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85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理科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

(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Ni-59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7月1日起,上海、西安等地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这体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决心,而环境保护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属于有害垃圾

B.各种玻璃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可回收利用,属于其他(干)垃圾

C.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不易降解,能使溴水褪色

D.含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都只生成CO2和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镍、镉等,填埋会造成土壤污染,属于有害垃圾,A项正确;

B.普通玻璃

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可回收物,B项错误;

C.聚乙烯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无法使溴水褪色,C项错误;

D.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但丝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中还含有氮元素,燃烧产物不止CO2和H2O;合成纤维成分复杂,所以燃烧产物也不止CO2和H2O,D项错误;

答案选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0.5mol/LCH3COONH4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H3COO-与NH4+的数目均为0.5NA

B.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0.6NA

C.16g氨基(-NH2)中含有

电子数为7NA

D.在密闭容器中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反应后,体系中的原子数为8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醋酸根和铵根均会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这两种离子的数目一定小于0.5NA,A项错误;

B.该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根据公式计算可知:

;该溶液中的水的质量为5.4g,根据公式计算可知:

;所以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为1.2NA,B项错误;

C.1个氨基中含有9个电子,16g氨基即1mol,所以含有电子数为9NA,C项错误;

D.密闭容器中发生的虽然是可逆反应,但原子总数守恒,所以为8NA,D项正确;

答案选D。

3.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Q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X与Q同周期且是该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Z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强酸性

B.Y单质常温下稳定不跟酸碱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Q

D.Y与Z的一种化合物是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Q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推测Q为N元素;X是与Q同周期,且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元素,所以X为F元素;由“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Z为Cl元素;根据“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且“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Y为Al元素。

【详解】A.X和Z

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F和HCl,其中HF为弱酸,A项错误;

B.Y单质即铝单质,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B项错误;

C.Q和X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F,标况下HF为液态,而NH3为气态,所以HF的沸点更高,C项正确;

D.Y和Z的化合物即AlCl3,属于分子晶体,并不具备高沸点和高强度,D项错误;

答案选C。

4.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最终溶液变蓝

氧化性:

Cl2>Br2>I2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得到蓝色溶液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D

向2mL0.01mol/L的AgNO3溶液中滴加几滴同浓度的NaCl溶液后,滴加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证明Ksp(AgI)<Ksp(AgCl)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加入的氯水过量,加入KI后,I-会被过量的Cl2氧化生成能使淀粉变蓝的I2,所以无法证明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A项错误;

B.能够让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是SO2,也可能是氯气等;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那么溶液中含有的也可能是

,不一定是

;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l2,那么溶液中可能含有ClO-或

;综上所述,B项正确;

C.蔗糖水解后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糖是典型

还原性糖;若要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需要先将水解后的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才会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选项没有加NaOH将溶液调成碱性,故C项错误;

D.由于先前加入的NaCl只有几滴的量,所以溶液中仍然剩余大量的Ag+,所以后续加入KI溶液后,必然会生成黄色的AgI沉淀,实验设计存在漏洞,并不能证明AgI和AgCl的Ksp的大小关系;D项错误;

答案选B。

5.某药物丙可由有机物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甲)+

(乙)

(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生成丙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乙的化学式是C4H718OO

D.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和CH318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结构可知,反应过程中甲分子发生了1,4加成,形成了一个新的碳碳双键,乙分子也发生了加成最终与甲形成了六元环;A项正确;

B.由于甲分子中存在一个sp3杂化的形成了4条单键的碳原子,所以甲分子内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项错误;

C.由乙的结构可知,乙的分子式为:

;C项错误;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羧酸会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所以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为

,D项错误;

答案选A。

6.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①溶液中c(NH4+)+c(NH3·H2O)+c(NH3)=2c(Cl-)

B.点②溶液中c(NH4+)=c(Cl-)

C.点③溶液中c(Cl-)>c(H+)>c(NH4+)>c(OH-)

D.该氨水的浓度为0.1000mol·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条件“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中的等式,实际上是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进一步可知,V(HCl)=20mL即为滴定终点,原来氨水的浓度即为0.1mol/L。

V(HCl)=20mL即滴定终点时,溶液即可认为是NH4Cl的溶液,在此基础上分析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更为简便。

【详解】A.V(HCl)=20mL时,溶液中有c(Cl-)=c(NH4+)+c(NH3·H2O)+c(NH3)成立;所以V(HCl)=10mL也就是20mL的一半时,溶液中就有以下等式成立:

c(NH4+)+c(NH3·H2O)+c(NH3)=2c(Cl-);A项正确;

B.点②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式:

c(H+)+c(NH4+)=c(OH-)+c(Cl-),可知溶液中c(NH4+)=c(Cl-);B项正确;

C.点③即为中和滴定的终点,此时溶液可视作NH4Cl溶液;由于NH4+的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NH4+)>c(H+);C项错误;

D.由条件“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可知V(HCl)=20mL即为滴定终点,那么原来氨水的浓度即为0.1mol/L;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对于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体系,若要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先考虑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电离和水解等规律进行判断,会大大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

7.“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a为TiO2电极,b为Pt电极,c为WO3电极,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2SO4-H2SO4溶液。

锂离子交换膜将电池分为A、B两个区,A区与大气相通,B区为封闭体系并有N2保护。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导线连接a、c,则a为负极,该电极附近pH减小

B.若用导线连接a、c,则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xWO3-xe-=WO3+xH+

C.若用导线连接b、c,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D.利用该装置,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示意图可知,a与c相连后,a电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作负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2SO4-H2SO4溶液,所以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由于生成H+,所以a极附近的pH下降;A项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a与c相连后,c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应写作:

;B项错误;

C.根据示意图,b与c若相连,b极为正极发生氧气的还原反应,考虑到电解质溶液为pH=3的Li2SO4-H2SO4溶液,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C项正确;

D.连接a与c后,将太阳能转变成B中的化学能,再连接b,c后,就可将化学能再转变成电能,最终实现了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8.次氯酸溶液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使病毒的核酸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灭病毒,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

已知:

Ⅰ.常温常压下,Cl2O

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HClO。

Ⅱ.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生成Cl2O气体,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得次氯酸溶液。

某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浓度不小于0.8mol/L的次氯酸溶液。

A.

B.

C.

D.

E.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2)配平装置B中的反应___________:

Cl2+Na2CO3+H2O=Cl2O+NaCl+NaHCO3。

写出Cl2O的结构式为_____。

(3)装置C中加入的试剂X为CCl4,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5)此方法相对于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

(答出1条即可)

(6)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

(1).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来调节流速和体积比1:

3

(2).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3).Cl-O-Cl(4).除去Cl2O中的Cl2,提高制得的HClO的纯度(5).D(6).B(7).C(8).制备的HClO的浓度大,纯度高,不含有Cl-(9).57.6

【解析】

【分析】

该实验属于物质制备类实验,所需原料为氯气和空气,并且要注意体积比1:

3这个要求;因此就出现了这两个问题:

(1)原料Cl2含有杂质需要除杂;

(2)如何准确地控制两种原料气体积比;带着问题分析每个装置的作用就不难发现D装置就恰好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接下来,由于B中的制备反应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所以产物中肯定含有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气,所以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未反应完的原料气是否会干扰后续的制备,如何除去;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装置C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最终在装置E中,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次氯酸溶液。

【详解】

(1)装置D的作用一方面要对装置A制备的Cl2进行净化除杂,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空气和氯气的最佳体积比;所以D的作用为:

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同时观察气泡的速度来调节氯气和空气的体积比至1:

3;

(2)根据题意,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Cl2O中的O为-2价,Cl为+1价,所以该反应是氯元素的歧化反应;根据Cl2O中氯和氧的价态可推测其结构为Cl-O-Cl;

(3)题干中提到,用水吸收Cl2O制得次氯酸溶液,Cl2O中不能含有Cl2,而B处的反应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必然会有一部分Cl2无法反应,因此,需要对B装置的出口气体进行除氯气操作,C中的CCl4由于与Cl2极性相近,可以将Cl2吸收,所以C的作用即:

除去

中的Cl2,提高次氯酸溶液的纯度;

(4)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连接顺序为A→D→B→C→E;

(5)氯气直接溶解在水中会生成盐酸杂质,并且由于Cl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制备的次氯酸的浓度也不高,因此该方法的优点为:

制备的次氯酸溶液浓度大,纯度高;

(6)由题可知,E中次氯酸的含量为0.4mol,根据E中发生的反应:

,可知E中参与反应的n(Cl2O)=0.2mol,所以总共生成的Cl2O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Cl2O的制备反应方程式可知,所需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那么至少需要含水量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点睛】在考虑制备类实验的装置连接顺序时,可先找出其中的原料发生装置,反应制备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再根据具体信息考虑这些装置之间的除杂干燥防倒吸问题,最终设计出合理的连接顺序。

9.某实验室以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还含有少量FeO、Fe2O3、CoO、BaO和SiO2)为原料制备NixOy和碳酸钴(CoCO3)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Co(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2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4

9.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滤渣Ⅰ”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_____。

(2)“氧化”时(加入NaCl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加入Na2CO3来“调pH”的目的是生成黄钠铁钒沉淀而除去铁,也可通过加入MO(对应的金属氧化物)来调节pH将铁除去,则pH控制的范围为_____。

(4)在实验室萃取操作应该在_____中完成(填仪器名称),向水相中加入NaHCO3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从NiSO4溶液获得NiSO4·6H2O晶体的操作依次是:

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煅烧”时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变化曲线如图,该曲线中B段所表示氧化物的名称为_____。

【答案】

(1).BaSO4和SiO2

(2).

(3).3.7<pH<7.2(4).分液漏斗(5).

(6).蒸发浓缩(7).冷却结晶(8).三氧化二镍

【解析】

【分析】

原料的成分含有NiO,FeO,Fe2O3,CoO,BaO和SiO2,最终要制备两种产物,一种是镍的氧化物,一种是CoCO3,所以FeO,

,BaO和SiO2要在制备过程中逐步去除。

第一步加酸溶解原料,考虑到发生的反应,就可得知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题干中还提供了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的表格,经过分析可知,要想去除铁元素,应当把铁元素全都转化为三价铁再调节pH才能在不降低产品产量的同时除净杂质铁元素。

最后根据失重曲线判断物质的组成,可通过原子守恒进行计算,再进一步判断即可。

【详解】

(1)原料的成分有NiO,FeO,Fe2O3,CoO,BaO和SiO2;加入硫酸酸溶,SiO2不反应,所以会出现在滤渣中,BaO会最终变成BaSO4沉淀,所以也会出现在滤渣中;

(2)氧化步骤的目的是将二价铁转变成三价铁,便于在后续步骤中沉淀法除去,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3)加入Na2CO3这一步是为了除去铁,同时也要避免其他元素的损耗,所以选择的pH区间为3.7~7.2;

(4)萃取最关键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加入碳酸氢钠后,产物之一是CoCO3沉淀,考虑到NaHCO3是过量的,所以最终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由溶液获取结晶的常规操作是: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硫酸镍晶体的摩尔质量是263g/mol,所以26.3g即为0.1mol;280℃开始,固体的质量减少,这个时期是因为结晶水丢失导致的,所以A段对应的物质就是0.1mol的NiSO4;温度到600℃,固体的质量再次下降,得到最终的镍的氧化物;根据原子守恒,8.3g氧化物中Ni的质量为5.9g,那么O的质量为2.4g即0.15mol,所以固体氧化物中

,所以固体氧化物即三氧化二镍。

10.对甲烷和CO2的高效利用不仅能缓解大气变暖,而且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甲烷临氧耦合CO2重整反应有:

反应(i):

2CH4(g)+O2(g)⇌2CO(g)+4H2(g)△H=-71.4kJ•mol-1

反应(ii):

CH4(g)+CO2(g)⇌2CO(g)+2H2(g)△H=+247.0kJ•mol-1

(1)写出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

(2)在两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反应(ii):

CH4(g)+CO2(g)⇌2CO(g)+2H2(g)(不发生其它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

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n)/mol

CO2的平衡转化率

CH4

CO2

CO

H2

0.1

0.1

0

0

50%

0.1

0.1

0.2

0.2

/

①下列条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v正(CH4)=2v逆(CO)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满足c(CH4)·c(CO2)=c2(CO)·c2(H2)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Ⅰ、Ⅱ内C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满足:

2n(CO)Ⅰ_____n(CO)Ⅱ(填“>”、“=”或“<”)

(3)将一定量的甲烷和氧气混合完成反应(i),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测得CH4转化率与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c点_____(填“可能”、“一定”或“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理由是_____。

(4)CO2也可通过催化加氢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C2H5OH(g)+3H2O(g)∆H<0。

设m为起始时的投料比,即m=n(H2)/n(CO2)。

通过实验得到下列图象:

图1

图2

图3

①图1中投料比相同,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

②图2中m1、m2、m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③图3表示在总压为5MPa的恒压条件下,且m=3时,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

T4温度时,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式为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入数据,不用计算)。

【答案】

(1).CO(g)+

O2(g)=CO2(g)△H=-282.7kJ•mol-1

(2).C(3).>(4).一定未(5).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转化率,在相同条件下,乙催化剂对应的c点的转化率没有甲催化剂对应的b点的转化率高,所以c点一定未平衡(6).T3>T2>T1(7).m1>m2>m3(8).

【解析】

【详解】

(1)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保证: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为1;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产物是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的物质,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2)①A.2v正(CH4)=v逆(CO)时,反应才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由于平衡常数未知,所以浓度满足上式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项错误;

C.由于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且属于非等体积反应,根据公式

可知,当压强不变,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C项正确;

D.由于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且全为气体参与,根据公式

可知,密度恒定与平衡状态无关,D项错误;

答案选C。

②构造容器Ⅲ:

除起始物质只加入0.2molCH4和0.2molCO2外,其他条件与Ⅰ、Ⅱ相同;通过分析可知容器Ⅱ、Ⅲ中的平衡等效。

容器Ⅲ相比于容器Ⅰ,进料增加了一倍,考虑到反应方程式,所以Ⅲ相比于Ⅰ,平衡逆移,CO的含量下降,所以2n(CO)Ⅰ>n(CO)Ⅱ;

(3)催化剂对于平衡无影响,相同条件下,加入甲催化剂达到的转化率b高于加入乙催化剂的转化率c,所以c点对应的一定不是平衡状态;

(4)①由于该反应放热,所以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低,所以T3>T2>T1;

②对于两种反应物的反应,增加其中一种物质的投料,会使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提高,所以m1>m2>m3;

③由于投料按照化学计量系数比进行,所以反应任意时刻,n(H2):

n(CO2)=3:

1,且n(乙醇):

n(水)=1:

3;所以图中c线为H2,d线为CO2,a线为水,b线为乙醇;结合数据可知,T4时,平衡状态时,H2含量为0.375,CO2为0.125,水为0.375,乙醇为0.125。

所以压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11.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主要应用于制药、电镀、造纸、钢铁生产等工业。

其煅烧分解生成KCN、FeC2、N2、(CN)2等物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