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问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11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考研问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问答.docx

《考研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问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问答.docx

考研问答

Rucc总结近期作业情况:

5月31日

这几次作业错误比较少,主要错误在12-7列写系统方程出错,好多人没有回答能否省略增益为1的通路;8-34,8-36的幅度响应图画错。

此外,作业中有个别抄袭现象。

问题1:

两个周期信号线性迭加是否仍是周期函数?

解答:

如果两函数的周期是有理相关的,则线性迭加后仍然是周期的;但如果非有理相关,则线性迭加生成的信号就是非周期的。

证明:

用反证法。

假设:

sinx+sinx的周期为t,即

当x=-t/2时,有sin(t/2)=-sin(лt/2),显然等式只有在t=0时才成立。

假设不成立。

问题2:

H.T.在负频率时为超前90度,怎样解释?

解答:

负频率是为了完备性而虚设的,只需将HT的相频特性认为是奇函数即可,其群延迟为冲激函数,是物理不可实现的。

在实际应用中,都是近似的。

因此,只考虑正频率的情况,即HT是-90度相位校正器。

问题3:

非线性系统是否能够不失真?

解答:

非线性系统必然存在频率失真,可以工作在线性段,或利用其非线性失真,因此不存在无失真传输问题。

问题4:

这两天复习信号时看了一下北航2001年的考研试题,其中有一道题提供的标准答案说“卷积的方法只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我从卷积的推导中看不出为什么时不变是一个条件,而且我认为只要是线性的就可以了,不知道正不正确?

解答:

你的问题可能是:

输出等于输入与系统冲激响应的卷积。

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

前面的课应该讲过而且推导过: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等于系统输入与冲激响应的卷积。

此结论的推导过程中,一定用到了线性系统的迭加性(如果你忘了或者课上没有讲下次课问我)。

单从卷积来说,卷积的过程包含反折、时移、相乘、积分,是一个时间历程(卷积输出结果的非零时间段是两个函数时宽之和),要求在此过程中,h(t)保持不变,积分结果才具有确切的时间函数意义。

因此,时不变是必要的。

此外,系统是时变的(即使假设非连续时变,即时变粒度非任意小),说的是,对于不同时变区间的激励其响应不同,系统函数h(t)时移的前后其波形发生变化,因此,破坏了解的连续性和唯一性。

目前,时变常微分方程和时变偏微分方程(变量含有时间参数t)的研究仍然是数学界的热点,该领域称之为发展方程理论,但超过二阶的就很难有普适的解析解了(存在性、连续性、唯一性),要针对具体问题才能求解。

研究时变系统的另一个领域是随机微分方程,一个随机过程自然是时变的,解这样的方程也有一些成熟的办法,可能你们以后会学到。

实际工程中,遇到时变的问题,往往寻求局部线性化,然后做平滑接口。

我们最后一章要讲的卡尔曼“状态空间”方法,也是描述时变系统的一种成熟理论,尤其是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求时变系统的数值解,在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分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估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分析少不了用到状态空间分析,呵呵。

问题5:

关于walsh函数(335页倒数第三行)有这样一个命题,当k为奇数时,walsh(k,t)对原点时奇函数,但是cos()函数是偶函数,也就是说,在t=0附近,不论t是否大于0,sgn(cos(ct))都等于1(c是walsh函数中t的系数),即不论k是不是奇数,都有walsh(t)=walsh(-t),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说walsh()函数可以是奇函数.麻烦您给我讲一下,谢谢!

解答:

walsh函数的定义域是[0,1)。

k为偶数时,关于t=1/2偶对称;k为奇数时,关于t=1/2奇对称。

若在整个t轴上进行周期延拓,就成为周期为1的周期函数。

其波形也是符合上述奇偶对称规律的,如下图所示。

如果walsh函数的定义域是[-1/2,1/2),你的结论就对了。

问题6:

上册291页关于理想带通滤波器的定义.书上说是相位特性是过载波点的直线,我以为那样的话就不能满足相位不失真了:

解答:

并参见文件(带通滤波器相位特性讨论.ppt)

无失真传输带通系统的相频特性确实应该也是过零点的负斜率直线。

但由于是带通系统,传输的信号都在带内,所以可以在带内附加相移,使得在载频点的的相移为零,仍然满足不失真条件,参见ppt文稿。

这也是带通滤波器物理实现时的要求:

以载频点为中心频率,通带内幅度平稳、相位线性。

这部分内容应该花30分钟时间详细给出推导,并举例说明,但本学期特殊情况,只好自学。

鉴于此问题,我想应该发展一下“无失真传输”理论:

幅频特性在带内为常数,相频特性为过通带中心频率点的负斜率直线。

问题7:

书p281页式5-40,按此式来讲,该系统的冲激相应在t<0时刻还是已经存在了啊.

解答:

从(5-37)到(5-39)的过程,频率的取值都是从负无穷到正无穷,(5-30)式应该再乘以u(t)就对了。

在281页倒数第2行作了说明:

冲击响应起始时刻在t=0处。

问题8:

对于码速和带宽我区分的不清楚.码速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是我们平时说的传输速度吗?

比如:

100kb/s?

”宿舍楼都是10M的带宽”与这的”带宽”是一个意思?

解答:

码速,是“比特/秒,b/s=bps”,即平时经常说的传输速度,也称速率。

带宽之于信号,是其在频域(时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能量主要集中处定义的某种宽度,如时域脉冲信号在频域的第一主瓣宽度、钟型信号的3dB带宽、信号的等效带宽(有专门定义)等。

带宽之于系统,是描述传输或处理信号的信道(如导线、光纤、大气空间、放大器、滤波器、均衡器、移相器、调制器等)的频率响应特性,即所谓系统的带宽,单位是Hz。

根据《信息论》课讲的Shannon定理,系统的容量(能够传输的最高信号比特速率)与系统带宽和信号质量(表现为“信噪比”)有关:

其中,C是信道容量(b/s),B是系统带宽(Hz),PS是信号功率,PJ是总干扰功率。

问题9:

isdn和internet的区别?

我们接触的哪些是isdn啊?

解答:

信息网包括接入、传输、交换三部分。

交换方式有两种:

电路交换(如电话网)、包交换(如计算机网)。

宽带ISDN(B-ISDN)采用ATM方式,可以用于高速包交换,因此可以作为Internet骨干网;同时它还能建立虚拟的通路,因此也可以用于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指延迟和延迟抖动)的多媒体业务。

常见的N-ISDN是2B+D(两个64kbps、一个16kbps),可以同时进行话音、数据(含低速率动态图象)的通信,市场上卖的“一线通”就是这种,在通话的同时上网传图象。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初衷,是为了将语音、数据、图象统一起来,因此其协议设计要满足三种业务的需求。

Internet的初衷,是为了传送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其主要传输协议,是基于IP数据包的TCP。

从目前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各种因素考虑,NGN(下一代网络)大有可能也是基于IP的,其它的技术体制和系统(如移动网)都要向它看齐,或在高层兼容其应用。

 

问题10:

Walsh函数的对称性质(6-94)式,似乎不对,参见图6-7。

比如,q=2,k=1时,Wal(4,t)好象不等于Wal(1,4t)!

解答:

对称性质(6-94)式是正确的,推导也是正确的。

造成上述例子误解的原因,是没有理解Wal(k,t)的定义区间为[0,1])(此区间以外都由其周期拓展得到),而只是认为Wal(1,4t)由Wal(1,t)在区间[0,4])上的取值压缩至[0,1])得到。

其实,Wal(1,4t)并不是Wal(1,t)压缩而成再拓展,而是直接求Wal(1,4t)在t=[0,1])上的值,然后再拓展。

注意到Wal(1,4t)=sgn(cos4t)即是图6-7中第5行的事实,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Wal(1,4t)=sgn(cos4t)

01/81/43/81/21t

问题11:

p329中(6-70)式求出的系数是否可以为复数?

如果是,(6-59)式将对复数求导,这可以吗?

解答:

函数的完备正交集展开,加权系统完全可以是复数。

复变函数里学过,在复平面上对复变量求导,只要是解析点,其导数都是存在的。

问题12:

在用留数法求逆z变换时讲稿中说:

其中

的积分方向为顺时针,

可是如果对

求逆z变换,若在收敛域内顺时针积分将得到

,与结果差一符号?

解答:

顺时针围线积分,在用留数定理来求时,应将各极点留数求和结果反号,参见讲稿8-4节第8页倒数第2行第2项,即在留数和前面加了负号。

这样就对了。

问题13:

关于数字滤波器,书上说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是以相位非线性为代价的,而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可以保证相位线性,而且给了证明。

但是,从证明过程上来看,主要用到的是h(n)的对称性。

如果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h(n)也是对称的,是不是也可以保证相位的线性,证明如下。

假设h(n)=h(2N-n),则

这样,无论是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还是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只要h(n)有对称性,则相位就是线性的。

解答:

所谓IIR,顾名思义,其h(n)=h(n)u(n)是无限长的,因此无对称性可言。

如果写成h(n)=h(2N-n),就相当于h(n)是长度为2N+1、以h(N)为中心的偶对称有限长序列,就可以象你推导的那样,做到线性相位,其实也就是FIR滤波器了。

关键问题是,针对所要设计(达到)的滤波器频响特性,选择有反馈支路(传输函数分母多项式不为1)的滤波器,还是无反馈支路的滤波器。

前者的h(n)必然是无限长的,比如在式(10-63)中,a1,b0,b1≠0,其它系数均为零,则差分方程化为y(n)=b0x(n)+b1x(n-1)–a1y(n-1)。

当输入为δ(n)时,输出为h(n)=b0(-a1)nu(n)+b1(-a1)n-1u(n-1),是无限长的,无对称性。

如果截断为有限长序列,并设计成具有对称性,则相位特性就是线性的,也就成了FIR。

问题14:

下册书357页,在推导可控的充要条件时,为什么说,“注意到A为非奇异矩阵”,我认为A矩阵是可以奇异的。

解答:

方阵非奇异,是说其各行向量或列向量线性无关(独立),即行列式非零。

A矩阵是kXk阶方阵,其非奇异是Cayley-Hamilton定理的要求,否则定理就没意义了。

问题15:

下册书359页,关于可观阵满秩判别法,是否应该加一个前提条件,“所研究系统为SISO系统”,起码应该要求是单输出的,否则N矩阵不是方阵。

解答:

实际上N矩阵未必是方阵,它是rkXk阶矩阵,r是输出方程组个数。

当r=1时为方阵。

书上此处的推导有问题,是从(12-161)、(12-173)两式来的,假设单输入/输出。

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将(12-177)式说成方阵。

M阵也一样。

但书上举的例子都是单输出的情况,即输出向量中只有一个非零。

问题16:

下册书361页,正数14,15行,拉姆达(用汉语带替的)3应改为拉姆达1,是吗?

解答:

是。

书印错了。

以上三问题来自冯伟01124762774382

问题17:

huangn@皇恩?

y(n)+3y(n-1)+2y(n-2)=x(n)+x(n+1)其中x(n)=u(n)

(初值)y(-1)=1,y(-2)=1

当我两边取Z变换的时候得到

左边Y(Z)+3Z(-1次方)×(Y(Z)+y(-1)*z)+2Z(-2次方)×(Y(Z)+y(-1)*z+y(-2)*z^2)

右边在进行Z变换时需要写成X(Z)+Z*(X(Z)-x(0))吗?

还是(1+Z)×X(Z),就是说把不把激励信号的Z变换跟响应信号做同样的相当于加入初始值的x(0)jia加入到其中呢,因为计算结果不大一样,我个人觉得后种计算方法正确,希望您能给个明确答复,我是不是概念不太清楚?

还有,第五章第六章您有删节吗?

希望您能够把考试要求的部分再详细说一遍,以便我们复习。

我对期末考试的建议时,希望不要有太多的数学计算,包括复杂的公式推导,我觉得那些不是信号课应该考察大家的!

解答:

若x(n)=u(n),则x(n)与x(n+1)的z变换相同,都是z/(z-1)。

这一点由单边z变换的原始定义(Laurent级数)或单变z变换的移位性质均可得到。

因此,应该是“前者”正确,即右边的单边z变换为2z/(z-1),收敛域在单位园外;而不是(1+z)X(z)。

你问题的意思是:

激励信号在n=-1时刻接入,一般不讨论这种情况,可以把n+1写成n,则方程就化为:

y(n-1)+3y(n-2)+2y(n-3)=x(n)+x(n-1),求出y(-3),再用单边z变换求解,从而将激励在0时刻以前接入转化成在0时刻接入,同时改变了系统的初始条件。

你算一下两种情况,看结果是否一致?

我猜一定一致。

5、6章考试内容我会在总结课上讲。

问题17(还问):

老师我还是把这道题目的整个过程给您写一遍吧,我计算的结果还是不一样。

这里我会把字体放大,以便您看着方便。

题目:

如果按前一种方法做,就是不将n替换为n-1:

两边同时Z变换

带入

方程转化为:

将n由n-1代替

两边同时进行Z变换得

您可以通过对比零状态响应即可看出两者得不同

前者为

后者为

麻烦您检查一下是否我的计算有误啊?

谢谢指导!

解答(再答):

你的两种计算都没错,分别化简后是相等的。

目前形式上的不同,是由于第1种方法零状态与零输入划分错了。

既然n=-1就有输入了,应该将输入的两项z变换后分成两部分,其一的作用改变了起始状态,贡献于零输入响应,其二相当于在n=0时刻的输入,产生零状态响应。

注意到2z/(z-1)=(z+1)/(z-1)+1,第1项相当于零状态项,第2项参与到零输入响应里了。

你同意我的分析吗?

还有其它高见吗?

问题18:

孙涛,62774218。

抽象表示的信号(或系统)与具体表示的为什么有区别?

比如书中下册5页例题抽象函数x(n/2)的波形在图7-2(c)中示出;但是,由x(n)的具体形式为x(n)=n,

则x(n/2)的波形在n为奇数时是有定义的。

二者有这样的区别。

再如系统r(t)=e(2t)的是非因果的。

但如果令e(t)=sin(t)时,r(t)=sin(2t)却是因果的,它们这样的区别。

解答:

在n/2点上序列没有定义。

问题19:

孙涛,62774218。

书上说用单边z变换解差分方程,而双边z变换是否也可以解差分方程?

书中下册81页例8-17中,y(-1)=2,说明y(n)已是非因果序列了,但是本题

仍用单边z变换是不是有问题。

对于非因果信号是不是就应该使用双边z变换?

解答:

线性定常系统的差分方程,输入激励序列均是因果的,即x(n)在n=0时接入,求的也是n=0,1,2……的输出y(n);y(-1),y(-2),y(-3),…作为初始条件存在。

因此差分方程总是如(7-31)式所示。

这就是用单边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的思想。

如果是一个一般的差分方程,左、右两边或一边是双边序列的无穷项和,则就用双边z变换。

例8-17,y(-1)=2,根据方程迭代,一直能求到y(-1),y(-2),y(-3),…,说明系统原来处于非零状态,具体表现在激励接入时刻,系统有初始储能。

单从数学意义上考虑,如果用双边z变换,左边就会是无穷级数,给求解带来不便。

从物理意义上来考虑,对于非时变系统,当无输入时,输出也在变化,说明系统是耗散的,或说是阻尼的,它必然回到零状态。

y(-1)非零,是说在系统储能未耗尽时输入就来了。

如果输入是非因果的,那么就应该用双边z变换了。

问题20:

冷伟民,无15

在关于Z变换求时域卷积的时候,书上说当出现零极相消的情况时,收敛域将会扩大,如书上P70的例8-12中所说的。

但是,以例8-12为例,当|a|<1时,书上说的收敛域为|z|>a.如果我取z=(1+a)/2.X(z)与H(z)同书上一样。

那么按照书上的P69卷积证明过程中所说的,卷积后的Z变化等于X(z)与H(z)的乘积。

而这里z=(1+a)/2时,H(z)是收敛的,且不为0;而X(z)是发散的,那么其乘积也应是发散的,这是不是就与书上的结论矛盾了?

我想,是不是卷积后的收敛域只能是两个函数的收敛域的重合部分。

解答:

当无零极点相消时,卷积后的收敛域就是二者收敛域的公共部分。

但是,当其一的极点恰好又是另一的零点时,二者相消,收敛域应另当别论。

因为所求的是两个序列卷积之后所得的新序列的z变换,其收敛域只是新序列的收敛域,原则上与原来两个序列各自的收敛域没有本质的联系。

新序列的收敛域只取决于其z变换式(复变函数)最外边极点位置。

零极相消,相当于卷积之后极点少了。

如果消掉的恰是原来两个序列各自z变换所有极点中离原点最远的极点,那么收敛域就扩大了。

如果消掉的不是最远处的极点,则收敛域还是二者原来收敛域的公共部分。

收敛域是Laurent级数收敛点的集合。

LT与ZT的收敛域,实际上是一致收敛域。

因果序列展开成复变量Laurent级数,是单边z变换。

其在z平面上的收敛域是离原点最远的极点所在园(称为收敛园)以外的部分。

那么,在该收敛园上及其内部,还存在其它的收敛点使级数展开成立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大有点在!

如例8-12,X(z)在z平面上只有一个点不收敛,即z=1点,但我们声称其收敛域是单位园以外,不包含单位园及其内部。

H(z)在z平面上只有一个点不收敛,即z=a点,但我们却认定其收敛域只是在半径为|a|的园以外,不包含园上和园内部。

这就是所谓的一致收敛域。

一致性的概念难以理解,但对于掌握收敛域大有好处,所以我还是给你们讲了。

问题21:

关于“吉布斯”的解释,书中用了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吉布斯”现象解释傅立叶级数逼近时的“吉布斯”现象,但是前者用什么解释?

解答:

理想低通滤波器仅让零频至截止频率的信号分量通过,傅立叶级数展开仅取有限项,一个是通过系统的作用只通过有限项,一个是信号分解只取有限项,本质上是一回事。

当有限项变成无限项时,或截止频率趋于无穷时,吉布斯现象就消失了。

问题22:

频响特性是否只针对稳定系统研究,还是只有稳定系统的频响特性可研究?

解答:

频率响应的研究不限于稳定系统。

但却有稳态频率响应问题,它研究当系统经历了暂态过度过程以后的长期响应,由系统主导极点或序参量决定。

问题23:

滤波器的带宽是否只计算频率大于0的部分?

解答:

实际系统无所谓负频率的问题。

比如,低通音频滤波器,频带为0-20000Hz,画到频谱图上是从-20KHz到20KHz,是完备性所至。

问题24:

“系统可实现性”三个条件的关系不清楚。

我把它们称为A-时域因果条件,B-频域能量有限条件,C-佩利-维纳条件:

我的理解是:

1.C是对系统函数H幅度的限制条件,说他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是因为H相位同样需要某些限制条件。

即,不满足“佩”一定非因果,满足“佩”也不一定因果,还要相位好才行。

2.A,B合起来应该是充要条件了把

3.《“佩”—相位》与《A,B》是不是两对并行的充要条件?

4.“佩”和相位都没提对能量的要求,那么它们合在一起还能充要吗?

5.“系统可实现性”本质上是因果性,那么能量呢?

对能量没有要求吗?

解答:

针对你的几点理解分别解答。

1.你的理解对了一半:

不满足C,则一定非因果,不可物理实现。

后一半错了,应该是:

满足C,则|H(jw)|物理可实现,此时,一定能配上适当的相位特性,实现H(jw)。

也就是说,H(jw)是物理可实现的,但并不是唯一实现的。

最小相位实现是唯一的。

2.“物理可实现”至今没有充分必要条件,我也曾提出“能量有限的因果系统物理可实现”的建议,但专家们都不敢下这个结论,也就不了了之了。

3.既然A、B加起来不构成充要条件,则C加相位约束也就难说了。

大家公认的说法是:

如果给定的H(jw)满足佩利-维纳定理(包括能量有限),则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相位特性,构造出物理可实现系统,实现H(jw)。

4.佩利-维纳定理包括了平方可积条件。

5.对能量当然有要求,即平方可积条件。

(此题toobigapple因秀美提出,很有意义)

问题25:

卷积的微分与积分性质

(1)

(2)

是否对所有的CT信号

均成立?

有无适用条件,比如

还有,关于上述性质的推广:

(3)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我个人的看法是:

对于

不成立,但似乎

对所有的

都成立,由它也能推出

,不知对否?

解答:

卷积运算就是积分,

(1)式左边存在的条件,首先是可积,然后是可微;右边存在的条件,首先是可微,然后是可积。

至于可积、可微条件,你应该去复习微积分的有关知识。

(2)式也一样,一定要积分存在才成立。

结论是:

并非所有CT函数两个性质都成立,一定要积分的地方可积、微分的地方可微。

黎曼可积条件,是指被积函数分成无穷多个小段,每段至横坐标轴所构成的无穷多个小矩形可和。

于是,无穷远处不为零的函数,一般不可积,因为函数在无穷长的区间内非零(且无规则),积分很可能是无穷大。

导致不可积,但这只是一类特殊情况。

可微,是指函数在任意点微分存在。

如sin(1/x)在x=0点不可微,威尔斯特拉斯就曾经构造了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的函数,称为威尔斯特拉斯函数。

(3)式也一样,要求可微、可积才成立。

问题26:

傅立叶变换的微分性质

(4)

是否对所有CT信号均成立?

(有无必要考虑直流因素?

解答:

一般地,(4)式也要求f(t)的傅立叶积分F(w)存在,且左边的微分、积分都存在才能成立,与f(t)的连续性无关。

但有一类函数——称为“缓增函数系”,其积分不存在,但可以表示成广义函数,如直流的傅立叶变换积分为delta函数,因此,F{f(t)=1}=2πδ(w)。

问题27:

习题5-20是一个解调系统,是否是非线性的?

冲击响应答案未体现出系统内部特征,意义何在?

解答:

该系统是线性的,因为对于T{e(t)}=r(t),有T{αe1(t)+βe2(t)}=αT{e1(t)}+βT{e2(t)}。

也是时不变的,因为系统的参数,如w0、t0、Ω,没说随时间变化。

当输入为冲击函数时,F{δ(t)}=1(w),即其频域特性是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所以乘法器输出也是如此,与w0无关。

因此,理想低通输出信号的幅度谱就是矩形的(线性相位),对应的时域h(t)即为傅立叶逆变换Sinc函数(与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