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4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docx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

《神秘星空》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

  《神秘星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宇宙”部分的第二课《神秘星空》的内容。

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四课组成,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建构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是引领学生认识宇宙空间,了解太阳系与银河系、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研究活动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内容;形成对宇宙中星体的整体认识,宇宙空间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人类进一步去探索、去认识。

意识到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

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

学生对神秘星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一定量的知识积累。

学生对宇宙有一种执著探索的精神,有一种坚定的理性的思考与情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主动接受式学习,利用资料是关键。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并不会深入地运用资料,最多也只是停留在交流一下而已。

本课不仅组织学生交流资料,还要对资料中的信息进行有侧重的提取与整理,这能培养学生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活动学生能通过对星空的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学会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或其他途径获得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并积极参与评议。

2.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经历学习活动,使学生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世界、探索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之间的关系;了解宇宙的构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了解宇宙的构成及相应关系。

难点:

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宇宙的构成及其关系,以及用光速来计算距离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相应准备:

相关太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图片、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直观教学、讨论法、讲授法等-------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直接讲。

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是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有没有在夜晚数过星星或者观赏过夜晚的星空?

看见“银河”了吗?

描述你看见的“银河”的样子?

生:

…………

师:

播放一组星空、银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赏,在晴朗的夜晚,美丽的星空更加灿烂,仰望星空,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由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它就像给天空戴上了一条神秘的纱巾,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茫茫的宇宙里,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个奇异星空,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近这个神秘的星空。

板书:

神秘星空。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入手,开门见山式的引入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二)、小组自主探究

活动一:

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教师放映银河系的相关图片,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1)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查阅有关银河系的资料,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有关星空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

我们查到的资料上说,银河系在宇宙中看,是一个漩涡状的星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

从侧面看,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师:

为什么银河系在地球上看上去是条光带,而在宇宙中看像旋转的大铁饼、像织布的梭子呢?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

在地球上看银河系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是因为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成员,位于银河系中,银河系中还有很多的星星。

当我们抬头看银河系的时候,因为置身其中,所以看到的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就是一条满是星星的光带,而当我们在宇宙中,位于银河系的上方或者是下面的时候,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而当我们站到它的侧面看的时候,它就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了。

【设计意图】  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氛围,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积极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知识的互补,教师补充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对银河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银河系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系中众多星体的光形成了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而从我们地球的角度看,刚好在银河系的侧面,所以看上去象一条白色的带子。

3、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

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

那么这么多的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来先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光年是表示天体距离的长度单位。

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

理解1光年、2000光年及10万光年的距离

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由此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2.5亿圈。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也就是说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

1光年的距离要绕地球2.5亿圈,2000光年,就是绕地球5000亿圈,那么10万光年就是绕地球25万亿圈。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数字的演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银河系的大小,体验银河系的浩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二:

认识宇宙:

1.认识浩瀚的宇宙:

教师:

银河系的庞大已经令我们震撼,但相对宇宙来讲,这么庞大的银河系还只是宇宙中极普通的一个成员,那么宇宙是什么?

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哪些成员呢?

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宇宙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的总星系。

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宇宙是无限的。

那么到底有多大呢?

请大家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宇宙有多大;

师: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的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恒星和行星,太阳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员,而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是太阳系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讲,简直是太渺小了。

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知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呢?

浩瀚的宇宙包括着银河系、银河系包括着太阳系,而太阳系包括着地球,而我们的地球是构成浩瀚宇宙的一分子。

许许多多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和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了浩瀚的宇宙。

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仍然像一粒小小的灰尘,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集团,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很多恒星集团,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河外星系出示相应的图片,边补充讲解。

【设计意图】:

把搜集的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宇宙的无限,激发学生对整个宇宙的探索欲望。

(三)、引领拓展,课下延伸

1.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野外去观察银河,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师:

同学们,由于大气被污染,天文学家已经发出了“星空在消失”的警告,想象一下,如果将来有一天,由于大气污染,我们被剥夺了遥望星空的乐趣,那将是多么孤寂的一幅景象!

要保护星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课下的时候把你想要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从而使学生养成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习惯,并参与到长期探究活动中来。

在这个环节,教师及时的表扬肯定他们的勇敢精神,培养他们勇于发言的习惯。

同时,对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要给予一定的研究指导。

八、教学板书

                     

             

                              

 

  

九、学生记录单

观星记录单

时间

 

地点

 

人员

观察员

 

记录员

 

星系名称

大小

位置

形状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河外星系

 

 

 

 

 

十、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设计比较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教学中的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按照:

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展开想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大小,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图书、音像资料的辅助,来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用系统的思维去分析和认识事物。

十一、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探究兴趣,使学生遨游在美丽和广阔无垠的宇宙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视野将由太阳系,走进银河系,走入宇宙空间。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

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

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宇宙距离学生较远,如果只让学生从教材上的文字、图片来认识、理解宇宙的话,学生是很难深入地理解。

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由探究宇宙,还可以为学生节约学习时间,同时满足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欲望。

三、注重探究成果的汇报

学生亲身经历了调查搜集、整理以及集体探讨的过程,在这节课,为了促成学生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体验搜集资料的重要,我注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进一步深化认识。

在进行交流和汇报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请学生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小组交流、同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得以充分交流。

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教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信息的搜集整理,可是符合教学需要的资料还不是很理想,如果有了更理想的资料支持,会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