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12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docx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视唱练耳教学心得体会(共7篇)

第1篇:

视唱练耳心得视唱练耳教学心得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很多人认为开设视唱练耳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听辨能力和看谱即唱的能力。

其实单纯以听、唱为主的技术性训练不能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

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

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

因此,不论在考试还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视唱练耳的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出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发愁、厌学和惰性等现象。

加强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

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

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分为视唱和练耳两部分。

视唱又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调唱名法为辅。

练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听记、音程、和弦、节奏和旋律等,虽然其训练方法存在差异性,但它们都是由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音高和节奏组成,所以又有很多的相同点,可以说掌握了音高和节奏的学习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

要想把视唱唱好,首先要唱准音阶。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生应先把C大调的音阶唱准,同时注意用耳朵感受音与音间的连贯性和音高的准确性。

唱准音阶以后就要进行八度以内的音程模唱与构唱。

在教学音程模唱与构唱时,要先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

模唱训练要从协和的狭音程开始,当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在进行宽音程的训练。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包括美学、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等学科联系也相当紧密。

可以说,视唱练耳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其他理论课程的实践学科。

这就需要视唱练耳教师不但精通乐理、和声、曲式等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式上,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所从事的音乐活动出发,帮助每位同学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一堂课为例:

在讲到纯音程(以纯

四、五度为例)时,对比学过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音程,让学生先感受到纯音程空旷的和谐的音响特点,然后结合空旷与和谐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这时,学生们会想到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西藏圣洁的雪山,联想到教堂音乐多是非常空旷和谐的音响等等。

那么在音乐中纯音程通常应用在什么地方呢?

这样的提问也许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可以对班里学习提琴的同学进行提问:

在你身边是否用到过纯音程?

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提琴用纯五度定弦。

这时同学们就会想到更多的弦乐器,例如:

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弦乐器都是纯五度定弦呢?

还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二度音程分为不协和音程和极不协和音程。

一、基本音级训练

学生在视唱时,简单的音阶和音程还可以应付,但遇到跨度大的音程往往会因为害怕、紧张唱走音。

在训练宽音程时可以采用搭桥的方法,如纯五度15,可以用基本音级上行12345来唱,或者用三度狭音程叠置135来唱。

其他宽音程如大小六度、大小七度也可以套用这种方法。

二、利用基本音级来唱变化音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唱变化音时总是凭感觉,当然有时会唱准,但这种没有理论依据单靠感觉来唱的方法难免会出现偏差。

我们不妨教给学生利用音程性质来唱变化音,如3#576中3#5是大三度,根据音的性质可用1

3、5

7、46这些基本音

级来套用,让3等于1或5或4的音高,#5则唱基本音级中3或7或6的高度,如3#5可唱作13,则3#576也就唱作1354,全部是由基本音级构成,这样轻而易举地就把变化音唱准了,久而久之,唱变化音也就不再那样困难了。

三、视唱中音乐情感的表现

学生们在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在日常教学中不光要求学生要看调号、拍号和速度,更要要求学生注意视唱中的表情记号、强弱记号等。

视唱不光考查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乐感)。

因此,在把握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注意强弱,保持整体的完整性,用轻巧、柔美的中弱声把每个乐句唱清楚、唱连贯、唱流畅,以达到最好的视唱效果。

练耳,练耳的目的就是听记,不仅要听得出还要记得下。

现在大部分学生上练耳课就犯困,因为总是听不出来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练耳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视唱太薄弱,视唱和练耳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只有唱得准,才能听得准,如果视唱能力和水平不高的话,听记水平必然受限。

现在的练耳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分为:

单音、音程、和弦、节奏和旋律五大部分。

单音听记一般较容易掌握,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其余四部分的训练。

1.音程与和弦的训练

音程与和弦的训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和声音程与和弦,两者的训练可用同一方法。

在听和声音程与和弦时,最重要的是抓住

低音,把低音听准了以后再听性质,这时即使无法把其他音记下来,单凭低音和性质也可以轻松地将和弦和音程准确无误的写下来。

所以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具备准确听辨、听记音程、和弦的能力。

2.节奏和旋律的交叉训练

在教学中,节奏和旋律的听记是学生难迈的又一门槛,其主要原因是对节奏型比较模糊,节奏无法记忆,旋律听记当然也大打折扣了。

节奏训练应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结合乐理知识,先用口念出节奏,再根据所念的用手打击节奏。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节奏,教师要范奏。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节奏型。

熟练掌握了节奏型,旋律听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节奏型上听记单音一样简单。

不过,旋律听记时一定要注意调式调性的听记,否则会导致全盘皆输。

通过节奏和旋律的交叉练习,不但练耳水平会飞速提高,而且音乐记忆能力也有很大进步。

当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学生们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和厌学现象,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

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

”以视唱教学为例,其主要方法有:

一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这是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二是要做到有表情的视唱,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不能仅将视唱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手段,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

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

换句话说,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遇见会唱谱但不会记谱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

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

这是因为旋律的哼唱是感性的,即使不经过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从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出发,先让他们哼唱出来并试着记谱,然后统一唱谱,重点纠正,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这样

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由此而表现出来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别,与学生的性格、毅力及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的积累多少等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避免产生听觉惰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尽快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讨论不仅能使知识含量得到扩充,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

比如:

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弦乐器的定弦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乐器的律制也是不尽相同,这时有的同学就会问:

既然音乐有如此多种律制,那么完全以钢琴作为教学工具来上视唱练耳课,以一种律制来评价所有学生的耳朵是否合理?

这样的问题似乎在质疑我们延续多年以来一直采取以钢琴作为教学工具的视唱练耳课,同时,教师也会思考,视唱练耳课如何上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认识音乐、最终要回到音乐中去这样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机械性的反复练习,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是音乐本身,音乐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音乐作品是由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

因此我们不能把音乐的各个要素拆开来进行单纯的技术训练,对音乐的综合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音乐作品这个背景中体会各音乐要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听觉技巧的能力

第2篇:

视唱练耳心得视唱练耳教学心得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很多人认为开设视唱练耳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听辨能力和看谱即唱的能力。

其实单纯以听、唱为主的技术性训练不能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

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

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

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

因此,不论在考试还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视唱练耳的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出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发愁、厌学和惰性等现象。

加强对视唱练耳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是解

决学生厌学视唱练耳的关键。

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分为视唱和练耳两部分。

视唱又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调唱名法为辅。

练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听记、音程、和弦、节奏和旋律等,虽然其训练方法存在差异性,但它们都是由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音高和节奏组成,所以又有很多的相同点,可以说掌握了音高和节奏的学习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学习方法。

要想把视唱唱好,首先要唱准音阶。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生应先把C大调的音阶唱准,同时注意用耳朵感受音与音间的连贯性和音高的准确性。

唱准音阶以后就要进行八度以内的音程模唱与构唱。

在教学音程模唱与构唱时,要先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

模唱训练要从协和的狭音程开始,当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在进行宽音程的训练。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包括美学、声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等学科联系也相当紧密。

可以说,视唱练耳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其他理论课程的实践学科。

这就需要视唱练耳教师不但精通乐理、和声、曲式等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式上,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所从事的音乐活动出发,帮助每位同学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一堂课为例:

在讲到纯音程(以纯四、五度为例)时,对比学过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音程,让学生先感受到纯音程空旷的和谐的音响特点,然后结合空旷与和谐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这时,学生们会想到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西藏圣洁的雪山,联想到教堂音乐多是非常空旷和谐的音响等等。

那么在音乐中纯音程通常应用在什么地方呢?

这样的提问也许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可以对班里学习提琴的同学进行提问:

在你身边是否用到过纯音程?

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提琴用纯五度定弦。

这时同学们就会想到更多的弦乐器,例如:

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弦乐器都是纯五度定弦呢?

还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二度音程分为不协和音程和极不协和音程。

一、基本音级训练

学生在视唱时,简单的音阶和音程还可以应付,但遇到跨度大的音程往往会因为害怕、紧张唱走音。

在训练宽音程时可以采用搭桥的方法,如纯五度15,可以用基本音级上行12345来唱,或者用三度狭音程叠置135来唱。

其他宽音程如大小六度、大小七度也可以套用这种方法。

二、利用基本音级来唱变化音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唱变化音时总是凭感觉,当然有时会唱准,但这种没有理论依据单靠感觉来唱的方法难免会出现偏差。

我们不妨教给学生利用音程性质来唱变化音,如3#576中3#5是大三度,根据音的性质可用13、57、46这些基本音

级来套用,让3等于1或5或4的音高,#5则唱基本音级中3或7或6的高度,如3#5可唱作13,则3#576也就唱作1354,全部是由基本音级构成,这样轻而易举地就把变化音唱准了,久而久之,唱变化音也就不再那样困难了。

三、视唱中音乐情感的表现

学生们在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在日常教学中不光要求学生要看调号、拍号和速度,更要要求学生注意视唱中的表情记号、强弱记号等。

视唱不光考查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乐感)。

因此,在把握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注意强弱,保持整体的完整性,用轻巧、柔美的中弱声把每个乐句唱清楚、唱连贯、唱流畅,以达到最好的视唱效果。

练耳,练耳的目的就是听记,不仅要听得出还要记得下。

现在大部分学生上练耳课就犯困,因为总是听不出来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练耳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视唱太薄弱,视唱和练耳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只有唱得准,才能听得准,如果视唱能力和水平不高的话,听记水平必然受限。

现在的练耳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分为:

单音、音程、和弦、节奏和旋律五大部分。

单音听记一般较容易掌握,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其余四部分的训练。

1.音程与和弦的训练

音程与和弦的训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和声音程与和弦,两者的训练可用同一方法。

在听和声音程与和弦时,最重要的是抓住

低音,把低音听准了以后再听性质,这时即使无法把其他音记下来,单凭低音和性质也可以轻松地将和弦和音程准确无误的写下来。

所以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具备准确听辨、听记音程、和弦的能力。

2.节奏和旋律的交叉训练

在教学中,节奏和旋律的听记是学生难迈的又一门槛,其主要原因是对节奏型比较模糊,节奏无法记忆,旋律听记当然也大打折扣了。

节奏训练应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结合乐理知识,先用口念出节奏,再根据所念的用手打击节奏。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节奏,教师要范奏。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节奏型。

熟练掌握了节奏型,旋律听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好像在节奏型上听记单音一样简单。

不过,旋律听记时一定要注意调式调性的听记,否则会导致全盘皆输。

通过节奏和旋律的交叉练习,不但练耳水平会飞速提高,而且音乐记忆能力也有很大进步。

当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学生们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和厌学现象,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

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

”以视唱教学为例,其主要方法有:

一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这是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二是要做到有表情的视唱,就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不能仅将视唱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手段,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

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

换句话说,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遇见会唱谱但不会记谱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

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

这是因为旋律的哼唱是感性的,即使不经过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从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出发,先让他们哼唱出来并试着记谱,然后统一唱谱,重点纠正,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地认识,这样

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音乐知识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由此而表现出来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别,与学生的性格、毅力及接触音乐时间的长短、音乐知识的积累多少等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避免产生听觉惰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尽快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讨论不仅能使知识含量得到扩充,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

比如:

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弦乐器的定弦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乐器的律制也是不尽相同,这时有的同学就会问:

既然音乐有如此多种律制,那么完全以钢琴作为教学工具来上视唱练耳课,以一种律制来评价所有学生的耳朵是否合理?

这样的问题似乎在质疑我们延续多年以来一直采取以钢琴作为教学工具的视唱练耳课,同时,教师也会思考,视唱练耳课如何上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认识音乐、最终要回到音乐中去这样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机械性的反复练习,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是音乐本身,音乐中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音乐作品是由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

因此我们不能把音乐的各个要素拆开来进行单纯的技术训练,对音乐的综合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音乐作品这个背景中体会各音乐要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听觉技巧的能力

第3篇:

视唱练耳教学视唱练耳教学-华夏爱婴幼师学校声乐教师供

节奏、节拍①

节奏(广义):

事物匀整地交替进行。

音乐中的节奏(狭义):

由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

节奏包括音的长短组合和强弱组合两个方面。

节拍:

指在乐曲中,强弱拍有规律的交替。

节奏、节拍②

节奏与节拍:

节拍仅是音的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节奏则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的音的时值长短方面富于变化的组织形态;节奏可概括节拍,而节拍则并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涵义。

节奏、节拍在音乐中式永远并行的,节拍与节奏的变化使得音乐(表现)发生变化。

节奏、节拍③

节奏源于生活、节奏源于劳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没有了节奏就失去了表达音乐思维的能力乐曲中某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节奏叫节奏型

节奏型在某些具有特性的乐曲中(进行曲、舞曲),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节奏型也是乐曲发展中获得统一的有效保证谱例:

图1

图1图2重音、拍①

图3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叫重音;通常出现在强拍上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有时根据需要在非强拍上以∧、>、sf等特殊记号标记而构成重音。

音乐进行中的强弱反复交替,由强拍至次一同等强拍之间的部分,叫小节。

重音、拍②

乐谱中划分小节的垂直线叫小节线(单纵线);同样粗细的双纵线标记在乐曲分段或乐章中结处成为段落线;一粗一细标记于乐曲结尾的双纵线叫终止线。

每小节所分为的几个等长部分,叫拍;有重音的拍叫强拍●,无重音的拍叫弱拍○。

图2拍子①

乐曲中,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拍子。

标明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以分数表示,分子表示每小节的拍数,分母表示单位拍音符的时值(即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几拍)。

五线谱以三线为分数线,拍号读法为从分母到分子数字直读,如四二拍。

拍子②

单拍子:

每小节有两个或三个单位拍的拍子叫单拍子,其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

现代拍子的基础是二拍子和三拍子。

二拍子是一强拍与一弱拍交替出现(强弱均匀交替),其性质是刚健的;三拍子是一强拍后续以两弱拍(强弱不等数交替),其性质是优美的。

单拍子:

图3拍子③

复拍子:

由同类单拍子(二拍子或三拍子)复合而成的拍子,叫复拍子。

其特点是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由几个单拍子合成就有几个强拍,小节以首拍为强拍,其他强拍为次强拍)。

其强弱交替效果较单拍子更细微深刻富层次感,有平稳、沉着、含蓄、浓厚的特点,常用于表现宽广、雄伟、庄严的乐曲(尤其是颂歌性质和叙事性质的乐曲,常采用四拍子,抒情性乐曲也喜用六拍子)。

复拍子①:

图4复拍子②:

图5谱例:

图6

图4图5拍子④

图6混合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