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3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docx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DOC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3.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6.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遵循现实原则。

7.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8.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9.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四个方面。

10.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二、选择题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己原则

2.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着()。

A.希望的实现B.意志的实现C.目的的实现D.能力的实现

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出现“自我中心”特征是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物质守恒”的时间是()。

A.6~8岁B.7~9岁C.8~10岁D.9~10岁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

3.图式——

4.最近发展区——

四、简答题

1.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3.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理论。

五.案例分析题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问题:

1.造成吴某叛逆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2.作为他的班主任,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3.这个案例有什么教育启示?

6.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思考与练习:

1、填空题

1.专心孜孜、心无旁骛、朝三暮四、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注意)。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或任务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

5.一般而言,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

6.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7.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这是(注意的转移)

2、判断题

1.学生在听课时只注意听老师讲的东西,而对上课无关的东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这是注意的指向性。

(×)

2.它不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而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或方式。

(√)

3.无意注意更多是一种积极的注意,它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

4.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消极、主动的形式。

(×)

5.注意起伏是指注意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

(×)

6.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

7.在打篮球时,既要分一部分精力去防守,又要随时想到进攻。

这是注意的分散现象。

(×)

3、名词解释。

1.注意

2.注意的分配

3.有意后注意

4、分析题

一位老师在上某一节课时,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15分)

(1)走进课室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止讲课或提高说话的声音。

这位教师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教材P25: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5、论述题

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答案:

P25-27: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概括要点说明)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一、判断题

1、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是“T”,或听清某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这种心理现象属知觉。

(×)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

3、静觉是对人体做加速或减速的直线运动以及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感觉。

(√)

4、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未能被注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这是知觉的整体性。

(×)

5、看见一个苹果,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

6、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或源头,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

7、知觉作为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包含了觉察、分辨、识别和确认等几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

8、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

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属于时间错觉。

(√)

10、一般来说,事物的关键部分、强的部分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决定作用。

(×)

二、填空题

1、(知觉)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2、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3、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

4、人类语言信息和其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耳朵)获得的。

5、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可把知觉划分为(物体知觉)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

6、(时间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7、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及(对个人)知觉。

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9、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疑人偷斧”等指的是(错觉)。

10、(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

三、单项选择题

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A.360~760B.380~780C.480~780D.400~800

2.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未能被注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逻辑性D.知觉的恒常性

3.看见一个苹果,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A.感觉B.知觉C.视觉D.听觉

4.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赫兹的声波,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A.20~20000B.16~20000C.400~2万D.200~2000

三、名词解释

1、知觉

2、时间知觉

3、知觉整体性

4、错觉

四、问答题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P27感知的含义)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P28-29)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P31)

五、案例分析:

1、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

为什么有的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

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

参考答案:

a.符合知觉选择性原理;b.结合例子分析

第三章记忆的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2、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记忆)就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3、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

4、按记忆内容,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忆)、逻辑记忆。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模块。

6、(保持)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先快后慢)的趋势。

8、(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觉得熟悉,能够确认或重新认出来。

9、(前摄抑制又称前摄干扰)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综合起来,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二、判断题(错打×,对打√)

1、记忆是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

2、记忆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

(√)

3、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

4、形象记忆通常以想象的形式存在。

(×)

5、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

(×)

6、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目的。

(×)

7、大量实验表明,机械识记的效果优于意义识记。

(√)

8、一般而言,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的时间为2:

3比较恰当。

(√)

9、学习强度达120%的过度学习,保持效果最佳;超过120%则记忆效果不再有明显增加;(×)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有语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类。

(×)

11、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

12、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出现时而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

(×)

三、案例分析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位教师的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1、这些教法应用了意义识记(意义记忆或理解识记)的心理学原理。

2、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3、这位教师教“买”与“卖”这两字时,向学生指出只有多了才能,少了则就要回买来,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而针对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时,则教学生“干燥”与“火”有关,“急燥”与心情有关,心急是总会跺脚,因而是“足”傍。

四、问答题

1、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

有较好复习效果应做到:

①及时复习。

②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

③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

④试图回忆。

⑤过电影。

2、比较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

编码形式

容量

是否有意识

储存与提取

举例

瞬时记忆

(5分)

一瞬间的记忆;1至2秒钟左右

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一般为9~20比特

无意识

视觉后像

短时记忆

(5分)

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

听觉编码为主;少量的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一般为7±2模块

有意识

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

串行加工

平行加工

打电话时复述电话号码

长时记忆

(5分)

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

1.语义编码2.形(表)象编码

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

一般意识不到

平时永久性记忆的人或事

联系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没注意便消失。

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则遗忘。

如加以复述,并编目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储存。

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出来。

提取时,信息从长时记忆回到短时记忆,从而被意识到。

3、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识记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实际方法主要有: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3)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4)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2分)

(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6)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章思维与想象

一、填空

1、思维的特点包括、。

2、根据思维凭借对象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和。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4、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划分为、。

5、梦是的极端形式。

6、指向未来并能实现的想象称为。

7、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是。

8、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

9、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称为。

10、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11、判断由组成,以的形式表现。

二、选择

1、由于思维的(),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事物。

A.抽象性B.概括性C.独立性D.间接性

2、三个数字ABC,其中A>B、B>C,可知A>C,这属于()

A.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多选)3、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练习写出白纸的不同用途,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

A.集中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4、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获得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5、作为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极其关系。

A.分析B.比较C.综合D.抽象与概括

6、()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A.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

7、个体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这一思维活动以后,最可能进行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

8、在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的阿Q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9、鲁迅在创作《阿Q正传》时,塑造的阿Q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多选)10、按照想象活动是否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划分为()。

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再造想象

1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  )  。

 

A、形象抽象思维             B、理论型思维   C、辨证思维      D、经验型思维

12、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并开始形成(  )。

   

A、抽象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辨证思维                 D、形象抽象思维

13、初中学生的想象(  ) 

A、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     B、全属有意识有目的的 

C、意识性目的性较差          D、多为无意识无目的的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2、定势

3、想象

四、简答题

1、思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有哪些种类。

2、想象的种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6、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7、思维的品质。

五、案例分析

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2、有时候,我们在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有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的沿用这种方式。

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床单只能用来铺床、玻璃瓶只能用来装水,而不知道他们还能有其他用途。

请依据问题解决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六、论述

1、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

答案:

一、填空

1、间接性概括性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有意形想象无意想象5、无意想象6、理想7、形象思维

8、分析9、系统化10、概念11、概念句子

二、选择

1、D2、A3、BD4、D5、B6、B7、D8、A9、A10、ABCD11、D12、A13、A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四、简答题

1、1)按照思维凭借的对象,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指向的不同,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程度,分为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1)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其中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3、1)问题情景;2)知觉特点;3)知识经验;4)定式;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4、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增强。

5、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逐渐消失。

6、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逻辑思维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7、1)广阔性;2)深刻性;3)灵活性;4)敏捷性;5)独创性;6)批判性。

五、案例分析

1、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更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而对变化了的情景或课题,则会降低效率。

功能固着: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以上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可以通过加强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减少已有经验的束缚,帮助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产生。

六、论述

1、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景;2)加强语言表达训练;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2、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言语;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3)激发学生的灵感;4)教给学生开发想象力的方法。

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

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

3.人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这是情绪和情感哪方面特征的体现?

(  )。

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

4.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5.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指的是以下哪种情绪状态?

(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

6.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难题后感觉特别开心,这种情感是(  )。

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成就感

7.看到坏人坏事我们会感到义愤填膺,这是一种()。

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应激

8.暴跳如雷、呆若木鸡、欢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

9.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实现的。

A.表情B.想象C.思维D.暗示

10.“手舞足蹈、磨拳擦掌”这属于()

A.言语表情B.体态表情C.面部表情D.音调表情

二、多项选择

1.情绪情感的功能有()

A.动机功能B.感染功能C.控制自我功能D.信号功能

2.表情包括()

A.面部表情B.言语表情C.微表情D.体态表情

3.按照人的情感状态来分,可以把情感分为()

A.心境B.美感C.应激D.激情

4.按社会内容来分,可以把人的情感分为()。

A.热情B.理智感C.道德感D.美感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操

三、填空题

1.情绪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分别是(  )、(  )和外部反应。

2.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和符合自己的(  )而产生的(  )。

3.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  )、(  )和言语表情。

4.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信号功能、(  )和(  )。

5.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紧张度、速度和持续性,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  )和(  )三种状态。

6.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  )、(  )和美感。

四、名词解释

1.情绪

2.激情

3.心境

4.应激

5.理智感

五、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