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39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docx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共43页

社交礼仪培训课程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仪表举止礼仪  第三章公共礼仪  第四章交往礼仪  第五章通联礼仪  第六章聚会礼仪  第七章宴请礼仪  1.着装  西装,又称西服、洋服.它起源于欧洲,目前是全世界最流行的一种服装,也是商界男士在正式场合着装的优先选择.  ①颜色②图案③尺寸④商标⑤纽扣⑥内衣⑦口袋⑧领带⑨鞋袜⑩公文包  2.佩饰  在社交场合,佩饰尤为引人注目,并发挥着一定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借以表达使用者的知识、阅历、教养和审美品位.第二,它是一种有意的暗示,可借以了解使用者的地位、身份、财富和婚恋状况.  饰物佩戴饰物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

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则。

男士只能佩戴戒指、领饰、项链等,注重少而精,以显阳刚之气。

女性饰物种类繁多,选择范围比较广,饰物的佩带要与体形、发型、脸型、肤色、服装和工作性质相协调。

吊唁时只能戴结婚戒指、珍珠项链和素色饰物。

文明礼仪常识之二--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胸针:

胸针的佩戴往往给人以气质的感觉。

身在职场,庄重的着装需要借助胸针的衬托,来表达职场的干练。

当然胸针是男女都可以佩戴的饰物。

当穿西装的时候,应别在左侧领上。

穿无领上衣时,应别在左侧胸前。

发型偏左时,胸针应当居右。

发型偏右时,胸针应当偏左。

具体高度应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一粒、第二粒钮扣间。

在工作中如果要求佩戴身份牌或本单位证章、徽记上岗的话,就不适合再同时佩戴胸针。

  领针:

领针一般专门用来别在西式上装左侧领上。

男女都可以用。

佩戴时戴一只就行了,而且不要和胸针、纪念章、奖章、企业徽记等同时使用。

在正式场合,不要佩戴有广告作用的别针,不要将它别在右侧衣领、帽子、书包、围巾、裙摆、腰带等不恰当的位置  发饰:

发饰一般常见的有头花、发带、发箍、发卡等。

通常,头花和色彩鲜艳、图案花哨的发带、发箍、发卡,都不要在上班时佩戴。

  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的饰物外,银饰的佩戴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银饰品的种类比较流行佩戴鼻环、脐环、指甲环、脚戒指、个性项链、项圈等。

它们多是标榜前卫、张扬个性的选择,老银铺银饰XX建议在工作时或严肃的场合切记不可佩戴。

  在社交场合,佩戴手表,通常意味着时间观念强、作风严谨。

在正规的社交场合,手表往往被看作首饰。

它也是一个人地位、身份、财富状况的体现。

所以男士的手表,往往引人瞩目。

  在正式场合佩戴的手表,在造型上要庄重、保守,避免怪异、新潮,尤其是尊  者、年长者更要注意。

一般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和菱形手表适用范围极广也适合在正式场合佩戴,而那些新奇、花哨的手表造型,仅适合少女和儿童。

而且适合选择单色或双色手表,色彩要清晰、高雅。

然而选择灰黑色的手表最理想,这个色系往往象征着大气、端庄之感。

除数字、商标、厂名、品牌外,手表没必要再出现其他无意义的图案。

卡通类等彩绘的各类图案设计的手表就不太适用于职场工作中的佩戴。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的相关礼仪,其实很多饰物的佩戴也是需要注重年龄层的分类,不符合年龄的佩戴容易会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

所以在选择佩戴饰物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考量自己的年龄适配度。

  3.称呼  对有职务、职称或学位者的称呼:

  ①直接用职业名称来称呼,如医生、法官、律师、教师等.  ②有些职称也可以用做称呼,如张教授、李工程师、张技术员等.  ③有时用职务做称呼,尤其在工作场合,如科长、处长、部长等.  ④学位中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只有博士才能作为称呼使用,而且一般也是在与专业相关的场合使用.  ⑤副职的称呼.  4.进出电梯  进入有人管理的电梯,应后进后出。

  进入无人管理的电梯,应先进后出。

  5.乘车  由主人亲自驾驶轿车时,一般前排座为上,后排座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由专职司机驾驶轿车时,通常仍讲究右尊左卑,但座次变化为后排为上,前排为下.  6.舞会  请舞伴时,最好是邀请异性。

通常讲究由男士邀请女士,不过女士可以拒绝。

另外,女士也可以邀请男士,然而男士不能拒绝。

  在较为正式的舞会上,尤其是在涉外舞会上,同性之间切勿相邀共舞。

  第一章  一、礼仪的含义  礼貌:

一般是指在人际关系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

礼节:

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仪:

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据考证,“礼”来源于古代祭祀活动.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的解释是: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就是说,礼的本意是敬神求福.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注释为:

“履,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如同鞋子是脚的依托一样,凡事所依凭的东西都称为履.人们在生活中所依凭的也就是礼.  古代的礼仪大致有三种含义:

  一是典章制度,即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赋税土地制度等.二是礼节仪式.如吉、凶、军、宾、嘉.  三是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举案齐眉:

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

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老、故、逝、终等。

  现代的礼仪含义.据周文柏主编的《中国礼仪大词典》:

  礼是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总和.约定俗成而又众所习用,这是礼仪规范形成的共同规范.  礼仪的主体:

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

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的媒体:

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媒介。

  礼仪的环境:

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政务礼仪:

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商务礼仪知识共享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愿以下社交礼仪知识能帮助你提高自身修养。

  服务礼仪:

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主要适用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商界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等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士。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礼仪的归属  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礼仪是一门普及性学科。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礼仪的特征  共同性、变动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区域性  礼仪的原则:

1、守信的原则2、平等的原则3、互尊的原则4、宽容自律的原则。

  5、得体适度的原则。

6、沟通交流的原则。

7、从俗的原则、  遵守、自律、敬人、宽容、平等、从俗、真诚、适度、沟通、互动  礼仪的本质是什么:

尊重他人,约束自己。

  礼仪的功能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礼仪的含义二、礼仪的内容三、礼仪的分类四、礼仪的归属五、礼仪的特征  六、礼仪的原则七、礼仪的功能  礼仪的含义:

交往艺术,沟通技巧,行为规范  交际礼仪的基本理念:

尊重为本,白金法则,三A原则  白金法则有三个要点]  1行为合法,不能要什么给什么,你做人,做事都需要底线.  2交往应以对方为中心,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尽量满足对方什么.  3对方的需要是基本的标准,而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A原则”是商务礼仪的立足资本,是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提出来的。

“三A原则”就是三个以A开头的英语单词,其中文意思就是“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

  第二章  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的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表情等。

1,仪容  仪容指的是人的外观、外貌;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是仪容美,具体包含三层:

  1.仪容自然美。

2.仪容修饰美。

3.仪容内在美。

  真正意义上的仪容美,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在这三者之间,内在美是最高境界,自然美是人们的心愿,而修饰美是仪容礼仪关注的重点。

个人修饰仪容时,应引起注意的,通常有头发、面容、手臂、腿部、化妆等五个方面。

  一、头发。

  1、勤于梳洗  对头发勤于梳洗,作用有三:

一是有助于保养头发,二是有助于消除异味,三是有助于清除异物。

  头发洗涤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水的选择:

宜采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

  二是要注意洗发剂的选择:

干性发选择温和营养性的洗发护发用品,油性发选择去污力略强的洗发用品。

  三是要注意头发的变干,最好是自然晾干。

  通常理发,男士应为半月左右一次,女士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洗发应当3天左右进行一次,若能天天都洗自然是最好。

至于梳理头发应当时时不忘,见机行事。

  2、长短适中。

影响头发长度的制约因素有:

  性别因素。

身高因素。

年龄因素。

职业因素。

  职业因素:

  商界男士:

头发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并且面不留须。

不留鬓角、发帘,头发长度不长于7厘米。

  商界女士:

提倡短发,并且一般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头发长度不宜超过肩部,更不允许将头发随意披散。

  3、发型得体  个人条件,包括发质、脸型、身高、胖瘦、年纪、着装、性格等等,都影响到发型的选择。

  所处场合。

总而言之,在工作场合抛头露面的人,发型应当传统、庄重、保守一些;在社交场合频频亮相的人,发型则应当个性、时尚、艺术一些。

至于前卫、怪异的发型,一般只有对于艺术工作者才是适当的。

  4、美化自然  人们在修饰头发时,往往会有意识的运用某些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美化,这就是所谓美发。

美发不仅要美观大方,而且要自然,不宜雕琢痕迹过重,或是不合时宜。

  通常情况下,美发的方法有四种形式:

烫发、染发、作发、假发。

  修饰头发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1、勤于梳洗2、长短适中3、发型得体4、美化自然  二、面容  修饰面容,首先要做到面必洁,即要勤于洗脸,使之干净清爽,无汗渍、无油污、无泪痕、无其他任何不洁之物。

  1.眼睛  保洁:

及时清理眼部分泌物;修眉:

对眉毛进行必要的修饰;眼镜:

有必要可佩戴眼镜。

  2.耳朵  卫生:

注意经常清洗耳朵,必要时还须清除耳孔的分泌物。

  3.鼻子  清洁:

注意随时保持鼻腔清洁,不要让异物堵塞鼻孔,或是让鼻涕到处流淌。

鼻毛:

出现鼻毛长出鼻孔之外时要及时修剪。

  4.嘴巴  护理:

坚持在每天饭后刷牙,去除异味异物;要经常用洗牙等方式保护牙齿;在重要应酬之前不进食烟、酒、葱、韭菜、腐乳之类气味刺鼻的东西。

异响:

社交礼仪中不宜在社交场合出现咳嗽、哈欠、喷嚏、吐痰、清嗓、打嗝等声音。

胡须:

男士要及时剃去胡须。

  5、颈部  颈部与头部相连,属于面容的自然延伸部分。

修饰颈部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防止其皮肤过早老化,与面容产生较大反差。

二是要使其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1、手掌。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洗手。

手上的指甲应定期修剪,大体上应每周修剪一次。

不要留长指甲,它不仅毫无实用价值,而且不美观、不卫生、不方便。

  2、肩臂。

  社交礼仪规定,在非常正式的政务、商务、学术、外交活动中,人们的手臂,尤其是肩部,不应裸露在衣服之外。

也就是说,在这些场合,不宜穿着半袖装或无袖装。

而其他非正式场合,则无此限制。

  3、汗毛。

  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在外人或异性面前,腋毛是不应当为对方所见的。

它属于个人隐私,不甚雅观,被人见到是很失礼的。

根据现代人着装的具体情况,女士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1、脚部。

  裸露。

严格的说,在正式场合是不允许光着脚穿鞋子的。

它既不美观,又有可能被人误会。

在欧美国家,光脚穿鞋,即被视为“性感”做法。

  清洁。

脚趾甲要勤于修剪,至少要每周修剪一次。

鞋子、袜子要勤洗勤换,袜子应每日一换,要防止其臭气熏人。

不要穿残破、有异味的袜子,如有可能,应在办公桌或随身所带的公文包里装上备用的袜子。

  2、腿部  在正式场合,不允许男士的着装暴露腿部,即不允许穿短裤。

女士可以穿长裤、裙子,但不得穿短裤,或是暴露大部分大腿的超短裙。

越是正式的场合,讲究女士的裙子越长。

在庄严、肃穆的场合,女士的裙长应过膝部以下。

  1、化妆品的分类  化妆品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不可混淆滥用。

  第一种是润肤型化妆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护理面部、手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使之更加细腻、柔嫩、滋润。

  第二种是美发型化妆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头发、止痒去屑,以及为头发塑造出各种造型。

  第三种是芳香型化妆品。

它主要的功能是溢香去臭,有的还兼有护肤、护发和防蚊虫叮咬等作用。

如香水、花露水等。

  第四种是修饰型化妆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面部适当部位的着色,来为人们扬长避短,使化妆者看起来更加亮丽生辉。

又称为彩妆型化妆品。

  男女皆宜的香水,实际上种类繁多,不能乱用。

根据香水自身的香型来区分,香水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个系列是植物香型,其特点是气味爽朗、清新、自然,适合早晨使用。

第二个系列是花香型,它的气味浓郁、温馨、甜美,适合于白天使用。

如迪奥第三个系列是西普莱香型,气味优雅、甜蜜,女性气息十足,适合于成熟女性在正式场合使用。

  第四个系列是东方香型,它以产自东方的动植物香料配制而成,香味独特、经久不散,适合于社交场合。

  第五个系列是合成香型,它用人工香料与天然香料调配而成,气味浪漫、迷人,适合于女性在晚间使用。

如“香奈儿五号”  根据香水中香精的含量与香气持续的时间来划分,香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浓香型香水。

它又称为香精,香精含量为15%-20%,香气可持续5-7小时;适合人们出席宴会、舞会时使用。

  二是清香型香水。

它含香精约10%-15%,香气可持续5小时左右;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

  三是淡香型香水。

香精含量为5%-10%,香气持续时间为3-4小时左右;适合上班时使用。

  四是微香型香水。

香精为5%以下,香气持续时间约1-2小时;主要用于沐浴后或进行健身运动时使用。

  正确使用香水的位置:

  一是脉搏离皮肤比较近的地方,如手腕、耳根、颈侧、大腿内侧、左右腿膝盖内侧、脚踝内侧等。

  二是既不会污损面料,又容易扩散出香味的服装的某些位置,如内衣、衣领、口袋、裙摆的内侧等。

  香水使用的注意事项  与化妆品香味相协调  出门前20分钟使用  避免阳光直射  勿直接接触金银首饰  2、化妆的原则  美化自然得法协调  3、化妆的礼规  勿当众进行化妆。

勿在异性面前化妆。

勿使化妆妨碍于人。

勿使妆面出现残缺。

勿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勿评论他人的化妆。

  第二节举止  社交礼仪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要遵守举止有度的原则。

所谓举止有度是说一个人的举止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具体说来,则是要求人的行为举止要文明、优雅、敬人。

  一、站姿  站立是人的最基本的姿势,“立如松”是说人的站立姿势要像青松一般端直挺拔才美。

站立是要直立站好,从正面看,身体的重心线应在两腿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要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重心要放在两个前脚掌。

  1、基本的站姿  具体来讲,人们的站姿通常呈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立正、稍息与跨立。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

头端,肩平,胸挺,腹收,身正,腿直,手垂。

  2、男女站姿  男子在站立时,一般应双脚平行,大致与肩同宽。

全身正直,双肩稍向后展,头部抬起,双臂自然下垂伸直,双手贴放于大腿两侧。

  如果站立时间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其身体的重心分别落在另一只脚上。

但是上身仍须直挺,伸出的脚不可伸的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不可过于频繁。

膝部要注意伸直。

  女子在站立时,应当挺胸、收颌、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叠放或相握于腹前,双腿基本并拢,不宜叉开。

  站立之时,女子可以将重心置于某一脚上,即一腿伸直,另一条腿略为前伸或  弯曲,呈“丁”字型。

另一种方法,即双脚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张开的脚尖大致相距为10厘米,其张角约为45度,呈“V”字型。

  3、禁忌的站姿  全身不够端正。

双腿叉开太大。

双腿随意乱动。

表现自由散漫。

  二、坐姿  坐姿,即人在就座之后所呈现出的姿势。

从总体上讲,坐姿是一种静态的姿势,是人们在社交应酬中采用得最多的姿势。

  1.就座的姿势  注意顺序讲究方位落座无声入座得法离座谨慎  2.坐定的姿势  正确的坐定后的姿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座位的高低,调整坐姿的具体形式。

挺直上身,头部端正,目视前方,或面对交谈对象。

极正规的场合,“正襟危坐”。

当自己面对尊长而无屏障时,腿应最好并拢。

在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之后双腿叠放或斜放。

双脚应自然下垂,置于地面之上,脚尖应面对正前方,或朝向侧前方。

  正坐之时,双手应掌心向下,叠放于大腿之上,或是放在身前的桌面之上。

不美的姿势:

  坐下时脚尖相对,双脚成人字形。

  把双脚张开,拢成八字形。

  双脚交叉,形成索步,好象很懒散厌倦的样子。

  足尖翘起来,或把衬裙露出。

  三、走姿  人走路的样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表现自己个性的步态几乎每个人都有。

对走姿的总的要求是:

轻松、矫健、优美、匀速。

  基本行姿:

  1、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在行走时,要面朝前方,双眼平视,头部端正,胸部挺起,背部、腰部、膝部尤其要避免弯曲,使全身看上去形成一条直线。

  2、起步前倾,重心在前  在起步行走时,身体应稍向前倾,身体的重心应落在反复交替移动的前面那只脚的脚掌上。

要注意的是,当前脚落地、后脚离地时,膝盖一定要伸直,踏下脚时再稍为松弛,并即刻使重心前移。

  3、脚尖前伸,步幅适中  在行进时,向前伸出的那只脚应保持脚尖向前,不要向内或向外。

同时要保持步幅大小适中。

通常正常的步幅应为一脚之长,即行走时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尖  4、直线前进,自始自终  要克服身体在行进中左右摇摆。

  5、双肩平稳,双臂摆动  双肩应当平稳,力戒摇晃。

两臂则应自然的、一前一后、有节奏的摆动。

在摆动时,手腕要进行配合,掌心要向内,手掌要向下伸直。

摆动的幅度以30度左右为佳。

不要双手横摆或同向摆动。

  6、全身协调,匀速前进  全身的各个部分的举止要相互协调、配合,表现轻松、自然。

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豪迈,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步;女性步伐轻盈、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秀雅之美,步伐频率约每分钟90步。

  基本行姿:

  1、全身伸直,昂首挺胸2、起步前倾,重心在前3、脚尖前伸,步幅适中4、直线前进,自始自终5、双肩平稳,双臂摆动6、全身协调,匀速前进禁忌的行姿:

方向不定、瞻前顾后、速度多变、声响过大、八字步态  四、表情  表情是人内心的情感在面部、声音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

当外部客观事物以物体的、语言的、行为的方式刺激大脑时,人就会产生各种内在反映即情感,这种情感会通过人体相应的表情呈现出来,表现在人的面部、身体、姿态、声音上。

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

  感情的表达=言语+声音+表情。

  眼神  眼神是对眼睛的总体活动的一种统称。

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借助于眼神所传递出信息,可被称为眼语。

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最为敏感,它通常占有人类总体感觉的70%左右。

  1.部位  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视的部位,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说明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相处时,不宜注视其头顶、大腿、脚部与手部,或是“目中无人”。

对异性而言,通常不应注视其肩部以下,尤其不应注视其胸部、裆部、腿部。

允许注视的常规部位有:

双眼额头眼部至唇部眼部至胸部眼部至裆部任意部位  2.时间  表示友好.表示重视.表示轻视.表示敌意.表示兴趣.  笑容  笑容,是人们在笑的时候所呈现出的面部表情,它通常表现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有时还会伴以口中所发出的欢喜的声音。

  含笑微笑轻笑浅笑大笑狂笑  笑的禁忌:

假笑、冷笑、媚笑、怯笑、窃笑、狞笑  五、手势  1、“O”形手势  即圆圈手势,19世纪流行于美国。

“OK”的含义所有讲英语的国家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法国“O”型手势代表“零”或“没有”;在日本代表“金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请便;在一些地中海国家用来暗示一个男人是同性恋者;在马耳他、希腊等国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有贬低和谩骂之意;在中国这个手势通常用来表示“零”。

  2、翘大拇指手势  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翘大拇指表示搭车,但如果大拇指急剧上翘,则是侮辱人的信号。

在表示数字时,他们用大拇指表示5。

在中国翘大拇指是积极的信号,通常表示高度的赞扬。

  3、“V”型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推广了这个手势,表示胜利,非洲大多数国家也如此。

但如果手心向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则是一种侮辱人的信号,代表“UPYOURS”。

在欧洲各地也可以表示数字2。

  第三节服装  服装,是对人们所穿着的衣服的总称。

在人际交往中,服装被视为人的“第二肌肤”,既可以遮风、挡雨、防暑、御寒,发挥多重实用性功能,又可以美化人体,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发挥多重装饰性功能,在正式场合,它还具有反映社会分工,体现社会地位、身份差异的社会性功能。

  一、面料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

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制作在正式社交场合所穿着的服装,宜选择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

以这四种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

有时穿着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二、色彩  色彩是服装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印象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