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29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docx

金家坞金矿III号矿带+90m以上标高

金家坞金矿探采方案

一、概述

1、地理位置

金家坞金矿位于波阳县与浮梁县交界处,属波阳县梘田街乡浮梁县三龙乡和黄坛乡,面积0.36平方公里,矿区距景德镇市30千米,有省级主干道及县乡简易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

2、方案依据及主要基础资料

(1)本方案是在原212标高II号矿带日出矿100吨的开采设计基础上进行的补充。

(2)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储字(2003)108号《江西省波阳县金家坞金矿床II号矿带长坞坳矿段(265—310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3)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大队提交的《江西省波阳县金家坞金矿区II号矿带长坞坳矿段(265—310线)详查地质报告》。

(4)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提交的《江西省波阳县金家坞金矿选矿试验报告》。

(5)其它有关基础资料。

3、方案的基本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及行业规范,力争投资少、达产快。

(2)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尽可能提高出矿品位,降低并提高选矿回收率。

(3)边采边探以扩大建设规模。

(4)采用成熟实用的先进技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5)贯彻国家环保及水土保持的政策,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

(6)执行国家安全防护条例,措施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4、方案规模

(1)生产规模

目前的方案着重考虑90米以上标高的探采,但结合90米以下标高的探采作好了预留。

根据矿区储存条件和当前实际情况初步估量,C+D级总计表内矿储量公斤,矿石量万吨。

生产能力由100吨/日增加至500吨/日,日排三班,年工作330天,年采矿石165000吨,矿山服务年限年。

(2)劳动定员

凿岩兼爆破工48人,出渣兼推车工88人,平场兼支柱工24人,电机车工6人,捲阳机工3人,维修工6人,后勤服务兼水泵工12人,管理人员4人,总计191人。

二、地质

1、金家坞金矿自北向南有I、II、Ⅲ号三个矿化带,纵贯全区延长约6700m,走向北西西—近东西向,主倾向345—200,倾角35—750,平面形态呈舒缓波状,目前圈定出有矿体的为I、II两个矿带。

II矿带倾向345—200,倾向40—500局部70—800,长390斜深260m,平均厚度3.38m,平均品位5.54克/吨,矿体中多有0.5—1克/吨不均匀夹石,增加了采矿难度。

2、围岩的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变沉凝灰岩,矿体顶底板主要为挤压弱蚀变千枚岩夹变沉凝灰岩,矿化程度低(一般<0.5g/t=),f系数8—10,矿体顶板稳定,矿体中断裂,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透水性好,在坑道中见地表水沿裂隙渗漏现象,但因矿区地势较高,矿体出露地表、地下水位较底,主要以裂隙水为主,对地表矿体开采没有实质性影响。

三、开拓溜矿运输

1、总体布置

根据矿体赋存状态,地表地形条件及目前在II号矿带212m以上中段形成采矿能力现工程212m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212m—90m标高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生产规模由原来的日出矿100吨扩大至日出矿500吨。

在II矿体原212m平硐向西沿脉探矿并II矿体上东西两头合适的位置分别掘穿脉巷向I矿带贯通,对212m以上形成平硐溜井开拓;在212m水平I、II矿带间掘一于矿体相同的斜井至+90m,分3个中段,再在各中段两侧掘穿脉分别与I,II矿带贯通,对90m—212m标高形成平硐-斜井联合开拓。

每个中段高差为40m,中段的穿脉长660m,中段间用脉内上山勾通做为采矿、人行及通风需要。

2、开拓溜矿系统

(1)212m标高以上的开拓溜矿

212m标高水平(PD5)II矿体东穿脉开口坐标X=58016.271,Y=4217.499,方位20°;西沿脉(PD6)开口坐标X=57923.688,Y=4208.626,方位285°;穿脉平巷断面规格2.2×2.0㎡,坡度5‰,右侧设水沟、风、水管、线缆均固定在巷道右壁上,左侧行人。

两穿脉穿透I、II矿带后,分别于矿体上盘或下盘3-5m处拉脉外巷,且相隔每10m远从脉外巷掘穿脉到沿脉巷,供运输、采矿需要。

275m、242m中段采下矿石通过溜矿井放至212m中段,由212m平硐运至选矿厂,废石由各中段平硐运至硐口堆石场。

(2)212m以下的开拓

212m标高水平斜井开口坐标X=57980.762,Y=4236.813,方位=68°40′,坡度250,斜井长291m,斜井断面规格2.0×2.4㎡,右侧设水沟,风、水管、线缆均固定在巷道右壁上,各中段有甩道与斜井连接,每中段进入平巷后设信号硐室及30㎡水仓(90m中段设≥80立方米水仓),并掘有20m长折返式调车场,由调车场出口分别向I、II矿带拉穿脉,穿透矿体后开拓与212以上中段的相同,各中段间均有脉内上山勾通,做为行人通风的通道,各中段采出的矿、废石均由人工堆至停车场,由斜井捲扬提升至井口,矿石进入选厂,废石推至井口堆石场。

3、运输系统

矿、废石运输均采用0.7㎡矿车,600mm的窄轨,15千克/米的钢轨,212m主平巷与斜井用电机车运输。

按每天运输矿石量500吨和废石量约200吨计算,每辆矿车载重1.1吨,每趟运输矿车约15辆左右,必须3辆新7吨的电机车同时运输方能确保井下日出矿500吨,包括各作业面的矿车数须120辆,期中斜井的生产能力为300吨/日,运输矿车数3-5辆,斜井捲扬机选型暂为φ1.2m功率55KW的。

四、采矿方法

1、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本矿区矿体位于挤压破碎带或挤压扩容带中,产出形态随容矿储矿构造的不同部位而异,变化大。

有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产状一般北倾,倾角40-50°,局部80°以上。

矿区水文地质简单,矿体围岩为千枚岩、变沉凝岩,岩层致密,孔隙小,顶底板均为隔水层,矿体产状稳定,晚期构造破坏作用不大,矿体破碎程度较低,顶板围岩较稳固,矿石不结块,不自燃,矿体开采技本条件简单

2、采矿方法的选择

根据上述矿体赋存条件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适合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对厚矿体可采用不留底柱另掘脉外巷来提高采场的生产能力。

采准天井兼通风布置在采场矿块的中间,每间隔60米掘出一个,断面规格为2.0×1.8㎡并每间隔5米两边错开凿断面2.0×15㎡的人行联络道与采场联通,联络道长2米。

有底柱和无底柱浅孔留矿法的区分主要依据矿体的真厚度来确定,对于矿体真厚度在2.0米以上的矿脉原则上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采矿,在沿脉下盘另掘断面规格2.2×2.0㎡的脉外巷回采,脉外巷穿沿脉穿脉长5米,每隔10米布置一穿脉。

对于矿体真厚度2.0米以下的矿脉原则上用有底柱浅孔留矿法采矿,在沿脉平巷做采场切割,掘断面规格2.0×1.5㎡的漏斗颈,漏斗颈长3米,漏斗间距6米,漏斗间切巷拉穿断面规格18×15㎡。

采场底顶柱厚3米,从下而上回采,作业循环为凿岩、放炮、通风及局部放矿、场地平整、松石处理等,采场通风采用局部扇风机压入式通风解决。

每个采场2台钻同进作业,台效60T/台班,采场综合生产能力为120T/日。

根据留矿法只能出本期矿1/3多点的原则,则采场的综合出矿能力为45T/日,井下需三中段同时采矿,布置的采场数12个以上,加上附产矿量,则井下综合出矿能力在600T/日以上,完全满足选厂处理合格矿500T/日的生产能力。

主要采矿工艺技术指标:

(1)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120T/天

(2)采场凿岩台班效率:

60T/台班

(3)采场回采贫化率:

15%

(4)采场损失率:

15%

(5)万吨采切比:

130米/万吨

五、通风

1、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返风季节和212标高以下斜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主扇风机安装在275标高中段东端地表出口处,新鲜风流由各中段硐口和斜井口进入,经沿脉或脉外运输巷道进入采准天井兼通风井,清洗采场后污风直接从与地表联通的采准天井兼通风井排出或由另一端采准兼通风井排至上部专用回风平巷后由275标高中段主扇风机抽出。

掘进工作面和采场作面用局部扇风机机械通风辅助解决。

2、风量计算

采掘工作面回采采场6个,采准切割采场3个,准备工作采场3个,平巷掘进工作面5个,加上其它工作面及井下炸药库等,计算出全矿最大所需风量为Q扇=45立方米/秒。

3、负压计算

公式H扇=aLPQ2扇/S

式中:

a---巷道系数

L---通风巷道长度(米)

P---通风巷道断面周长(米)

Q扇----巷道通过风量(立方米/秒)

S---巷道断面(平方米)

经计算得出通风负压:

H扇=185(mmH2O)。

4、主扇风机选择

根据上述计算的风量及负压加上扇风机本身的风量及负压损失,重力压损失等因素,选取FS型矿用轴流式扇风机,新选风机型号为FSA180-80

作通风网路曲线:

H=RQ2。

Q扇45

∵A=03.8——=0.38——=1.257

√H扇√185

0.1440.144

∴R=———=———=0.091

A21.2572

即H=0.091Q2

作该曲线与风机特性曲线交点,即为风机工况点。

Q扇I=47立方米/秒

H扇I=210(mmH2O),η扇=80%,a=20°

H扇×Q扇

电机功率N=K————

102η扇×η电

式中:

K——电动机备用系数,取1.1

η电——电动机效率,取0.98

210×47

则N=1.1——————=135.7KW

102×0.8×0.98

选取电动机功率为140KW。

六、供排水及供风供电

1、供排水:

(1)212m以上中段基本无水,少量裂隙渗水及生产用水由各中段平巷自流排出硐口或随采场脉内上山流入下一个中段,最终排入212m平巷水沟自流出硐口。

凿岩等生产用水由地表高位水池供给解决,即从高位水池接一根φ50mm水管铺设直至各中段的沿脉运输巷,进入采场及天井变节为φ25mm水管后由黑质胶管接至各作业面。

(2)212以下各中段坑道的涌水及生产废水随平巷水沟自流入各水仓,再由水泵经φ50mm水管排入地表高位水池,以解决井下生产用水并补充矿山工业用水,若水压过大时可在各中段平巷设置减压阀。

2、供风:

212m及以上中段,采取分散的形式供风,即用7立方米空压机直接敷设φ50mm风管沿各中段主巷道供风送至采场和掘进作业面使用,斜井下各中段采用φ100mm风管集中供风,在各中段入口处变节为φ75mm风管接至穿脉,在沿脉平巷再变为φ50mm风管,最后用φ25mm风管接至各生产作业面。

3、供电:

井下最高峰用电时有:

212m中段东硐口7立方空压机3台,212m中段西硐口7立方空压机3台,212m中段穿脉硐口7立方空压机2台,212m斜井硐口10立方空压机4台,水泵4台,捲扬机4台,鼓风、磨钎、电机车架空线、照明等约共计650KW。

七、施工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执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矿山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须做到如下几点:

1、斜井、天井爆破严格按照光面爆破要求施工。

2、测量人员及时提供中腰线,掘进工严格按中腰线控制巷道方位、坡度。

3、施工时质量不符要求要仔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及明整改。

八、安全管理规定

1、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科,配有专职的安全员,全面负责矿山的安全、环保、保卫等管理工作。

各施工队和班组配有兼职安全员,负责本施工队的现场施工安全及管理工作,并隶属于安全科管理。

2、制订完善的矿区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及矿山紧急预案方案,成立矿山紧急救护队。

3、安排出国家规定的提高作业安全性及改善作业环境的安全基金费用,做到专款专用。

4、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过程》相互协调,互相配合。

5、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工种工人岗位责任制》、《各工各作业操作技术规程一》、《平巷、天井、斜井掘进及运输安全管理规定》及《爆破安全规程》

6、施工前,相关部门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工作,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安全交接班,并做好原如记录。

8、工作面爆破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并做好爆破警戒工作。

9、爆破工携带雷管炸药不能混放,导火线不能任意打折,未用完的火工材料及时退库,爆破后及时必须通风,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洒水、处理松石,详细检查工作面有无残炮、盲炮,确认安全后方可进作业,处理残炮、盲炮必须由爆炸专业人员进行,无关人员必须撤离。

10、两处工作面爆破互有影响,只准一方爆破,联通的相向工作面距离15米应错开爆破,达7米时应停止一方作业,只许一方爆破,背向掘进百米以内爆破时另一方必须撤出。

11、掘进时,严禁打干眼和陶老眼,严禁放回头炮。

12、掘进及采场作业面必须使用36V的安全电压。

13、主要运输道、穿脉巷道、井底车场,应按规定要求挖水沟,敷设正规架线并在500米以内设立分段开关,每一分支巷道,距井底车场50米以内的滑角出线及人员上下地点都应设分段开关,上下人员应切断电源,管道及照明线路按规范要求架设。

14、定期检查捲扬设备及斜井钢丝绳、风、水、电管路等,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维修或更换。

15、采用普通法、吊法掘进天进时,按原有的安全规定执行。

16、本规定未尽的安全事宜,按有关国家的法规或本矿另制订的安全规程执行。

九、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目前井下采矿仅依靠II矿带212以上段难以达到500吨/日,建议在212以上II矿带加快243盲中段施工和增加采切的同时,应加快斜井及西穿脉施工,并尽快在斜井及西穿脉形成采矿能力,使采场总数达12个以上,尽早形成500吨/日出矿量,并确保“三级矿量”平衡,估计约5-6个月

2、矿与围岩的界线不明显,增加了采矿难度,为尽可能提高出矿品位,降低采矿贫化率,要求矿山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密切配合,每天凿岩前进入采场刻槽取样,并对样品及时化验分析,便于对各采矿作业点进行划线指导作业。

3、矿体顶底板主要为挤压弱蚀变绢云母千枚岩夹变沉凝灰岩,矿体层间夹石较多且变化大,根据夹石厚度不同采取措施,建议夹石厚小于0.5m的可合采,在0.5-2m间可选择一个主矿体回采,对夹石厚2m以上的应分层回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视夹石含Au量,夹层是否稳定等情况灵活运用,尽量降低贫化,减少矿石损失为原则。

4、矿房回采后空区需采用废石回填,特别是275以上的采空区,充填高度不少于采场高度的1/3,对275m以上出露地表段建议暂不宜回采,以保护地表风化层,确保生产安全及地表水不进入井下。

5、对I、II矿带275以上矿块高度太高,回采难度大的,可中间加设盲中段,以便回采,对部分厚度大顶板较差的矿体建议适当缩短采场长度,减少顶板暴露面积,确保生产安全

6、I矿带及II矿带西矿段地质资料不详,矿体产状、储量及布置的工程量仅为估测,与今后的实际偏差较大,必须加大探矿力度尽快拿出详查报告,以指导矿山生产。

7、因水平有限,方案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开拓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单长m

断面㎡

条(个)

工程量m

备注

1

斜井

291

2.4*2.0

1

291

2

躲避硐室

2

2.0*2.0

10

20

30m掘一躲避硐室

3

信号硐室

4

2.0*2.0

3

12

4

井底车场

20

2.2*2.0

3

60

按实际掘进量折算

5

穿脉

660

2.2*2.0

4

2640

6

沿脉

3500

2.2*2.0

6

21000

7

石门

35

2.2*2.0

3

105

8

脉外巷

3500

2.2*2.0

6

21000

9

水仓

35

2.2*2.0

35

折算成2.2*2断面

10

水泵房

6

2.2*2.0

3

18

11

调车场

5

2.0*1.6

48

2400

12

采准天井(兼通风)

50

2.0*1.8

408

20400

13

出矿穿脉

5

2.0*2.0

2800

14000

14

勘探线穿脉

120

2.0*1.8

420

5040

15

溜矿井

50

2.2*2.0

12

600

16

溜井通道

60

2.2*2.0

12

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