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23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docx

长春中医药大学13734

长春中医药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汪博

 

年级:

03级

专业:

中药学

班级:

二班

学号:

23号

 

二OO七年六月

韭菜籽的脂溶性成分研究

 

汪博

 

指导教师:

姜大成

实习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

论文提交日期:

2007年6月7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07年6月18日

 

答辩组组长:

答辩组成员:

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毕业生论文题目

韭菜籽的脂溶性成分研究

学生姓名

汪博

学号

23号

专业

中药学

班级

二班

 

学生承诺:

我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实验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

2007年月日

 

 

目录

摘要1

1.引言3

2.实验部分3

2.1.实验仪器、试药与材料3

2.1.1实验仪器与试药3

2.1.2实验材料4

2.2.实验内容4

2.2.1韭菜籽化学成分系统预试4

2.2.2韭菜籽化学成分的提取5

2.2.3韭菜籽中脂肪酸的分析6

2.2.4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的分离8

3.实验结果11

4.小结与讨论12

4.1小结12

4.2讨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摘要

目的:

主要是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尤其是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揭示韭菜籽中脂溶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韭菜籽的化学成分奠定基础,亦为韭菜籽的深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初步确定其所含的大类化学成分。

根据系统预试结果,采取系统溶剂法,以石油醚,乙醚,乙醇,水为溶剂,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

对石油醚提取部分进行研究,采取柱色谱、薄层色谱、GC/MS等方法,对该部分进行分离测定。

结果:

将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甲酯化后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和3种酯类化合物,其中有3种脂肪酸未见报道;对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皂化后的乙醚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3种白色粉末。

结论:

系统预试结果表明,韭菜籽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皂苷、黄酮、生物碱、油脂等化学成分;通过GC/MS分析确定韭菜籽中含有至少9种脂肪酸和多种酯类。

关键词:

韭菜籽脂溶性成分研究脂肪酸棕榈酸9-十八碳烯酸

 

Abstract

Objective:

Mainlyisresearchestotheleekseedchemicalcomposition,inparticularfatsolubleingredient.Itresearchpurposethatisrevealtheleekseedfatsolublecomposition.Furthermore,laidthegroundworkforfuturestudiesthatleekseedchemicalcomposition.Method:

Leekseedchemicalcompositionwaspretestedbysystemway,determineditscontainsthegeneralingredient.Accordingtothepretestresult,adoptedthegradientsolventextraction.Thesolventincludedpetroleumehter,aether,ethylalcohol,andwater.ThepetroleumetherextractionswasstudiedbyLLC,TLC,GC/MSintheExperiment.Result:

CarriesontheGC/MSanalysisafterthefragrant-floweredleekseedbenzenewithdrawingmethylester,altogetherexamines9kindoffattyacidsand3kindofesterscompound,including3kindoffattyacidsnottoseethereport;Carriesontheseparationafterthefragrant-floweredleekseedbenzenewithdrawingsaponificationetherextract,obtains3kindofwhitepowder.Conclusion:

leekseedoilmethyletherextractconductedafterGC/MSanalysis.Atotalofninespeciesofthreekindsoffattyacidsandesters;rightleekseedoilextractsaponificationofetherextractswereseparated,Threespeciesofwhitepowder,itmaymonomercompounds.

Keywords:

leekseedfat-solubleconstituentsfattyacidspalmiticacid,9-octadecenoicacid,

 

1.引言

韭菜籽收载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其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的干燥成熟种子[1]。

该药材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苏颂谓:

“案许宋说文,韭字象叶出地上形,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一岁三、四割,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复生”。

李时珍谓:

“韭从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

……八月开花成丛,……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耳扁,须风处阴干”。

根据描述和附图,现今所用韭菜与历代本草所载相同[2]。

韭菜籽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3],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

其性温,味微甘,具有补肾阳、暖腰膝、壮阳固精之功效,临床上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冷痛、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等症[4]。

另有报道,韭菜籽还有抗衰老、抗突变、杀虫、抗菌等作用,用于治疗持续性呃逆[5,6]。

由于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因此,市场上对韭菜籽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且韭菜籽的资源广泛,吉林省产量较大,如能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必将会产生广阔的经济前景。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我们对现有的文献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如下:

目前,关于韭菜籽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作用方面[5,6],而关于其化学成分研究则较少,仅在脂肪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方面有所研究[7,8],尤其是对其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家药典也没有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

故本课题将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地揭示韭菜籽的化学成分,并结合其药理活性,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本研究只是对该课题中韭菜籽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寻找韭菜籽的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试药与材料

2.1.1实验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TG328A(s)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RE—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S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pHS-25数显酸度计;TRACE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碘化铋钾、镁粉、三氯化铝、三氯化铁、溴甲酚氯等药品,石油醚(沸程:

60-90℃)、乙醚、乙醇、甲醇、硫酸等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1.2实验材料  

实验用韭菜籽购于吉林省宏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经姜大成教授鉴定为正品。

硅胶为薄层层析用(G60型化学纯,青岛海洋化工厂,批号:

050608)、柱层析用(100-200目试剂纯,青岛海洋化工厂,批号:

0061541)

2.2实验内容

2.2.1韭菜籽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参照有关文献,对韭菜籽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结果见表1。

表1 韭菜籽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的内容及结果

检查项

试验名称或试剂

结果

氨基酸

茚三酮试剂

显蓝紫色

蛋白质

双缩脲反应(Biuret反应)

阳性

加热沉淀试验

阳性

皂苷

泡沫试验

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溶血试验

阳性

糖类

α-萘酚试验

阴性

酚醛缩合反应

阴性

菲林氏实验

阴性

有机酸

溴甲酚绿试剂

兰色背景上呈黄色斑点

鞣质

1%三氯化铁试剂

阴性

明胶试剂

阴性

黄酮

1%三氯化铝试剂

阳性

盐酸-镁粉反应

阳性

荧光反应:

阳性

三氯化铁反应

阳性

酚类

1%三氯化铁试剂

阳性

蒽醌

10%KOH液

阴性

0.5%醋酸镁试剂

阴性

氨熏

阴性

生物碱

碘化铋钾试剂

橙黄色沉淀

硅钨酸试剂

产生白色的沉淀

苦味酸试剂

黄色沉淀

香豆素及萜类内酯

开环与闭环反应

液体比没有加热前清亮,加酸酸化后又复浑浊

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

阴性

羟胺反应

阴性

异羟肟酸铁反应:

阴性

强心苷

Kedde试剂

阴性

三氯乙酸试剂

阴性

苦味酸试剂

阴性

baljet反应:

阴性

legal试剂:

阴性

克尔克林氏反应

阴性

甾萜类

醋酐-浓硫酸试验(L-B)反应

阴性

25%磷钼酸试剂

阴性

salkouski反应:

阴性

tschugaeff反应:

阴性

油脂

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加热

不挥发

根据系统预试的结果,初步判断韭菜籽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皂苷、黄酮、生物碱、油脂等化学成分。

2.2.2韭菜籽化学成分的提取

根据化学成分预试结果,并参考关于韭菜籽化学成分的相关资料[7,8],确定了以石油醚、乙醚、乙醇、水为提取溶剂。

将韭菜籽药材粉碎,过40目筛,取其药材粉末2㎏,依次用石油醚(沸程60-90℃)、乙醚、乙醇、水提取,每次加入4倍量的溶剂,置水浴上回流提取,使溶液保持微沸,提取3次,每次3h。

冷却,过滤,滤液置旋转蒸发仪上回收溶剂,合并各溶剂的提取物,药渣弃去。

具体过程见下述工艺流程图。

韭菜籽粉末(2kg)

加石油醚提取三次(3、2、2h)

每次加入石油醚8000ml

石油醚提取物药渣

回收石油醚挥散溶剂,再加入乙醚提取三次(3、2、2h)每次加入乙醚8000ml

石油醚浸出物

(347.51g) 乙醚提取物药渣

回收乙醚挥尽溶剂,再加入乙醇提取三次(3、2、2h)每次加入乙醇8000ml

乙醚浸出物

(134.07g)乙醇提取物药渣

回收乙醇挥尽溶剂,再加入水提取三次(3、2、2h)每次加水8000ml

乙醇浸出物蒸干溶剂

(207.92g)水提物(87.31g)药渣(弃去)

2.2.3韭菜籽中脂肪酸的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韭菜籽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分析。

2.2.3.1样品处理  

取韭菜籽的石油醚提取物2.50g,将样品,氢氧化钾,95%乙醇(w:

w:

v=5:

3:

9)混合,于沸水浴上回流皂化2h,蒸去乙醇,用20ml乙醚溶解,并加适量水(30ml),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30ml;水层用盐酸调pH=2.00,再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30ml,合并醚提掖,以水洗至中性,用2g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回收乙醚得总脂肪酸。

准确称量,将总脂肪酸(w)-甲醇-浓硫酸(7:

20:

0.7)混合,于水浴回流3h(86℃),挥散甲醇至少量,加乙醚萃取3次,每次30ml,将萃取液水洗至中性,加无水硫酸钠干燥2g,过夜,回收乙醚,制得脂肪酸甲酯。

准确称量,配成适当浓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2测定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25MOV-101石英毛细管柱;柱前压68.95kPa;柱温80℃到160℃按20℃/min、160℃到230℃按10℃/min程序升温;气化室温度230℃

质谱条件:

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滤质器;EI源;质谱检测器温度210℃;接口温度230℃

2.2.3.3检测结果

共分析出十余种成分,与标准图谱库对照,鉴定出9种脂肪酸及3种酯类,具体名称及含量见表2,(见附图1-9)

表2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

种类

分子量

分子式

含量(%)

棕榈酸

286

C17H34O3

1.50

亚油酸

280

C18H32O2

38.03

油酸

282

C18H34O2

21.27

硬脂酸

270

C17H34O2

3.61

花生酸

312

C20H40O2

2.61

花生烯酸

304

C20H32O2

0.52

10-甲基-十七碳酸

283

C18H35O2

1.31

7,10-十八酸

279

C18H31O2

7.55

9-十八碳烯酸

281

C18H33O2

2.94

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

278

C16H22O4

3.44

2-噻吩乙酸,3-三癸酯

324

C19H32O2S

0.92

1,2-苯二甲酸丁酯,8-甲基壬酯

362

C22H34O4

2.77

2.2.4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的分离

在韭菜籽的石油醚提取物甲酯化过程中发现,皂化后的乙醚萃取液挥干溶剂后有白色粉末出现,对其进行薄层色谱检查,发现有三个明显的的斑点,具有一定的分离价值。

故采用柱色谱、薄层层析等方法,对该部分进行分离。

2.2.4.1样品的处理

将韭菜籽的石油醚提取物100g,氢氧化钾,95%乙醇(w:

w:

v=5:

3:

9)混合,于沸水浴上回流皂化2h,蒸去乙醇,用少量乙醚溶解,加适量水,用乙醚萃取数次,合并醚提液,回收乙醚得2.4g白色粉末,备用。

2.2.4.2柱层析条件的选择

取上述白色粉末少量,加乙醚溶解,利用薄层色谱方法,采用不同的展开剂寻找理想的洗脱剂,以5%磷钼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比较理想的洗脱条件是: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薄层色谱图见图1。

故选用上述溶剂系统为洗脱剂。

2

1

 

图1 薄层色谱图

1.皂化后乙醚萃取物;2.韭菜籽的石油醚提取物

展开剂: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显色剂:

5%磷钼酸乙醇液

2.2.4.3装柱及柱处理

选用适宜的玻璃层析柱(60×1000mm),以硅胶(400.30g)为吸附剂,湿法装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冲洗空柱。

2.2.4.4上样

取样品2.40g湿法上样,上盖少量硅胶及脱脂棉

2.2.4.5洗脱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开始洗脱,每200ml为一个流分,第一个流分约200ml,编号为0号,以后顺延。

收集后回收溶剂至少量,然后做薄层色谱检查,根据薄层板上的斑点的Rf值及颜色,把相同的合并在一起。

2.2.4.6分离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脱,共收集了96个流分,将各洗脱流分进行薄层色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中斑点比较清晰,并且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流分进行了合并。

合并后的结果见表3。

表3  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柱层析色谱分离后主要合并流份号及组号

合并后流分编号

合并前流分

编号

形状

展开剂

薄层主要斑点

1

5-11

黄色液体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三个斑点

2

12-27

无色液体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两个斑点

3

28-34

白色粉末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一个清晰斑点

4

35-45

白色粉末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一个清晰斑点

5

49-55

黄棕色液体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五个斑点

6

61-70

白色粉末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一个斑点

7

77-96

无色液体

石油醚-乙酸乙酯(28:

3)

两个斑点

其中,3号流分回收溶剂后出现白色粉末,溶于乙醚。

4号、6号流分也分别出现白色粉末。

对3号、4号、6号流分进行薄层色谱检查结果如下:

 

ABC

A:

3号组分;B:

4号组分C:

6号组分

展开剂:

石油醚:

乙酸乙酯=6:

1

显色剂:

5%磷钼酸乙醇液

将3号、4号、6号流分与韭菜籽未皂化前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对照如下:

D

C

B

A

A:

原样品;B:

3号组分;C:

4号组分;D:

6号组分

展开剂:

石油醚:

乙酸乙酯=3:

1

显色剂:

5%磷钼酸乙醇液

D

C

B

A

A:

原样品;B:

3号组分;C:

4号组分;D:

6号组分

展开剂:

石油醚:

乙酸乙酯=5:

1

显色剂:

5%磷钼酸乙醇液

A

B

C

D

A:

原样品;B:

3号流分;C:

4号流分;D:

6号流分

展开剂:

乙醚:

乙酸乙酯=1:

1

显色剂:

5%磷钼酸乙醇液

根据对照结果,这三个斑点与原样品基本符合,可初步判断该三个白色粉末为韭菜籽中原有的化学成分。

3.实验结果

3.1GC/MS法分析结果

GC/MS法分析出9种脂肪酸和3种酯类,见表2。

其中有3种脂肪酸及3种酯类未见报道。

3.2柱层析结果

根据薄层色谱分析,合并后的3、4、6号组分可能为单体化合物,但由于实习时间有限,未能对这三种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结构鉴定研究

4.小结与讨论

4.1小结

4.1.1本文经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了韭菜籽中可能含有的大类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皂苷、黄酮、生物碱、油脂等化学成分。

以此为依据采用系统溶剂法,以石油醚、乙醚、乙醇、水为溶剂,对韭菜籽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

4.1.2对韭菜籽石油醚提取物皂化后的样品乙醚萃取部分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和3种酯类化合物,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有3种脂肪酸未见报道。

4.1.3柱层析分离共得到96个流分,对其斑点一致、有分离价值的流分进行了合并后三个结晶化合物,经薄层色谱对照,这三种结晶化合物为石油醚提取物中的原成分。

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对这三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4.2讨论

韭菜籽是我国比较普遍的经济作物,在我们吉林省产量较大,其药用价值已被更多的人认识到,关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现虽已有些报道,但都没有全面的进行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本课题将对韭菜籽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更好的开发韭菜籽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经过系统检索和查阅文献,国内外有过韭菜籽的报道主要是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初步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另有韭菜籽熏烟治疗牙疼的报道,对韭菜籽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还很少。

本实验通过GC/MS、薄层色谱、柱色谱等方法对韭菜籽酯溶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及3种酯类化合物,并分离出3种白色粉末,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在进行柱色谱分离过程中,流分量稍大,使分离效果受到一些影响,如能在此改进,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能为韭菜籽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进一步建立其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9

[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二卷)[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09

[3]郑虎占,董泽宏.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六卷)[M].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3,5761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46

[5]黄大文.韭子丸治疗乳糜尿38例[J].广西中医药,1994,17

(2):

9

[6]舒炎高.韭菜籽治疗持续性呃逆[J].中药通报,1985,(9):

44

[7]张玲,时延增,徐新刚,等.韭菜籽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5,7

(1):

21

[8]张玲,徐新刚,王淑静,等.韭菜籽脂肪酸的Gc-Ms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5,6(4):

19

致谢

本课题是在姜大成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肖井雷老师的大力帮助。

此外,还得到了曹阳师兄、田春雨师兄、杨东师姐、于洋师姐以及实验室所有成员的友情支持,在此一并表示忠心的感谢。

 

附录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附图6

附图7

附图8

 

附图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