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80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次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

2.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

3.辅导员在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时扮演角色需要恰当定位

4.辅导员角色扮演拓展方向与途径不够明确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建议

1.辅导员要充分扮演好“解惑者”的角色

2.辅导员要处理好“管理者”的角色

3.辅导员要发挥好中介作用

4.要注意辅导员团队的角色组合

四、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1.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3.要注意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4.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3.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

4.具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在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素质,综合业务素质是核心,健康素质是基础和前提,各个素质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六、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性

1.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环境变化的要求第二,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第三,教育者自身工作的要求

2.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要素的和谐发展、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

讲实效性,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力求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采取最佳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一,把握规律性第二,增强协调性第三,激发主体性

3.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等诸多因素与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身心特征、道德水准、阅历基础等诸因素之间的适应程度。

第一,明确教育目标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第三,改进教育形式

七、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征,具有共同的时代性、主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有序性等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实功利的倾向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特点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有知行脱节现象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增强

理想信念从内容上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层次依次升高,其中社会理想是最高层次。

八、影响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时代的大背景(26)2.家庭环境的熏陶3.地域特征的延续4.不同年级的特点(28)5.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的诱导、社会工作经历的磨练、自身的约束作用)

九、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1.日常观察法30-31

2.个别谈心法32-33

3.活动检验法33-35

4.理论学习法34-35

十、班级及党团组织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2.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3.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

十一、班级及党团组织三者的关系

1.以党支部工作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2.以团支部工作为抓手,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

3.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提升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十二、班级及党团组织的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2.具体工作的目标管理

十三、队伍建设是关键

队伍建设是党团班建设的关键。

辅导员要着重做好班子成员搭配、队伍骨干选拔与培养、队伍考核与激励三方面的工作。

班子成员搭配:

1.班级和党团组织班子成员基本构成

班级干部成员的基本构成为:

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文员、体育委员和寝室长。

团支部干部成员的基本构成为:

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成员搭配注意事项:

44

2.队伍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队伍骨干的选拔标准: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关系、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发展潜力。

此外还应考虑到该学生是否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拥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等。

3.队伍骨干的选拔方式大体有三种:

学生全体投票选举、辅导员指定、学生代表讨论推优。

45、46

4.队伍考核应从队伍整体工作考核和队伍成员考核两方面着手。

考核方面不仅包括工作绩效,还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

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着手。

队伍激励包括队伍整体激励和针对个体成员采取的激励。

十四、制度建设是保障

班级需要的制度包括两类:

一类是由学校及相关部门规定,一类是需要班级自主制定。

制定班级制度的重要事项:

1.明确制度的制定者2.确保制度的合法合理性3.摆脱制度的单一面孔。

制度的贯彻执行:

1.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2.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利监控3.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4.将制度内化为每个成员内心自觉的遵守

十五、文化建设是主线

1.氛围塑造

物质形态文化氛围的塑造、

精神文化氛围的塑造

2.活动创新

丰富的智能文化活动

独特的品牌文化活动

3.人心凝聚

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让文化建设成为每位学生的事情

以学生为本

十六、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十七、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以隐形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十八、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两个着力点”是指要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三关”即形势与政策教育关、入学教育关和毕业教育关;“五个环节”指的是奖惩评定过程中、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等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十九、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

校内角色发生变化

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

学习任务发生变化

学习内容发生变化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

交往范围发生变化

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

教学管理发生变化

日常管理发生变化

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

2.专业思想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

3.法规校纪教育是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

4.适应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

5.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

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法2.活动教育法3.环境陶冶法4.榜样示范法5.问卷调查法

二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以及热点问题三部分内容,前两部分属于相对稳定的部分,

第三部分是属于相对变化的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内容

3.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补充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工作:

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实效性

3.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二十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毕业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十二、毕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择业观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修养内容

3.能力素质培养是毕业教育的业务技能内容

4.就业指导是毕业教育的择业技能内容

首先是政策指导其次是技巧指导

二十三、毕业教育的基本方法

1.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2.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3.结合典型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4.结合实践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5.利用情景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二十四、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丰富和完善,伴随着大学的转型而变化,逐渐成为一种完整的形态。

它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是由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

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2.校园物质文化3.校园制度文化4.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谐”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衡量标尺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背景与意义

1.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总体上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总体而言,新时期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是:

面向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立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确立与社会前进、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服务本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确立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协调、大学精神相符合、育人目标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具体而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突出以下特征:

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

明礼诚信

文化活力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任务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

1.建设校园政治文化是灵魂2.建设校园道德文化是基础3.建设校园学术文化是核心

4.校园文体活动是助推

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2.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4.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二十五、全面繁荣学生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

学生社团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自发组织和参与各类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社团的特征

学生是社团的主人。

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

学生社团是社会交流的学校。

学生社团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巩固并拓宽学生的知识。

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

一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品牌化:

学生社团未来发展趋势

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作用

1.把握发展方向

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强化实践,鼓励创新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育人作用,着重加强。

2.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

合理、可行的评优方法

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3.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二十六、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2.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社会实践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4.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社会实践有益于课堂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3.社会实践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4.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实践教学

理论宣讲

专业实习

2.学生军训

3.社会调查

4.生产劳动

5.社会服务

6.科技发明

7.学习参观

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

1.基地化2.实体化3.项目化4.社会化

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

1.组建团队

2.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组织主要有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两大类。

具体的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第一,重点团队,第二,就近就便,第三,点面结合

3.进程安排

4.安全措施

5.宣传方案

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

1.项目申报阶段

2.筹备部署阶段

3.调查选点阶段

4.组队动员阶段

5.项目实施阶段

6.总结表彰阶段

二十七、社会实践的评价与考核

社会实践报告是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对社会问题的某一方面予以特殊的关注,发现其问题,把握其动向,总结其规律,提出某些建议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讲,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社会实践报告和专题性社会实践报告;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应用型社会实践报告和学术性社会实践报告。

综合性社会实践报告也称为概况性社会实践报告,是指对社会实践活动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善、具体反映的社会实践报告。

专题性社会实践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的事物、问题的某个侧面而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

应用性社会实践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术性社会实践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发现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结构是由报告的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个部分组成的,有的还有附录等。

正文部分的写作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表现主题的需要。

二是调查材料的状况。

三是谋篇布局。

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一般程序:

确定主题、选择材料、拟定提纲、撰写报告。

社会实践的考核标准:

1.选题是否具有独创性

2.是否按照项目申请书完成了所有计划

3.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4.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5.是否有长期化、基地化前景

6.能否培养学生素质,为课堂学习提供有益补充

二十八、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所谓心理问题,有时也称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或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以及所伴随的异常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

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两类,心理障碍主要指后者。

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指短期的心理困扰,如应激问题、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主要是由于适应不良、突发性事件以及挫折等因素引起。

心理疾病是指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与行为异常等,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心理问题的评定与鉴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理诊断,即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评定人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疾病,确定其性质和程度,从而对其作出判定的过程。

如何评定或鉴别一个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原则上讲应该由临床心理学家根据严格的程序和方法去诊断。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与行为表现以及判断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人际关系状况、自我成就感和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尤其是对情绪持续低落和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具有顽强的意志。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生活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5.性格与情绪问题6.神经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个体原因2.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学校原因

3.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4.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原因

二十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第一,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的常用工具142-143

第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2.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及工作坊

3.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

4.构建学生、学生工作干部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三级工作机制

第三,开展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是指由受过咨询心理学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45

心理咨询的功能:

教育功能、发展功能、保健功能和治疗功能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个体咨询

团体咨询(小组咨询)

电话咨询

书信咨询

网络咨询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与发展咨询

(2)学业与发展咨询(3)择业与发展咨询

三十、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

当个体面对的困难情景无法回避,自身也没有资源和应付机制去应付,此时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一般可从心理危机的三个维度:

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上判断心理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49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

发展性危机,指一个人从某一发展阶段转入后续的发展阶段时,个人原有的行为和能力不足以完成新课题,而新的行为和能力尚未形成,致使个人的行为和情绪处于混乱的无序状态。

情境性危机,指由外部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

情境性危机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遭遇的危机,包括亲人死亡、失恋、学业失败、人际关系失调、遭受暴力伤害或自然灾害等。

存在性危机,是指因一些人生重要的根本问题,如人生目的、意义、价值、责任等的出现而导致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的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发的伤害行为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之重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主要是避免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同时帮助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步入正常生活。

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学生类型:

151、152

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152

心理危机案例的处理流程153

三十一、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在教育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3.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十二、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

1.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实行“免费上大学”和“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政策

2.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实行助学金、奖学金和贷学金并存的资助政策

3.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实行“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政策

三十三、我国高校现行资助体

1.奖学金2.助学贷款3.勤工助学4.困难补助减免学费

即奖、贷、助、补、减

三十四、贫困学生的界定

贫困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

总的来说,目前各高校确定贫困生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主要途径如下:

(1)由学生本人反映家庭经济情况

(2)县民政局、乡镇政府、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出具贫困家庭证明;(3)班主任、同学、室友反映情况;(4)通过调查饭卡等的消费情况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水平。

三十五、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原则

1.以素质拓展为依托,促进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2.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3.以勤工助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自强奋斗的精神

三十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来源的拓宽

1.国家统筹,完善奖贷助补,各界共助解困

2.学校落实,主推勤工助学,学生自主脱困

3.社会介入,开拓物质渠道,慈善事业协助助困

三十七、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前提下,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并获取一定劳动报酬的活动形式。

认识开展勤工助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作用

1.教育学生增强自信心

2.教育学生增强责任心

3.教育学生增强爱心

拓宽勤工助学的领域

1.广泛开发勤工助学岗位2.实现勤工助学的“基地化”

保障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的合法权益

1.加强维权意识教育

2.建立健全大学生维权组织,实行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十八、学生管理与综合测评

学生管理是指学校设立专门机构通过计划、组织、动员、协调以及监控等方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学生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量化和定性的考核过程,是认识和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检验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校教育导向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重要过程。

学生管理的目标

1.引导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2.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4.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管理的原则

1.密切联系学生原则2.自主管理原则3.依法管理原则4.创新管理原则

学生管理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奖励、违纪处分、宿舍管理以及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等。

奖励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