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53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docx

白碌中心小学实验课题

五年级

实验课题:

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

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

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

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课题:

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

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

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

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课题:

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

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

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

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

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

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

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实验报告】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一、实验课题:

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二、实验课题:

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

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

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三、实验课题:

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

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四、实验课题:

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

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

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五、实验课题:

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

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

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

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

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六、实验课题:

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七、实验课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

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事项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二、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

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

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

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实验

器材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

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

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四、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

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五、连接并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

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六、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

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

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

结论

正确认清电路故障,有效解决问题。

实验注意事项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七、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

器材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

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

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塑料片、木片、橡皮……是绝缘体。

实验注意事项

1、组装电路检测器后,要先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2、每检测一件物品都要先预测再检测。

检测时要先检测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再检测物品。

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

检测过的和未检测过的物品要分开摆放。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八、解剖一朵油菜花

实验

器材

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

实验

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实验

结论

认清花的结构部分,说明各部分的数量。

实验注意事项

1、能用镊子按顺序进行正确的解剖;

2、通过观察能正确指出油菜花构造的四个部分。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镇中心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九、岩石的分类

实验

器材

岩石标本(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放大镜、稀盐酸

实验

步骤

能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

实验

结论

实验结论:

花岗岩是岩浆岩。

砾岩、砂岩和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

大理岩是变质岩。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灼伤。

五年级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验证食物中含有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实验准备

碘酒、米饭、滴灌、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烧。

实验记录

1、米饭变蓝黑色。

2、纸上留下油渍。

3、闻到一股像头发烧焦气味。

实验结果

1、大米中含有淀粉。

2、花生中含有脂肪。

3、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准备

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步骤

1、空纸盒去掉盖,把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敲鼓。

3、敲音叉后接触水面。

实验记录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震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花溅起。

音叉震动。

实验结果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探究气体、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准备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到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

2、用手轻桌面或桌腿,直到耳朵听到声音为止。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扰。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

实验记录

1、听到声音

2、听到声音

3、听到声音

实验结果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液体传播。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探究水能溶解一些固体物质的特性

实验准备

3个烧杯、玻璃棒、、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将3个烧杯放入2、.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3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3、搅拌后静止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食盐、高锰酸钾在水里看不到了!

沙子在水里没有变化。

实验结果

食盐、高锰酸钾溶解于水,沙子不能溶解于水。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准备

3枚铁钉、3个试管与试管塞、1小袋干燥剂、适量水

实验步骤

1、把三个铁钉分别放在三个试管里。

在第一个试管里放入干燥剂,第二个试管里放少量水,浸没铁钉一部分,第三个试管放入水将铁钉淹没。

2、用试管塞把三个试管塞紧。

实验记录

放置几天后把三个铁钉取出,发现第二个试管中的铁钉在紧密接触水面的地方生锈,其他两个没有。

实验结果

潮湿的空气是铁生锈的重要提案件。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探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准备

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数值。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上一个木块搭成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数并记录下来。

3、同样垫上2、3、4块木块搭斜面测量数值并记录。

实验记录

分析数值

实验结果

斜面坡度越小,用力越小;坡度越大用力越大。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杠杆的作用

实验准备

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左右各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左10厘米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挂4个或20厘米处挂1个。

4、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平衡。

实验记录

杠杆平衡

实验结果

到杠杆支点距离越大用力越小越近用力越大。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滑轮的作用

实验准备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两个钩码的力。

2、将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5、把数据进行比较。

实验记录

把数据进行相应的记录与比较。

实验结果

定滑轮不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报告

班组

实验名称

齿轮的作用

实验准备

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

把三个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咬合,用手拨动1个齿轮,观察3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记录

当转动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临的两个齿轮之间转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2、齿轮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3、转动一个可带动附近的一起转动

实验结果

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转动的速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20个)

实验通知单一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二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

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

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三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

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

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规范操作要点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备注

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玻璃、松香等非晶体。

实验通知单四

课题

4.怎样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

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规范操作要点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备注

肉眼看希望

——放大镜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到

——光学显微镜更

——电子显微镜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实验通知单五

课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实验名称

制作、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规范操作要点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备注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