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42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docx

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

2014年西和县中考研讨暨学科沙龙活动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汉源初中!

我是张七斤,汉源初中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这样的盛会,这是我从教十年来的第一次。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想得更多的是感谢。

感谢教育局的领导,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么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教育教学上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与鼓励,是他们树我信心,促我成长;同时还要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同事们以及一直以来陪伴我左右的孩子们。

今天的发言我想从以下三方面简单谈谈:

第一、说说我们汉源初中的九年级英语教学

俗话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说他能带出一批好老师,我校这几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方校长及各位领导对教育教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重视英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1、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九年级老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年长老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有充满活力的新进年轻教师,老师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帮带,工作氛围融洽,心情愉快,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集体备课,听评课的有效开展

俗话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给老师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并鼓励老师学会了做有心人,自己认真备课上课的同时,也在课后及时将课堂上觉得别扭的环节,败笔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来,互相切磋讨论,这样往往会有很大的收获。

同时,也将自己上课时精彩的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与老师们共享。

另外,学校教务处还倡导各位教师把集体备课从每周的集中备课时间辐射到平时每天的教学中。

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举行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对每一堂课都千锤百炼,鼓励大家争做名师。

3、观看名师光盘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通过观看名师光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接轨,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1、每周由各备课组长命题,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各学科周清考试;由科任教师批阅试卷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

2、平时在单元结束时倡导以备课组为单位印制单元测试卷,帮助学生对一整单元的知识系统梳理。

第二、分析2014年陇南市英语中考试题

2014年陇南市英语学科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题特点(实践中求变化,创新中求发展)

一、命题走向分析

2014年陇南市中考试题以2014年甘肃省«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导向,依据中考考纲确定考查内容,命题遵循有利于课改深化,强调了对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总体特征为:

立足基础,凸显话题,稳中求新,新中有变。

难度相对稳定,难易适中;题型稳中有变;题量稳中有增;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目正朝着多项知识点的方向过渡。

突出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是今年中考英语试题所热衷的焦点。

另外,从兄弟市区的模拟试题命制来看,跨学科知识考查的渗透正日趋“走红”。

诸如,统计问题、几何图形问题、概率问题、物理原理应用问题等,无不说明了跨学科知识考查的时髦性,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分析

2014年陇南市英语学科中考试卷由主观性试题(75分)和客观性试题(75分)两部分组成,且全部为笔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主观性试题

今年主观性试题部分的题型没有作太大调整,但考查的变动性较大。

题组材料遴选体现了以人为本、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注意能力、更加真实、更加开放的特点,努力使知识性与趣味性达到最完美的结合。

1.词汇

2014年中考词汇考查仍然分三部分:

A)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B)根据句意及所给汉语意思写出所缺单词;C)选出与句子画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

A)、B)属主观性试题部分,C)属客观性试题部分。

所考查内容主要是常用词汇,难度适中。

试题既考查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选词与词形变化的能力,题干设计十分灵活,兼顾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主要实词的考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完成句子

今年完成句子题目的设题范围不再局限于往年的动词短语,内容涉及名词短语、数词、形容词等,考察范围扩大;首次设置了对名言警句以及时下热点话题的考查。

3.任务型阅读理解

今年任务型阅读更具生活性,能力性也更强,再次体现对于学生语言能力而非单纯语言知识的考查。

4.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问答结合,考查对于语言的应变能力,内容从学生日常家庭生活出发,切合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5.书面表达

2014年中考书面表达打破了往年的“写人”、“记事”,采取了以时下最令人感慨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

”为主题提出问题的考查模式,需要学生能够描述并且抒发自己的观点。

(二)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设题难度适中,但灵活性较强,从而更加体现今年将语言从“考试”上升到“实际运用”的变革方向。

1.语法与情景会话-“词”与“句”联系

单选题目的考查趋于平稳,考查内容从冠词、名词、代词、动词时态、连词、形容词、动词辨析、感叹句以及宾语从句等方面展开,考查面较往年广泛。

整道大题从原有大面积考查时态、短语、固定句式,更加偏向应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这正是新课改后淡化语法的体现,而把真正的语言交际作为重点。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的考查是以一篇针对“swimming”的文章为载体,更加贴近考生生活,承载德育功能,突出语境,淡化语法,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从完形填空选项的设置情况来分析:

词汇占70%,语法占30%(71题、73题、77题),而词汇大多数是平时模拟训练中常见的高频词汇,意思比较明了,比较简单。

可见词汇依然是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考生主要着重从上下文及词汇意义上做出选择,而不是单纯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判断。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目仍然是A、B、C、D四篇文章,其中A、D两篇属主观性试题范畴,B、C两篇属客观性试题范畴;且A、B、C前三篇文章和题目偏简单,D篇为任务型阅读;侧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涉及的问题较难。

从以上分析来看,命题走向正从创新中不断完善,所考查知识的深度、灵活性、实用性、综合性在不断提升,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在升学考试中取的好成绩。

三、具体题型答题情况的分析

(一)语法与情景会话

从整道大题的设计来看,对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要求较高。

2014年中考情景交际占本题的25%(33题、34题、40题、42题、44题、45题)。

在情景交际用语6道题中,成绩在120分以上学生中有20%未能作对;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中有40%未能作对;从以上的数据显示,这说明考生的错误选择主要是与平时的少练以及‘哑巴英语’有关。

如:

45.——WegothereonFridayafternoon.

——Whydidn’tyoucallusearlier?

A.Thankyou!

B.You'B.rewelcome.C.Youdid?

D.Mypleasure.

(Key:

C)

(二)动词考查

根据学生成绩分析得出:

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学生85%的得分为8分。

成绩在90分到119分之间的学生70%的得分为6分。

试题本身不难,但学生整体的语言水平不高,对考点理解不透,本来是送分题,然而失分较多。

(三)完成句子

从答题情况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61题、62题、66题、70题。

61题是对画线部分byplane提问,此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What,is;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做成:

How,is;这就说明审题不够严密,而且对句型没有充分掌握。

62题改成同义句,重点考查句式结构:

tellsb.nottodosth.,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是改成宾语从句,结果把答案写成了if,doesn’t。

这四道题90%的学生未能做正确,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学生中有90%得分为3分,成绩在90分到120分之间的学生有70%的得分为2分。

成绩在60到80分之间的学生有80%的得分为1分。

如:

61.Ithinkthefastestwaytotravelisbyplane.

doyouthinkthefastestwaytotravel.

(Key:

What,is)

66.患难见真情。

Afriendisafriendindeed.

(Key:

inneed)

(四)完形填空

从本次考试成绩分布来看,成绩在120分以的上学生答题正确率为90%;成绩在90分-119分的学生答题正确率55%;成绩在60—80分之间的学生答题正确率为40%;60分以下的学生答题正确率为30%。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最欠缺的恰恰是词汇以及在特定语境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五)阅读理解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对个别句子翻译的把握不够准确,理解能力也比较薄弱。

尤其是(96题、99题、100题)区分度明显。

结合考试成绩的分布来分析;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学生答题真确率为85%左右,而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正确率仅为35%。

如:

100.请将文章⑤句翻译成英语。

⑤今年世界杯的第一场比赛在6月12日。

.

(Key:

ThefirstmatchthisyearisonJune12th.)

(六)书面表达

此次作文命题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属于半开放性作文。

学生写的时候不是很费力,但个别学生在语言的灵活应用上功夫欠佳,汉语式英语较浓,语法错误较多,而且在语言的组织上所使用的句子过于简单。

这就说明学生在如何应用英语思维上能力欠缺。

由此可见,我市英语教学实际发展的现状呈“金字塔”型。

所以,在巩固好英语教学质量现状的同时,如何更好实现“差转好,好变优”的问题,是目前我市外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之所在。

四、对今后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落实基础,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014年中考英语试卷始终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但从阅卷抽样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学科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另外从学生的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跟课程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而,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教材”上升到“用教材教”,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充分利用教材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切实达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突出交际,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从对篇章浅层次的考查,过渡到找出文章主旨大意、作者观点与意图、归纳和推理深层涵义、找出细节信息和猜词释义。

为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大阅读量、拓展阅读范围、提升阅读速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总之,2014年中考英语试题体现了命题者对课程改革的高度理解。

然而,太多的理论让人茫然,太多的分析让人生厌。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为学生树立起自觉运用语言的典范,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快乐的课堂,将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学习外语的成就感是教好英语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分析不深、理论不透的地方,恳请同仁们在更深层次的分析、总结中不断完善。

针对以上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就对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课----我的一点看法

一、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1.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每节课做完整课前预习的学生不低于85%,否则这节课不讲授新内容)

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听课时精力能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来,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

思路开拓得好,听课效率就提高。

其次,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了。

理解了的知识是容易记住的。

我建议我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将第二天将要学习的单词先跟磁带朗读一遍,尽量在朗读的过程中掌握单词的读音和拼写。

然后,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词的位置,并试着理解相关结构。

如果第二天要学的是一篇课文,不妨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课文磁带听几遍,争取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大意。

这样对我们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2.要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为了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我会随时就新讲授知识分层提问,并在过道里走动)

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所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很重要。

一般在课堂上,我会就每一个语言点进行举例讲解。

此时,我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在我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

大胆练习,敢说、敢读,因为每一次的积极发言都是一次听和说的训练,对他们的听力和口语都是很有帮助的。

3.要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根据成绩分层布置任务)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很多学生做英语作业时,连当天所学的单词都还没有掌握。

所以,不少人都是翻开课本或笔记本,每做一题,都要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寻找答案。

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还使作业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我建议我的学生做英语作业前,应先复习背诵当天所学的单词、语言点等,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等完全掌握之后,再去完成我布置的作业。

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减少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还能让自己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下面谈谈九年级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注意点。

1.研究例题,整理知识结构

我在讲解语言点时,通常会列举很多例题,这时,学生应该细细揣摩这些例题并将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综合。

把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

比如:

当学到notonlybutalso连接主语需用就近原则时,就应立刻联想到eitheror,neithernor连接主语时也应使用就近原则。

2.精选练习,扎实训练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学生需要一两本适合自己情况的英语参考书,但切记不可搞题海战术。

购买课外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挑选讲解类的还是练习类的?

是挑选按课时练习的还是专项练习的?

题目难度是否深浅适中?

切忌好高骛远,钻研偏题怪题,要知道,中考试题中大部分都是紧扣书本的基础题。

做完练习之后,一定要按照答案自行批阅,有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询问。

3.及时纠错,总结错误原因

我建议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支红笔,当我评讲练习时,随时用红笔订正自己练习册、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其在脑海中的印象。

考试之前如果没有时间将练习上的每一道题目细细地复习,那不妨就将红笔标注的题目复习一遍。

当然,如果有时间,可以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集中起来,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4.强化阅读,注重运用

阅读理解在中考英语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阅读强调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表象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在开始大量阅读训练前,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句子词形变化、句型、结构、时态等,要善于归纳总结,牢记一些特殊变化,学习英语语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钻进去,跳出来。

钻进去就是认真学习语法知识,然后归纳总结,再做练习,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一旦语法基础有了长进,就要跳出来扩大阅读面和提高阅读能力了。

在扩大阅读量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选准阅读材料,要精读。

很多老师认为,既然我的学生阅读理解相对薄弱,那么他们就应该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

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只求量不求质。

如果英语基础不好,又不仔细阅读,抓住的文章大意往往都不是关键。

要想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到一目十行的境界,首先你必须要做到一目一行。

2)限时阅读。

大量精读后就必须转到限时阅读。

时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做阅读理解的目标是又快又准。

从中考近年的改革趋势来看,已从以往的重语法轻应用转变为重应用轻语法,即更看重初中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再者,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

学英语并不仅在于学语言本身,而更需要学习西方那一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

把中西文化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

对同一件事,西方人想问题和我们想问题有什么不同?

有一年的中考试卷,曾经在完型填空里出现过一条题目,说一个西方人想要找一辆出租车,很多同学都是根据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认为应该在马路上拦出租车,但答案却是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然后在家等出租车。

这些中西方差异就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

三、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经常会听到我的有些学生说:

英语这么难,我一定学不好!

其实,如果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那么很有可能会丧失信心,英语成绩也会停滞不前。

而如果老师能对诸如此类的学生常说说:

你很棒!

你一定行!

那么慢慢地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可能会突飞猛进!

同时,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他们的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兴趣决定一切,信心带来成功!

其实我刚所说的也并非什么经验之谈,相信每位老师都比我做得更好,而且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让大家携手为西和明年的英语中考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来汉源初中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