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42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江苏省搬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

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

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钟爱飘飘洒洒形单影只B.喜爱纷纷扬扬遗世独立  

C.热爱洋洋洒洒绝世独立D.欣赏沸沸扬扬倾国倾城

【答案】B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和社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B.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切实保证交易质量,虚假宣传和虚假包装等网络交易的不良行为已对网购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D.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诚信档案,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有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建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A项,成分残缺;C项,不合逻辑;D项,结构混乱。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

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令爱”或“令千金”都对;②“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

不能请对方“承让”);④“忽悠”改为“欺骗”(“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通常情况下,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后者很可怕。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

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结合着具体语境,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

②④从理性角度,③从感情角度,①小结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去年对日美中3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问卷调查问题

回答

日本

美国

中国

1.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7.5%

57.2%

42.2%

2.觉得自己优秀

83.2%

11.2%

32.7%

3.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52.7%

74.4%

62.3%

4.父母非常了解我

68.0%

82%

85%

A.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B.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答案】D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检测(18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用:

采用

B.轻霜露而狎风雨狎:

亲近

C.有群小之愠群小:

众人

D.咸得开其喙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C项,群小:

小人。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士族无赖无赖:

强横妄为

B.以货窜民军伍中窜:

流窜

C.植市门外植:

树立

D.太尉为人姁姁姁姁:

温和的样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B项,窜:

掺入。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长,不省所怙怙:

依靠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

美食

C.比得软脚病比:

等到

D.终藏汝于先人之兆兆:

墓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C项,比:

近来。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考讳镇皇考:

死去的父亲

B.踔厉风发踔厉:

奋起的样子

C.又将经纪其家经纪:

经营料理

D.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渐:

逐渐,缓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D项,渐:

开端。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翻译下列句子。

(1)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2)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答案】

(1)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

(2)事情确实是如此吗?

(这是真的吗?

)还是在做梦呢?

还是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呢?

【解析】

试题分析:

翻译文中句子注意“信、达、雅”的标准和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原则,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固定词组的翻译、重点词语的意思、省略成分的补充。

关键词句:

(1)“实”真相,“出”显露,“相”保佑。

(2)“信”确实,“然”如此,“其……其……”是……还是……。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

接近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

和顺

1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1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11.C

12.C

13.①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

4分)

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惩”,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4分)

14.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

(每点1分,4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

解答文言文实词,除了依靠平时在课内知识的积累与不断复习外,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C项,薄,轻视。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均为介词,向,跟。

D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

(2)“惩”,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

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

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

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

弟弟自勉吧!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骑快马、着青衫,在三百叠的青山中一闪而过(1分),用夸张的手法(1分)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1分)。

(2)室外环境:

修竹倚山,清泉横道(2分);生活用品:

芒鞋竹杖,蒲荐松床。

(2分)

(3)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2分);以孤萤自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着对表现手法的理解,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修辞手法常考的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

做赏析题需要留心题干,“简析”二字很重要,表示答完手法和情感,还要有对诗句的解读。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整首诗歌的感知与理解,从中找到能表现出“野人舍”的关键词分析概括。

诗中描写“野人舍”的地方主要是颔联和颈联。

颔联写了室外的修竹和清泉;颈联着重写了竹杖和松床。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本题要看清题干问法,即考查“孤萤”形象的作用,思考时,要注意,“孤萤”作为自然事物,可作为环境描写来思考,因此可结合着渲染的环境氛围,结合着“孤萤”的含义分析作答。

因为已有“孤”字,表达诗人的孤寂之情;尾联因为是景物描写,可以考虑景物的作用,因前一句“夜深”加上“孤萤”,不难想到衬托环境的幽静。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善假于物也。

(韩愈《师说》)

(2),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3),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4)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子无良媒。

(《氓》)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7),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8),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

(2)转轴拨弦三两声(3)钉头磷磷(4)举匏樽以相属(5)匪我愆期(6)以手抚膺坐长叹(7)艰难苦恨繁霜鬓(8)日月忽其不淹兮

【解析】

试题分析:

要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

“生”“磷”“匏樽”“愆”“膺”“繁”。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

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

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

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

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

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

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

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

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

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

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

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

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

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接住母亲的脖子。

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

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

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

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

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

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

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

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

然而,母亲却不肯走。

母亲说:

“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

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

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

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

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

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

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

“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

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

“你爱过母亲吗?

”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

“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

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

”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

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

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

17.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

(4分)

18.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6分)

19.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

(4分)

20.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答案】

17.(4分)①对母亲感情冷淡,使母亲伤心;逃避丈夫责任,让母亲像男人一样干活。

②未尽父亲职责,对“我”照顾不够。

(每点2分)

18.(6分)①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②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认不出“我”与不忘煮鸡蛋给父亲吃作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爱得执著深厚。

③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

(每点2分)

19.(4分)①描写夕阳、晚霞美景,照应文题,深化主旨。

②盘缠的葡萄藤象征父母间无法割断的感情。

③金黄灿烂的麦穗隐喻父母在晚年收获爱情。

④以景物描写收束全文,表达了“我”对父母晚年相依相伴的欣慰之情。

(4分)

20.(6分)示例一:

是悲剧。

①起因之悲。

有才华的父亲被城里的姑娘伤了心,后由父母作主结婚。

②过程之悲。

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愿与爱自己的母亲培养爱情。

③结局之悲。

当爱来临时母亲却因老年痴呆感受不到爱情。

(6分)示例二:

是喜剧。

①母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真爱。

②父亲最终懂得并珍惜这份爱情。

③“我”从父母的“夕阳爱情”中感受到爱的真谛。

(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

每点2分。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7.

试题分析:

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本文多次提到我“恨”父亲,是因为对母亲感情冷淡,对“我”未尽父亲职责。

考点: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文本的主旨,此处就用了父亲自净修长的手与母亲枯树皮一般的手作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要答出谁和谁的对比,还要说明其作用。

考点: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

此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抓住有代表性的夕阳、晚霞,盘缠的葡萄藤,金黄灿烂的麦穗的含义来赏析父母万年的爱情收获等。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悲剧或喜剧都可以,但必须围绕“夕阳爱情”这条主线。

每点2分。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上的寺庙里有尊大理石做的佛像,地下铺着大理石的地板,人们每天都踩着地板来拜这个佛像地板不服气,说:

“喂,咱们都是一个山开采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