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61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1课:

观潮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

lónɡ(鸡笼、蒸笼)

lǒnɡ(笼罩、笼络)

闷:

mēn(闷热、闷声不响)

mèn(烦闷、闷闷不乐)

号:

háo(号叫、风号浪吼)

hào(号令、括号)

隆:

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兴隆)

观:

ɡuān(观看、奇观)

ɡuàn(道观、白云观)

薄:

bó(薄弱、单薄、薄雾)

bò(薄荷)

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闷雷滚动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

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

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

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

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

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

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

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地面裂缝。

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

狂风号叫,波浪怒吼。

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退后的景象。

八、句子解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

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

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例如:

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十、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快看,潮来了!

”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抖。

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十二、写作特点

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

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

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第2课:

走月亮

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淘táo(淘洗、淘米、淘气)

牵qiān(牵挂)(牵制)(魂牵梦绕)

鹅é(鹅掌、鹅蛋、鹅毛)

卵luǎn(鸟卵、鸡卵、孵卵)

坑kēng(坑洼、水坑、泥坑)

洼wā(水洼、山洼、坑坑洼洼)

填tián(填写、填平、义愤填膺)

庄zhuāng(庄稼、庄、庄严)

稼jià(庄稼、稼穑、庄稼汉)

俗sú(俗语、俗气、庸俗)

跃yuè(跃进、飞跃、龙腾虎跃)

葡pú(葡萄、葡糖、葡萄酒)

萄táo(葡萄、葡萄干、葡萄架)

稻dào(水稻、旱稻、稻米)

熟shú(成熟、熟睡、熟悉)

二、多音字

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客)

假jià(放假)jiǎ(假如)

三、近义词

柔和—柔软风俗—习俗满意—满足

浇灌—灌溉招待—款待

四、反义词

明亮—昏暗坑坑洼洼—平平整整

五、理解词语

洱海:

名,在云南。

淘洗:

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

运载:

装载和运送。

坑坑洼洼:

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浇灌:

浇水灌溉。

镀亮:

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闪闪烁烁: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奇妙:

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六、词语搭配

(高高)的点苍山(细细)的溪水

(灰白色)的鹅卵石(新鲜)的花瓣

(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

(美丽)的月亮(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七、词语扩展

AABB式词语:

坑坑洼洼闪闪烁烁

整整齐齐圆圆满满顺顺当当简简单单

八、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

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九、句子解析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

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3.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

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

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2.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3.“我和阿妈走月亮!

”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4.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

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十一、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十二、教材课后习题

2.阿妈牵着我的手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圆圆的月亮正得意的放出柔和的光芒。

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溪还不知疲倦的在流淌,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小溪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阿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温暖的打手牵着我静静的往前走。

小练笔

读读课文第六个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

你还记的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些。

圆圆的月亮放出柔和的月光。

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平息了。

月儿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妈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我在月光下玩耍。

第3课:

现代诗二首

知识点

一、多音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三、近义词

倦—累一瞬—一霎霸占—侵占

四、反义词

斜—正扁—圆

五、理解词语

归巢:

返回巢穴。

斜阳: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

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

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

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

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

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

形容旋转或流动。

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六、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一(穗)剪秋罗甩得(滴溜溜)

七、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

滴溜溜慢吞吞慢腾腾香喷喷辣乎乎甜津津软绵绵

八、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九、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

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十、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第4课:

繁星

知识点

一、多音字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数shù(无数)shǔ(数不清)

二、近义词

静寂—安静梦幻—梦境微小—细小

三、反义词

模糊一清楚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

四、理解词语

繁星:

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

乘凉。

静寂:

没有声音;很静。

群星密布:

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摆布着,形容事物很多。

摇摇欲坠:

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梦幻:

如梦的幻境;梦境。

五、词语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

六、词语扩展

AABC式词语:

摇摇欲坠滔滔不绝井井有条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津津乐道

ABAC式词语:

半明半昧自言自语不紧不慢若隐若现绘声绘色不折不扣患得患失

七、句子解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

“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九、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一:

我们与环境

交际指导

1.说一说。

情境一:

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情境二:

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一)必须做到

①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②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或学校已进行了垃圾分类,你要积极参与对垃圾进行分类。

③不要浪费,你应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双面使用纸张,并且买你必需的东西,因为在你买不必要的商品时,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资源。

最重要的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

④积极使用可再利用物品。

如:

你应把你读过的课本或健康的书籍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把自己完好的衣服送给弟弟或妹妹穿。

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你应提醒他(她),说服他(她)不要再这样做。

⑥爱护野生动植物。

不要吃野生的动物或植物,并提醒他人也不要这样做。

(二)尽力做到

①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如:

你可以自带无毒害金属制造的餐具,来代替一次性餐具。

②你应让每滴水都变得有价值,也就是说,你应尽量多次地使用每一滴水。

如:

你可以用洗过手的水拖地板等。

③综合使用旧商品,变废为宝。

④阻止别人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⑤减少私车使用,尽量乘公交车。

保护环境小建议:

1.小组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写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2.讨论: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3.分小组汇报十条小建议,师生共同评议;

4.以小组为单位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下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布告栏里。

习作一:

推荐一个好地方

习作指导

一、审题

想一想:

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在哪里?

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写出推荐的理由。

二、选材

山水风景、名胜古迹、游乐场所、购物超市、书店、小吃等,只要是有特点、值得一去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如: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三、构思

我们以推荐一处风景名胜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

开门见山,交代推荐的地方。

(略)

中间:

分段叙述该风景名胜值得游览的原因。

(详)

结尾:

再次总价该风景名胜的特点,希望大家来看看。

(略)

四、表达

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吧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景物,做到有条有理;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做到突出特点。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把推荐理由写充分。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

④为文章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五、写作素材

题目

《魅力故宫》、《有趣的地质公园》、《当一回农场主》、《新希望游乐场欢迎你》

好词

化团锦簇奇花异草江山如画

湖光山色花红柳绿翠色欲流

依山傍水冰天雪地川流不息

粉妆玉砌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开头

1.国庆节到了,大家期待的小长假如期而至。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样的时

节外出走走,当然是再合适不过啦!

去哪儿呢?

我向你隆重推荐一处旅游景点吧!

2.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劳动公园。

我是今天的导游王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主要景点吧!

结尾

1.劳动公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好玩的游戏。

希望大家玩得快乐

2.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优美环境,更爱她的古老与文明。

引用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倾国倾城,那么,可以与西施相媲美的西湖美景,自然也不差。

2.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我们一起登上长城,领略它的雄伟壮观吧!

写完了,自己先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

再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语文园地一

知识点

01

词句段运用

第一行是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第二行是描写声音细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

1.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2.锣鼓喧天:

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

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3.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响彻云霄:

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5.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6.窃窃私语:

私下里小声交谈。

7.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8.悄无声息:

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02

词句段运用

示例:

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卷积着乌云压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大雨下起来了,霎时天昏地暗。

小狗听到响声,顿时站起来,警惕地望着门口,过了一会儿,它才安静下来。

03

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古诗简介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理解词语

①鹿柴(zhài):

“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②空:

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闻:

只听到。

但:

只。

闻:

听见。

④返景(yǐng):

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⑤复:

⑥照:

照耀(着)。

诗歌大意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第二单元

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知识点

01

我会写

豌wān(豌豆)

按àn(按照、按理、按铃)

舒shū(舒服、舒适、舒展)

适shì(合适、适龄、适用)

恐kǒng(恐龙、恐怕、恐惧)

僵jiāng(僵硬、冻僵、僵持)

硬yìng(坚硬、硬件、欺软怕硬)

枪qiāng(手枪、枪支、激光枪)

耐nài(耐心、忍耐、吃苦耐劳)

探tàn(探身、探头、探望)

愉yú(愉快、愉悦、欢愉)

曾céng(曾经、未曾、何曾)

02

我会认

荚jiá(豆荚、皂荚、荚果)

预yù(预定、预习、预感)

揭jiē(揭露、揭发、揭晓)

啪pā(啪啪、劈劈啪啪)

苔tái(青苔、绿苔、苔藓)

囚qiú(囚犯、死囚、囚禁)

框kuàng(门框、方框、条条框框)

溢yì(洋溢、溢出、才华横溢)

03

多音字

称chēng(称号)chèn(相称)

和hé(和平)hè(恐吓)huó(和面)

涨zhǎng(涨潮)zhàng(涨肚)

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

04

近义词

丰满——丰腴穷苦——穷困温和——温柔

的确——确实爆裂——爆炸

05

反义词

僵硬——柔软丰满——干瘪

虚弱——强健愉快——伤心

06

理解词语

舒适:

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

僵硬:

肢体不能活动。

青苔: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囚犯:

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

预感:

事先感觉到的。

揭晓:

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去。

盘绕:

螺旋状地或圈状地缠绕在某物上。

洋溢:

充分流露。

07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

写豆荚里的五粒豆期待着做点儿事情。

第二部分(7-12):

写五粒豆被孩子射到了不同的地方。

第三部分(13-21):

具体描写了最后那粒豆的情况。

第四部分(22-24):

写五粒豆的最终的命运。

08

句子解析

1.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