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47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docx

人教版第五单元大单元主题教学法2

三上第五单元悠悠五千年

第一部分:

大单元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大单元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表

课时

课型

一主教材内容

教学任务

1、2

单元导读

1、第五单元四篇课文

1、《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读9篇文章及名言

2、经典诵读:

《中国历史朝代歌》

3、制定单元学习计划表

4、设计单元思维导图

3

整体识字

识认一主教材36个生字

4、5

以文带文

课文《孔子拜师》

1、主题读写: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拜师》《孔子学琴》;

2、经典诵读:

《道德经节选一二》《孔子名言一二三四五六七》

6、7

以文带文

课文《盘古开天地》

1主题读写《大禹治水》

2、经典诵读《盘古开天地一二三四》

7

以文带文

课文《赵州桥》

1、主题读写《参观中华世纪坛》

2、经典诵读《安济桥》《小放牛》

8

以文带文

自主阅读

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主题读写《熙和园》

9—11

综合性学习分享展示活动

1、口语交际:

交流已了解的传统文化,想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

2、语文园地五中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3、自主阅读

4、梳理一主两翼读本中的经典词、句、段

1、复习巩顾四字词语

2、背诵孔子名言

3、传统手工制作活动

4、讲故事扬文化

5、制作“悠悠五千年”传统文化手抄报

12-14

读写联动

写作指导

1、阅读一主教材《赵州桥》,主题读写《乐山大佛》《玉带桥》《熙和园》,感悟数字法表述的妙用。

2、小组内交流自己自己的作文,评选出优秀习作,展示优秀作文

3、生评价,师评价。

4、自主修改作文

 

第二部分: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悠悠五千年——《孔子拜师》(以文代文课)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以文代文的方式,学习《经典诵读》中的《道德经节选一二》《孔子名言一二三四五六七》,深刻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耻不问;老子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品行。

3、通过速读速读《孔子名言》,提高记忆速度和记忆质量,通过名言与课文相结的方式,再次理解名言的意思,学以致用。

4、根据《经典诵读》名言和小古文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交流,达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1、速读速记,感知人物。

“速读速记感知人物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诵读课后孔子名言和《经典诵读》中的孔子名言。

教学时间:

10分钟

读一读

背一背

1、通过速读速记,提高记忆质量。

2、通过读背孔子名言,激发认识孔子的兴趣,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

1、谈话导入:

读到课题,你就会想起孔子的哪句名言?

2、诵读名言:

(1)自由大声诵读,读准字音,读准通句子。

(课后有四句孔子名言,《经典诵读》中有七句孔子句言。

(2)师生对读:

(师读白话解释,生读孔子名言)

例1、师:

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例2、师: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用他们身上的缺点,来检查自己并加以改正。

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速读速背,比比谁背得最多。

4、读名言感知人物:

读着孔子的名言,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5、这些名言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孔子的小故事,课后,大家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名言搜集相关的小故事,下节课课前两钟讲故事展示。

二、一文带多文,认识人物。

“一文带多文,认识人物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读一主教材《孔子拜师》2、读《主题读写》中的《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拜师》《孔子学琴》三篇文章。

教学时间:

20分钟

读一读

讲一讲

比一比

议一议

1、通过读课文、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概括表达能力。

2、通过四篇课文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孔子,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读,感悟孔子努力求学的精神品质。

1、根据自学提示学习:

(1)默读一主教材《孔子拜师》,《主题读写》中的《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孔子拜师》《孔子学琴》共4篇课文。

(2)选择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自由大声练读,直到读熟练。

(3)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篇课文讲给大家听,可以对课文内容适当进行增增减减,加入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生动地讲述故事就更好了。

(4)自选题:

通过听读四篇课文,你发现四篇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是一个怎样的孔子。

2、讲故事比赛,一个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这个同学讲得怎么样?

这个故事讲的内容与自己读的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是一个怎样孔子?

3、交流从讲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你对孔子有了什么认识?

4、提示读:

师:

这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孔子。

女生读: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

这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孔子。

男生读: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5、出示记号重音读: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6、读孔子名言:

难怪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写字环节:

10分钟

1、跟我写:

2、我会写

3、我的发现:

学习“止境”:

(1)读“止境”,注意读音

(2)写“止境”

(3)解释“止境”

(4)语境中理解,填空读:

(孔子说: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去洛阳拜为师。

 

悠悠五千年——《孔子拜师》(以读代讲、以文带文课)

(第五课时)

一、整体识写环节:

“整体识写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复习积累名言。

2、听写《孔子拜师》的词句: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请教品行

教学时间:

10分钟

写一写

读一读

1、通过复习名言,理解积累名言,培养常温习的学习习惯。

2、通过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3、在指导“止境”的书写中解词、梳理课文重点语句。

1、温故而知新:

(新课导入,师说句子,生说名言。

师:

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

学习知识要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听写词语: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请教品行

3、连词成句说内容:

(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

4、填空背诵读,复习拜师原因。

(还记得孔子说: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去洛阳拜为师。

二、听其言而观其行:

(一文带两文、读写联动)

“一文带两文、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2、了解孔子不畏艰辛努力求学的品行;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品行。

教学时间:

30分钟

读一读

写一写

演一演

1、通过读写联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孔子不畏艰辛努力求学的品行。

2、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内化语言,体会孔子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品行。

3、一文带两文《经典诵读》道德经节选一二,熟读背诵。

1、导学提示:

(1)学无止境是孔子离开家乡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原因,让我们听其言而观其行,看看学无止境的精神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中用“——”画出重点句子;用“”标出重点词语。

(2)同桌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议一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2、观其行:

(1)减词对比原文读:

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走到了洛阳。

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2)提示问答读:

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多远?

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师:

孔子历经什么才到达洛阳?

生: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

孔子用了多长时间才走到洛阳?

生: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点评读:

生: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师:

求学之路漫漫兮

生: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

求学之路苦苦兮

生: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

求学之路长长兮

(4)读写联动:

孔子究竟经历了多少艰辛?

碰到了哪些困难呢?

请你就这个词大胆地展开想像。

画面一:

白天,孔子饿了,就吃;

面面二:

天黑了,孔子住在;

画面音效三:

太阳火辣辣的,孔子;

画面音效四:

风,雨,孔子。

(5)提示读:

十天过去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一个月过去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来,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6)评价读:

读到这里,我看到了()的孔子。

(不怕辛苦、坚持不懈、顽强毅力、坚强勇敢)

(7)以讲引渡承接读

师: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孔子以顽强的毅力走在求学之路上

女生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师:

无论时间多么漫长,孔子坚持不懈。

男生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师:

孔子不畏艰辛,努力求学

齐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

(8)名言引读: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3、听其言:

(1)孔子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所以他历尽千辛万苦拜师求学,见到老师又是怎样做到学无止境的?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师读旁白、男生读孔子、女生读老子)

(3)三次行礼读:

生行礼读: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读:

“你是——”

生行礼读: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读: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生行礼读: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5)以讲引渡承接读

师:

孔子满怀敬重之情,行礼说:

生: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

孔子满怀诚恳之意,行礼说:

生: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

孔子满怀好学之心,再次行礼说:

生: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6)词语对比读:

师: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生:

多谢老师等候。

(6)选择词语对比读:

迎候——等候

家长会,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门()爸爸妈妈的到来。

每天放学,妈妈总是在校门外()我。

4、品其行:

(1)以讲引渡承接,以文带文:

师讲:

就是这样谦虚好学的孔子,

生读:

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

为什么孔子能做到随时请教?

生读:

《经典诵读》孔子名言二四六

(孔子名言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名言四)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名言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讲:

就是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热情谦虚的老师

生读: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

老子把什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呢?

生读:

《经典诵读》道德经节选一二

三、择其善者而从之:

1、孔子曰:

择其善者而从之,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认识了孔子和老子,上联: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下联:

老子授徒弟毫无保留。

横批“圣人之子”。

2、作业: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希望这堂课能够成为打开宝库的一把钥匙,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去读孔子的故事,以及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行《论语》一书,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悠悠千年

孔老

子子

拜授

师徒

学毫

无无

止保

境留

 

悠悠五千年——《读写联动课》

(第十三、十四课时)

【习作要求】

1、速读速记环节:

“速读速记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诵读主题读写中的名言。

教学时间:

10分钟

读一读

背一背

1、通过速读速记,提高记忆质量。

2、通过读背名言,激发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1、复习速记《主题读写》中的名言

(1)爱国的人,一定珍视他的国家留下的文物遗产。

——梁实秋

(2)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美国)爱默生

(3)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西班牙)塞万提斯

2、创作名言,梳理传统文化。

例:

我是爱国的人,我珍视我的国家留下的千古圣书《论语》。

我是爱国的人,我珍视我的国家留下的千年建筑《赵州桥》。

……

《清明上河图》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颐和园》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

2、以读代讲,感受数字魅力

1、齐读:

我是爱国的人,我珍视我的国家留下的千年建筑《赵州桥》。

《赵州桥》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2、师生接读,感知总分总结构特点。

师:

赵州桥非常雄伟。

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师生问答读:

(指向数字法)

师问:

就是这样一座雄伟的桥,桥长有几米?

生答:

桥长五十多米

师问:

有多宽

生答:

有九米多宽

师问:

九米多宽的桥,中间可以做什么?

两旁可以做什么?

生答:

九米多宽的桥,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问:

五十多米长的桥,用什么砌成,有几个桥墩?

生答:

五十多米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师问:

五十多米长的桥,没有一个桥墩,有的只是什么?

生答:

五十多米长的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师问:

五十多米长的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却能横跨在多宽的河面上?

生答:

横跨在三十多米宽的河面上。

师问:

这样一座没有桥墩只有洞的桥,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答: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问:

大桥洞与小桥洞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答:

平时,河水从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聚焦重点读:

《赵州桥》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我感知着桥的造型独特。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赵州桥》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我感知着桥的非凡作用。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我感知着桥的数字力量。

师:

五十多米,九米多宽

生:

桥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

师:

没有桥墩,只有桥洞。

生: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师:

横跨在河面上。

生: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

大桥洞两边有小桥洞。

生: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

河水从桥洞流过

生:

平时,河水从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3、一文带多文,触类旁通。

1、

自主阅读:

从《主题读写》的《参观中华世纪坛》《乐山大佛》《玉带桥》《颐和园》四篇课中选一篇读,重点研读景物如何用数字说话,把带有数字描写的句子画上“——”,用“”框出数字词语。

2、填空读:

《中华世纪坛》开启了我对美的感知。

我感知着(中华世纪坛)的数字魅力。

3、点评读:

生读:

我们从南门进去,来到象征960万平方千米中华大地的圣火广场。

师评:

好大的中华世纪坛。

生读:

圣火广场的北边是一条长270米用青铜铸造的甬道。

师评:

好长的一条甬道。

生读:

青铜甬道由3米宽的青铜板铺成,上面镌刻着人类距今300万年到公元2000年间发生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师评:

漫步在这样的甬道上,仿佛进入了历史时空隧道。

生读:

坛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的斜面圆柱体为乾体,耸立着27.6米高的时空探针,它象征着中华民族永远向前、向上的精神。

师评:

不仅是探针,更是民族精神。

生读:

乾体外周是140米的环形回廊,墙面上刻着代表我国56个民族的图案浮雕。

师评:

如此壮观啊!

4、点评读:

生读:

乐山大佛高71米,大约有30层楼那么高。

师评:

抬头看,把头都看酸了呀!

生读:

头长14米,肩宽24米。

师评:

比我的头长100倍。

生读:

一只眼睛就有3米长,在佛垂挂着两只大耳朵,每个耳朵眼儿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

师评:

好大的耳朵呀!

生读:

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大佛的两只脚。

师评:

那又是两只多大的脚呀?

生读:

如果让人们并排坐在它脚背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一百来人。

师评:

在乐山大佛面前,我变成小人国的小人了。

生读:

在大佛的头颈和两只耳朵后面,开凿了排水通道,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从通道很快流走。

师评:

很科学呀

生读:

因此,1000多年来,乐山大佛一直坐在那里,安然无恙。

师评:

悠悠千年,传承文化。

4、交流数据景物带来的收获。

5、我手写我心: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请使用数据的方法,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