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31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docx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复习笔记

(冲刺版)

第一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

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

相关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

研究方法有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2、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

(1)博物馆学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习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

(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

博物馆特征,社会功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发展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发展成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管理学

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微观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以上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

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种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3、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1.专业语汇体系

2.逻辑体系

3.有独立性或排他性

1

4、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1)20世纪70年代:

以人为本;

(2)80年代初期,人与物相结合,即博物馆必须将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博物馆本应是研究人对物的研究,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3)90年代中期,应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

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

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向。

5、新博物馆学运动

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于1972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

在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中,公布其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主要有:

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将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

新博物馆学运动促进了一些国家生态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生态等博物馆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6、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弊端,

1、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上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是研究博物馆一种现象的理论,不能取代博物馆学而称之为新博物馆学。

2、肯定了将博物馆的物置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但不能否定传统的博物馆动能。

7、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

3)跨学科研究

4)新方法论的应用

5)建立博物馆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8、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教育学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需适当应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2)与心理学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观众心理,从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感染观众

3)与社会学研究人们在什么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

二、博物馆

1、博物馆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我国认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特点有:

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

作为博物馆,其基本功能:

有藏品;有基本陈列;向社会公众开放;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博物馆以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分为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综合博物馆和其他博

2

物馆。

(我国博物馆总的分成三大类:

综合性、纪念性和专门性。

按博物馆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和综合类。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博物馆起着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研究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等重要作用。

2、博物馆的类型,

博物馆类型是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根据某种共同的标准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

划分:

国际:

通常以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作为划分主要依据分为:

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综合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

我国:

1、分为综合性、纪念性和专门性

2、从隶属关系,按主管部门和领导系统划分,文化系统博物馆、国家安科技系统博物馆、教育系统博物馆、军事系统博物馆和纪念馆、民政系统管理的博物馆和其他有关部门主观或筹建的博物馆

3、按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划分,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科技类、综合类研究意义:

1、可以更科学把握某一类型博物馆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型博物馆的专业方向,切合实际地制定各类方针政策。

2、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博物馆事业建设。

3、生态博物馆

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类型,是管理教育文化机能变化的机构,有时称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

由乔治?

亨利?

里维埃在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上首次提出。

它既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过程。

基本理念是博物馆和社区应与生活的各方民联系起来。

其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

藏品与遗产;建筑与社区;观众与居民;科学知识与文化记忆;科学研究与公众知识的区别,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

生态博物馆主要分布于法国、加拿大。

4、生态博物馆的弊端,

1、生态博物馆不需要专业的博物馆人员,而是让公众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把物归到人文环境或自然环境中去,以此发展下去,博物馆将不存在。

2、由少数人搞起来的生态博物馆只是一种实验

3、生态博物馆的功能有限,离开特定的地区就不行了。

因此,其缺少博物馆的广泛意义。

5、试论博物馆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

1、哲学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国的博物馆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博物馆学的最高原则系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与西方博物馆学研究的根本区别。

2、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1)分析与综合法

3

(2)历史法:

从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中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

通过访问、民意测验、发问卷、社会统计、抽样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研究。

(4)比较法:

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这类现象的本质、特点或是现象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方法。

(5)注意跨学科研究: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技术,分析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6)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新的科学方法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3、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

建立博物馆学本学科自身的具体研究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解决本学科的特殊矛盾。

三、博物馆学历史

1、博物馆学的历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1、西方博物馆学的发展史:

(1)20世纪50年代以前:

经验描述阶段,就事论事的研究,没有整体性、系统性。

1565年,荷兰昆贝齐提出“藏品应先分类再展览”

1727年,尼克利乌斯出版第一部以“博物馆方法学”命名的著作,主要探讨藏品的分类、管理和补充来源。

他认为博物馆应该根据便于学习的原则展出藏品。

自然标本必须与人工制品分开。

自然标本应从人体解剖开始,人工制品则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1880年,美国鲁金斯提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

博物馆学体系逐渐形成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部著作:

日本棚桥源太郎《博物馆学纲要》、1955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

(3)70、80年代至今:

重点研究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

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开展,提出扩大博物馆功能;强调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博物馆应和社区结合起来,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博物馆应把历史与未来结合起来;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文化一体化。

2、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

(1)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我国博物馆学从此期开始,与国际博物馆学接轨,反映当时博物馆学的最新成果。

但又明显搬用外国博物馆学的时代印记,联系我国博物馆的实际不够。

张謇、蔡元培在博物馆知识和理论的介绍或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和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标志着我国学者对博物馆学的学术意义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曾昭燏著《博物馆》及荆三林著《博物馆学大纲》

(2)建国初期,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知道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

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形成了比较广泛地有关博物馆学知识和博物馆工作方法的普及活动,促进了博物馆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改革当时博物馆队伍人员新、素质低的状况发挥了明显作用,培养了博物馆业务人才。

但缺乏明确的博物馆学学科的指导思想,只局限与学习苏联博物馆学的理论,局限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视野和独创精神。

1957年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

1961年《博物馆工作概论》

(3)改革开放以来,把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开始建立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道路。

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

4

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

第二,1982年,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

第三,开展了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划或制度。

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际化正在加速。

2、国际博物馆协会

国际非政府性博物馆专业组织,简称“博协”,成立于1946年11月16日。

宗旨是:

促进博物馆学以及与博物馆管理和运行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

这个组织由国家委员会、国际专门委员会以及附属组织和地区性委员会组成。

会员由个人会员、团体会员、赞助会员和名誉会员构成。

总秘书处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

全体大会是国际博协的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有通过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国际博协主席和执行委员会等。

中国是最早(1946年11月)发表声明支持创建国际博协的27个国家之一。

1983年7月,中国博物馆学会代表团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加入国际博协,并于同年建立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

国际博协的主要出版物有:

《国际博物馆协会新闻》、《国际博物馆研究丛刊》等。

3、博物馆协会

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1935年成立于北京。

由袁同礼、马衡、傅斯年倡导成立。

其宗旨为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

1936年召开第一届年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会务陷入停顿。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京复会。

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解散。

、博物馆学会4

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由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倡议,于1982年创立。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提高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水平;开展国际间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增进同国外博物馆工作者的联系,编辑会刊、通讯;编译博物馆学专著、资料。

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

职责是审查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学会章程,讨论决定学会工作任务,改选理事会等。

其于1983年参加了国际博物馆协会。

会刊为《中国博物馆》。

5、《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刊。

1984年创刊。

此刊是唯一反映中国博物馆工作和学术研究的理论性刊物。

其主要内容有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陈列、保管、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经验总结等。

读者对象是博物馆工作者、教学人员、研究者和爱好者。

四、博物馆历史

1、西方博物馆史发展史,

1、萌芽期:

最早的博物馆:

(1)古希腊特菲尔?

奥林帕斯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纪,保存战利品和雕塑等古物。

(2)亚历山大里亚学院建于公元前284年,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里亚港湾创建的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

(3)此期特点:

?

藏品数量十分有限,主要是战利品,古物。

?

对藏品进行收集、陈列,但未从博物馆学角度进行整理研究。

?

作用主要是展示胜利者的成就。

?

博物馆的功能未从

5

其他机构的功能中分离出来。

2、中世纪时期

(1)特点:

?

藏品中既包括古物,又包括藏品。

?

既进行收藏,又进行研究,还兼具教化功能。

?

多是修道院或教堂的附属品。

(2)地点:

教堂、修道院、王室

(3)列举:

意大利的圣?

马可教堂、德国的哈雷修道院

3、近代博物馆的出现

(1)背景:

?

17、18世纪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促进人们文物收藏观念的开放,扩大了藏品领域,加深了人们对文物标本价值的认识。

?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使社会出现闲散资本,为文物收藏和博物馆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

法国百科全书派通过对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总结,普及了科学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为博物馆提供了舆论准备。

?

法国大革命战胜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革命后的法规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国家教育的必要手段,对国民进行教育是国家的义务。

(2)1682年,英国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3)博物馆开始社会化,不列颠博物馆和卢浮宫。

4、近代博物馆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

(1)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发展,英国万国博览会

(2)大型博物馆的建立,美国史密松学院、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3)博物馆科学水平提高,(运作方式也更为科学。

《汤姆逊分类法》(汤姆逊按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生态复原陈列法

(4)各国和国际的博物馆专业组织相继建立。

(1889年英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

1903年,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满海姆召开第一次博物馆会议。

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

1926年,国际联盟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内。

(5)苏联的博物馆建设。

地志性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自然风貌、历史人文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三部分。

自上而下地计划地兴建博物馆。

(6)美国博物馆的兴起和博物馆教化功能的强化。

5、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1)背景:

两极向多极发展,经济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博物馆的质量和办馆理念均有较大发展。

(2)新发展:

?

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使得博物馆关注下层,白人的优越感受受到冲击,让底层人民了解博物馆、为底层人民服务成为主流,比如在贫民窟建立分馆、邻里博物馆出现等。

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科学中心建立,兴起探索宫出现。

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的提出促使生态博物馆建立。

社区博物馆出现,更符合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贴近民众生活,适应文化资产的保存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蓬勃发展。

优点:

使博物馆藏品更好地被大众了解。

缺点:

被某些人用于其他用途,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设备投入高。

?

进入21世纪,2000年前后,美国文化向外传播,博物馆如何保存民族文化成为新话题。

2、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分为几种方式:

6

(1)皇家收藏

(2)家族收藏

(3)庙堂收藏

(4)文人之间的收藏(金石学:

研究、品味;认识古代文物,积累研究方法)

2、近代博物馆兴起

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认识的特点:

仅作为一般风物人情了解,未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

这些介绍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足够认识到博物馆的社会意义,从而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创造了条件。

(1)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首先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历史文物馆。

(2)斌椿是1866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的访问欧洲的官员,在游记中记述了西方的“万种园”和“禽古馆”。

(3)张謇创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4)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介绍了许多日本博物馆。

(5)陈兰彬的《使美纪略》记述了华盛顿纪念馆。

3、中华民国时期是博物馆发展时期

(1)1912—1937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

成立了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大型博物馆成立。

(2)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事业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抗日战争中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到很大破坏,文物散佚严重。

在内地少数地区新建立了少数博物馆。

如四川博物馆、中国西部博物馆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前中央博物院的许多文物运抵台湾。

人民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展览。

(3)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了大量的博物馆,它们是帝国主义在文化上对中国侵略的表现,是奴役中国人民的文化工具。

如上海的震旦博物院、天津的北疆博物院、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等。

4、当代中国博物馆

(1)1949——1952年,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

成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郑振铎任局长,负责领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

接管各地博物馆。

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

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

(2)1952——1966年,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

地志性博物馆的建立;

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门性博物馆发展;

北京三大馆的建立是此期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

博物馆数量增加,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逐步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力量。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欲停滞

(4)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1979年,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讨论拟定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

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文物的法律、法规。

1982年,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学会,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7

3、亚历山大城缪斯神庙

又名缪斯神庙。

公元前284年,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里亚港湾创建的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

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其由大厅、研究室组成,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以及作家和诗人的手稿。

它吸引了各地学者、作家来此研究,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

这个博物馆存在几个世纪后,毁于战火。

4、山东孔子庙堂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为了纪念孔子的业绩,传播他的思想,特命将曲阜阙里孔子故居中的三间住房作为孔子庙堂。

室内陈列孔子的衣冠琴书和他所坐的车。

每年按一定时间举行纪念活动,供人观瞻。

孔子庙堂经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宋代已基本扩建成具有今日规模的古建筑群。

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博物馆。

5、东西方博物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一致性:

保存和利用文物及遗址、遗迹和遗物进行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差异性:

西方:

利用保藏进行各种学术研究。

东方:

对于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依托其有关遗址,展示出其遗物,建立庙堂,纪念他们的功业,宣扬他们的品德和思想。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慎终追远”、追念前贤,尊崇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6、南通博物苑

中国地方性博物馆。

民族实业家张謇于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建立。

它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位于江苏南通市。

建筑包括中馆、南馆、北楼和东楼。

苑内有4个陈列馆,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

苑内文物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的捐赠,售予。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藏品大部分遭劫掠。

1949年以后开始修复博物苑。

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博物苑的建立开中国博物馆史上风气之先,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7、史密松学院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于1846年由英国科学家J.史密森捐款建立。

设有董事会。

它领导下的机构有:

美国艺术档案馆、弗里尔艺术馆、国际交流服务社、赫什霍恩博物馆、国家航天和航空博物馆、国立历史和技术博物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国立动物园、放射生物学实验室、科学情报交换所、史密森天体物理台、史密森热带研究所、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等。

它还以史密森研究院名义出版一份月刊。

其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和重要的科研中心。

8、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位于北京天安门北面,系明清两王朝的皇宫旧址。

1925年10月10日宣布成立。

文物主要来源于清王朝宫廷中的旧藏,总数达百万件之多。

其为中国文物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

除了收藏明清两代皇帝、后妃的生活用品和明清典章制度用具以及宫廷的奇珍异宝外,还收藏有大量历代文化艺术作品,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有很大的价值。

其基本陈列分为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和各种艺术藏品的专馆陈列两种形式。

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如“敦煌艺术展览”等。

出版的定期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和《故宫学刊》三种。

8

9、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2003年2月28日正式成立,隶属文化部。

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的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古代文物45万件,近现代文物15万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常设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华民族的历程,展现古老的中华文明,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同时,举办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多种专题展览,并配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各种特展。

成为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兼备的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定期出版学术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

五、博物馆功能和类型

1、科技博物馆

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近年来中国科技馆数目不断增加,各省市为适应地区科技教育发展纷纷兴建科学技术馆,其中比较著名的的科技馆有中国科技馆、武汉科技馆、黑龙江科技馆等。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综合性科技馆。

2、遗址博物馆

是用以保护和研究人类历史所遗留的非移动性文化遗产和自然界的遗迹。

其中包括城堡、村落、住室、作坊、寺庙、陵园以及有纪念性的旧址和古生物化石现场等。

并以收藏和陈列遗

使之对公民进行科学、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的宣传教育机构。

其性质为保护、址出土物为主,

研究和利用。

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遗址出土的文物,收藏社会上的闲散文物为辅。

陈列方式以生动再现遗址社会生活原貌,利用动态陈列等手段。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在大遗址保护、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