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07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docx

木工完美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

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模板拼装:

(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2)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钉子将多层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接缝处要求附加小龙骨。

(3)多层板模板开的边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多层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裂、起皮。

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5、柱子、墙、顶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二)材质要求

1、多层板模板:

尺寸1830×915mm,厚度为14mm。

2、方木:

50×100mm,100×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3、对拉螺栓:

采用14mm的“3”型扣件,并且两边带好两个螺母,沾油备用。

4、脱模剂:

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必须使用水性脱模剂。

(三)工器具

1、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翘棍等。

2、支撑体系:

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二、工艺流程

(一)柱子模板安装

立柱子片模

安装柱箍

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

搭设安装脚手架

群体固定

全面检查校正

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

(二)梁模板安装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

安装梁底楞

搭设梁模板支架

安装另一侧模板

安装梁侧模板

绑扎钢筋

梁底起拱

安装梁底模板

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

复核梁模尺寸、位置

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

(三)顶板模板安装

铺设板模板

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

安装横纵大小龙骨

搭设支架

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操作工艺

 

三、质量要求

交底内容:

独立基础模板施工

1独立基础一次性浇注400mm,吊帮模板采用钢筋支托的方式解决。

钢筋支托采用地板内打眼植钢筋进行固定。

并进行验收。

2、按图纸要求弹出地梁位置线及模板控制线,依线支设地梁模板,外楞间距为200mm,用50*100mm的木方加固,拉接装置为φ14对拉螺栓配以“3”形扣件拧紧,斜支撑采用脚手架钢管加可调U托对称支基础梁,支撑间距不大于1200mm。

3、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

安装梁模板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首层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立杆下垫木方500×100×50mm的脚手板。

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柱子模板安装

1、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2、安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3、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4、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

并做支撑。

5、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

6、柱和墙,当柱钢筋绑扎完毕隐蔽验收通过后,便进行竖向模板施工,首先在柱底部进行标高测量和找平,然后进行保护层垫块的设置,安装竖管,经查验后支柱模板,柱模实行散装拼合。

模板就位后,柱模采用钢管、木方进行加固.对拉螺杆采用Φ14,间距≤600。

模板保证措施为在封模前将钢筋、底面的垃圾、附着物等清理干净,封模后严禁将垃圾扫入柱内。

加固螺杆:

(2)门窗洞口模板采用定制木模,角钢加固,加固角钢中部开φ14固定孔两个,底侧木模上均匀打两个φ20mm排气口。

穿墙螺栓孔的位置距墙顶和门窗洞口不小于200mm。

(二)梁模板安装

1、搭设梁底小横木,间距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2、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好梁底的起拱高度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梁底模板经过验收无误后,用步步紧将其固定好。

3、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模用脚手管和扣件固定好。

梁侧模板上口要拉线找直,用梁内支撑固定。

4、复核梁模板的截面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5、梁模板采用14厚多层板,100×100、50×100木龙骨,做主次龙骨,次龙骨间距200mm,主龙骨间距900,碗扣脚手架支撑体系。

多层板、木龙骨、钢管及支托按照三层配置。

立杆间距900,从跨一侧开始安装立杆,立杆下垫木方500×100×50mm的脚手板。

6、调节立杆上顶丝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使次龙骨表面标高为楼板结构标高减14mm,梁在支模过程中,拉水平通线,保证梁尺寸准确,并通过钢筋上的结构50线校正梁底标高。

梁底起拱高度:

4<L≤6时,按20mm,L>6时,按25mm,板的起拱高度与梁相同。

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14mm厚优质多层板,拼缝处塞海绵条挤实。

模板表面要求光洁、硬度好,混凝土成型质量好。

支撑系统采碗扣件、横杆、立杆、拉杆进行支撑,梁侧模、底模采用50×100mm的木方作为龙骨,用100×100mm木方作格栅托梁,并且根据实际尺寸及标高进行组拼。

100*100主龙骨@1200mm

墙体端部堵头模板的做法

(三)顶板模板安装

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有关内容。

2、脚手架按照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完毕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托的标高及起拱的高度。

3、按照模板设计的要求支搭板下的大小龙骨,其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的要求。

4、铺设多层板模板,用打眼电钻打眼,螺丝与钢管拧紧。

必须保证模板拼缝的严密。

5、在相邻两块多层板的端部挤好密封条,突出的部分用小刀刮净。

6、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标高,并进行校正。

7、顶板面板统一选用14mm厚多层板,经计算确定:

主龙骨选用100×100mm木方,间距900mm、1200mm,次龙骨选用50×100mm方木立方,间距200mm,支撑选用捥扣式脚手架。

立杆间距1200mm、900mm,横杆间距1200mm。

利用可调定托调节模板支撑高度。

为保证顶板整体混凝土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多层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

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并拼缝严密。

要求在每隔四块板缝间加3毫米厚海绵条,以抵消温度变形的影响。

对于跨度度大于四米的顶板,中间起拱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顶板模板拼缝,采用硬碰硬拼接,接缝处用手刨刨直、刨平,拼接细致,保证平整无错台,封闭不漏浆。

8、梁柱接头模板

柱箍:

在梁柱交接处先安装一道井字箍,箍住头模板,在井字箍上支设梁底模。

该道柱箍采用架子管,用Ф14对拉螺栓双螺母拉紧。

柱头模板:

梁柱接头处利用相互垂直又相邻的梁侧模板端头用覆膜多层板配置堵头板后背50×50(50×100)木方,在柱角相交时以长边压短边拼接成柱头模板,侧模下方用两侧夹木顶牢,上方用与顶板模板连接的木方顶牢,如此利用不同方向的梁侧模板在柱角相交组拼为柱头模板。

其他三处按同样方法支设。

立木在连接梁侧模板及与之垂直相交的堵头板的两面必须刨平刨光,以保证柱角方正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楼梯模板施工

为了保证板底面的平整和光洁,装修时不再抹灰,楼梯底模(含楼梯梁)采用14mm厚多层板,主次龙骨采用100×100、50×100木方。

支撑体系采用可调钢支撑,搭设满堂红架,根据开间尺寸分步立柱,立柱间距900mm,纵横双向设置,立柱上放U型托。

楼梯踏步采用全木质模板,其立梆高度与踏步口齐,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人工铺设将定型踏步模板就位,其上口与踏步上口平齐,下口悬吊高度为楼梯底板混凝土厚度。

踏步高度要均匀一致,楼梯踏步侧板下口钉一根小支撑,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

楼梯底板、踏步侧板及挡板采取多层板。

在施工时制作成定型的木板周转使用。

在楼梯模板拆除后,待其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防止棱角被人为破坏。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梁、板模板: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粱上下口模:

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

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1、柱模板

(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柱身扭向:

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个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五、模板拆除

1、严格按拆除模板通知单手续拆除,拆除前要求向监理工程师申请,同意后方可拆除,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模。

2、拆模板的程序为模板先立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3、非承重的侧板应在砼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的情况下方可拆除。

4、承重的模板拆除要依同条件养护的砼试块强度确定,其标准为:

当跨度小于8M的梁板砼强度应达到75%,跨度大于8M梁板砼强度必须达到100%,悬挑结构砼强度应达到100%。

5、对竖向结构,严格按照项目规定办理交接单方可拆模,原则上在其混凝土浇注48h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不缺棱掉角时,方可拆模。

梁板等水平结构早拆模板部位的拆摸时间,通过计算7d后,各层楼板强度可承受上一层传递下来的荷载,平台板模板即可拆除。

模板拆除后应随即进行修整及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六、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1、侧模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2、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条款。

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摸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执行GB50204中2.4.1或2.4.2条的规定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4、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5、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

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6、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①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②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

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

每块多层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拆下的模板。

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③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

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七、成品保护

1、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

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

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

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2、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八、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保证项目

模板及支加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全数检查

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

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有坚实的排水措施

基本项目

接缝宽度

≤1.5mm

按梁、柱和独立基础的件数各抽查10%

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粘浆和漏涂隔剂

每件墙、板、基础累计面积≤1000cm2

观察或尺量检查

每件梁、柱累计面积≤1000cm2

2、模板工程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5

尺量

柱、墙、梁

±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3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m

5

5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漏长度

+5、-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5

拉线、尺量

尺寸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宽、高

±5

对角线

6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3、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质量问题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爆模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毕后的短时期内,模板向外变形(外凸)

模板强度或刚度不够

严格控制背楞间距

支撑的强度或刚度不够

严格控制钢筋间距

支撑的失稳

减少支撑自由度形成静定结构

钢模板扣件的数量不足或扣件强度不够

每个交叉点必须用双扣件连接,关键部位采用双扣件加固

缝隙大

模板之间拼缝超过2.5mm,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水泥浆从拼缝处漏出,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实心密实度,而且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外观质量

木模板四周没有刨平

返回刨平

钢模板四周没有校直

提前校直

支模时不严格控制缝隙尺寸,缝隙过大

拼缝严密

模板不易拆除

混凝土梁、柱或板的边模或角模,在拆模时不易拆除,甚至嵌入混凝土内,拆不出来

模板拆除过迟,粘结太牢

按时间拆模

模板漏涂隔离剂

提前涂刷隔离剂

模板吸水膨胀,致使边模或角模嵌在混凝土内

提前洒水湿润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