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82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

1293B16221

项目负责人:

李鲁(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

项目组成员:

郭永松,姒健敏,罗建红,耿晓北,俞方

1998年开始的全国性高校体制改革,促使一批医学院校与其它院校合并,建立了学科门类较多的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这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面对机遇和挑战,浙江大学医学院克服各种困难,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紧紧抓住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这个工作重心,不仅提出和开始探索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方案,而且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和实施了全面推进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为此本结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第二部分:

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第三部分:

综合性大学举办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一、改革背景

1、改革的宏观背景。

(1)当代社会的进步使人和人的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力发展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更能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我国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2)在国际上,高等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其特点是:

生源一流、投入多、规模小、学制长、质量高。

国际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对医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全面素质培养,发展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趋势。

(3)加入WTO,对于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推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国际化的高标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才的交流与竞争。

(4)21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世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人才,发展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微观背景。

(1)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的高校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人员安排的磨合阶段逐步进入快车道的发展阶段。

一部分体制改革后的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始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医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浙江大学作为第一批进行体制改革的学校已开始了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2)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部分医学院校大多原来就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他们与同类医学院校相比,有着较强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师资队伍,有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和一批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办学实力较强,教育质量较高,无论教学、医疗、科研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合并后正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改革为突破口,一方面扩大了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方面正在探索新的办学思路。

(3)综合性大学有着明显的办学优势,不仅公共基础学科及课程较强,而且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也较浓,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新型人才。

这一点是传统单科性院校无法比拟的,也是重新思考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4)浙江大学的合并业已结束,而实质性的融合远未完成。

学校规模扩大、管理机构重叠,行政条条增加、管理链变长、协调性减弱,这在处理办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公共基础与专业特色、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和机制。

这构成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环境。

(5)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曾作过积极的探索,承担着数项国家与省级教改课题,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与同类学校相比,医学院不仅建有国家理科(医药类)人才培养基地,而且还有6所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和一批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6)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是全国最早实行长学制(1988),最早实现五年与七年学制并轨(2000),最好生源质量(全部600分以上)的院校。

相比之下,目前的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已不适应现有七年制医学教育需要,在医科院校居核心和领头地位的七年制医学教育被淡化,硬件资源已落后于国内同类院校,并影响到教改力度,甚至危及师资稳定和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用改革的精神和实践加以解决。

为此,我们确定的改革方针是:

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以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为基础,以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把医学院办成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医科院校。

三、改革步骤

1、以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机制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调动医学院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共同探讨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改革之路。

2、以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为重点,通过课题立项研究与教改实践相结合,对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实践,以此带动医学教育的整体改革。

3、医学院为主多方筹资,增加教学投入,创造一流的办学条件;以教学科研岗位责任制作为改革抓手,调整学科、完善教学与科研目标责任制,为医学院的办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教改取得重大成果奠定基础。

4、改革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为转变观念、论证方案、广泛动员;第二阶段:

增投入、大胆实践、改革教学运行机制和体制;第三阶段:

全面实施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

1、办学思路。

即:

把医学教育由过去的普通教育转变为精品教育;不以数量取胜,要以质量取胜,注重培养尖子人才;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建一流的医学院,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

根据这一思路,确立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应的办学条件、相应的办学体制和机制。

2、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基本定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要求,浙江大学医学院办学应当以长学制(七年制或本硕博一贯制等)为主,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的内涵是:

(1)有很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2)有较高的临床医学科研素质;(3)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4)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3、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医学院的发展,我们将建立2+3+2(4+3)、4+4的“多通道”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其具体内涵是:

(1)在二年级公共基础教育结束时,探索从校内文科、理科和工科等专业学生中进行新一轮的招收和选拔七年制医学生。

(2)在四年级或五年级阶段,从全省乃至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级医学生或七年制五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就读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3)探索与试点从文、理、工科等专业毕业生中招收直接攻读医学博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接轨。

(4)建立本硕博一贯制:

在七年制学生中,选拔少数尖子(15%—20%)直接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和基础医学科学学位。

(5)建立“多通道”的人才竞争与选拔机制。

该机制包括:

选拔制与淘汰制相结合;多渠道入口(二年级、五年级和非医学专业四年级毕业后),多渠道分流(二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可根据学业成绩、特点和志向获取不同的学位),鉴借“协和模式”,始终保持优秀生源,同时创造条件,在同一年级中实行重点班教学制,以保证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工作,发表研究论文。

4、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学计划从2001年起被重新调整和修订。

改革课程体系的总体原则是:

加强公共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就是要反映这些原则,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此,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要求是:

(1)各类课程设置的时间要求为:

公共基础课为2年(少数基础医学教育的总论或导论课程渗透于第四学期,也许其他专业学生选读);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为2年,其中有一年分别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临床教学阶段;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2年其中有1.5年与专业基础课重叠、交叉或融合(见下表)。

学期

课程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

*

临床专业

临床实习

学位课程二级学科实习

学位论文

二级学科实习

(2)关于课程安排与管理的改革:

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即学校管理校级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院管理院级平台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主要课程和职业医师考试课程);各系部管理系级平台课程(主要是专业特色课)。

据此,在第二学期,由医学院在公共基础部开设《生命与健康》(选修课),在第三学期开设《医学导论》(指定选修课),以增加学生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了解,为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再选择打下基础;第四学期,开设医学专业基础总论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基础医学实验导论和基础医学方法论;为了配合医学导论和医学基础总论课的教学,计划在新的医学中心桉医学博物馆的模式建造“医学总论实验室”,可对所有学生开放,也可面向社会开放。

第五学期,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卫生保健,开设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部分基础医学学科总论课,少数临床医学课程,边缘(医学人文)学科课程等;第六学期,开设临床技能训练课,诊断学总论课、内、外、妇、儿科学总论课;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各系开设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含部分基础医学各论课程)。

改革原有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课程设置体系,增加专业基础知识与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综合类课程和总论课教学内容,减少各论课内容;进一步扩大各类选修课的比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部分本科生选修一些研究生课程。

(3)课程设置的改革:

根据不同学科和知识体系的差别,开展以问题、案例或系统、器官为中心的教学。

具体开设的课程形式有:

传统的学科课程、系统或器官课程、病种课程、病案课程、临床症状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医学社会实践课程、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等。

加强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融合、贯通,建立一批融基础与临床学科为一体的新型综合课程;立项研究和建立各类课程的评估制度和课程改革激励机制,拟每3年评选一次优秀课程,并给予奖励。

(4)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临床医学课程为先导,改革基础医学的课程结构,加强临床医学的床边教学。

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更新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知识体系;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运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语教学;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教育部规定的主要课程和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或知识点将得到加强。

5、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减少课堂授课,鼓励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加强CAI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建设,要求所有主要课程在5年内全部具备CAI和网络教学手段。

6、办学机制与体制:

(1)打破原有的学科界线和教研室堡垒,实行以课程(少数以学科为基础)为基础的主讲教师制。

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一批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主讲教师(一般由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给以主讲教师相应的责权利,并由他们根据教学需要,选拔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不同专业和职称层次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承担教学和教改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教师的授课待遇;减少授课时数,提倡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辅导,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自学条件,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学习资料和上网检索条件。

(2)实行学分制。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探索和建立个性发展与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多模块学分制,鼓励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模块课程,充分发展个性。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不同培养要求,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学分要求,并规定相应的修业年限,初步考虑学士的修业年限为5—7年,硕士为7—9年,博士为9—12年。

在规定年限内允许学生休学参加工作。

在规定基本学分和修业年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位层次的培养要求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分类,设计各种修业模块(学习菜单),原则上,硕士学位以下,只能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学习为主,毕业后为通科医生;博士学位以临床医学的三级学科为主,毕业后可作为专科医生。

考虑到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每一课程模块中的学习人数必须作一限定,确定人选的方法既要考虑的本人的意愿,也要考察本人原有学业成绩及其它相关因素,以此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建立有效机制,制订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有关政策,从经费、制度、政策等方面支持、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参加各类科研小组和各类科研活动。

医学院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带有研究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担任本科生科研导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科研消耗补助,对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在正式期刊上)或得校级以上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

(4)建立医学教育考试题库与考教分离制。

创造条件,与学校教务部共同建立医学教育考试题库,在医学生完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习、通科实习后,由医学教育考试中心进行统一考试和成绩分析。

医学院主要通过部分课程和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习阶段结束的统一考试对各系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调整和指导,一般课程的考试完全由系部自行组织实施(包括建立题库、分析试卷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考教分离制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7、教学投入与办学条件: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由学校统一在紫金港新校区新建国内一流的医学中心,增加教学投入,争取达到生均教学经费1500元(优秀学校评估的最低标准是:

生均教学经费1000元/年);创立三大教学工程,即:

“数字化学院工程”、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心(功能与结构相结合)工程、临床技能训练综合实验中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创造一流的医学教育条件。

这三大工程的初步设想是:

(1)“数字化学院工程”:

要求在所有学生寝室都备有计算机上网接口,所有教师办公室都有计算机上网,每个系都有多媒体教室,80%—90%的课程应利用多媒体教室(课件)上课,每个专业有供本专业学生3/1人数同时上网和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网络教室;所有附属医院的示教室均有计算机上网,附属医院的手术室、急诊室、部分病房应通过闭路电视系统与局域网相连,并进入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形成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医学院与医学远程教育一体化、网络化;同时加大对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开发力度,到2005年要求80%以上的课程都有课件,50%以上能够上网查询,以保证学生在自学中方便的查看。

(2)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心:

逐步将生命实验科学从原有的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努力实现生命功能与生命结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积极创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基础医学实验基地,使教学(包括学生自学)、科研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

(3)临床技能训练综合实验中心:

逐步建立临床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技能训练基地,该基地应基本模拟医院的场景,同时备有各种供临床教学用的教学道具,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医院场景和临床教学道具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医科类(包括护理等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

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从1988年举办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至今,学校始终将其定位为“精英教育”,通过吸收优秀生源,遵循“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形成“理医结合”培养模式。

四校合并后,这种办学模式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我校“文理医结合”的举办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指导思想明确,以培养医学精英为目标,形成了“文理医结合”的办学特色

1、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关于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始终如一地以此指导我校七年制医学教育和改革实践。

四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后,在学校创办“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下,进一步确立七年制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的地位,在更好的办学条件下,确定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

2、精英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学校始终将七年制医学教育定位为精英教育,同时,也认识到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将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涵表述为:

⑴有厚实的人文和科学素养,;⑵有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⑶有一定的医学科学研究的训练;⑷有现代医学理念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及后劲,是未来的高级医学人才。

因此,学校从生源、师资力量、培养过程、招生规模与有效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等各个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精心运作,确保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办学特色:

即“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文理医结合,七年一贯,重视科研,面向临床”。

“文理医结合”:

从七年制办学伊始,原浙江医科大学为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提高培养质量,就与原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理医结合”办学模式。

四校合并后,学校强调文理通识和现代医学理念对医师培养的重要性,更注重提高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七年制医学教育“文理医结合”的特色。

从2001级开始,七年制医学生前2年全部进入紫金港校区,按理科Ⅱ类打通培养,加大了人文学科和现代医学理念等通识课程的比重,完善了“社会医学与社会实践”、“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全科医学”等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开设了“沟通技巧”、“职业态度”和“批判性思维”等专题讲座,体现社会—心理—生理的新型医学模式,使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七年一贯、本硕融通”:

在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学籍管理上实行“七年一贯”制。

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将部分文理课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向后期渗透,同时安排早期接触临床,以实现“本硕融通”。

在学籍管理上由校教务部全程负责。

贯穿始终科研训练:

我们始终认为作为高级临床医师应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同时处理好科研训练和临床技能训练两者的关系。

我们的做法是:

前期通过院士、名医讲座等形式,启发他们的科研兴趣;通过学校的SRTP、“挑战杯”等科研训练项目,多种学科竞赛和博士生会的医学英才中心,鼓励学生课外时间通过修取学分等形式,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基础医学的科学研究;后期则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科研训练,完成紧扣临床应用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

我校这种形式多样、贯穿全程的科研训练,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研究热情,成为实现总体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明确的临床医学导向:

在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面向临床”作为课程、临床技能、科研训练等主要培养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决策能力、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等方面,达到了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的水平。

4、领导有力: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医学教育,确定了分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副校长。

四校合并后,较快地理清和调整好医学院的建制、与附属医院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使医学院和医学教育进入一个积极、有序和强劲的发展阶段。

学校对医学院上报的有关针对七年制医学教育的请示,及时给予批复。

为了寻求和推动学校和医学院的总体发展,学校分管副校长多次来医学院,召开各层次的座谈会,共商大计。

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会议也多次讨论此事,并决定在紫金港校区,建设高标准医学院和医学中心。

这将极大地促进医学院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对于医学院领导而言,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措施,鼓励教学改革,建设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工程”、“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01年医学院召开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主题的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探讨了“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专业学位工作”、“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临床课综合教学方案”等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二、形成和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七年制医学教学体系

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的培养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更是如此。

与传统的五年制医学教育相比,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加二年课程而已,而是一种系统的革新,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

优质生源是基础,培养质量为核心,教学计划为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学管理为保障,教学改革是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动力。

1、控制招生规模,吸引和吸收了优质生源:

学校坚持医学精英教育的定位,始终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1999年七年制招生为90名,2000年之后学校决定停招五年制,扩招七年制,这是基于充分论证且能确保培养质量的适度扩招,因为:

⑴并校后可利用的通识教育(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理念教育)资源大为增加和丰富;⑵可利用的临床医学教学资源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⑶由于同时采取停招五年制等措施,近4年来,医学类学生总体招生规模下降了10%以上;⑷由于良好的办学声誉,适当扩招仍然可保证优秀的生源。

表1四校合并以来医学类招生规模情况

年份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七年制

临床医学生

七年制

口腔医学生

其他本科生

专科生

合计

1998年

122

37

30

0

565

60

814

1999年

186

58

87

0

526

0

857

2000年

226

85

362

0

131

0

804

2001年

267

109

295

0

95

0

766

2002年

264

134

268

31

66

0

763

在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计划用5~10年时间,把我校的医学教育办成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相接轨的、研究生为主体的精英教育,完善本硕博连读制,在七年制学生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15%~20%)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事实上,临床医学七年制因其具有本硕连读的专业优势,以及我校历届七年制毕业生很好的就业状况,而成为众多重点中学尖子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自1988年到1999年,我校七年制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浙江省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100分以上,2000年学校扩大对七年制的招生后平均分仍高出80分以上。

2002年我校七年制学生录取平均分为649分,录取的最低分数为637分,分别位于浙江省全部考生的前0.6%和前1.2%。

我校的七年制学生不仅高考分数高,而且综合素质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英语水平高。

以学校统一组织的新生入学英语测试为例,绝大多数七年制学生修读大学英语的起始级别为Ⅱ级或Ⅲ级(正常为Ⅰ级),以2000级为例,起始级别为Ⅱ、Ⅲ级的七年制学生占同级七年制学生总数的81.3%(其中Ⅱ级61.9%、Ⅲ级19.4%)。

⑵学有特长的人多。

在每年录取的新生中有不少具有艺术、科技等特长资格的学生,例如:

99级58名浙江省七年制学生中有24名具有特长资格,占总数的41.38%;⑶成才意识强。

七年制学生大多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他们被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后,有比较高的成就感。

因此,对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七年制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如:

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活动,我校七年制学生都踊跃参加,积极申报课题,仅以首次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