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47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docx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埃及政变背后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ArabRepublicofEgypt),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人口7950万(截至2008年12月)。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

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首都开罗(Cairo),人口1830万(2006年),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

埃及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海岸线长约2900公里。

全境干燥少雨。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12℃,7月26℃。

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当时国王称法老,主要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30个王朝。

古王国开始大规模建金字塔。

中王国经济发展、文艺复兴。

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

后王朝时期,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力日衰。

公元前525年,埃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

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

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

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

1970年纳赛尔总统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

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81年10月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副总统穆巴拉克继任。

穆巴拉克总统1981年执政以来,坚持“和平、稳定、发展”战略,逐步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2005年9月,埃举行历史上首次有多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大选,穆巴拉克以88%的高得票率战胜其他9名候选人,第五次出任总统。

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08/2009财政年,埃及经济保持增长。

埃及政府加大经济改革步伐,继续推进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降低税收和关税,保持金融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努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养老保障体系。

但埃及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一定程度影响,四大创汇支柱产业全线下滑。

埃及政府采取举措积极应对,自2008/2009财年第四季度起,埃及经济出现一些积极迹象,经济指标止跌回升。

  国内生产总值(2008/2009财年):

181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8/2009财年):

2323美元

  GDP增长(2008/2009财年):

4.7%

  货币名称:

埃及镑

  汇率(2010年3月):

1美元=5.48埃镑

  通货膨胀率(2008/2009财年):

9.9%

  失业率(2008/2009财年):

9.4%

  外汇储备(2009年11月):

341亿美元

  外债(2009年7月):

309亿美元

  【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

已探明的储量为:

石油47亿桶(2009年),天然气77万亿立方英尺(2009年),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

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

埃及平均原油产量达67.5万桶/天,天然气产量达64亿立方英尺/天,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埃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2008/2009财年,埃及油气领域投资总额为90亿美元,其中外资约70亿美元,石油领域净盈利52亿美元。

埃及电力供应以火电和水电为主,其中84%来自火电,全国电网覆盖率达99.3%,在非洲国家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

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

2008年,埃及斥资16亿埃镑改进阿斯旺大坝发电机组,并斥资150亿埃镑改进全国电网。

埃及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领域的应用,2007年10月,埃正式启动核电站计划,将于2020年前达到核能等新能源占能源构成比例20%的目标。

  【工业】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

埃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目前,私营企业数量已占埃工业企业总数的80%,产值占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86%。

2008/2009财年,埃及工业领域实际投资达450亿埃镑,工业产品出口达150亿美元。

  【农业】埃及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7%。

埃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

全国可耕地面积为860万费丹(1费丹合6.3市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5%。

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约为13.4%,农业出口额约9亿美元。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水稻、蚕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

小麦自给率58%,玉米56.6%,肉类80%,食油61.9%,糖70%。

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首当其冲和见效最快的部门。

但随着人口增长,埃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每年需进口小麦900万吨。

2008年,为应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保证国内市场大米供应,埃及政府宣布自4月起停止大米出口。

  【旅游业】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收入居埃四大外汇收入之首。

目前,埃有五星级饭店32家,全国饭店和度假村共有客房18.75万间,另有14.32间客房正在修建。

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等。

2008年赴埃旅游人数达1280万人次。

2008/2009财年,埃旅游收入105亿美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呈下降趋势。

交通运输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

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近10000公里,年客运量4.85亿

开罗市示威者与警员发生冲突

    中新网1月27日电埃及发生近30多年来最大型的示威浪潮,全国多个城市超过20万民众上街,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示威演变成警民冲突,造成4人死亡,包括1名警察。

当局宣布禁止所有示威游行和集会,有报道指穆巴拉克的儿子和家人已逃亡到英国。

    大规模示威于当地时间25日下午开始出现,在首都开罗塔里尔广场,过万名示威者呼叫口号,要求穆巴拉克下台。

当局在开罗市中心部署2至3万警力。

    年轻人占多,传600人被捕

    苏伊士、阿历山大、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曼苏拉和坦塔、伊斯梅利亚等城市同样爆发示威,是1977年因粮食补贴引发暴动以来,埃及规模最大的示威。

示威者主要是年轻人,他们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及手机短信动员。

警方事后拘捕警方拘捕多达200名示威者,并表示会翻查录像带再拘捕更多人,有报章更指多达600人被捕。

埃及内政部昨宣布禁止一切示威活动,违者会被检控。

在示威者呼吁周五大示威的当天,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主张改革的埃及著名政治人物巴拉迪也启程回国。

他此前称,“我将很快回到开罗,并且走上街头,因为这别无选择。

”巴拉迪还指责穆巴拉克过去数年政策失当,而“埃及人已经不能再忍”。

    巴拉迪在埃及民众中有较高威信,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去年,他在卸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后发起了主张埃及改革的政治运动,他还暗示,可能会参加今年的总统大选。

分析人士称,巴拉迪的归来,可能将鼓舞更多埃及民众走上街头。

    白宫发声明呼吁各方克制

    穆巴拉克的儿子前日携同妻子和女儿,在开罗西部一个机场登机逃往伦敦。

 埃及是美国重要盟友,白宫发表声明,促请埃及政府回应人民诉求,并指尊重埃及人民的普遍权利。

国务卿希拉里前日呼吁各方克制,指埃及政府稳定,正设法回应埃及人民的合法需要。

2月11日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军方,由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掌管国家事务。

2月13日,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宣布解散议会,中止宪法,并于15日任命了由8人组成的宪法修改委员会。

    国防部长坦塔维领导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表示,将在6个月内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随后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政府。

          有官员担心,埃及的示威浪潮会吓走外资,影响国家经济。

埃及股市收市下跌6.14%,创逾8个月以来最低位。

最近,世界的目光聚焦非洲和中东的大国埃及。

执政长达30年之久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及其政府,在埃及民众18天的示威抗议声中垮塌了。

人们不禁在思考:

埃及政局动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埃及政局动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因素。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明确指出,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遭遇的政治事件背后是经济问题。

笔者以为,这些经济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殖民地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此后70年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殖民统治使埃及形成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即单一经济结构。

这种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外部世界的依赖性。

  埃及独立后,纳赛尔、萨特和穆巴拉克总统都对这种殖民地经济结构实施了改造。

然而,从本质上讲,埃及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穆萨说,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很多国家主要依靠油气出口,因此抵御外界风险能力不强。

直至今天,埃及的经济发展依然无法摆脱对于世界市场的依赖。

  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四大外汇收入来源,它们无一不是紧密依赖世界市场。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埃及经济受到危机阴影的笼罩,出口受到严重限制,国外投资大幅减少,许多工程项目延误。

再加上国际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埃及经济形势。

据埃及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6月埃及城市通货膨胀率升至20.2%,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的日用品价格上涨是导致埃及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其实,美国次贷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埃及通货膨胀率上升。

  从表面看,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近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然而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埃及经济对外依赖性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造。

  第二,体制弊病阻碍了经济发展。

  穆巴拉克执政30年,形成“一言堂”。

这种体制的弊病是任人唯亲,官员的贪污和腐败严重。

  埃及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穆罕默德·武基勒利用手中的宣传资源捞取钱财,使整个新闻部变成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场所。

新闻部中的一些工作人员指责新闻部成了“两三个人的私有工具”。

同样的例子是前农业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农业部次长、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尤素服·阿卜杜·拉赫曼。

据检察机关调查,拉赫曼每个月的平均收入就高达40万埃镑。

但这么高的收入仍无法满足这个贪官的胃口。

拉赫曼在农业部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处处都安插他的耳目,因而牢牢把持住了农业部的大权。

  贪污大案要案还有前吉萨省长马希尔·金迪案、吉萨省执政党民族民主党书记塔克·苏维西系列案等等。

在这次动荡中,埃及前总理纳齐夫、现任新闻部长菲基和前任内政部长阿德利都被禁止出境。

埃及官方通讯社援引司法部门人士的话说,阿德利及其家属的财产已经被冻结,因为有指控称一名建筑公司所有人向他的私人账户转入了400万埃镑(约合68万美元)。

检察机关也已经开始对政府改组后离职的前旅游部长贾拉纳,住房部长马格拉比,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长拉希德等3名前任部长和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组织书记伊兹展开刑事司法调查。

这4人被指控犯有侵吞国有资产、贪污和渎职等罪名。

  更有甚者,据专家估测称,穆巴拉克家族的身价可能达到435亿英镑,他的两个儿子在美国和英国的黄金(1433.10,16.70,1.18%)地段都购有豪华房产。

为此,瑞士宣布冻结穆氏及其家人在该国各银行账户的所有资产。

  官员贪污腐败成风,严重干扰了埃及的经济秩序,妨碍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第三,贫富分化严重,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民众没有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埃及近年来经济虽然获得增长,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埃及有8000万的人口,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贫困线,每天的生活花费不足2美元。

  埃及社会近年来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

开罗美国大学的社会学家阿明指出,埃及全国人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富人集团,他们占人口总数的20%,但却拥有社会财富总量的55%,这些人或从政,或经商,他们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第二层次是中产阶级,他们占人口的20%,占有27%的社会财富。

第三层次是穷人,他们占人口的60%,由于收入低下,拥有的财富仅占18%。

在穷人阶层中,政府下层公务员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他们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月收入为130埃镑(约合人民币280元),其他公务员的月收入在80埃镑到120埃镑之间。

据统计,一个埃及家庭平均每月的生活支出是400埃镑(约合人民币850元)。

因此,大多数下层公务员生活在贫困状态。

  毫无疑问,如果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大部分人无法摆脱贫困,那么这种经济发展不但无助于社会安定,反而必定会诱发政局动荡。

  第四,高失业率尤其是青年的高失业率,引发民众的不满。

  埃及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埃及政府公布的2007-2008财年失业率为8.9%,而2009年第一季度的失业率已达9.4%,失业人口为234.6万。

造成埃及出现高失业率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政府控制人口增长乏力,致使人口增长过快。

众所周知,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埃及的人口增长率较高,过去30年间,埃及人口已经由2000万激增到8400万。

经济发展速度无法满足新增人口的要求,因此尽管埃及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找不到工作。

二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不景气,就业机会减少。

  在分析埃及的失业率时,尤其应该注意:

其一,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

在埃及失业人口中,90%失业者是29岁以下的青年。

其二,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

在埃及失业的青年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所占比例很高。

根据埃及官方统计,2010年,埃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失业率达到18%,比全国平均失业率还高出不少。

据报道,埃及拥有法律和医学学历的年轻失业者最终只能沦为出租车司机。

  年轻人是人口中最充满活力的部分,因此大量的青年尤其是高学历的青年失业人口对于社会安定无疑形成巨大的挑战。

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埃及政局的动荡中,年轻人发挥了主导作用。

《纽约时报》在描述埃及示威人群的构成时说:

“在人群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力量是那些二三十岁的埃及年轻人。

这与以往任何一次的埃及游行不同,虽然那时也有年轻人的身影,但是规模不大,而且很多是来自‘兄弟会’(埃及反对派组织之一)。

但是,眼下这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是游行的主力军,而且大多数人不属于任何帮派。

”一位评论家说,埃及总统是被年轻人主导的大规模抗议赶下台的。

此语反映了这次埃及动荡的一个特点。

  第五,人民不满现状,强烈要求改革。

  埃及在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里,GDP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大多数民众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面对盛行的贪污腐败现象、高失业率、贫富分化和高涨的物价,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

对于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埃及民众要求进行改革。

于是他们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要求结束穆巴拉克的统治。

  在埃及首都开罗等地发生的游行抗议活动,是埃及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活动,抗议民众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对此,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谈及埃及局势时表示,埃及反政府示威游行表明埃及经济改革存在问题,国民未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穆巴拉克辞职后,埃及军方发言人也明确指出,“我们明了(改革)这一议题的重大和严肃程度,知晓民众要求彻底变革的诉求,最高委员会正加以研究,以实现我们伟大人民的希望。

  埃及的社会现状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要求改革的呼声由此而起。

由于这种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其后果可想而知。

正如埃及民族民主党的主要成员胡萨姆·巴德拉维在会晤了穆巴拉克后对记者说,穆巴拉克总统应该“顺应人民的要求”,即他应辞职。

  民族国家在政治上独立后,探索经济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任务尚十分艰巨,甚至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

埃及政局动荡再次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当下的埃及军方,或者是9月大选后执政的新政府,他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仍然是经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