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454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做题方法.doc

篇一: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

作者:

王孝江(初中综合实践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三班)评论数/浏览数:

0/603发表日期:

2011-12-1210:

25:

01

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时普遍感觉到知识比较散、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复习时看起来准备得很完整,到考试时却总发现有些知识出现漏洞。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重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如学习物质时常涉及到物质的检验,如果一处一处来记,就会感觉到很散,那么我们不妨总结出来几种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如: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硫酸、盐酸等,这样就会使知识完整如:

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一般须将被确定物质一一检验出来。

鉴定时主要依据一些特殊离子,因而必须对一些特殊离子的鉴定较熟悉,如:

而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①物理方法:

根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如:

na2so4溶液与cuso4溶液(颜色)

co2与nh3(气味)

浓h2so4与浓盐酸(挥发性)

②化学方法:

利用组内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a.酸碱性:

同组内物质的溶液酸碱性若不同,可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

如:

盐酸、nacl溶液、naoh溶(紫色石蕊试液)

b.特殊离子法

说明:

↑:

气体;↓:

沉淀。

同样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涉及到物质制备的试题,同学们也往往感到有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在复习时加以总结,综合起来,如有关物质的制备方法:

只有在复习时不断地总结,才能使知识无漏洞,才能使知识完整。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能由此及彼,由某一信息源可以多方面的获取不同的信息。

如:

通过如下的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可能很多同学仅此获取一点信息,但是如果你学会以此为线索就可以联系出很多的知识,我们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而言,可以反应出其反应物的性质,生成物的可能制备方法,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

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具有还原性,同样氧化铜具有氧化性,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氧化铜可以与同样具有还原性的一氧化碳和碳发生类似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知,可以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来制取铜和水,当然这只时可能的制法,在实际中是否用到,我们又要综合考虑操作、经济、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相

关的实验的角度获取信息:

如这一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的实验现象等。

另外还可以以相应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为获取信息的载体,如:

从水这一常见的化合物出发,我们就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联想到它的性质、用途,又从社会角度联想到水污染的形成及防治措施等等,从二氧化碳这一物质出发,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联系到它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想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等。

只有在复习过程不断总结,才能使本来觉得比较乱的知识,实际上它们内在有很多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解题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掌握的深、广度及熟练基础上,对所解过的题要深入反思归类总结,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出题目。

为了更好地提高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落实基础,提升解题能力

一般说来,在考试中出现的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是由若干个基本知识点所组成的,这些知识点又是最基本的知识。

那么为了提升解题能力,首先要掌握了基础知识。

在考试中,要能从考试中题目中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再具体一一回顾这些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从而更有方向地解出这些题目。

如化学中的推断题看起来是比较综合的题型,实际上你可能一一分解成多种物质的性质或制法,再如,同学们认为比较难的,也就是比较综合的实验探究题,如果你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它往往也是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问题,只不过把它们综合在一起了。

由此可见,夯实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基础也是关键。

2、掌握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是总结一些方法,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一例多解,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一例多解,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相同的问题,一般来说训练某一方法,开始应该是模仿老师的方法,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创新。

例:

请你利用图中所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答这一类质量问题的计算题时,既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计算,也可以运用质量分数来进行计算。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多向探索,就是要探索当题设条件改变,解题角度改变,应该如何着手的问题。

例: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改进方案:

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在平时训练中,加强联系对比,这一点在理科试题中尤其常见且十分重要,因为很多同学往往做题过程中同时有记题,对一些题目的解法不是真正弄懂,而是只知大概,当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就误认为与原来的某题相同,从而错误地用原来的方法来解析,因此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不断对比不同的题目的异同点,掌握其中的关键,这样就能在考试中不断应变,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例: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所画图象能与操作相符合的是(

a.用水稀释naoh溶液,溶液的ph的变化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c.常温下把足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其中b选项的变化,如换成氯化钠和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过量,画出这一过程的图像,又该如何?

再如:

有关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相符的是()

篇二:

初三化学答题技巧及基本知识点归纳

2012年初三化学

知识点归纳与解题技巧总结

物理、化学应考的四大原则

在实际考试过程当中究竟该如何分配时间呢?

答题的顺序究竟该怎样安排呢?

倘若遇到不会的题目究竟是该尽力攻克还是跳过去先做其他题目呢?

这就牵扯到了答题的原则问题,以下为大家整理了四个原则,希望对同学们的考试有所帮助:

1、做题顺序

一般来说,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

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

这样不仅符合心理习惯,而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原则

如果做题中遇到难题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是不是一定要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倘若遇到难一些的题目,经过几分钟思考后依然没有思路,那就应该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千万不能因为一道题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后面的题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整体分数造成了影响,那实在有些可惜。

3、优势优先

物理、化学应考的四大原则

在实际考试过程当中究竟该如何分配时间呢?

答题的顺序究竟该怎样安排呢?

倘若遇到不会的题目究竟是该尽力攻克还是跳过去先做其他题目呢?

这就牵扯到了答题的原则问题,以下为大家整理了四个原则,希望对同学们的考试有所帮助:

1、做题顺序

一般来说,物理、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

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

这样不仅符合心理习惯,而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原则

如果做题中遇到难题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是不是一定要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倘若遇到难一些的题目,经过几分钟思考后依然没有思路,那就应该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千万不能因为一道题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后面的题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整体分数造成了影响,那实在有些可惜。

3、优势优先

物理、化学两门学科你不可能掌握的水平大致相当,一定有相对而言的优势学科,那在做题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时间:

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要尽快解答,这样将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留给稍微逊色的学科。

这样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数最大化。

4、不留空白

不管你是不是能做对这道题目,也不管你是不是会做,都不能在卷面上留下一片空白区域。

在这个时候,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

并且,有大片的空白区也会破坏老师的阅卷印象,导致最终失去了印象分而吃亏。

中考化学学科答题技巧

化学学科的审题很重要。

一定要看清楚化学用语的符号,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答案,然后再下笔。

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适当地先跳过去,等到全部做完之后再解答这些难题。

对于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题目要认真回忆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中考化学的信息题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这时就应该抓住“官能团”的结构。

不同的“官能团”在什么结构部分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然后一步一步地去联想,去答题,一定不要轻易地放弃。

化学题目很重要的就是实验题,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回忆课本上的实验。

千万不能觉得似曾相识就直接写答案。

不要出现经验主义错误。

不管是什么题目,在解答完毕之后都要认真地检查两遍,注意是否漏题,是否有举棋不定的题。

如果发现应该及时补上,重新再做一遍,总之绝对不能草草了事

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10、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质子(+)17、原子核中子(0)注: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

得得

阳离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原子

失失

注: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③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

ab+cd=ad+cb

19、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

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mno2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2o2===2h2o+o2↑此反应mno2

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

+-

hno3+3-

h2so4++so42-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koh==k+-

naoh==na+-

ba(oh)2==ba2+-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

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

na2co3.10h2o、cuso4.5h2o)

27、潮解:

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

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氢(h)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a.金属单质。

如:

钾k铜cu银agb.固态非金属。

如:

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如:

氦(气)he氖(气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钠(na)

篇三: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目录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四、常用公式计算

五、解题技巧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

(4)标:

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

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

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

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

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4、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公式二: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a%浓=m稀×b%稀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

公式三:

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

公式四: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四、常用公式计算

10.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1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篇四:

初三化学专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即: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

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㈠、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

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

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稀)=feso4+h2↑△m(溶液质量增加)

56256-2=54

10x55.4g-50g=5.4g

可求出x=56%答:

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

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febalcba(oh)2dna2co3

㈡、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2kclo3=2kcl+3o2↑2h2+o2=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3zn

122.53×65

12.25gx

x==19.5g

2、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解析:

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

①2na+2h2o=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