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243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免疫项目临床意义.doc

LH

1.LH与FSH联合测定:

是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2.LH峰:

月经中期LH快速升高刺激排卵,此时快速增高的LH被称为LH峰。

绝大多数女性排卵发生在此后的14~28小时后,这个时间段的妇女最易受孕。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LH峰以明确排卵功能是否正常以提高受孕率。

FSH

1.FSH浓度的测定可以用来说明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功能障碍。

2.一般通过测定人体LH和FSH的水平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如对月经周期、生育及诸如早发性卵巢衰竭、绝经、排卵紊乱和垂体衰竭等青春期发育异常现象进行检查。

血中二者均增高的疾病有:

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卵巢功能早衰、性腺发育不全、精细管发育不全、完全性性早熟等。

血中二者水平均降低的疾病一般由下丘脑-垂体病变所致,包括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不完全性性早熟等。

3.男性患无精症时FSH水平会很低。

4.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观察LH和FSH的浓度变化,能动态地测定垂体LH的储备功能。

反应减弱或无反应的疾病有:

垂体病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继发性闭经等。

反应正常或延迟的疾病有下丘脑功能紊乱等。

反应增高的疾病有原发性性功能低下及性早熟征等。

PRL

1.产后和新生儿的PRL水平升高,但是异常的高水平在女性中常伴有闭经泌乳、性功能下降、月经不调等症状。

患PRL瘤的男性绝大多数性功能低下。

因此,对于无生育能力的妇女、闭经泌乳的妇女和男性性功能低下者都应测定PRL。

高PRL血症还与卵巢类固醇激素分泌的抑制、卵泡成熟、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有关。

2.高PRL血症的病理因素下丘脑功能和器官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衰竭等。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刺激释放出PRL的同时,血清T4水平降低,促甲状腺素浓度升高,导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PRL水平升高。

3.多种药物会对测定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口服避孕药、西咪替丁等;使用左旋多巴可抑制PRL分泌;使用精神药物(吩噻嗪)、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等会使PRL分泌增多。

4.正常个体出现泌乳素缺乏的现象很罕见。

T

1.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减低时,可见于生殖功能障碍、垂体功能减退、泌乳素过高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克兰费尔特(Klinefelter)综合征等。

2.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升高时,可能由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及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异常等原因所致。

3.女性体内睾酮水平上升可能提示雄激素综合征(AGS)、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间质泡膜增殖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发育不良、卵巢功能障碍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等。

E2

1.E2检测是检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指标之一,主要用于青春期前内分泌疾病的鉴别诊断、闭经或月经异常时对卵巢功能的评价。

2.E2水平可反映卵泡成熟度,E2的测定有助于检测排卵的情况。

也可用于不孕不育的治疗和判定体外受精(IVF)的排卵时间。

3.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睾丸肿瘤、卵巢肿瘤、男性乳房增生症、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多胎妊娠、肝硬化等患者E2均升高。

4.下丘脑病变、腺垂体功能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不足、绝经期、皮质醇增多症、葡萄胎、无脑儿等患者体内E2均降低。

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中E2水平往往较低,若血中E2水平特别低,则提示有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

PROG

1.排卵及黄体功能的监测孕酮水平与黄体的发育和萎缩有关,检测孕酮可用于监测排卵以及黄体期的评估,有助于生育诊断。

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预后评估。

3.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异位妊娠时血孕酮水平偏低;测定血孕酮水平在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4.血孕酮水平升高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孕妇、多胎妊娠、先天性17-α羟化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等疾病。

5.血孕酮水平降低见于黄体生成障碍和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死胎、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胎盘功能不良等疾病。

HCG

1.正常妊娠的诊断及妊娠异常的监测女性停经后,妊娠女性血液和尿液中HCG即开始逐渐升高,定量测定母体血液和尿液中HCG是确定妊娠的重要标志。

HCG下降预示流产威胁或稽留流产、宫外孕、妊娠中毒或宫内死亡等妊娠异常。

2.异位妊娠的诊断异位妊娠妇女与同孕龄妇女相比,HCG水平较低,只有50%的异位妊娠妇女尿妊娠试验阳性。

妊娠开始5周内,异位妊娠女性的β-HCG升高幅度远较同孕龄正常妊娠妇女的低。

3.滋养层细胞疾病的辅助诊断与疗效监护葡萄胎、绒癌患者HCG浓度较高,术后逐渐下降,葡萄胎清除不全、绒毛膜上皮癌变等患者,HCG下降后又继续上升。

所以动态监测HCG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尤其是评价化疗效果。

4.睾丸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监测,还用于早期检测宫外孕、紧迫流产或有葡萄胎史的高危患者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5.评估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HCG检测和AFP及其他参数如准确的孕龄、母亲的体重结合也有助于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评估。

在唐氏综合征的妊娠中,母亲的血清AFP浓度降低而血清HCG浓度大约是正常人群中位数的2倍。

TSH

1.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测定是最灵敏的指标。

此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减弱,TSH分泌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接收131I治疗后、某些严重缺碘或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居民中,也可伴有TSH升高。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T3、T4分泌增多,TSH水平下降或检测不出。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接受T4替代疗法可测定TSH作为调节用量的参考。

4.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患者根据其原发病变部位的不同,TSH水平亦有变化。

5.超敏TSH测定越来越多地用于确定亚临床或潜在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T3

总T3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鉴别诊断。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时,T3水平显著升高,且早于T4;而T3型甲亢,如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缺碘所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与T3毒血症等血中T3水平也较T4明显升高。

此外,血中T3明显升高还可见于亚急性甲状腺炎、过量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高症等。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轻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中T3下降不如T4明显。

黏液性水肿、呆小症、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下降、非甲状腺疾病的低T3综合征等患者血中T3水平均明显降低。

3.妊娠时血中T3水平可升高而某些药物(如丙醇、糖皮质激素、胺碘酮)及重症非甲状腺疾病时,会导致T4向T3的转化减少而引起T3浓度的下降。

T4

1.甲状腺功能紊乱症的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3毒血症、慢性甲状腺炎急性恶化期等患者血中T4水平显著升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黏液性水肿、呆小症时血中T4水平显著降低。

2.血液循环中大部分(>99%)的总甲状腺素以与其它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对T4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高征患者血中T4水平显著升高;而结合力降低的患者,血中T4则水平显著降低。

另外,妊娠、服用雌激素或患肾病综合征时也能引起体内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影响T4的测定。

3.个体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量服用甲状腺素时血中T4水平明显升高;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苯妥英钠、柳酸制剂等时血中T4水平显著降低。

4.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FT3

1.FT3明显升高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初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血中;缺碘也会引起FT3浓度的代偿性升高。

2.FT3明显降低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T3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中。

3.个体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多巴胺等药物治疗时可出现FT3的降低。

FT4

1.FT4明显升高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亢危象)、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初期桥本甲状腺炎、部分无痛性甲状腺炎等。

2.甲状腺功能减退、粘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中FT4的降低较FT3更为明显。

3.某些非甲状腺疾病,如重症感染发热、危重患者可见FT4升高;而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见FT4水平降低。

4.服用药物治疗(如肝素、胺碘酮等)会引起FT4的升高,而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苯妥英钠、糖皮质激素等患者体内FT4水平降低。

TPOAB

1.在约65%Graves病患者、95%的桥本甲状腺炎或先天性黏液性腺瘤患者、19%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和11%的其他混合型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TPOAB水平的升高。

2.患者体内TPOAB水平升高是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虽然与其他甲状腺抗体(TGAB、TRAB)同时检测可以增加敏感性,但是TPOAB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3.测定患者体内TPOAB水平可排除甲状腺肿大或非自身免疫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如果患者体内出现TPOAB以及TSH水平升高,每年有3%~4%的风险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部分健康个体中也能检测到TPOAB水平的升高。

TNT

肌钙蛋白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取代CKMB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

当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损伤时,首先是在胞质中游离的少量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迅速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外周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在发病后4小时内即可测得。

随着心肌肌丝缓慢而持续的降解,TNI和TNT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升高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有很长的诊断窗口期。

IGE

总IgE升高常见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肠炎、花粉症、变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等),也见于寄生虫感染、IgE型骨髓瘤、高IgE血症、SLE和胶原病等非超敏反应性疾病。

总IgE减少见于AIDS、原发性无丙球蛋白血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

血清总IgE检测作为一种初筛试验,在鉴别超敏与非超敏反应性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其检测无特异性,且受遗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和吸烟史等多因素影响。

另外,部分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E可正常甚至偏低,因此总IgE升高不一定是过敏患者,过敏患者总IgE不一定升高。

故在分析总IgE结果时,尚需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以及当地人群的实际情况等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NSE

正常人群或良性疾病患者中,NSE水平很低。

而患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恶性肿瘤的患者中NSE的水平增高,在患小细胞肺癌(SCLC)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NSE是SCLC和NB主要的肿瘤标志物,SCLC患者血清NSE明显增高,其灵敏度达80%,特异性达80%-90%,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E并无明显增高,可作为SCLC与NSCLC的鉴别诊断指标,NSE是目前公认的SCLC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

NSE水平与SCLC转移程度和治疗反应性有良好相关性,动态监测可判断SCLC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NSE水平在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和黑色素瘤等肿瘤亦可升高。

FERR

血清FERR浓度为反应体内铁存储状况的可靠指标,与骨髓铁染色结果相关性好;也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降低成人血清FERR小于14ug/L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成人血清FERR降低也见于其他失血性贫血、慢性贫血。

2.升高见于肝脏疾病、血色病、输血引起的铁负荷过度,急性感染,铁粒幼细胞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肝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FERR可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细胞中FERR合成和释放增加有关。

HE4

主要用于辅助临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与血清癌抗原CA125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在子宫内膜癌和呼吸系统肿瘤中也表现出较好的辅助诊断和秉承检测价值。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外对HE4参考区间尚无明确界定,且其含量分布存在种族差异,如有文献报道欧洲人群临界值为<150pmol/L,进口试剂盒说明书建议的正常人血清HE4参考区间为0-150pmol/L,而国内试剂厂商建议的血清HE4参考区间为0-75pmol/L。

因此,该指标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尚有待完善。

1帮助评估绝经前和绝经后盆腔肿瘤妇女患上皮细胞型卵巢癌的风险,该检测结果必须与卵巢癌临床管理指南所规定的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综合评判,因为术前确诊可改善卵巢癌的预后。

不过尚未证明其对下列人群有效:

曾经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正在进行化疗的患者和年龄低于18岁的患者。

2辅助上皮细胞型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HE4诊断敏感度约为72.9%、特异性约为95%;尤其是在疾病初期无症状表现的阶段,敏感性优于CA125。

3监控侵袭性上皮细胞型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疾病的复发和转移;应定期检测以观察HE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的判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

不推荐HE4用于监控患有一致黏蛋白型或生殖细胞型卵巢癌患者。

4非恶性疾病的个体也可能会出现HE4水平的升高,因此HE4的浓度水平不能作为判断恶性疾病存在与否的绝对证据;也不适用于癌症的筛查。

CA125

1CA125主要存在于胎儿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心包膜、腹膜和胸膜等组织,在正常女性输卵管、子宫内膜和子宫颈上皮细胞中亦可见表达,CA125水平表达主要见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及其患者血清中。

CA125对来源于上皮细胞的非黏液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有很高的检测率,而正常卵巢(成人及胎儿)的上皮细胞则不表达。

CA125存在于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的上皮细胞中,是诊断卵巢癌并检测器复发最敏感的指标,是上皮性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良好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卵巢包块的良恶性鉴别。

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分析及治疗控制。

卵巢癌经治疗有效者CA125很快下降;复发时,CA125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出现。

CA125联合检测CA199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评估。

2CA125升高还可见于卵巢囊肿、卵巢化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和子宫颈炎、乳腺癌、胃肠道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怀孕初期和一些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良性胃肠道疾病、肾衰竭、自身免疫疾病等)CA125亦会轻度升高,良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CA125会中度升高。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也可见CA125升高。

CA125升高还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等。

CA153

1CA153是一种由腺体分泌的多形态上皮糖蛋白,在多种腺癌(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等)细胞中表达。

CA153可用于判断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及疗效监测,它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EA,可作为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指标。

30-50%乳腺癌患者CA153增高,有转移灶者增高可高达80%,发现癌转移的敏感性比癌胚抗原和组织多肽抗原高,且早于临床发现转移。

CA153亦是检测乳腺癌术后复发情况及转移的重要指标,血清CA153水平增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且增高早于核素检查和临床检查。

CA153与CA125联合检查,用于卵巢癌复发的早期诊断。

CA153与CEA联合检测时,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对早期肿瘤阳性检出率低,不宜作为早期筛查指标。

2CA153血清增高亦可见于肺癌、卵巢癌、结肠癌、肝癌等其他恶性肿瘤。

某些良性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等非恶性肿瘤疾病亦可引起CA153水平的增高。

CEA

1生理条件下,小肠、肝脏和胰腺细胞在胎儿早期合成CEA的能力较强,CEA浓度较高。

胎龄6个月后,其合成CEA能力逐步减弱,CEA分泌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即与成人水平一致(<5ug/L,吸烟者为15-20ug/L,6.5%的吸烟者可达20-40ug/L),正常情况下CEA经由胃肠道代谢消除。

病理条件下,位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空腔脏器部位的肿瘤大量分泌CEA,这些CEA随即进入血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水平异常升高,血清CEA水平检测结果呈阳性。

2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

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阳性,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胰腺癌、小肠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泌尿系癌肿。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CEA阳性率最高,其次是Brenner癌;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也有较高的CEA表达,浆液性肿瘤阳性率相对较低。

3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例如胆汁淤积、结肠息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肺气肿)CEA含量会轻度或中度上升,但通常不超过10ng/mL。

吸烟者中约有30%CEA大于5ng/mL。

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4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肿瘤治疗及随访。

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线检查半年。

CEA正常不能排除恶性疾病存在的可能。

与CEA发生反应的抗体与胎粪抗原(NCA2)也能反应。

AFP

1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AFP测定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血清含量大于400ng/ml为诊断阈值,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达60%-80%,但AFP阴性不能排除肝癌;AFP的浓度与HCC分化有关,HCC分化接近正常或分化极低时,AFP常较低或测不出来,分化程度为Ⅱ、Ⅲ级时AFP浓度最高,肝坏死严重者AFP亦低。

AFP浓度还与HCC大小有关系,肝癌小于3cm者AFP阳性率为25-50%,4cm者AFP多达400ng/ml以上,5cm时AFP常升高至700-1000ng/ml,为此AFP在HCC的诊断中强调动态观察,小肝癌应辅以其他HCC标志物及超声检测;AFP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AFP还可用于肝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如果AFP>500ng/ml,提示患者存活期短;若手术切除肝癌后AFP下降,1周内可降至正常,提示预后好;若术后AFP>200ng/ml,提示肝癌有残留或有转移;若下降后又升高提示肝癌可能复发。

肝良性病变和妊娠,AFP亦升高,但一般在400ng/ml以下。

2内胚层分化器官的良性疾病内胚层分化器官的良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肠炎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AFP也可呈中、低水平和暂时性或反复性升高,需加以鉴别伴有早期癌的肝病活动。

其他疾病如胃癌或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AFP亦可呈中、低水平和暂时性升高。

3胎儿疾病胚胎期AFP由卵黄囊和肝脏大量合成。

随着胎儿发育,其清蛋白浓度逐渐升高,AFP浓度不断下降。

胎儿出生12-18个月后外周血中浓度小于10ug/L,正常成人干细胞几乎不产生AFP。

当胎儿患低氧症、宫内死亡、遗传缺陷、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等疾病时,母体血清AFP异常增高。

若胎儿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食管及十二指肠闭锁、性染色体异常、脑积水、法洛四联征等时,羊水中AFP亦明显升高。

4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血清AFP结合βHCG还可用于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瘤病理学上主要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βHCG升高,AFP不升高。

80-85%的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AFP和/或βHCG升高。

当精原细胞瘤出现AFP升高时,应考虑存在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

血清AFP水平检测有助于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选择。

tPSA

1PSA具有较强的器官特异性,虽在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炎等良性前列腺疾病有升高,但在前列腺癌的筛查、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复发预测等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金兵的鉴别辅助诊断。

2PSA升高可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及前列腺炎等疾病。

前列腺癌手术后,TPSA可降至正常,若术后TPSA浓度不降或降后又升高,提示肿瘤转移或复发。

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低于正常和良性疾病,因此FPSA/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指标,当FPSA/TPSA<15%,高度提示前列腺癌变,是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点。

3PSA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以每年0.04ng/ml的速度递增。

与前列腺增生的程度有关,但两者并不具有相关性。

可能引起前列腺损伤的各种检查均可引起PSA的明显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