思维过程;“童言——童诗——童文”的链条式,促进儿童作文的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二)构建模式

经历14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童声作文”教学的理论框架及训练体系:

图1:

“童声作文”教学运行模式图

 

以本真的记录为先导,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通过“镜像”,还原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多点训练为途径,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系统,升格学生的作文能力。

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梯次递进,螺旋上升,互有渗透,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三)“童声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

“童声作文”教学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如下示意表:

积累素材

建立镜像

创新升格

内容

1.好词佳句

2.生活点滴

3.成长历程

1.以人(物)为镜

2.以境(景)为镜

3.以心为镜

1.格式

2.格调

3.格局

方式

1.阅读

2.观察

3.记录

1.还原

2.体验

3.深化

1.过滤

2.优化

3.提升

特征

1.真实化

2.原始化

3.本真化

1.完整性

2.凸显性

3.个体性

1.多样化

2.最优化

3.创新化

1、激发童趣,积累素材

教师激发学生的表述兴趣,注重学生的原始积累,以增量扩充存量,培育语言生长生成的土壤。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即写作,需要厚积而薄发。

一是建设阅读阵地。

学校设图书室、阅览室,并布置新书好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好做法。

二是安排阅读时间。

原则上采用统一规定和自由安排相结合。

利用午休时间借阅图书,在每周安排1至2节自由阅读课,减少家庭作业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是推荐阅读材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开展有针对性的读书指导。

(详见附件《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四个重视》,刊于《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5月刊)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一是激发观察兴趣。

激发观察兴趣,可从学生易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结合教学任务进行观察,直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是掌握观察方法。

望闻听切,善于观察,学会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效率,取得收获。

三是培养观察习惯。

要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达成学习自能观察,勤于观察。

2007年,我们以“同桌”为观察主题,并海选出30多万文字,拟名《瓜子脸女霸王》《母老虎的掐功》《疯小子碰上狂丫头》由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

(3)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

记录是心灵的释放和充盈,启引学生把成长历程“原始地记录下来”。

我们正是通过记录这种途径,引导学生剥除附加在“童声”之上的套话、假话、空话,防止偏离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对语言做强制的移植、嫁接、组合、仿制。

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学生的感受体验之间一一对应起来。

为学生的语言种子的生长培育一片真实的土壤。

(详见附件《让作文从原汁原味的记录开始》,刊于《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7月刊)

一是率性记录。

没有题材、主题等硬性规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过多的感悟,没有深刻的道理,学生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记录自身周围的生活,记录值得记录的事件。

学生率性的文字得到编辑青睐,并遴选出30多万字拟名《小学生校园成长情感日记(男孩版)》《小学生校园成长情感日记(女孩版)》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出版界权威奖项“冰心儿童图书奖”。

二是主题记录。

在实践中发现率性日记如果缺少了老师的引导,会导致学生记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题组率先提出了“主题记录”,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围绕一个主题,根据提纲,将记录的笔触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去搜索和记录素材。

2008年,我校学生原创的《土豆番茄连连看》《狂人小A传奇》《自命不凡的天才》《怕你没商量》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2009年,主题记录《校园里最酷的18位老师》《校园里最炫的19个活宝》《校园里最难缠的19位同桌》由同心出版社出版。

三是博客日记。

博客日记是一个时尚的日记形式,我们利用其分享、互动、公开等元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平台,嬉笑怒骂皆成文字。

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文字得以传播和发表,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除了定期刊印的《童声作文报》(现已经刊印了33期)外,我们建设“童声文学社”、“童声作文博客”等网页,并创建了“童声作文”QQ群,为学生的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

网络,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牧场。

2010年11月,我校学生原创的《男子汉的秘密基地》《秋千上的奏鸣曲》《淘气包的嘻哈宣言》《蓬蓬裙的心事》等4本博客日记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呈现镜像,还原童真

镜像就是通过“人”“物”“景”“情”“场”“境”的比照和返观,有意识地过滤、取舍、强化,形成新的“影像”。

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

对原始素材积累的还原——促进情感的深度体验——借助情境的创设,激活、还原和放大——实现语言表达的细化和内化。

(详见附件《镜像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3月刊》)

(1)以比人(物)为镜,照自己

引导学生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发现自己,或者说,他人的言行举止对于自身来讲,就如同是一面镜子。

通过别人的言行举止,换个角度来审视自己,往往会有助于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譬如,为了让学生细致入微地感知自己笑容的起始、绽放、收敛,老师指引学生观察同学的脸部表情。

在模拟“笑”这个神态的环节,在老师的启引下,同学们终于看到自己的笑容是如何绽放的:

“我愈发地笑了,嘴角翘起了一道小弯,眼睛中有水一样的东西在荡漾。

刚才的笑是僵硬牵强的话,现在的笑则是发自内心。

“嘴角还没有来得及扬起,那抹微笑便冻结在嘴角。

……

正是近距离地细致观察了同学的表情,由彼及此、推人及己,才使得自己的表情以特写的方式在自己眼前呈现,同学们的描述也避免了叙述的呆板,一连串的动词的正确的运用,使得“笑”的富有动感,跃然于纸上。

有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才会在教师中的引导下继续用“挂”“吊”“蓄满”“盛”等词汇来形容和修饰笑容,于是学生笔下的笑容更是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经过长期这样的引导,同学们便学会传神地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了。

(2)以境(景)为镜,返观自己

引领学生通过饰演角色、再现场景、事件进程分解、慢镜头呈现等方式创设情境,采取简化、凸现、粘附等多种形式,形成新的镜像,促成境与语言的对应和融合。

譬如,先让学生赏析范文,再引导学生将积累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库存”,为此在教学中架设阶梯:

【第一步】通过教师的引导,反复推敲关键词的运用,使得关键词语各具个性,千姿百态,让学生感悟变得真切立体起来;【第二步】激活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生活经历、生活场景;【第三步】通过饰演,再现场景;【第四步】当堂适时地创设或生成一些类似情境,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转化语言,内化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将语言转化为跟自身的经验阅历积累有关的个性化的语言图式。

这是一个新的镜像的形成,是一个场景的积累,这种积累无疑是鲜活的,一碰到类似的情景的激发,马上就会还原成语言。

(3)以心为镜,享受自己

不同的体验,学生却用一成不变的语言进行描述,许多老师把症结归纳于学生腹中空空,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学生是以他人的文字为镜,从而缺失了自己个性化的真实体验。

享受自己,其实就是体验自己。

要体验自己,就必须把儿童置身于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中,所以,要剥除学生虚假的描述的语言,就得从体验开始,只有置身于深度体验中,才能去“享受”自身的“独特的精神体验”。

譬如对于或震撼、激动、羞愧等诸多心绪,很多的时候,这种来自于心底的律动,太过隐秘,稍纵即逝,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

除了通过外显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辅佐表现外,怎样用文字直接将这种只能意会的感觉清澈见底地摊展开来?

在“童声作文”推广会暨《童声作文》首发式活动中,写作指导课《语言的繁与简》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流程。

老师在引导学生描写“心中一动”的心绪体验时,先让学生回忆大自然中这些实体呈现的场景,如:

碎石散落于水面,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无数的树根纠缠在一起;冰封的湖面被融化……借助这些场景,学生开始细细体会在特定的场景下的微妙的心绪,并将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感触与可触摸的有形之物一一对应起来。

有位学生这样描述错综复杂的心境:

“心头有许多说不出的感觉,就像无数的树根缠绕在一起。

”有位学生在描写比赛中失利的心绪时写道:

“就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雹子四处飞溅,溅得心隐隐作疼。

”“缠绕”“溅”等词儿以实写虚,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绪转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有形有状,富有动感,让人如见其形,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学生想拥有“更丰富的感受”,除了有真实的体验外,还需要与之一一对应的语言图式的积累,这是提升学生语言的必要的途径,也是构建语言生长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的作文教学,顺应学生语言生长的规律,小心翼翼地呵护并贯通学生的语言生长的血脉,让语言与体验之间建立起更丰富更准确的对应,于是在语言种子生长的同时,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也顺理成章地丰富起来。

3、优化语言,抒发童声

升格,其实就是过滤、提升和优化。

“我手写我心”是真作文,但还不一定是好作文;“真实不一定是有效表达”,这时候需要优化和过滤。

(1)文本链接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则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吸收与表达的桥梁。

这种随文练笔形式小、活、巧,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性。

具体做法有:

一是点与面结合,仿写迁移。

教师需要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面”,精心选择那些仿写训练的材料,精心指导学生解读、分析范文,对仿什么、怎么仿、怎样才能仿得好提供细致的指导。

二是前后文承接,交互整合。

前后两篇课文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在写作方法可以交互迁移。

如学了《白鹅》中的过渡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教学下一个文本《白公鹅》时,就可以让引导学生在行文结构上迁移,增加一段话“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更体现在它走路的慢条斯理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上。

”三是单元文并联,交叉整合。

整个单元中不同写作特色的几篇课文可以串起来,交叉迁移,进行读写训练。

如学习说明文单元《爸爸买来电饭锅》《感冒灵》《月球的自述》,简单的说明书、叙事性的说明文和拟人式的说明文三者交替改写,课课交融,环环相扣,读有结果,写有素材,读写同步,充分发挥了单元的整体效应。

四是整套课文串联,网状整合。

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习作的内容是“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我进行了有机的串联,把《观潮》《颐和园》《桂林山水》等文章进行网状整合,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详见附件《读写结合,实现文本与习作零距离》,刊于《教育信息报》2008年4月刊)

(2)专题拓展

“童声作文”初步梳理出一个“童声作文”理论框架下的专项训练体系。

这二十个专项训练分别是:

精心拟题,画龙点睛;巧妙设置题记,眉目传情;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描摹言行神情,鲜活人物形象;小处着眼,精选作文素材;深度挖掘,令人耳目一新;细腻情感变化,文章血肉丰满;跳出常规,展示独特视角;动静结合,还要情景交融;仔细观察,望闻听切;创意表达,让文字更有个性;真情实感,忌矫揉造作;生活,作文的源头;合理想象,遵循生活规律;积累,让我们有话可说;自圆其说,展开想象翅膀;精确用词,描述惟妙惟肖;畅所欲言,拷贝心灵底片;心理刻画,一波三折;点面结合,身临其境。

这二十个专题训练,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互有渗透,循序渐进,从而大面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这套有序有效的训练体系于2007年拟名《小学生热点话题作文》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5次印刷。

(3)联姻儿童文学

1997年,课题组将儿童诗教学引进课堂,旨在诗化学生表达,使语言凝练、优美,更富张力。

9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儿童诗教学研讨会就放在我校举行,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以专题等形式报道了这一盛举。

师生出版作品多部,其中学生个人诗集4册。

(详见《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曾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针对学生表达主题单薄、语言肤浅、想象力匮乏等现象,课题组再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儿童小说引入课堂。

因为允许虚构,允许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就给了学生一个思绪纵横驰骋、恣意飞扬的空间,学生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脱离一些限制去完成倾诉和叙说,并主宰着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这也使得学生对文字的表述有一种宣泄的快感。

(详见附件《校园小说教学实践探索》,刊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年9月刊)

近几年,学生创作了数以百万字计的校园小说,出版学生作品图书数十册。

其中长篇校园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12册,多册图书获得出版界权威奖项“冰心图书奖”。

四、实践与效果

(一)“童声作文”教学理念深得人心,著名作家、特级教师好评如潮

“童声作文”强调主体性、主题性、发展性及创新性,教学理念深得人心,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充分认同,并操作实践。

吴立岗、于永正、贾志敏、曹文轩、秦文君等专家、作家赞赏我校的“童声作文”,并为“童声作文”题词,认为“童声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取得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为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模式。

杨丽娜老师认为“童声作文开拓写作新思维”,支玉恒老师赞誉道“童声作文,大有可为”。

(二)健全“童声作文”教研网络,“童声作文”自成体系

确立“校长主持,童声作文研究室承担,教师负责,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为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得以顺利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开展“童声作文”师训工作,组织主题性作文教研活动,从教学内容、形式、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全员参与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提升广大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三)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00多篇“童声作文”发表;200多人次因写作成绩优异而荣获“《儿童文学》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浙江省十佳少先队员”“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等权威奖项。

“童声作文”推崇的是学生的本真的表述,突出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没有过多的压力和负担,乐于表达。

这与课标注重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的要求是一致的。

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们分别对2002级这一届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作文的评价越来越高,对作文的兴趣逐年提高(见表1)

表1研究前后的学生作文兴趣的比较N=510

时间

实验前

实验一年后

实验二年后

实验三年后

对作文课兴趣

喜欢

人数

58

174

316

434

比例

11.5%

34.1%

61.9%

85.6%

一般

人数

105

82

61

46

比例

20.5%

16%

12%

9.1%

害怕

人数

347

254

133

27

比例

68%

49.9%

26.1%

5.3%

对写作兴趣

喜欢

人数

61

177

310

435

比例

12%

34.7%

60.8%

85.3%

一般

人数

109

78

69

49

比例

21.3%

15.2%

13.6%

9.6%

害怕

人数

340

255

131

26

比例

66.7%

50.1%

25.6%

5.1%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们参加各类的作文大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见表2)。

表2近三年宁海县现场作文竞赛统计表

时间

学校

参加人数

一等奖

优秀率

平均分

2003

实验校区

42

12

40.2%

84.66

其它学校

381

12

25.3%

73.8

2004

实验校区

45

17

50.3%

86.77

其它学校

390

8

30.8%

70.35

2005

实验校区

41

16

48.5%

85.34

其它学校

385

9

29.7%

72.37

(四)提升了教师作文教学能力,“童声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得到充分展示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童声作文”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提升,课题组成员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上海教育科研》《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学研究》《吉林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近200篇,活动方案设计65个,另有数十篇作文教辅文章散见于各报刊及教学杂志。

我校10多次举办县、市级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其他县市级教学活动中执教观摩课65节。

子课题《小学童诗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获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题阶段性成果《小学“童声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一)培植和修复了儿童作文“语言生长链”,有效开发校本作文教材

课题组成员在吸取和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后编写《阅读在左,写作在右》《童声作文》等校本教材60多册,俱以稿酬制或版税制形式正规出版,全国发行。

其中以“童声作文”命名的图书四套,共计21本,多次重印,印数达100多万册。

其中部分校本教材设有“作文课堂实录”的栏目,旨在以课堂案例形式详尽地阐述了语言生长链的修复和培植。

这些图书得到金波、伍美珍等众多名家强力推荐。

国际格林奖评委、亚洲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蒋风先生评价说“童心、童趣,更有哲理的深度。

(二)建构了“童声作文”的教学模式,完善了课堂操作流程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童声作文”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以本真记录为先导,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以镜像还原为途径,深化情感体验;以多点训练为手段,优化语言表达系统,升格学生的作文能力。

著名作家高洪波、韩少功、毕淑敏等专家们认为:

“童声作文”阐述了在课堂中如何创设情景,激活记忆中储存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思维拓展,以及资料的查询和积累,突破重点难点,避免放任自流,使得老师在教学中有所依托,有所凭借……

(三)学生创作潜能空前激发,“童声作文”成“作家摇篮”

学生作品50多本俱为稿酬制或版税制图书正规出版,全国发行,其中长篇校园小说10本——《你的笑容真美》《到处都是坏男孩》《天使一样的女孩》《那些花开的日子》《画样年华》《校园QQ纪事》《单翼天使》《山羊座男生》《五个姐妹淘》《冤家总动员》,每册10余万字。

另有短篇小说集12册、日记集6册、个人诗集4册出版、作文集数十册。

《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等数十家权威媒体对部分图书作了推介,并盛誉:

“童声作文”成“作家摇篮”。

尤其是我校学生集体原创的《小脚印校园成长故事》系列图书的出版,被《楚天都市报》《齐鲁晚报》等各省市数十家主流媒体誉为“这套图书的出版把小学生作文升华到文学作品的行列,把作文书重新定义为通俗儿童文学”。

其这套图书共5分册,并获得出版界权威奖项“冰心图书奖”。

目前,我校学生再次与出版社签约,7本长篇校园小说将于年底出版,每本10余万字。

(四)“童声作文”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多次应邀举行“童声作文推广会”,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

“童声作文”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全国各地作讲座、开公开课近百次,对其他兄弟学校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的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取经。

仅09年一年的时间里,我校课题组成员就应杭州等地30多所学校的邀请进行了讲座、授课,当地媒体纷纷以《“童声作文”教学之校园行》等为题大篇幅作了报道。

自“童声作文”97年实践至今,已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应。

这些年来,中央电视台7台、浙江电视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