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49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习及其本质.docx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接受学习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先行组织者原则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B、巩固C、获得D、转化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16、俗语说“防患于未然”,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17、桑代克提出“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条件律

18、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

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

19、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

A.惩罚B.泛化C.消退D.分化

20、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叫做()。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21、()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顿悟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建构主义E.有意义言语

2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B.学生的学习C.广义的学习D.狭义的学习

23、Skinner认为效果最好的强化程序是()。

A.固定间隔程序B.固定比率程序C.变化间隔程序D.变化比率程序

24、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发现学习

25、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A.效果律B.近因律C.准备律D.练习律

26、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有()。

A.更容易理解该学科B.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C.有助于广泛的迁移

D.提高学习兴趣E.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27、加涅把()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A、辨别技能B、概念技能C、规则技能D、高级规则技能E、以上都不是

28、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29、()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之父”。

A、斯金纳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3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E、链接原则

31、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不自觉的捂住鼻子,这种行为属于()。

A、强化B、消退C、惩罚D、逃避条件作用E、回避条件作用

32、下面对桑代克联结说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B、桑代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C、桑代克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D、桑代克的理论存在机械化和简单化的缺陷E、桑代克的理论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能解释简单的学习

3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作了分类,主要分为()。

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E、运动技能的学习

34、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中,()实际上反映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A、失用律B、联想律C、效果律D、准备律E、练习律

35、下列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C、学习由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本能活动E、学习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36、下面有关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B、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C、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D、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发展、变迁所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E、人类的学习是漫无目的的

37、属于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知识观B、学生观C、学习观D、教师观E、学前观

38、()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A、布鲁纳B、桑代克C、加涅D、斯金纳E、伍德沃斯

39、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E、柯尔伯格

40、加涅的学习理论中,能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B、态度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动作技能的学习E、认知策略的学习

41、()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

42、加涅的学习理论中,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B、态度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认知策略的学习

43、桑代克的联结说中,()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组织律

44、见到路上的垃圾会自动绕开、屋内噪音嘈杂时会暂时离开,这些行为属于()。

A、条件反射B、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逃避条件作用

4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奥苏贝尔

46、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E、桑代克

47、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E、布鲁纳

4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E、分类

49、学生学习“功=力X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E、公式学习

5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E、获得

5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E、知识

5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E、条件刺激

53、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C、计划性和组织性D、目的性E、被动性

54、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无意义学习D、有意义学习E、机械学习

55、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C、间接的观察学习D、形象观察学习E、创造性观察学习

56、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E、模仿过程

5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E、运动技能

58、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C、无条件反应D、条件反应E、强化

59、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

A、小步子原则B、由易到难C、循序渐进D、自行控制时间E、多层次

60、改变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E、下位学习

61、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等他离开时却又突然想起他的名字,这种现象称为()。

A、消退B、强化C、遗忘D、内化E、巩固

62、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的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

6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

64、接捏按学习结果对学习做了分类,包括()。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6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E、条件反射

6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B、习得学习方法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D、建立知识系统E、了解新生事物

67、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抑制E、正强化

68、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A、定时距式B、变式距式C、定比率式D、变比率式E、每次都给强化

69、程序教学是根据()原理设计的。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积极强化C、经典性条件反射D、智力水平E、思维方式

70、下列关于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B、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的C、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D、发现学习可能是机械的E、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了“发现”这一阶段

71、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72、()吸收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模式。

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巴甫洛夫

73、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体现了()。

A、获得B、消退C、刺激泛化D、中性刺激

74、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的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是()。

A、加涅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巴甫洛夫

75、属于联结派的学习理论的是()。

A、联结说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C、操作性条件作用论D、社会学习理论E、认知同化论

76、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

A、直接强化B、强化的程式C、替代性强化D、自我强化E、间接强化

77、学生看暴力电影习得了一般的攻击性态度,而不只是具体的攻击行为,这体现了()。

A、直接的观察学习B、间接的观察学习C、抽象性观察学习D、具体性观察学习E、创造性观察

78、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

A、联结派B、认知派C、建构主义D、行为主义

79、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B、广义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成人的学习

8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81、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82、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8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4、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撤销处罚E、给与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85、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

86、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答案:

⑷。

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87、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

(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

⑶。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88、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答案:

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89、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动作技能;

(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答案:

⑵。

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90、在学生学习的概括阶段,老师所应该做的是(B)。

A、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编码B、帮助学生练习在多种情境下运用信息,使信息得以迁移C、为学生提供线索和启发,帮助其回忆信息的内容D、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

9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B)。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二、填空题

1、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

3、________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4、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_______。

5、加涅提出五类学习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7、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____。

9、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_________。

10、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和。

12、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大组织原则是和。

13、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教学策略。

14、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习分为、和。

15、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______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16、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17、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18、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建立联结。

19、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是、。

20、学生的学习以的掌握为主线。

21、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中,实际上反映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22、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有两种类型:

、。

2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上的变化。

24、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和图像的表象形式来呈现。

2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是准备律、、。

26、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27、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

28、是指个体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产生的想象。

29、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0、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

31、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

32、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3、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和“期望”这两个部分。

34、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35、当学习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

36、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37、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38、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两种强化:

和自我强化。

39、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

40、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心理学上称之为。

41、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而逆向链式塑造就是“______”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42、______是指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4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______通过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______,强调学习是一个______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______。

三、辨析题

1、幼儿学习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有其特殊性。

正确。

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2、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错误。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相同。

4、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直接显现出来的。

5、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正确。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6、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并能根除不良行为习惯。

7、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8、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错误。

9、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错误。

10、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对立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11、一般来说,发现学习是一个主动思维过程,接受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

错误。

12、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13、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14、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正确。

15、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四、简答题

1、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具有调控执行过程的功能,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

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

(4)态度的学习:

加涅提出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等。

(5)运动技能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