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76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沧山乡中心小学孙贵芬

教材简析:

本册美术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教材共设12课,其中包含有单元课和单位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调整课时。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

2、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素质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人,学生生源比较复杂。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兴趣广泛,热爱大自然及生活中的景物。

课中能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共同进步。

教学措施:

1、课前钻研湘版美术教材,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2、充分利用教材中有意味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注重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教学进度:

 

课 序

课     题

课  时

周  次

1

形的魔力、形体的组合

2

2

2

抽象雕塑、多样与统一

2

3-4

3

静物写生

1

5

4

喜怒哀乐

1

6

5

夸张的脸

1

7

6

十二生肖

1

8

7

学画山水画

2

9-10

8

风的魔力

1

11

9

电脑美术

1

12

10

旅游节

1

13

11

舞台布景

1

14

12

古代的青铜艺术

1

15

 

素质测评

2

16-17

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2、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抓好班级美术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指导学生写数学小日记,多多发表。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沧山乡中心小学孙贵芬

第一课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

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

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

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

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三课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

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

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五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

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2、导入课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3、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课题:

第六课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第七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

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

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

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

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

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

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

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

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课题:

第八课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教具学具:

彩纸、彩泥、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

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

(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说理由吧!

(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剪纸生肖动物的绘画要领:

画动物关键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类似剪纸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风的虎,勤勉的牛,温和的羊,灵敏的猴……你的生肖图案能与众不同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可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你喜欢的生肖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和十二生肖的资料。

如山西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与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贴彩纸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赠给他们,以示对长辈的关心。

 

第九课学画山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

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2、揭题:

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

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

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

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

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

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

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

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

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

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

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

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

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

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

中国画技法名。

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

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

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

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

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

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

最后着色点苔。

  点:

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

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

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

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

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第十课风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教具学具:

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

什么是风能?

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