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59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0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3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

教材分析:

例1是计算二

(1)班和二

(2)班共有多少人,其内容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内容。

教材先安排了两班小朋友上车的插图,用画面上的内容引出加法算式“36+30”。

由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以教材直接给出了口算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聪聪”提示大家“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以引出笔算。

为了突出竖式的写法,教材配合小棒图按如下程序安排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一方面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竖式计算的过程,特别是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学习。

突出各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例1重点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解决计算顺序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

为什么?

生1:

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

你是怎样算的?

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

 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课   题:

不进位加

(二)

教学内容:

第10页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这是不进位加的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有困难,对笔算理解较慢,要注重个别辅导。

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要提高,能够熟练运算。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

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

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

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

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第三课时

课   题:

进位加

教学内容:

第11页 例3 做一做 练习二 3、4题

教材分析:

进位加法,要集中解决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再总结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

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笔算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                 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

(1)班和二

(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

到底能不能呢?

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

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

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

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

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 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在列竖式计算。

第4题:

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

课   题: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P14练习二:

5-10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易粗心,应强调做题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

第6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第7题:

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8题:

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第9题、10题:

解决实际问题

第9题:

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第10题:

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

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第五课时

课   题:

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1~4题。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北京申奥的情景图,引出减法算式,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口算引出笔算,并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的口算,对于理解笔算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

磁板、圆片。

生:

数位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

北京赢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

先用圆片摆一摆。

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

试着列出竖式来。

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

说说图意。

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

 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

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第六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第18页。

.

教材分析:

退位减法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借助摆小棒理解退位的过程。

被减数的个位是0如何退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可在前一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

学情分析:

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应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过程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怎么算?

(生列出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

不能口算怎么办?

我会列竖式。

聪聪遇到难题呢?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预测:

(摆小棒、学具)

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

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

生回答,师板书。

师:

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

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

十位是几减几。

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

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            4、帮小鸡找妈妈。

四、课后寄语。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第七课时

课   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练习)

教学内容:

第21--22页。

.

学情分析:

学生解答时容易把加算成减,忘记点退位点和算退位点,在练习时应注意强调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

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

大家独立算。

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页12题。

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

大家独立算。

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页12题。

课   题: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4

教材分析: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同一类问题,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

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

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要求的数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

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够初步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这对于解答新的数学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

3、注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自己的班级。

教具准备:

学校流动红旗记分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学校流动红旗记分图,问:

你们想了解你们班的流动红旗有多少面吗?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然后互相交流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汇报.

二、          解决问题

1、出示学生的信息和题:

二年级一班红旗16面,二年级二班比二年级一班

少3面,二年级二班多少面?

  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关于条件,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年级二班比二年级一班少3面,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组内交流,再班上交流。

怎样列式?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继续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3、……

三、          练习:

1、做教科书23页下面的“做一做”: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及题意,再解答。

2、同桌合作,让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另一位同学解决。

四、          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编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应用题。

2、做24页的第1、2、3题

第九课时

课   题:

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口算,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所以笔算时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

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

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

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

(1)

(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

(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

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练习一的第1题,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第十课时

课   题:

加减混合

教材分析:

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

(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

学情分析: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

(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