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4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

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

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

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

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

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

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

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

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项目

反殖斗争史实

史料实证

情感体验

北部

地区

史实1:

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

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措施深得人心,鼓舞

士气

以人为本,体现人权与民主思想

史实2: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

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克难奋进、英勇无畏

史实3: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建立美洲各国联盟、

团结联合斗争

高瞻远瞩、着眼未来

史实4:

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州的独立运动

继续斗争、完全胜利

斗争到底、不居功守成

南部

地区

史实5: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教师可链接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瓜亚基尔会议后隐退史料)

团结协作、联合作战

不迷恋权位名利,急流勇退的无私奉献精神

评价

由于功勋卓著,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

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

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战争的正义性;

(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

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教师列表归纳:

(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要素

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

领导人代表

时间

1857—1859年

章西女王

领导者

封建王公

主力

土兵

阶层

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结果

起义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拓展延伸:

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

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

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

(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

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

它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

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

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

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

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

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

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

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

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项目

反殖斗争史实

史料实证

情感体验

北部

地区

史实1:

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

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措施深得人心,鼓舞

士气

以人为本,体现人权与民主思想

史实2: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

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克难奋进、英勇无畏

史实3: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建立美洲各国联盟、

团结联合斗争

高瞻远瞩、着眼未来

史实4:

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州的独立运动

继续斗争、完全胜利

斗争到底、不居功守成

南部

地区

史实5: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教师可链接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瓜亚基尔会议后隐退史料)

团结协作、联合作战

不迷恋权位名利,急流勇退的无私奉献精神

评价

由于功勋卓著,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

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

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战争的正义性;

(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

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教师列表归纳:

(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要素

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

领导人代表

时间

1857—1859年

章西女王

领导者

封建王公

主力

土兵

阶层

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结果

起义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拓展延伸:

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

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

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

(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

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

它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第3课 美国内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

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

“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

”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

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政治上: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

南北矛盾的表现:

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

(1)根本原因: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

(1)时间:

1861年4月;

(2)军事失利;(3)民众诉求。

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列表归纳林肯态度的演变:

阶段

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竞选总统前

他同情奴隶,反对奴隶制,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由平等原则

当选总统初期

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废除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

内战初期

幻想以保留南方奴隶制为条件,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乱

初战失利

站在人民一边,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设问: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

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

提示:

(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目标导学三:

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2.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设问:

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提示: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合众国之父”。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目标导学四:

美国内战的意义

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提示:

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战争

性质

依据

独立战争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内战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读教材,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提示: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比较

不同

独立战争

内战

根源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目的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文件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北方取得胜利

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这场战争,美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励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

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

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

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

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

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

内忧:

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

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

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

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

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

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

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

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领域

改革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文化教育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

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