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37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一(苏教版)

 

8、《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的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

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

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9、《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

左窄右宽;

    斟、酌:

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

上小下大。

    贾:

上宽下窄。

    愈:

上大下小。

    唐:

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

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

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

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

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

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

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

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

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

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

(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

读文字有什么感觉?

(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

(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

心地的善良。

能具体说说吗?

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

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

体会在两点上:

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

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

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

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

“贪婪”呢?

(“把仙药交出来!

”)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

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

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

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

仙药?

什么仙药?

       逢蒙:

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

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

逢蒙兄弟,你缺钱吗?

我送你一些。

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

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

(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

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

(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

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

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

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

(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

(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

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

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

(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

“嫦娥!

嫦娥!

”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

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

(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

你喜欢哪个故事?

为什么?

(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

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