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779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15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5页
亲,该文档总共3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3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doc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1.1.1.1

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

【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

3.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1。

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5.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B】符合“C”,并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9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

3.平均住院日≤12天。

4.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5.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符合卫生区域规划,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置标准。

【释义参考】

三级医院设置标准:

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颁布。

卫生技术又员:

《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

开放床位:

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

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

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1.1.2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1.1.2.1

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

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C】

1.有承担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5%。

4.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

重症医学科统一管理全院重症医学床位,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80%。

【A】符合“B”,并

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8%,符合重症收治标准的患者≥90%。

【释义参考】

急诊科独立设置:

依据: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

重症医学科:

依据: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号

重症医学床位:

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医院总床位:

是指开放床位。

重症收治标准:

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十六条重症医学科一收治标准,第十七条转出重症医学科标准。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中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1.1.3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1.1.3.1

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C】

1.诊疗科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并获得执业许可登记。

2.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至少保持在上周期三级医院评审时的层次。

(提供前一年手术和住院的前十大病种)

【B】符合“C”,并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

【A】符合“B”,并有卫生部批准的临床重点专科。

1.1.4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1.1.4.1

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C】

医院医技科室、人员编制、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标准。

【B】符合“C”,并

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

2.医技科室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3.有省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

【A】符合“B”,并

有国家级临床质控中心或重点专科。

【释义参考】

正高职称:

指取得卫生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称包括主任医师、主任技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教授等。

包括本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制度、已按规定进行定期能力考核并合格、医院下达低职高聘文件及兑现待遇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2.1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1.2.1.1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C】

1.医院文化建设和服务宗旨、院训、发展规划体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2.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

3.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评审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

(1)各类扶贫、防病、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项目。

(2)完成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援助项目。

(3)开展或举办多种形式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诊、健康咨询、募捐等)。

(4)其他项目。

【B】符合“C”,并

1.有深化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质量、优化服务、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措施。

2.评审前三年所参与或开展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受到政府、媒体、社会好评或获得嘉奖。

【A】符合“B”,并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效。

2.社会调查满意度高。

【释义参考】

公立医院改革:

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卫管发[2010]20号)。

1.2.2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1.2.2.1

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C】1.具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资质。

2.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师资、经费、培训空

间等支持细则。

3.课程设计、培训内容、考核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

4.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总结。

【B】符合“C”,并

定期征求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及输送单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

【A】符合“B”,并根据定期总结和征求意见,持续改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释义参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参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1号、《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鲁卫科教国合发[2013]6号。

1.2.3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1.2.3.1

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C】

1.根据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卫生部各病种临床路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案。

4.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本院护理工作规范、标准。

【B】符合“C”,并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

【A】符合“B”,并

1.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

2.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3.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

【释义参考】

单病种质量指标:

指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2.4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1.2.4.1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

【C】

1.对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调研。

2.对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瓶颈问题有系统调研。

3.有根据调研结果采取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的措施。

【B】符合“C”,并

医院从系统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作,落实整改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

【A】符合“B”,并

1.门诊等候时间缩短,无排长队现象。

2.医技普通检查当天完成,检验当天出具报告,特殊检查缩短预约时间。

3.近五年住院天数有降低趋势。

【释义参考】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

依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颁发《全省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3年工作方案》(鲁卫医字[2013]92号))、《关于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通知》(鲁卫医字[2012]27号)等文件的要求。

1.2.5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1.2.5.1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C】

1.有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的相关规定及监督体系。

2.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

【B】符合“C”,并

有主管职能部门定期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调整反馈,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A】符合“B”,并

1.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列入医院用药目录,有相应的采购、库存量。

2.对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门诊、住院)的比例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1.2.6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1.2.6.1

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C】

1.有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

2.特需服务规模占全院服务规模≤10%。

【B】符合“C”,并

1.特需门诊量不超过专家门诊量10%。

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7%。

【A】符合“B”,并

1.特需门诊总量占总门诊量≤5%。

2.住院特需床位数量占开放床位数≤5%。

【释义参考】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特需医疗服务一般理解为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在服务措施、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生活照料等方面提供的优质、便利、供患者自愿选择的医疗服务。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3.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1.3.1.1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

【C】

1.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

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

4.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果。

【A】符合“B”,并

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原来受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释义参考】

支援下级医院工作:

依据《关于印发“千名专家援基层万名主治进乡村(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鲁卫医字[2013]25号、《关于调整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关系的通知》鲁卫医字[2013]24号等。

1.3.2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1.3.2.1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C】

1.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2.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医师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明确规定。

4.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

【B】符合“C”,并

1.主管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社区人才培养工作监督管理,对培养效果进行

追踪评价。

2.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

3.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

【A】符合“B”,并

1.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90%。

2.有关人才培养的指令性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受训学员满意度高,获得各级

政府肯定或表扬、奖励等。

1.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1.3.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C】

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

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

3.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4.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5.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6.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7.依照规定为特定对象(如结核病、艾滋病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B】符合“C”,并

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释义参考】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传染病分诊制度。

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

主要指患有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影响的传染病,包括:

结核、艾滋病,并有经济困难的人群。

医疗救助相关制度:

是指根据民政、卫生、财政、社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相关制度。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81号),《关于加强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32号]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3.4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1.3.4.1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C】

1.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2.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3.医院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病房间有严格的交接制度、规范患者转接及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2.有“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的诊治的相关规定,保证急诊手术流程畅通,并有妥善处理如下患者的工作流程:

(1)特殊人群:

“三无”人员、可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者。

(2)特殊病种:

严重创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血管意外等。

(3)群体性(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A】符合“B”,并

主管职能部门对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情况定期督导检查、持续改进急诊抢救工作。

1.3.5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1.3.5.1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C】

1.有针对本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咨询等公益性活动。

2.有接受各级行政部门指令或医院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

3.医院有开展禁止吸烟宣教和督查,全院各处设有醒目统一的禁烟标志。

【B】符合“C”,并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公益性活动有定期效果评价,持续改进。

【A】符合“B”,并

医院达到无烟医院标准。

【释义参考】

健康教育:

一般理解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纲织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首先提出了这一词语,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健康咨询:

一般理解为运用营养学、医学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遵循健康科学原则,通过健康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咨询者解除健康问题。

1.3.6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1.3.6.1

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C】

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有完整的相关资料。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对双向转诊结果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

【A】符合“B”,并

转诊单位间有定期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协作,共同改进双向转诊工作。

1.3.7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1.3.7.1

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C】

1.有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的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按规定完成医院

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等相关信息报送工作。

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

【B】符合“C”,并

落实信息报送前的审核程序,实行信息报告问责制。

【A】符合“B”,并

1.当地卫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近三年内:

(1)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

(2)未出现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

四、应急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1.4.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1.4.1.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C】

1.各级各类人员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内容。

2.医院明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

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5.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以及医院的执行流程。

2.有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完整资料。

【A】符合“B”,并

对参与的每一例医疗救援或防控工作均有总结分析,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释义参考】

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理解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

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般理解为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性。

1.4.2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1.4.2.1

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院应急管理工作。

(★)

【C】

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

2.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

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

6.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