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838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doc

从曾国藩带兵学高效团队管理

乱世重武将,治世需文臣!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在清朝末年就有这么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把一个原属地方组织的“民兵”队伍,在极短的时间内,锤炼成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的重要军事力量。

从数千人起家,发展到三十万湘军,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大清帝国正规军队---八旗兵和绿营兵,最终“剿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位文官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在当时的环境下,他能训练出这样一支出色过硬的队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现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支优质高效的团队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曾国藩带兵方法,能为我们现在企业团队管理带来哪些启迪呢?

一、打造一支有主义的团队

所谓有主义的团队,就是有抱负、有使命、有大发展的团队。

一个有主义的团队,主要就要落在“信仰”两字上。

曾国藩曾坦言“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

终不可恃。

”从这里能看出曾国藩打造有主义的团队就是要有“忠义血性”。

他所提出的“忠义血性”可以理解为“忠君爱民”,这就是他组建湘军的信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忠君就是忠于国家,是他选将的标准,也是他打造团队核心层即其幕府的人才选择标准。

想要发展一个团队,其核心力量层是重中之重,曾国藩教育子弟、学生时有一句名言“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对于团队来说“好师,好友,好榜样”就是团队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曾国藩军队核心层被世人称道为“神州第一幕府”。

他的幕府汇聚了当时天下顶尖人才,有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容闳等人,可谓是“天下英才,尽入曾幕”,有这样一个有主义的团队想不成功都难。

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益的团队,能否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群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组成,那么一个团队信仰就是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主要力量,有了信仰才有力量的汇聚、人才的汇聚、人心的汇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凝聚力,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建立激励政策

要想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团队机制,它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两部分。

激励政策不仅可以解决团队成员的后顾之忧,凝聚人心,还可以促使整个团队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这是曾国藩打造团队的主要智慧。

1、高薪养廉

明清两朝的封建专制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两朝对政府官员一直施行“薄俸制”,也就是低薪制。

皇帝们又想让马儿跑,又不愿多给马儿吃草,就造成了“低薪养贪”,这一情况到了晚清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官场如此,军队更是这样,当时政府军绿营兵平均每月工资只有白银一两三钱六分,另有米三斗,这个工资收入在当时的物价看来是非常低的。

这点工资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养活家人了。

于是当官的贪污,当兵的搞第二职业,这样的军队能上战场打仗吗?

所以晚清军队毫无战斗力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了这种所谓“低薪制”的弊病,并针对“低薪制”提出了一种“厚饷养战、高薪养廉”的思路。

湘军普通士兵每月可拿到四两二钱的工资,是绿营兵的三四倍,这些钱不光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补助家用。

因此士兵再无后顾之忧,专心训练,专心打仗,士气高昂,战斗力远胜绿营。

曾国藩明确的说要“养将领之廉,作军士之气”,那么是不是给了厚饷高薪,只要满足了物质利益,就一定能振奋官兵的士气呢?

精神层面的激励更为重要。

2、精神上的激励

曾国藩治军在奖惩机制上是颇费苦心的,他前期手段主要以“惩”为主,湘军中如果哪个营在战场上毫无原则地溃败,那么这一营立刻全部遣散。

从营官到士兵一个不留,其建制编制则由表现优异的各营取而代之。

当初靖港之败后,他最小的弟弟曾国葆因下属溃散,也被遣散回家。

后期随着湘军的发展,曾国藩激励政策中使用更多的是赏识教育,挖掘手下军士的潜力。

曾国藩打造了100把精美的腰刀,上刻“涤生曾国藩赠”的字样,每把刀还有编号,专门用于奖励湘军中最杰出的将领。

这种精神激励的效果,对到了一定层面的将官来说,比物质的作用更大,湘军上下莫不以能得到此刀为荣,人人皆思奋进,士气自此大不相同。

后来曾国藩的“分刀计”被他的铁杆粉丝学了去,他略作改动,指导“分刀计”改成了“分剑计”,所分的剑叫做“中正剑”。

我们知道那人就是蒋介石,但他并没有用好这个精神激励,不光给有功的黄埔军校学员,甚至他喜欢的人也有机会得到“中正剑”的奖励,以致后来“中正剑”甚为泛滥,这种“中正剑”的产量大概不下百万,这成了滥用精神激励政策的反面教材。

曾国藩的分“涤生刀”以激励士气,效果非常好,但这并不能全面带动整个团队精神层面的问题。

要想打造有组织、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的教育与培训,团队的文化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三、进行团队教育培训打造独特团队文化

团队的教育培训是一个团队的文化和品牌建设,是一个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般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更不用说“秀才带兵”了,但曾国藩这个“超级秀才”不仅搞的清且搞的很好。

他从建军之初就认定“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用儒家传统思想“仁义礼智信”来打造一支军队。

这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可是曾国藩成功了,他就是用到了书生的特长---培训与教育。

不论是将领、士兵还是企业员工,只要进入同一个团队,就不能漠视他们继续学习的权利,也就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

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是一个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培训教育还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团队成员从感情上容易接受,从方法上易学好懂。

这样培训的效果会非常明确,让成员想培训,爱培训,自觉参加培训。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开启团队培训与团队教育的第一人,也非常注重团队培训的方式方法。

他把士兵当成家中孩子一样来教育,他说“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

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

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

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这体现了曾国藩重要的治军思想,视士兵如家中子弟,“子弟兵”一词就是由他提出。

带兵的人自然去爱护子弟,父母家长爱护子弟的最好方式就是教育他们成为一个好人,有用的人,一个有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人。

从情感上,军中兵士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培训教育,视曾国藩如师如父,军中各层将领皆称其为老师可见一斑。

如果企业团队中,领导者能把所有员工当子弟来培养的,子弟岂有不努力之道理。

在曾国藩的诸多评价者中,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上练红军,提倡团队培训教育,并用浅显易懂的军歌形式普及教育。

他为红军写下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队伍中口口传唱,这些思路多少与曾国藩为湘军所写的军歌《爱民歌》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因为有了铁的纪律作为保证,我们的人民军队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打得硬仗、打得了胜仗,迎来了新中国的今天。

可见培训教育大到对一个国家、军队,小到对一个团体、一个部门是多么的重要。

曾国藩致力于团队成员的教育与培训,也就水到渠成地成就了属于湘军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可以解决立根问题和出路问题。

立根就是解决团队的根本问题,使之面对困难挫折不动摇、不放弃;出路就是解决团队发展的问题,任何一个团队、组织乃至国家与民族,在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一定会遇到瓶颈,这个时候思想与文化往往是突破瓶颈的最终力量。

缺乏独特团队文化的企业,它的发展潜力是难以寄予希望的。

拥有独特团队文化的企业,就会形成富含价值的团队品牌。

现在湖南人做事常以电视湘军、体育湘军、教育湘军为标榜,可见“湘军”这个团队品牌是多么富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了。

就像现在的“德国制造”就是“工匠精神”代言词一样,这个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德国制造”,成为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

我们的企业恰恰就是缺少了这样的团队文化,这也是我们企业当前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曾国藩书生治军,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团队,汇聚了一个时代的智慧与力量,创造了一段历史的传奇。

也为我们后世无数的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在团队建设方面留下了珍贵的管理艺术.虽然湘军的历史功过向来争议不已,但其中的道理,依然值得今人不断的反思与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