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25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五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

单元

主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主题

概述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主题

分类

活动建议

阅读材料

教学目标

课时

每部分重点

单元目标

1、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的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2、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与同学交流。

3、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4、通过其它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了解汉字神奇

 

搜集关于汉字谜语、谐音、来历的资料,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1、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3、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

4、认识21个生字。

①初步了解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第一板块阅读材料。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2课时)②“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③“有趣的汉字”讲座、交流(2课时)④“我爱你,汉字”板块阅读材料学习,分组活动(3课时)⑤写调查报告。

(1课时)⑥《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实践活动全班交流,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

你,

1、搜集因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

2、策划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反映调查的情况,推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3、收集书法作品,办一次书法展。

读《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

《赞汉字》《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规范使用汉字

调查了解关于汉字的使用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倡导规范使用汉字。

书法作品欣赏,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第一板块有趣的汉字

一、总体目标:

了解汉字神奇。

搜集关于汉字谜语、谐音、来历的资料,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二、活动建议:

1、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的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2、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与同学交流。

3、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4、通过其它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三、学习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了解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内容。

目的:

了解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内容,初步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

导入:

出示汉字

2.认认这是什么字?

今天我们将走进汉字王国,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浏览课文。

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6—91页,快速浏览阅读材料,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主题

“遨游汉字王国”

板块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阅读材料

《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自主活动内容

搜集、交流、展示关于汉字谜语、谐音、来历的资料。

搜集、交流、展示“汉字演变”资料。

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搜集汉字书法作品交流、欣赏。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阅读材料1—4”,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教师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思考:

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要点:

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

(1)关于字谜:

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①—④是文字谜,谜面都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读来又琅琅上口。

谜底分别是“日、香、立、曼”。

⑤是动作谜语,四位运动员分别姓林、杜、刘、孟。

(2)关于谐音:

师问:

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

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

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3)关于仓颉造字:

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2.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内容: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目的:

让活动有序开展,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

分工等。

过程:

1、趣味导入(课件):

汉字演变——牛(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揭示主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3、快速浏览本单元学习内容。

4、讨论、交流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

5、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综合性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及分工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活动收获及呈现方式

 

“有趣的汉字”。

搜集、交流、展示关于汉字谜语、谐音、来历的资料。

 

搜集、交流、展示“汉字演变”资料。

 

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搜集汉字书法作品交流、欣赏。

 

6、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小组活动计划

时间:

11月6日—7日

地点:

黄韵奶奶家

活动内容:

丰富而有趣的汉字

活动过程:

1猜字谜。

 2讲谐音笑话、歇后语。

3编小报。

组长:

叶曼倩分工:

主持:

叶曼倩搜集资料:

金楚雪

编辑:

杨元芳抄写:

黄韵、何晨阳

插图:

姚洁凡

“汉字演变”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

黄可馨

组员:

王晨、施雨彤、叶羽佳、唐明月

时间:

11月6日

地点:

唐明月家

活动内容:

查找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古今字对比,可做成表格。

展示方法:

把作品贴在班级黑板报上,了解汉字的字形及变化。

分工:

王晨、施雨彤、叶羽佳找资料,黄可馨设计,唐明月用电脑制作

6、作业: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课后记:

——————————————————————————————————————————————————————————————————————————————————————————————————————————————————————————————————

第三、四课时

内容:

“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

1、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的活动,体会汉字的

有趣。

2、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与同学交流。

目的: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过程:

(说明:

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资料袋:

(一)字谜一组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磨)

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旧)

3.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哭)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驼)

5.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明)

6.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郭)

7.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也)

8.一点不出头。

(术)

9.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七)

10.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克)

11.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12.多出一半。

(岁)

13.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

(迷)

14.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当中坐。

(匹)

15.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

(仙)

16.甜咸苦辣,各味俱备。

(口)

17.再会。

(观)

(二)谐音举例

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老虎拉车──谁敢(赶)

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古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对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 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

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

缺衣

(一)少食(十) 

课后记:

——————————————————————————————————————————————————————————————————————————————————————————————————————————————————————————————————

第五课时

内容:

全班交流搜集和编写的字谜、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与同

学交流。

开展猜字谜的活动,

目的: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

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

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

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将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

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

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

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3.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

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2)第一轮抢答题。

选手进行抢答。

(3)第二轮必答题。

每组的5—8号选手回答。

(4)第二轮抢答题。

选手进行抢答。

[说明:

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

4.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二)谐音俱乐部

1.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2.互动游戏:

(1)歇后语:

一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2)古诗:

一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3)对联:

一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

一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

其他人说笑在何处。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

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

我们的收获真大。

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

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

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班上展示,并向同学做好介绍。

课后记:

——————————————————————————————————————————————————————————————————————————————————————————————————————————————————————————————————

第六课时

内容:

专家、学生同台讲授关于汉字来历的内容。

目的: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体会汉字文化的渊源历史和丰富有趣。

课后记:

——————————————————————————————————————————————————————————————————————————————————————————————————————————————————————————————————

第二板块我爱你,汉字

一、总体目标:

规范使用汉字。

调查了解关于汉字的使用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倡导规范使用汉字。

书法作品欣赏,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建议:

1、搜集因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

2、策划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反映调查的情况,推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3、收集书法作品,办一次书法展。

三、学习时间:

六课时

第七课时

内容:

阅读第二板块材料。

目的: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对综合性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

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

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

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的P85—90页的“阅读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一)教师谈话: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思考:

这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2.除了上述七个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第一题。

这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教师作适当点拨。

[要点: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古代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关于“汉字的演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2)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最后请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3)关于“一点值万金”:

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

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4)关于“街头错别字”: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5)关于“赞汉字”: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在全班汇报读。

(6)关于“古代书法作品赏析”: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共学生欣赏。

(7)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A、教师谈话:

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B、学生自主读课文。

C、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D、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E、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点。

F、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G、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

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大家学习得很有收获。

四、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课后记:

——————————————————————————————————————————————————————————————————————————————————————————————————————————————————————————————————

第八、九课时

内容:

“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

目的:

1、收集汉字的演变资料、书法艺术作品,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2、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反映调查的情况,推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过程:

[说明:

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收集社会使用汉字情况的形式要多样:

A、实物类:

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B、照片类:

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C、记录类:

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资料袋: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是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了。

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

关于汉字的产生,过去曾有过多种说法。

关于仓颉造字。

这是汉字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说: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李斯《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嗣”;《淮南子?

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

骨相》“仓颉四目”。

以上的古书记载,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仓颉,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长着四只眼睛,目光炯炯,面相奇异,能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辨鸟兽之迹,见人所不能见。

传说中这样一个超乎寻常的人创造了文字,可见文字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当然仓颉造字只是传说,汉字不是个人发明创造,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果历史上真有仓颉,可能也是文字的采集或整理者。

关于结绳记事。

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

《易?

系辞》上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思是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 取代了结绳。

结绳记事就是原始人用给绳子打结来记时间、人数、男人或女人,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不仅我国,古埃及、古波斯、非洲、澳洲的土人,都曾结绳记事。

结绳是帮助记忆,传递消息的方式,曾被广泛使用。

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可以看作是发明文字前的探索。

对汉字的起源,目前普遍认为起源于图画。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

“他(原始人)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他还讲到“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里形象地讲述了汉字的起源。

也就是说图画是用来记事、表示意思的,他和文字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不等于就是文字。

只有当图画的线条趋于简单一致,能够读出音来,并表示一个确定的意思的时候,就成为最初的文字了。

(二)关于甲骨文

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

甲骨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虚出土,1899年才被学者发现,1928年后多次发掘,先后出土达十余万片。

这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

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

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文字结构中有了大批的形声字,尽管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但从可识的文字的看出,甲骨文是相当进步、且十分完备的古文字体系。

近年来在陕西等地,也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三)趣味汉字举例

象形字:

人()月()马()牛()马()

羊()齿()燕()网()鼎()

指事字:

上( )上加一横指上。

  下( )下加一横,指下。

 

本( )下加一横,指出树根。

末( )上加一横,指出树梢。

刃( )刀上加一点,指刃。

会意字:

休( )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

采( )表示手在树上摘。

众( )表示多人相聚。

磊( )表示表示石头成堆。

旦( )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

掰( )表示用手把物体分开。

牧( )表示手拿木棍赶牛放牧。

形声字:

左形右声:

蚂、蚁、编、篇、

右形左声:

飘、瓢、雅、瓶

上形下声:

空、暑、茅、管

下形上声:

想、裳、婆、斧

外形内声:

街、阁、圆、匮

内形外声:

问、辨、风、罔

(四)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

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

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

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

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3.篆书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有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及周宣王时使用的识字课本《史籀篇》一类。

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

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后改定的字体。

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

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4.隶书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

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

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