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94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docx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

50个成语注释、出处、典故及近义词和反义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结合相关文献,拾遗补缺,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一鼓作气

发音yīgǔzuòqì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的示例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释义】一鼓:

第一次击鼓;作:

振作;气:

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

庄公十年》: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

“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发音yīzìqiānjīn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一字千金的故事

示例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近义词一字千钧一字一珠字字珠玑青钱万选

反义词一文不值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

钟嵘《诗品?

古诗》: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

“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

'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

'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

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

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

示例:

马周道:

“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

“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

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发音dōngshānzàiqǐ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东山再起的故事

示例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近义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重作冯妇

反义词风流云散过眼烟云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发音túqióngbǐxiàn

释义图:

地图;穷:

尽;见:

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示例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

(叶圣陶《一个青年》)

近义词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

穷:

尽;匕:

匕首;短剑。

【语出】《战国策.燕策三》: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发音zhǐshàngtán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

打仗;用兵)。

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

“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发音fùjīngqǐngzuì

释义负:

背着;荆:

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负荆请罪的故事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引咎自责

反义词兴师问罪

【释义】负:

背着;荆:

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我哪里会怕廉将军?

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

”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

“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

”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发音wòxīnchángdǎn

释义薪:

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尝胆的故事

示例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释义】薪:

柴草。

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

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

“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发音jiēgānérqǐ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示例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

(白先勇《梁父吟》)

近义词逼上梁山

反义词忍辱偷生

【释义】揭:

举;竿:

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汉?

贾谊《过秦论》: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三顾茅庐

发音sāngùmáolú

释义顾:

拜访;茅庐:

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的故事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

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

“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2.孺子可教

发音rúzǐkějiào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父去里所,复返,曰:

‘孺子可教矣。

’”孺子可教的故事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返,曰:

'孺子可教矣。

’”

【人物】张良,字子房。

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

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

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

“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

那老人又对张良说:

“来!

给我穿上!

”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

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

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

“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

”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

“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

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面楚歌

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的故事

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近义词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反义词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

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

“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

“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

发音lǎodāngyìzhuàng

释义当:

应该;部分国:

更加;壮:

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示例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真英雄,老当益壮。

”(曲波《林海雪原》一六)

反义词未老先衰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

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

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常说:

“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

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

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

发音tóubǐcóngróng

释义从戎:

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投笔从戎的故事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

“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16.暴殄天物

发音bàotiǎntiānwù

释义暴:

损害,糟蹋;殄:

灭绝;天物:

指自然生物。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尚书·武成》: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示例:

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反义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

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

探春因又接说道:

“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

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

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

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17.暗渡陈仓

发音àndùchéncāng

释义渡:

越过;陈仓:

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暗渡陈仓的故事

示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

反义词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18.嗟来之食

发音jiēláizhī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嗟来之食的故事

示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近义词残羹冷炙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

“喂!

来吃吧!

”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

“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19.怒发冲冠

发音nùfàchōngguān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的故事

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词)

近义词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词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

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

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

后派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

席上,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便上前道:

“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

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

“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

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

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

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

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20.手不释卷

发音shǒubùshìjuàn

释义释:

放下;卷:

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故事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不学无术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

“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

“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21.韦编三绝

发音wéibiānsānjué

释义韦编: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

概数,表示多次;绝:

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故事

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

“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2.墨守成规

发音mòshǒuchéngguī

释义墨守:

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