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03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docx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风筝的教学设计鲁迅】

篇一:

鲁迅《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

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三)、进入课文:

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

任务:

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

生字教学

宽恕

苦心孤诣

憔悴模样蜈蚣惩罚多音字

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a凶恶

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

”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

(四).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

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

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④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顺序、倒序、插叙)

(五)课文分析

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

(“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

烘托出我的悲哀

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内容

二、分析文章

(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

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说是久经逝去。

现在,在北京,看见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

1.找出文中对小兄弟入迷情状的描写的词句,说说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

篇二:

鲁迅《风筝》教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

《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同学们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放风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风筝带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检查学生预习生字及词语积累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的故事?

要求边听边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2.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感情基调是()?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4.全文分为几部分?

应如何划分?

全文的结构如何?

四、课文精讲

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

作用?

此段有何作用?

2.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

3.既然基调是悲哀的,为何“故乡的风筝时节”却写得很温和、鲜明?

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

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研读课文第三段:

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态度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读第四段:

划出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我为什么那样做?

弟弟是怎样反应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读第五至十一段:

回答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为什么20年来毫不忆及?

5.划出我是想如何补过的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

6.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

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五、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1.意蕴丰富深刻

2.构思精巧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亲切、真实。

3.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

4.语言精当

5.联想的运用

六、引导讨论:

1、课文中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不少玩具吧?

选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

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想想现在有没有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现象?

五、教师小结: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玩,因为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劳逸结合,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周五的语文课交。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本人认为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在讲解过程中没能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

2在教学环节中:

过于突出介绍作者;另外选取的听读材料,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各环节的设置不够新颖。

3整个教学还是属于传统式的,没有渗透新课标理念。

篇三:

鲁迅《风筝》教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

《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同学们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吗?

(播放幻灯片图片)你们放过风筝吗?

风筝带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2、进入课文:

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默读任务:

在默读过程中圈点勾画;找出文中生字词;重点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课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

3、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前后两桌为一组,互相就上面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4、互动:

①请同学回答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先请他们自己举手,如果不积极,再采用“点将”的方式);

②请有疑问的同学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在黑板上将同学的问题简单写在黑板上),询问其他同学对黑板上问题的看法,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积极性,然后在针对问题一一解答(如果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告诉他们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课来解决);5、朗读:

①集体朗读第7——9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先由我带领他们读一遍,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读);②个人自由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以及它好在哪里。

③老师提问:

读完后,我们能感受到课文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五、引导思考:

1、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哥哥追悔莫及,弟弟为什么全忘了呢?

对“我”而言,弟弟不怨恨好不好?

2、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

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你赞同这个道理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六、教师小结: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玩,因为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劳逸结合,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七、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周五的语文课交。

八、结束

留下一点时间,给孩子们放一首欢快的少儿歌曲《放风筝》,放松放松。

【篇二: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抖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孩子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栓得牢,喜爱微风吹,害怕大雨浇。

谜底:

风筝。

2.在古代风筝叫做“木鸢”或“纸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资料袋)

3.风筝不仅历史悠久,形态还多种多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各种风筝图)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者贾平凹写的《风筝》。

(板书课题:

10.风筝)

5.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

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读音

师:

屏幕上的词语你们都会读了么?

(ppt出示)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磨坊寻找继续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师:

谁来读读第一行的词语?

师:

读得很好,声音也很响亮!

谁也能像他一样读读第二行的词语?

师:

读得也很准确!

最后一行,谁也想来试试?

(若学生有读错的,老师纠正领读,学生跟读)

(注意几个多音字:

精、凌。

多音字:

磨,另一种读音组词)

3.了解大意

师:

词语老师就检查到这,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些事。

生: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师: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做风筝的感受么?

(快乐)

三、细读课文,感受快乐

1.自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做风筝和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师:

谁先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师:

课文中说孩子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和放风筝,这最大的快乐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呢?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什么时候你最快乐?

生:

快乐到极限;没什么能比得上?

?

师:

是一种什么也比不上,独一无二的快乐,谁能读出这种快乐?

有没有读得更快乐一点的?

还有没有认为比他读得更好的?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来。

2.品读第2、3自然段,围绕“快乐”来提问

师:

到底做风筝有怎样的快乐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让你体会到孩子快乐的句子,划出来,再细细地读一读。

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师抓住以下几句描写孩子心情的重点句子)

①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师:

这句话中哪个词让你体会到孩子做风筝的快乐?

(憧憬和希望)师:

想象一下“精心”是怎么做的?

(ppt出示做风筝的过程)

(做风筝的过程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简单介绍即可,文字尽量少)

谁能给“精心”换个词?

(用心、专心、一心一意)谁知道“憧憬”是什么意思?

(向往)

(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引导:

老师查了字典,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它和这句话中的哪个词比较接近?

(希望)

师:

请你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只风筝,一边做一边心里会希望些什么呢?

生:

希望这只风筝做好后飞得更高。

师: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想象就是心中充满的——憧憬和希望。

师:

谁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

还有哪句话让你体会到孩子的快乐?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

我想请女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谁能给“依然”找找近义词?

(仍然)问题1:

为什么风筝做得一点也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生:

因为这是自己做的,独一无二,外面商店买不到。

师:

外面买的比不上自己做的。

问题2:

为什么把风筝叫做“幸福鸟”?

生:

因为他们想把幸福带给大家。

师:

他们觉得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是很幸福的。

问题3:

为什么他们要把名字写在“幸福鸟”上面?

生:

想让别人知道是自己做的,自己飞不上蓝天,就把名字写在上面飞上蓝天。

师:

风筝就代表着自己,名字和风筝一起飞上蓝天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师:

尽管这只风筝什么也不像,却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代替“我们”飞上蓝天。

所以“我们”感到很快乐,谁能读出这种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

现在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想干什么?

(放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

师:

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放飞风筝的快乐呢?

(ppt出示)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体现放风筝动作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托、牵、跑、叫)

(ppt出示:

挖去动词,选词填空)

师:

多么生动的词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把放风筝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女生先来,男生准备好了么?

师:

你放过风筝么?

说说你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师: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

③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师:

哪个词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快活)

师: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会喊什么?

叫什么?

生:

“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

“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

“幸福鸟”,飞吧!

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师: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谁能读出这种快乐的心情?

谁再来试试?

第1小组来读一读,第2,第3,最后一组。

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读读第3自然段。

师:

当风筝承载着孩子们的快乐飞上天空后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解决。

四、作业布置

1.生字指导:

“命”、“丧”、“奔”

2.《课堂作业本》

师点评:

好的方面:

常规方面和朗读时间;改进的地方: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板书设计:

【篇三:

风筝优秀教案】

10、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很快回想生活中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秋天放风筝的快乐。

2、体会童年生活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法与学法:

师:

创设情境法、读议法。

生:

观察法、收集资料,讨论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并亲自放一次风筝。

把自己的风筝(做的或买的)带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描写孩子们放学回来忙趁东风放风筝的古诗吗?

(课件出示)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齐读)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0课《风筝》(师板书课题,生一齐书空。

)齐读课题两遍。

2、请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风筝的资料。

3、师补充: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

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

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

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4、课文讲了风筝的什么故事呢?

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本课生字词,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3、读完后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多种方法读。

憧憬凌空飞起翩翩飞舞

依然歇不下来嘣地断了

田埂垂头丧气大惊失色

倏地水磨坊半沉半浮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儿?

2.当时大家的心情怎样?

用----画描写心情的句子。

再读一读。

(一)、品读感悟,体会当时大家的心情(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做风筝: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多种方法朗读,读出当时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来。

结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读。

(引导理解:

“憧憬、依然”。

憧憬:

向往。

依然:

仍然)

2、放风筝: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请两名学生表演放风筝,其他学生读这段话)请放风筝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

师:

当大家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突然风筝线断了,孩子又

是怎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3找风筝: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引导理解“大惊失色”和“垂头丧气”的意思。

(多种方法朗读,读出当时孩子们伤心的心情来。

结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读。

4、练习用“大惊失色”和“垂头丧气”说话。

(二)拓展训练:

风筝飞走了,一会儿便没了踪影。

就在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流泪时,我们看见了村子里的水磨坊。

到底“幸福鸟”会不会落在哪儿呢?

我们向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

(想像一下找到没有:

小组交流)

四、精读,回顾全文:

(读读描写心情句子,再次体会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

地奔跑。

(3)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4)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师总结: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是不同的,作者用生动具体的语句写出了当时大家不同的心情,我们读着,就觉的是写自己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场景。

现在我们学着写一写不同的心情吧。

五、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写一写大家的心情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突然,我们看见远处水面上飘着一个物体,大家()。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大家()。

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集体评价。

六、课后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2、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

找风筝

快乐伤心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