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12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docx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手册

xxx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制度

一、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

学区实行学区成员联系学校(幼儿园)责任制。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责任制,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按照校务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的方式,层层建立包保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落实教育的主体责任。

各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少先队要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二、留守儿童“一人一档一卡一责任人”制度

每学期初要进行一次家访,认真调查摸底,做好记录,建立工作台账(包括留守生信息卡、留守生花名册及统计表),并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职业、年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个性化要求及包保责任人等。

学校要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电话号码,包保责任人要合理安排时间,每月与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进行电话、QQ网络联系,交流通报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并作好交流记载,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四、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谈心室,包保教师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1—2次,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详细填好记录卡,制订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学校领导要亲自参与帮扶,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利用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和QQ交流平台,每月至少安排留守生与家长电话或视频交流1—2次。

设立留守学生意见箱,收集留守儿童的诉求,了解其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各方面的问题。

五、关爱留守儿童协同工作制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主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校领导要与教师、家长加强联系,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协同工作制度,健全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联动机制,形成关爱工作合力,协同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由学校、留守儿童所在村、社区负责人以及委托监护人参加的联络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议或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互通信息,畅通联系沟通渠道。

六、留守儿童防流控辍工作制度

加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就学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入学工作作为防流控辍的重要内容。

通过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等措施,方便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支持民办幼儿园建设发展,不断改善办园条件,确保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全部入园。

七、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

要开齐开足开好生命安全教育课程。

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防火、防震、防侵害、防踩踏、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其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

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特别是假期管理的“空档期”,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主动与留守儿童所在地基层组织、家庭、委托监护人联系,做好交接工作,防止安全管理失控。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保证留守儿童安全,不得拖延推诿。

八、留守儿童家校(园)互动制度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充实留守儿童的课外时间,办好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优势,利用节假日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家长座谈等,增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提高能力。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包保责任人要与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每月通一次电话,每学期进行1—2次家访,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各校要创造条件,在15年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对话室,努力让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

九、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制度

各学校(幼儿园)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纳入到对校领导、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充分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巩固成果,增强实效。

学区进行定期督查,强化目标考核,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并把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检查和各校(园)年度目标考核、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范围。

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半月逐级汇报制度

学区、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关爱留守儿童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各校(园)每月要向学区汇报本校(园)关爱工作落实情况。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信息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学生

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性别

 

年级班级

 

家庭住址

 

寄宿情况

是□否□

班主任

 

联系电话

 

包保教师

 

联系电话

 

监护人情况

父亲

 

务工地址及工作

 

联系电话

 

母亲

 

务工地址及工作

 

联系电话

 

委托监护人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与学生关系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有能力监护□无能力监护□

监护人的要求

 

学生的要求

 

工作

记载

备注

 

教师家访记录表

学生姓名

家庭现住址

□城市□县镇□农村□留守儿童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家访时间

学生家庭

情况

家庭成员构成:

监护人:

家庭收入情况:

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

 

家长意见及建议

家访效果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

在家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心得感悟等详细内容可另附页。

  学习个别辅导记录

辅导时间

辅导内容

辅导情况记载

辅导效果

 

 

 

 

 

 

 

 

 

 

 

 

 

 

 

 

 

 

 

 

个别谈心记录

谈心时间

谈心地点

谈心教师

 

学生心理及表现情况

谈心内容

谈心效果

个别谈心记录

谈心时间

谈心地点

谈心教师

 

学生心理及表现情况

谈心内容

谈心效果

个别谈心记录

谈心时间

谈心地点

谈心教师

 

学生心理及表现情况

谈心内容

谈心效果

个别谈心记录

谈心时间

谈心地点

谈心教师

 

学生心理及表现情况

谈心内容

谈心效果

教师结对帮扶记载

结对教师

帮扶时间

帮扶形式

帮扶记录

帮扶效果

教师结对帮扶记载

结对教师

帮扶时间

帮扶形式

帮扶记录

帮扶效果

教师结对帮扶记载

结对教师

帮扶时间

帮扶形式

帮扶记录

帮扶效果

教师结对帮扶记载

结对教师

帮扶时间

帮扶形式

帮扶记录

帮扶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文体兴趣活动记录

活动项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生表现及活动过程记载

活动效果

 读书活动记录

书目

书籍来源

记录时间

学生读后体会(学生记载)

教师体会

读书活动记录

书目

书籍来源

记录时间

学生读后体会(学生记载)

教师体会

 读书活动记录

书目

书籍来源

记录时间

学生读后体会(学生记载)

教师体会

读书活动记录

书目

书籍来源

记录时间

学生读后体会(学生记载)

教师体会

  感恩教育课活动记录

教育时间

及地点

授课人

教育主题

教育内容

学生感想

(学生填写)

教师体会

感恩书信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写信对象

组织者

学生感想

(学生填写)

教师体会

  陪餐(寝)记录

陪餐(寝)时间

陪餐(寝)地点

陪餐(寝)人

陪餐(寝)

情况记录

学生提出的要求及解决措施

陪餐(寝)记录

陪餐(寝)时间

陪餐(寝)地点

陪餐(寝)人

陪餐(寝)

情况记录

学生提出的要求及解决措施

  陪餐(寝)记录

陪餐(寝)时间

陪餐(寝)地点

陪餐(寝)人

陪餐(寝)

情况记录

学生提出的要求及解决措施

陪餐(寝)记录

陪餐(寝)时间

陪餐(寝)地点

陪餐(寝)人

陪餐(寝)

情况记录

学生提出的要求及解决措施

组织观看教育影片记录

影片名称

组织者

观看时间

观看地点

影片主要内容(学生填写)

学生观后感想(学生填写)

教师体会

安全教育记录

教育时间

教育地点

教育内容

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育管理措施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组织者

活动情

况记录

学生活动体会(学生填写)

教师体会

  教师与监护人电话联系记录

联系人与通话时间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家长意见建议

沟通处理办法

 

 

 

 

 

 

 

 

 

 

 

 

 

 

 

 

  留守儿童个性化要求及处理记载

学生个性化要求

 

个性化要求处理措施

 

  教师关爱活动学期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