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06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厦门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4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考生注意: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

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3分)

⑴(kàng)旱三年⑵无语凝(yē)

⑶冠(miǎn)堂皇⑷(wěn)颈之交

⑸(hé)大不敬⑹一(chóu)莫展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3分)

⑴《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四部史书合称“前四史”。

⑵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麦克白》《》和《》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3.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抄检大观园时,林黛玉挺身护着丫头,并痛斥抄家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还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B.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

孤高的妙玉,温顺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等。

C.宝钗找黛玉,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正扑一双玉色蝴蝶的样子,急急忙忙离开了。

D.凤姐受馒头庵老尼静虚之托,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

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

E.史湘云心直口快。

凤姐说一个戏子扮相活象一个人,宝钗、宝玉心中明白不敢言说,她却脱口而出:

“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⑵莫听穿林打叶声,。

⑶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⑷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⑸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⑹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形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②于是相如前进缶

③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⑥沉鱼落雁

⑦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⑧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③⑤⑥⑧B.②⑤⑦⑧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此去经年经年:

⑵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

⑶有暗香盈袖暗香:

7.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3分)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分)

译:

⑵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分)

译: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

(9分)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易:

交换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曲:

理亏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

奉命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

向西

10.“均之二策”中的“二策”,在文中具体指的是()(3分)

A.“以城求璧”和“不予赵城”B.“赵不许”和“赵予璧”

C.“不予秦璧”和“不予赵城”D.“曲在赵”和“曲在秦”

11.这段文字中表现出来的蔺相如“智”和“勇”是()(3分)

A.知人明事之智,不避责任之勇B.审时度势之智,勇于担当之勇

C.见微知著之智,针锋相对之勇D.随机应变之智,视死如归之勇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3题。

(6分)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2.下列句子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精铜铸成,员径八尺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瑕瑜互见(成语)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都:

粗大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承:

接住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发:

发现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

征象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

(10分)

薛显,萧人。

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

均用死,以泗州来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

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硃文正守之。

陈友谅寇南昌,显守章江、新城二门。

友谅攻甚急。

显随方①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其平章刘进昭,擒副枢赵祥。

固守三月,乃解。

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久不下,显讨斩之。

因徇下未附诸郡县,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

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湖州。

别将游军②取德清,攻升山水寨。

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

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

众大溃,五太子及硃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

遇春谓显曰:

“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

”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

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

吴平,进行省右丞。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

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

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

败元兵于河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

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

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

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定西,取太原。

邀击贺宗哲于石州,拔白崖、桃花诸山寨。

与大将军达会平阳,以降将杜旺等十一人见,遂从入关中。

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

复与达会师取平凉。

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

良臣蒲伏③道迎,夜劫显营,突围免。

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

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

显驻兵灵州,遏之。

良臣援绝,遂败。

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

以显擅杀胥吏、兽医、马军及千户吴富,面数其罪。

封永城侯,谪居海南。

分其禄为三:

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相掩。

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

卒,赠永国公。

(节选《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注】①随方:

这里指依据情况的变化。

②游军:

流动作战的军队。

③蒲伏:

通“匍匐”,伏地而行。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友谅寇南昌寇:

侵犯

B.遇春与战,小却却:

后退

C.与诸将分门而军军:

驻扎军队

D.面数其罪数:

屡次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显是萧地人,曾任赵均用的元帅,镇守泗州,后来能审时度势,率领泗州军民投降明军。

B.与张士诚五太子援军作战,在常遇春不能取胜的情形下,薛显却能大败敌军,这让常遇春自叹不如。

C.薛显在帮助太祖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曾滥杀无辜,在大封功臣时被朝廷追究罪责。

D.薛显对明朝忠心耿耿,为向朝廷赎罪,即使被贬居海南,也主动把自己的俸禄部分资助他人。

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谓薛显勇略冠军,可当一面。

(2分)

译:

(2)张良臣伪以庆阳降……(2分)

译: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一)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7题。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侍萍停)

17.对画线的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鲁侍萍关窗的动作熟练自然。

B.表明鲁侍萍年岁已大,行动迟缓。

C.暗示鲁侍萍曾是周家佣人的身份。

D.表现鲁侍萍渴望周朴园认出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8题。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18.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鲁侍萍所说的“好”、周朴园所说的“很好”的理解。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9—20题。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或(),或()。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9.在原文[]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是()(2分)

A.却只要而却而

B.并只要只只却

C.并如果而而却

D.却如果只却并

20.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2分)

A.存放使用毁灭

B.使用毁灭存放

C.使用存放毁灭

D.毁灭存放使用

五、课内外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完成21—22题。

(6分)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1.为什么词人见到“雁过也”就“伤心”?

(2分)

答:

2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4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曲词,完成完成23—24题。

(4分)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②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寿又延。

④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3.对这一首曲词,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24.请各用两个字概括窦娥对“天地”的感情变化。

(2分)

①(希望)→②()→③④⑤⑥()→⑦(否定)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完成25题。

(4分)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25.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6—28题。

(11分)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

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

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

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

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

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

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

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

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

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

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

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动)

26.第一段“‘超越自己’的追求”是指什么样的追求?

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

(4分)

答:

27.文章第2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试加以说明。

(3分)

答:

28.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4分)

答:

六、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60分)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欲速则不达”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

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快熟面”就不怕肚子饿,有“动车”“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宅急送”就不怕物品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

“快!

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理念,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

“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请以“快与慢”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厦门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4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3分)⑴亢(P13)⑵噎(P35)⑶冕(P44)⑷刎(P59)⑸劾(P64)⑹筹(课外)

2.(3分)⑴三国志(P56、P61、P66)⑵《李尔王》《奥赛罗》(P25P98)

3.(5分)DE(A林黛玉改为探春;B敢于反抗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二姐;C宝钗扑蝶,听到小红和坠儿谈私话,装出正找黛玉的样子。

4.(6分)⑴惊涛拍岸(P36)⑵何妨吟啸且徐行(P37)⑶揾英雄泪(P38)

⑷佛狸祠下(P39)⑸玉枕纱厨(P41)⑹徒慕君之高义也(P59)

5.(3分)D(均为使动用法。

①形容词使动②名作动③动词使动④动词使动⑤形容词意动⑥动词使动⑦形容词意动⑧名作动)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0分)

6.(3分)⑴年复一年。

(35页)⑵风吹雨落的声音。

(37页)⑶清淡的香气。

7.(3分)C

8.(4分)⑴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见欺于王”“负赵”各1分。

⑵(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以中郎将使”“匈奴使留在汉者”各1分。

三、课内外古文阅读(25分)

9.(3分)C(“奉”当释为“捧着”P57)

10.(3分)B(从上文可以析出,从下文“宁许”二字亦可知之。

D项不是“策”)

11.(3分)B(这段文字,先写其大智,后写其大勇,B中所言更符合文意)

12.(3分)D(A中“员”通“圆”;B中“尊”通“樽”;C中“见”通“现”)

13.(3分)C(当为“被触发”或“被启动”)

14.(3分)D(数:

数落)

15.(3分)D(“为向朝廷赎罪”、“主动把自己的俸禄部分资助他人”说法有误,薛显的俸禄被分,是朝廷对他的处罚。

16.(4分)

(1)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以独挡一面。

(“冠军”“当”各1分。

(2)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

(“伪”“以”各1分。

【参考译文】

薛显是萧地人。

赵均用占据徐州,任命薛显为元帅,镇守泗州。

赵均用死后,他把泗州城献出,投降(朝廷),(朝廷)任命他当亲军指挥,跟随(朝廷大军)征伐。

南昌平定后,命令薛显跟随大都督硃文正镇守南昌。

陈友谅侵犯南昌,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二个城门。

陈友谅攻打非常急烈。

薛显依据情势抵挡敌军,暗中派出精锐的士兵与敌军拼死搏战,斩杀敌军将领平章政事刘进昭,擒获副枢使赵祥。

坚守了三个月,才得以解围。

武昌平定后,邓仲谦占据新淦,明军久攻不下,薛显讨伐并杀掉他,把首级向未归附的各郡县示众,凭借功劳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

(薛显接着)跟随徐达等收复淮东,进而讨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打湖州。

他另率领流动作战的军队攻取德清,攻打升山水寨。

张士诚派遣他的五太子结集重兵来支援,常遇春与他交战,稍稍后退。

薛显率领水军奋力抗击,烧毁敌军的船只。

敌军溃败,五太子和硃暹、吕珍等人在旧馆投降,他得到兵员六万人。

常遇春对薛显说:

“今日的这场战斗,是将军的功劳,我不如啊。

”五太子等人投降后,吴地一带百姓十分惊恐,湖州于是被攻克。

进军围攻平江,他和各位将领分城门驻扎军队。

吴地平定后,升任行省右丞。

(朝廷)下命(薛显)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取中原。

临行前,明太祖告谕各位将领,说薛显勇敢而有谋略,位列于各军之首,可独挡一面。

他率领骑军步军水师攻取德州、长芦。

在河西务打败元兵,又在通州大败元军,于是攻克元都。

他分派士兵巡逻古北各个关口,夺取大同,抓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

进军征伐山西,临时驻扎保定,夺取七垛寨。

他和友德带领三千骑兵,夺取平定定西,夺取太原。

在石州阻拦截击贺宗哲,攻下白崖、桃花等山寨。

与大将军徐达在平阳会师,会见降将杜旺等十一人,(收编后)就让他们跟从进入关中。

抵达临洮,另派将领攻打马鞍山西番寨,缴获他们大量的牲畜和财产,袭击并赶跑元豫王,在宁夏大败扩廓。

又与徐达会师,而后攻取平凉。

张良臣假装把庆阳城(献出)投降,薛显前去招纳他。

张良臣伏地而行来迎接他,在夜里却劫掠薛显营地,(薛显)突围幸免于难。

张良臣占据庆阳城反叛,徐达进兵围攻他。

扩廓派遣韩扎儿攻打原州,来阻挠明军。

薛显驻兵灵州,阻止韩扎儿。

张良臣外援断绝,于是溃败。

(薛显)追击贺宗哲到六盘山,追逐扩廓出塞外,陕西全部平定。

洪武三年冬天,(朝廷)大封功臣。

因为薛显擅自杀掉小官吏、兽医、骑兵及千家吴地富户,(太祖)当面数落他的罪状。

封他为永城侯,贬谪居住在海南。

把他的俸禄分为三份:

一份拿来赡养他所杀吴地富户及骑兵之家;一份拿来给他的母亲妻子,让他功过相抵。

薛显在海南一年后,太祖想念他,征召他回朝。

死后,赐封永国公。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17.(2分)C

18.(4分)“好”字表明侍萍对周朴园的卑劣行径异常愤怒,以后永远不要再见到他,是最好不过的了。

(2分)周朴园生怕侍萍再来,“很好”是周朴园阴谋得逞,心里很满意,流露本性的自然之词。

(2分)

(大意对即可,下同)

19.(2分)B

20.(2分)C

五、课内外阅读(25分)

21.(2分)因为大雁是候鸟,看到大雁从北方来,勾起词人对故国、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1分);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相对照,(1分)不能不“伤心”。

22.(4分)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等叠词,音韵舒缓而凄惋。

(2分)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而又自然真切。

(2分)

23.(2分)D(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

“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

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24.(2分)②(怀疑或困惑)→③④⑤⑥(控诉或揭露)

25.(4分)“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2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2分)

26.(4分)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己的孩子,(2分)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2分)

27.(3分)对比论证。

(1分)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1分)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1分)

28.(4分)因为“忘我无私的母爱”要求母亲关心孩子的成长,允许和孩子的分离,并希望促成这一分离,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

(2分)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

(2分)

六、写作(6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