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25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docx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合川区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2009年2月

 

目录

1重庆经济环境简介1

2合川区简介2

3合川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在重庆市的竞争地位3

3.1合川区经济发展概况3

3.2合川区在重庆市的竞争地位分析6

4合川区自然资源情况8

4.1水资源8

4.2矿产资源8

4.3土地资源8

4.4物种资源9

4.5旅游资源9

5合川区人力资源情况10

6合川区基础设施建设11

6.1合川区交通设施11

6.2合川区能源设施12

7合川区经济结构分析12

7.1合川区经济结构12

7.2合川区主要产业布局14

7.3合川区产业发展规划14

7.4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15

7.5合川区主要产业发展现状16

8合川区与外部联系17

9结论18

图表目录:

图一:

合川区GDP增长走势(单位:

亿元)3

图二:

合川区农业总产值(单位:

亿元)4

图三:

合川区工业增加值走势图(单位:

亿元)5

图四:

合川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单位:

亿元)5

图五: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图6

图六:

合川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13

图七:

合川区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走势图13

表一:

合川区与其它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对比表(单位:

%)6

 

1重庆经济环境简介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重庆辖区内,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07年重庆共辖40个区县(自治县),891个乡镇,9035个村。

其中,19个区、21个县。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备。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

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

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34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市场潜力巨大。

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重庆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575.40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2433.2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2087.99,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3﹕47.7﹕41.0,第一产业由1983年最高的40.8下降到目前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显著提高。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5.25亿元,增长2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09亿元,增长24.3%。

进出口总值95.21亿美元,增长28%,其中出口57.22亿美元,增长26.9%,进口38亿美元,增长29.6%。

合同利用外资总额28.31亿美元,下降30.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7.37亿美元,增长151%。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62.8亿元,增长2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7.24亿元,增长30.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55元,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36.21,增长17.6%。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3.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4.61%。

2合川区简介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

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

东邻渝北区、岳池县,南靠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潼南县,北接武胜、蓬溪县。

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素有“三江明珠”之美称,历为重庆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枢纽、经济走廊。

合川作为重庆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板块。

合川区地处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

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

其中,以侏罗系分布面积最宽,占全区幅员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侏罗系中又是沙溪庙组面积最大,达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0.62%。

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全境有两种地质构造类型:

境东及东南部属川东平等岭谷区华蓥山复式背斜褶断带,其余的大部分地区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

全市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制约,其特征是东、北、西三面地势较高,南面地势较低。

最高点是三汇镇白岩头,海拔高度为1284.2米;次高点在西部龙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镇嘉陵江边,海拔185米。

全境地貌大致分为平行岭谷和平缓丘陵两大类型:

东南边缘之华蓥山区为平等岭谷地形,分布面积35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西北部广大地区,属川中丘陵盆地,为平缓丘陵地型,分布面积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84.5%。

合川幅员面积2343平方公里,总人口152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7.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9%,其中:

主城区面积32.3平方公里、人口35.8万人,已初具中等城市规模。

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区铜梁山下)曾是巴国别都。

公元前314年始设垫江县,县域辖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县地,隶属巴郡,治所在今合川。

南朝元嘉年代升垫江县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为合州,辖垫江、清居、东遂宁、怀化4郡及郡属石镜(合川)、汉初(武胜)、清居(南充市南)、方义(遂宁城区)、德阳(遂宁市中区东南)、长江(蓬溪)、始兴潼南7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合州。

宋淳祜三年(1234年)为抗蒙兵,在州城之东5公里的钓鱼山筑新城,州治所迁居钓鱼城。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返回原址。

以后,合州辖县陆续划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为不再辖县的单州,属重庆府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县,以涪汉二水合流而得名。

一说因地当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川会合之处故名。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号)批复同意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

2OOO年6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号)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合阳城苏家街31号迁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6]110号)批准:

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

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道。

3合川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在重庆市的竞争地位

3.1合川区经济发展概况

自2003以来,合川区经济整体平稳增长,特别是2006年合川改市设区之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见图一)。

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97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9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51亿元,增长16.9%。

图一:

合川区GDP增长走势(单位:

亿元)

注:

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4—2008和重庆统计快报2008;

全区农业总产值波动上升(见图二)。

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330524万元(现价),同比增长28.34%,其中农业产值159411万元,林业产值3964万元,畜牧业产值152112万元,渔业产值12205万元,分别增长15.36%、45.2%、44.16%、37.8%。

同时,全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区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重庆市级6家。

在品牌建设上,全区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8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5个,并先后获得重庆市无公害生猪、水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地区等称号。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16万户,占全区农业户数的43.8%,加工企业职工突破1.3万人,同比增长12%。

图二:

合川区农业总产值(单位:

亿元)

注:

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4—2008和重庆统计快报2008;

工业方面,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见图三),由2003年的29.3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7.04亿元,增长了2.3倍。

到2008年低,初步形成了煤电能源产业、水泥建材产业、盐气化工产业和汽摩机械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图三:

合川区工业增加值走势图(单位:

亿元)

注:

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4—2008和重庆统计快报2008;

2007年,合川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3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1亿元,占比10%。

2008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9亿元,增长37.4%。

2003年至2008年各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见图四。

图四:

合川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单位:

亿元)

注:

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4—2008和重庆统计快报2008;

2003年至2008年,合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1.83亿元增加到68.77亿元,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由3.22亿元增长到17.14亿元,增长了五倍;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绝对额由10276元增长到21502.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772元增长到5267.38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3.7上升到2008年的4.08.。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对比见图五。

图五: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图

注:

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4—2008和重庆统计快报2008;

3.2合川区在重庆市的竞争地位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合川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将合川区的经济发展指标与重庆市和全国的部分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见表一)。

表一:

合川区与其它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对比表(单位:

%)

项目

合川区

重庆市

全国

GDP

19.0

14.3

9.0

第一产业

7.2

6.8

5.5

第二产业

20.7

18.0

9.3

第三产业

16.9

12.4

9.5

三次产业结构

15.7﹕45.2﹕39.1

11.3﹕47.7﹕41.0

11.3﹕48.6﹕40.1

工业增加值

23.8

19.8

12.9

固定资产投资

37.4

28.0

25.5

工业投资

27.0

30.0

房地产开发投资

15.9

16.6

2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0

24.3

21.6

财政收入

56.9

22.1

25.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502.87

14367.55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67.38

4124.21

4761

注:

重庆统计快报2008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合川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203.47亿元,占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99%,全市排名第十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水平4.7个百分点,排名第十六位。

增长速度高于全市水平,说明合川区在重庆市中的竞争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2008年全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合川区任然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速度,可见,合川区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小,金融危机反而成为了合川区未来发展的机遇。

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合川区各产业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产业结构中,合川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都低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

因此,合川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在投资方面,合川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而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明显低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

可以判断出合川区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也就解释了第一产业为何占比偏高。

同时,在全国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必将成为合川区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

在消费需求方面,合川区人民收入水平高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上,合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重庆市和全国水平。

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成为合川区未来发展的强力支撑。

在工业化进程中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支持的,一旦进入工业化阶段,政府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就会存在与民争利的嫌疑,所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是越快越好,要结合经济的具体发展阶段进行判断。

4合川区自然资源情况

4.1水资源

合川区为三江交汇处,水资源自然相当丰富。

境域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组成。

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

全年降雨总量多年平均为9.06亿立方米,东部华蓥山区雨量丰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54.66%。

按径流深计算,地表水资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亩平263立方米,耕地亩平729立方米。

过境水主要是穿境而过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

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为730亿立方米,最高为1301.85亿立方米,最低为230.29亿立方米。

三江水温为7.1~29.5℃,水质指标:

ph值在7.5~8.2之间,溶解氧6.3~11.94毫升/升,总硬度5.3~99.18德度。

地下水储量年总计10744万立方米,其中华蓥山区储量占65.8%,其余地区占34.2%。

水资源开发利用,据有关部门1993年调查和统计资料,当年农业灌溉用水(含过境水和地下水,下同)10653.4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环卫用水929.7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126.6万立方米,农村人畜饮用水2730.16万立方米,水电站发电用水81791万立方米。

4.2矿产资源

合川区境现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石灰石、盐、锶矿等26种。

其中煤储量约18.2亿吨,分布在华蓥山周边地区的三汇、清平、土场、盐井、草街、双凤、狮滩、小沔等8个镇,位于盐井储量达2亿吨的沥鼻峡煤田正在建设;锶矿100万吨,分布于盐井镇干沟一带;铁矿6800万吨,分布在盐井、双凤、三汇地区;盐160亿吨,全市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盐层厚度平均为16米;石灰石55亿吨,分布在盐井、三汇地区;铝土矿7500万吨,分布在三汇、清平地区;重晶石40万吨,主要含矿层为三迭系下统飞仙关和嘉陵江组。

4.3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面积按地图量算(下同),幅员面积为2356.21平方公里,折合353.43万亩。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是:

耕地176.6万亩,占总面积的49.97%;园地13.74万亩,占3.89%;林地23.22万亩,占6.57%;居民及工矿用地28.59万亩,占8.09%;交通用地(含农村人行道)22.56万亩,占6.38%;水域面积20.54万亩,占5.81%;未利用地68.17万亩,占19.29%。

总面积中,属国家所有的土地18.22万亩,占总面积的5.15%,集体土地335.52万亩,占94.85%。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全市土地的土壤类型共划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70个土种、97年变种。

其中,农业耕地有17个土属、69个土种和94个变种;非农业耕地有1个土属、1个土种和3个变种。

水稻土类是农业耕地的主要土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占34.1%;第三位是黄壤土,占2.69%;潮土土类最少,仅为1.81%。

从土壤的质地分析:

沙土占17.83%,粘土占23.57%,壤土占48.82%,砾质土占9.78%。

土壤的酸碱度含量:

酸性占5.63%,微酸性占20.21%,中性占60.44%,微碱占13.72%。

4.4物种资源

合川区植被属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川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区。

其基本类型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灌丛4个群系纲、5个群系组13群系。

植被的种类虽然繁多,但自然组合比较单纯。

分布情况是:

华蓥山区主要是马尾松纯林,次生灌丛和亚热带低山禾草草丛;其余地区则以柏木、疏残林为主,其余是散生的桉树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坏后形成的黄荆、马桑、芭茅、茅草组成的草丛和油桐、果树、桑树等经济林木。

初步调查:

粮食作物有5科16种106个品种,油料5科31个品种,糖料2科24个品种,茶叶1科3种,果树19科50种103个品种,桑树1科60个品种,蔬菜13科44个品种,麻类3科3种,烟1科4种,药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种,森林资源常见的有木本54科128种,草本10科17种,竹1科11种。

野生动物兽类有12种,禽类41种,鱼类64种。

饲养动物有蚕1科6种,猪、牛、羊、兔4科13种,鸡、鸭、鹅、蜂4科1种,鱼类12科59种。

4.5旅游资源

悠久的历史蕴育了灿烂的文化。

合川有钓鱼城、涞滩古镇、双龙湖、云门山、水波洞、龙多山、古圣寺等8个对外开放景点,有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草街育才学校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

重庆市唯一的“双国宝”钓鱼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距合川城区5公里,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口,地势险绝而壮丽,宋代军事设施古城堡保存完好,名胜古迹众多,集雄、奇、险、秀、战、古、幽于一身;涞滩古镇与江苏周庄、云南丽江同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10大最美村镇之一,镇内“涞滩摩岩造像”(二佛寺)堪称宋代石刻艺术瑰宝,其附属物古瓮城、老街、明代石牌坊、清代舍利塔群、古戏楼等遍布其间;双龙湖风景区自然风光旖旎,历史遗存丰富,湖区水面达7000余亩,湖汊纵深曲折,水源充沛优良,沿岸绿树成荫;合川市级风景区云门山、水波洞、龙多山各具特色,草街古圣寺(陶行知育才学校旧址)已修葺一新,石泉度假村等农家乐置身田园,垂钓、品尝农家菜肴,其乐无穷。

除拥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之外,合川区还拥有很多名特产品和小食。

合川桃片,系合川传统名特产品,有一百五十多年的生产历史。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合川桃片就名气巴蜀,以后在各个时代的食品展览会获得殊荣。

合川桃片在保留甜、盐两个传统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品种,具有补脑、健脾、润肺、利尿的功能,风味独特,蜚声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粉葛,由粉葛根加工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多各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降火、防暑、提神醒脑、解酒、降血压、软化心脑血管之独特功效,是一种老、中、少皆宜的高档绿色保健食品。

出产地主要在合川张桥镇、铜溪镇。

天星醋,源于阆中保宁醋生产工艺,结合当地水源和特点,经加工和改进而制成。

不仅香气醇郁,酸味纯正,而且具有不生花、不变味的特点,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

既是佳肴的理想佐料,又有促进食欲、开胃、杀菌、除病、健身之功效。

“五合斋”牌白橙糖,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具有白色透明、气味芬香、甜不腻人、入口化渣等特点,营养丰富,且具止咳顺气化痰的药用效能。

峡砚,开采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的紫云石,用传统工艺经过下料、手磨、成型、细染、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有浮雕、半浮雕、手刻等三大类型,规格各异,图案古朴,盒式大方。

明代(英宗时期)就有名于世,近代知名人士及书画家,如冯玉祥、于右任、谢无量等亦题诗赞颂。

除此之外,合川区还有米粉、鳝鱼面、烧腊、鸡肉抄手、水八块、罐罐鸡、合川肉片和麻辣凉菜等特色小吃。

5合川区人力资源情况

截至2007年末,全区总人口153.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59万人。

全区常住人口127.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38万人。

2007年末就业人数87.2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38.44万人,第二产业就业16.5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32.2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6.56万人。

城镇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7万人。

合川高校林立,不仅拥有水产职业学院、城市职业学院、民生职业学院、西南大学影视学院等4所民办高校,还拥有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3所独立学院,在校生突破3万人。

合川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集群化和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思路,加快打造教育高地。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快建设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推进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和民生职业学院迁扩建,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产业的职业教育,启动合川职教中心建设。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在合企业和高校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6合川区基础设施建设

6.1合川区交通设施

合川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渝武高速公路、110省道线、襄渝铁路、遂渝快速铁路和即将建设的兰渝铁路等,经渝武高速公路到重庆内环高速公路需30多分钟,到重庆机场需50分钟;经遂渝快速铁路到重庆需15分钟,到成都需2小时。

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于合川城区,千吨级客货轮可直航上海,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体,港口、机场为依托的综合、立体、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遂渝快速铁路为国家一级铁路干线,系成渝高速铁路的一部分,全长128公里,其中合川段49.5公里。

它的正式运营,将彻底改变交通对合川的制约,对合川的经济发展、劳务输出、人员就业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

兰渝铁路全长820公里,其中合川段57公里,时速200公里。

预计到2020年,仅合川主城区境内每年需要兰渝铁路运输的粮食、食品、煤炭、水泥等货物将超过1000万吨,客运达126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劳力输出和物资进出,将给合川带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

在水路方面,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码头等水上交通建设项目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实现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吨级船队经合川可直达四川省广元市,实现江海直达运输。

合川的公路建设则以提高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网络连接程度为重点,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导,“一纵四横八条干线”公路为骨架,纵横交错、干支结合的公路网络。

铁路、水路、公路的齐头并进,最终形成重庆通向川北、陕甘等地的水陆交通枢纽,打造和提升重庆的对外辐射力。

6.2合川区能源设施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之处,其中水资源得天独厚,素有“水甲西部”的美称,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年均径流量73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半黄河,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的19倍;煤炭远景储量达18亿吨,可年产煤炭450万吨,煤能资源240万千瓦,煤矸石能资源30万千瓦以上;煤气、天然气也相当丰富,储量达724亿立方米。

合川不仅水能、煤能资源丰富,而且发展能源工业的地质基础、运输、电力输送等条件也都十分优越,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发展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把能源优势转化为能源强势,把资源转化为“财源”,合川对电力建设进行重点发展,全力以赴确保能源工业建设顺利推进。

 经过论证,合川新上了装机总容量300万千瓦的双槐火电厂、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草街航电枢纽工程、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和沥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