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2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docx

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

(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

(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熟悉的水、冰、蜡烛这些物品在(相同的体积)下,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随之(增大)。

6.(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8.造船计划包括:

(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和(液体自身的性质)有关。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5、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6、(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7、(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8、(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9、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0.马铃薯放在(清水)里会(沉),放入(盐水)中可能会(浮)。

同(体积)的清水的(质量)比盐水的(小)。

11.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能够(沉浮自如),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实验操作

1.我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研究的问题:

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需要的器材:

石块、烧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的步骤:

①取一块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②将石块沉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称测出石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结果:

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小,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2.

(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体积相等的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已槽中的马铃薯是浮的,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猜想:

甲槽和乙槽的液体不一样:

甲槽的可能是清水,乙槽的可能是盐水或别的液体。

(2)有办法让乙槽的马铃薯沉下去吗

我的办法是:

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3.把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有这样的数据:

大小不同塑料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记录表

(1)计算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并填写在表格中

 

小塑料块

中塑料块

大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5mL

11mL

17mL

(2)从上面的实验数据中,我知道了: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 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4分)

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1克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小瓶子在水中沉浮实验记录表

 

预测在水中沉浮情况

空瓶

往瓶里装三分之一沙子

往瓶里装二分之一沙子

往瓶里装满沙子

我的结论是:

物体的体积不变,质量增加,沉浮可能会发生变化。

6.有两个外观一样的水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想出3种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第一种方法:

放入马铃薯,观察基在液体中的沉浮。

上浮的是浓盐水,另一杯是清水。

第二种方法:

各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上称,质量大的是浓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

第三种方法:

各取两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液滴变干后,在铁片上有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另一种是清水。

7..通过塑料块和石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况。

我知道: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上浮;当沲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在水中下沉。

问答题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

答: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

答: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简记为:

轻大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

答:

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

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

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

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

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

答:

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

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答:

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答:

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

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

答: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

答: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

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在海水中要上浮些,在河水中会下沉些。

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

 

第二单元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运动的方式让(血液循环加快)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而是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衣服阻止了(热量的散发),同时阻挡(冷空气的进入)。

3.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4.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6.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固体)利用(热传导)方式变热。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4.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热辐射)方式传递的。

5.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5.(水管冻裂)现象是液体冷胀原理造成的。

6.把(开水)倒进一水杯中,等水冷却后,液面会(下降一些)。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1.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tī和(铋)bì。

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3.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4.(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容易(传递热)的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的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4.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

 

5.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地(增加热的传递),选用的(散热材料)应该是(热的热的良导体)。

6.保温的原理是(减缓热传递)的方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8.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

(能保温)

9.羽绒服中有很多空气,能减少身体的热由(对流)方式散失。

1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

11.(加快)热的传递,可以使物体(散热)。

12.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

13.需要散热的物品有(暖气片)。

14.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5.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17.在大小一样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不锈钢杯)杯中的水凉得快些。

18.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

 

实验操作

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

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学生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到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

热辐射至男孩子;   热传导至茶壶;   热对流至周围空气。

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就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

 

4.图为:

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

5.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

这个实验说明了: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5. 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  第四根都掉下来了。

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

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最凉的是哪个,为什么

感觉很凉的是铁板。

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

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

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

答:

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因为被子不能产生热,只能保温,所以刚进被窝时是凉的,时间长了就热了。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

答:

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

答: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

答:

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

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变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

答:

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

答: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

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简记为:

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

答:

要注意:

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说明了什么(P39)

答:

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说明了热总是从物体的较热一端传向较冷一端。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

答: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

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

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

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阻止身体的热量向外传出去,因此起到了保暖作用。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

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

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

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第三单元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是现在的(两)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23)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2.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3.(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4.(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5.(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6.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7.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7.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与(摆幅)和(摆重)无关。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