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48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间词话》全赏析.docx

《人间词话》全赏析

《人间词话》全赏析

(一)

1《诗?

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

①《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

《鹊踏枝》:

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

“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

《诗经?

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

只是《蒹葭》诗体现了洒脱自然之美,晏殊词体现了悲壮之美。

赏析:

同是怀人之作,《蒹葭》妙在一个“遡”字和一个“从”字,情之所致便发言为声、付之于行,相思不受羁绊,求偶无须讳言,如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般朴实、真挚、自然。

晏殊之词,炼得一个“凋”字,一个“独”字,一个“尽”字。

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得思念之苦,河汉之遥平不了肠中之热。

眼欲穿时肠欲断,秋风起时偏蹬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思念注定是无法被分担的痛苦,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于是此种悲苦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在巍峨的高楼之上终于获得了穿透千里万里、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

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欧阳永叔②)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③(辛幼安④)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解:

①《蝶恋花》柳永(按:

此词王国维自注为欧阳修所作,然而众家选本皆以为柳永词,当是王国维误记,今更正。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山光残照里。

无人会得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

入仕后,欧阳修勇于言事,风节凛然,曾参加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古文、诗词兼擅。

其词作一方面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又主动向民歌借鉴学习,不少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风味。

欧阳修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也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宗师。

③《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④辛幼安,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人文武双全,22岁时,自率义军2000余人投入到耿京的抗金队伍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领50名骑兵,直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绑缚建康处死。

入仕南宋朝廷以后,辛弃疾历经宦海沉浮,然而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最后郁郁而终。

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大业、以气节功业自许,为人慷慨磊落,其词作亦豪气纵横,境界雄伟,语言刚健,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词牌解: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入宋后改称“蝶恋花”。

据说此名为晏殊所改,又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有“何以报之青玉案”句,因以为名。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等。

今译:

古今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然经历三种境界:

第一种即“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为“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话只有大词人才能讲得出来。

但是如此解释诸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会同意的吧。

赏析:

王国维所谓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已入门中的喜悦与释然。

王国维的这段话,鞭辟入里,贴切浑融,其深致款曲已经不止于词话的范围了,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无容置喙,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到呢?

未上高楼,已先自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

3太白①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②,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后世唯范文正③之《渔家傲》④、夏英公⑤之《喜迁莺》⑥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解:

①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众说纷纭,已成千古之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个性狂傲不羁,其诗作飘逸超群,后人以“诗仙”目之。

②《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③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先世邠(今陕西邠县)人,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范仲淹曾经驻守陕西,抗击西夏,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军旅生涯拓展了他的词作内容,他描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其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④《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法征夫泪。

⑤夏英公,夏竦(984—1050),字子乔,封为英国公,北宋词人。

⑥《喜迁莺》夏竦

霞散绮,月垂钩。

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

凤髓香和烟雾。

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词牌解:

《忆秦娥》,其名即得自李白此词。

又名《碧云深》、《曲江花》等。

《渔家傲》,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遂取以为名。

范仲淹驻守边境时,作《渔家傲》数首,皆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为首句,以述边镇之苦,欧阳修因而称之为“穷塞主”之词。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等。

《喜迁莺》,此调起自唐人。

又名《鹤冲天》、《万年枝》等。

今译:

李白纯以气象取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只八个字,却可视为千古绝唱。

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夏竦的《喜迁莺》才能够勉强有所继承,只是词中气象已经难以企及了。

赏析:

李白的心实在是太广阔了,寥寥四十六个字的小令,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有人说:

伟大的诗人将永远与伟大的痛苦为伴。

而只有这种痛苦才能够平复无数世人的无数伤痛。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在他生时是破灭的,然而在他死后,这理想终将在他的诗篇中获得永恒的涅槃。

4张皋文①谓:

飞卿②之词“深美闳约”。

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③足以当之。

刘融斋④谓:

“飞卿精艳绝人。

”差近之耳。

注解:

①张皋文,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

其于《易》学用力颇深。

《词选》一书,使清词体格为之一变,余波至于晚近,为常州词派开宗之作。

朱孝臧称其为“词坛疏凿手”。

他是阳湖派散文和常州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

②飞卿,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晚唐文学家。

温庭筠一生不得志,生活放荡不羁。

其词作浓艳细腻,绵密隐约,多采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辞藻,以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

在词坛上与韦庄齐名,世称“温韦”。

其诗作也颇多妙句,与李商隐合称为“温李”。

③冯正中,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为南唐中主李璟的亲信之臣,位高权重,然而其人学问渊博,以才艺自负,尤喜为乐府词。

冯延巳的词作多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着力于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

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影响到北宋的晏殊、欧阳修等人。

④刘融斋,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一字融斋,清代文学家。

今译:

张惠言说:

温庭筠的词深邃美艳、宏阔婉约。

我认为这种评价只有冯延巳才能够担当。

刘熙载说:

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

我看这个评价才比较接近事实的。

赏析:

温庭筠的词格局窄小,左右不出闺房之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造语精致细腻,然而浓艳有余,宏阔不足。

冯延巳《鹊踏枝》词: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内中哽咽确比温词为多。

5南唐中主①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②,大有“众芳芜秽”③、“美人迟暮”④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⑤,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解:

①南唐中主,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名璟,字伯玉。

因国势衰颓,不敌后周,遂去南唐帝位,该称南唐国主。

其子即南唐后主李煜。

李璟多才艺,善歌诗,其词作亦属上品。

②⑤《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③《离骚》屈原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④《离骚》屈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词牌解:

《摊破浣溪沙》,即将《浣溪沙》上下两片结句各添三字,把七字句一句摊破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的两句。

乃《浣溪沙》的变体。

今译:

南唐中主李璟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很有屈原《离骚》中“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

但是古今众人只欣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句,由此可见,真正能够理解词作的人太少了。

赏析:

菡萏香销、西风愁起,颇有家国之憾,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不知投湖之日,是否尚吟此句。

想王国维一生忠介,睹斯语如见斯人,可为一叹。

6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中、后二主①皆未逮其精诣。

《花间》②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③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淹耶?

注解:

①中、后二主,指南唐中主李璟(见第五条注)和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又称莲峰居士,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被封为“违命侯”,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

李煜工诗文,通音律,虽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然而天生聪慧、个性纯真,后期又亲身经历亡国之痛,故其词作充满深厚的悲剧色彩和对人生无常的痛苦体悟,感人至深。

李煜也因而成为五代最为人所推崇的词人。

②《花间》,《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为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③张泌,生平不详,后蜀词人。

今译:

冯延巳的词虽然带有五代时期的风格,但是他的词境界开阔,气势恢弘,开北宋一代风气。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皆不如他造诣精深。

《花间集》选录了南唐词人张泌的作品,然而却惟独不选冯延巳的词,大概是当时冯延巳的功名地位掩盖了他的文采吧。

赏析:

所谓五代风格,在《花间集》中表现的最为充分。

其词作崇尚雕饰,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裙裾脂粉、软香柔腻充盈其间,而冯延巳独造清语,每以忧患自省,难怪在五代词人中独受赏识。

只是二主之词未必不及冯氏,后主词丽质天成,语自心出,不事雕琢,正是诗人本色,比冯词当在其上不在其下。

又,《花间集》所收张泌,并非指南唐张泌,乃指后蜀张泌。

《花间集》不收南唐词。

且南唐张泌,国亡后随后主北行,后主死后,用自己的俸禄赡养李氏子孙。

后主之死已在《花间集》成书后四十年,南唐张泌之词又怎可能入选《花间集》呢?

此处当是王氏失考。

7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

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今译:

名家高手的作品,言情一定会沁人心脾,写景一定会让人耳目开阔如临其境。

其辞脱口而出,真切自然,没有雕琢斧凿的痕迹。

这是因为他们观察细致真切,理解透彻深刻的原因。

用这一标准衡量古今的作者,应当是妥帖正确的。

所以我才会感慨北宋后没有好词。

赏析:

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够感动别人。

要相信,一部作品是对一个人灵魂的关照,只有真诚的对待自己才能够获得心的应和。

那些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自己作品的人,只能成为娱乐观众的小丑,在交易中一次性的将自己消费,然后成为令人厌恶的垃圾,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词语的耻辱。

8美成①词深远之致不及欧②、秦③,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注解:

①美成,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的重要词家。

其人精通音律,多自度曲。

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炼字运句活脱浑融。

其咏物词开启了南宋咏物词重寄托的门径。

南宋姜夔、史达祖一派即以其为先驱。

②欧,指欧阳修,见第二条注。

③秦,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苏门四子之一。

其人和晏几道一同被谓为“古之伤心人”。

秦观少年豪俊,胸怀壮志,可惜步入仕途却屡遭打击,从此意志消沉。

其词情感真挚、语言清雅、音律谐美、意境深婉、情调悲苦,对后辈词人如周邦彦、李清照等影响甚大。

今译:

周邦彦的词在情致深远方面比不上欧阳修和秦观,但是他言情体物极为工巧,因此也不失为第一流的作者。

只是可惜他自创新曲、排比声律的才能多,创造意境的才能少。

赏析:

周邦彦精通音律,于平仄拗怒用功颇勤。

故其词法度谨严,词语的声情与音乐的音色极为和谐。

只是用心太细,求之过苛,难免雕琢,其词之内容在如此严密的规则下必将丧失天真的活力。

所幸周邦彦才子俊士,足堪驾御,惟其如此,尚有“意趣不高”之嫌,后世学之者,可不戒哉?

9词最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①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②以下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

此少游③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④所以为东坡⑤所讥也⑥。

注解:

①《解语花》周邦彦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②梦窗,吴文英(约1207—约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他是一位独特的江湖游士,虽然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虽然曳裾侯门,但只为衣食生计,始终保持着清高独立的人格。

吴文英把一生的心力都倾注于词的创作上,他的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义曲折。

他拥有超长的想象力,往往通过打破时空的正常次序、错综叠映真实和虚幻的不同情景等手段,使词的意境扑朔迷离、诡异迷幻,他的词似乎不受理性和逻辑的约束,这种类似于现代意识流的表现手段使得吴文英的作品很难被古人所理解。

宋代的张炎就指斥他的词说:

“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

倒是清人的眼光比较准确,《四库提要》中说:

“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对于吴文英的作品,显然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解读。

③少游,秦观,见第八条注。

④《水龙吟》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鹙。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⑤东坡,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并列于古文八大家之列。

其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发展成为与当时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相抗衡的蜀学。

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司马光对王安石新政的全面反拨,在政治上为新、旧两党所排挤,屡遭贬谪,四十四岁的时候又为人所构陷,遭遇“乌台诗案”,险些死于狱中。

然而苏轼始终保持着坦荡旷达的精神,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在创作上主张“自成一家”,他以诗为词,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抬高了词的文学、美学地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成为豪放词的开山者。

苏轼的词和他的人格一样充满魅力,其词挥洒自如,不为音律所约束,激情充沛,想象奇崛,妙语天成。

他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学者所景仰的一代文宗。

⑥黄升的《花庵词选》记载: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

……(东坡)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坡云:

“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秦问先生近著,坡云:

“亦有一词说楼上事。

”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按,即苏轼的《永遇乐》词)晁无咎(按,即晁补之)在座,云:

“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

词牌解:

《解语花》,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

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

“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

”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水龙吟》,李白诗有“笛奏水龙吟”句,因取以为名。

又名《丰年瑞》、《小楼连苑》等。

今译:

作词最忌讳用替代字。

周邦彦《解语花》词中“桂华流瓦”一句境界极妙,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替了“月”字。

吴文英以后的词人用替代字的更多。

之所以会这样,不是意境不足,就是用语不够巧妙。

如果用语巧妙,根本不用替代;如果意境完足,更不用多此一举。

这就是秦观词中“小楼连苑”、“绣毂雕鞍”两句话被苏轼所讥讽的原因。

赏析:

王国维此论极有见地。

文学作品不是射覆猜谜,追求语言的陌生化从而为整个作品带来活力的努力不应该是技术性的,一切都应当归结到它赖以生存的本根上去,这就是:

诗人最真实的自我感受和敏锐并且高明的审美眼光。

当你读到“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这样的句子时,你会发现这里似乎没有技术可言,这是最普通的词语,表达着最直接的感触,然而它也是你对月夜最美好的体验,它存在于一千年前的北宋,然而却能够轻易的复现于当前,这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意足语妙,这也就是所谓的自然天成。

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功夫,苏轼连他的弟子都无法教会,更遑论他人呢?

而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

10沈伯时①《乐府指迷》云:

“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②、‘刘郎’③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④、‘灞岸’⑤等字。

”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

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

宜为《提要》所讥也⑥。

注解:

①沈伯时,沈义夫,字伯时,南宋词论家。

②红雨,李贺《将进酒》有诗云: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后人借用“红雨”来代指桃花或落花。

③刘郎,指刘禹锡。

刘禹锡《游玄都观咏看花诸君子》诗云:

“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后又作《游玄都观诗》云: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后人遂借“刘郎”代指桃花。

④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章台街,乃歌*聚居之所。

孟棨《本事诗》记载:

唐朝进士韩翊负才名,与*柳氏相爱悦。

后韩翊出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从事,柳氏留居都下。

三年后,韩翊以《章台柳》远寄柳氏,云: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以《杨柳枝》相答: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后来韩翊随侯希逸入京,寻访柳氏,但柳氏已为番将沙叱利所劫。

淄青节度帐下虞侯许俊为韩翊夺回柳氏,而侯希逸也为此事上表,终于将柳氏判归韩翊。

后世遂以“章台”喻柳,又以“章台柳”借指青楼女子。

⑤灞岸,即灞陵岸。

灞水流经长安东灞陵,有桥名灞桥,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李白《忆秦娥》中云: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后人遂以“灞岸”代指柳或送别。

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九《集部?

词曲类二》沈伯时《乐府指迷》条下云:

“又谓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筋’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

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成涂饰,亦非确论。

今译:

沈义夫在《乐府指迷》中说:

说桃不可直接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接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这种说法惟恐别人不用替代字,如果只有这样才算工整,那么古今类书具在,还作什么词呢?

难怪他的说法被《四库提要》所批评。

赏析:

并不是每一首诗都得使用典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纯用白描,不失为千古佳句。

而李商隐的《隋宫》: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化用典故贴切自然,亦属诗中精品。

可见文学作品中的“替代字”,也即典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加以运用,如果将某种修辞手段机械化、程式化,那么文学将会失去它的审美价值。

11南宋词人,白石①有格而无情,剑南②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同时白石、龙洲③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

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④、《贺新郎送茂嘉》⑤、《青玉案元夕》⑥、《祝英台近》⑦等,俊伟幽咽固独有千古,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⑧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

注解:

①白石,姜夔(约112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一生清贫自守,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姜夔长于自度曲,他的部分词作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其词作清刚醇雅,词境幽冷悲凉,在辛弃疾豪放词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②剑南,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